《躺平》是一本由[德]贝恩德·布伦纳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躺平》读后感(一):保护脊柱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该书从人体力学角度论述了脊柱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恰当的保健姿势可以舒缓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有效降低抑郁、焦虑、自杀等现代社会的顽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身心健康。
驳斥了以往关于躺平是懒惰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错误说法。众所周知,无论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积年累月都有造成脊柱侧弯的可能,唯有端端正正的平躺才能彻底放松肌肉,脊柱压力最轻。
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
《躺平》读后感(二):不可多得的,关于躺平的优秀指引
本书规模宏大,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开始讲起关于当时人们如何躺平,中间讨论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如何通过躺平发展出科学技术,最后讨论了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躺平来寻求自我。
作者通过丰富的史料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关于躺平的历史之旅,为现代人寻求自我给定了一些可能的方向。
躺平有自己的方法论,对个人来说也有独特的体验,通过本书你能知道历史上人们如何通过躺平来促进认知的进步,通过躺平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个人更多的自由而付出了不断的躺平。
躺平是一种和平的处事方式,为人类社会的纷争提供了和平的解决方案,在当今喧嚣的社会注入了一种冷却剂。
《躺平》读后感(三):22岁我躺平了
躺平文化,是我阅读这本书的理由。 凡是不能在床上做的事,就不值得做。 四个字形容这本小书——短小精悍 内容更多的讲了躺平睡觉的发展历史,从自然界到不同时期人们对睡觉姿势和时长的看法,从心理、生理、艺术等多个角度都进行了分析,言语幽默可读性强。 从身体层面来讲,躺平相当于水平方向上的散步,它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姿势,人睡觉的身体姿势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情侣之间、结婚多年的夫妻之间、妈妈与小孩之间躺平的姿势非常多。 从精神层面,躺平更需要动用大量的发散思维,躺平不等同于消极和懒惰,它更是一种反抗,一次整合思维或者改变看法的机会。 因为我自诩是“躺平青年”,所以格外认同这个观点,年轻人的躺平文化谁说不是一种反抗呢? 前不久上海一家医美公司的老板问我,怎么看待现如今流行的躺平文化,当时我不知所云,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会说“躺平青年”其实更多的就是“思维居于某一空间之中,而不受缚于任何固定的位置”。
《躺平》读后感(四):躺平的艺术
在作者的笔下,躺平不仅仅局限在空间的水平,更被赋予更多的 艺术、疗愈、社会层面的意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进行串联,让人掌握了很多碎片化的小知识,适合餐后、醒后拿来把玩阅读的一本小书。
本书通过躺平这个姿势,引入了很多有趣的章节和小故事,躺着吃、躺着养病,躺着接受医生的咨询,躺着工作,与躺平相关的各种器具,不仅是床垫、榻榻米、吊床、稻草垫子、水床、席子,与躺平相关的条件,如光线、位置、旅游中便携的奇怪的枕头、佛洛依德的诊疗躺椅,治疗时被迫平躺伸展的板子。
印象深刻的几个小点是:
人类为了躺平需要整天保持清醒;不能躺平的事情都不值得做;
共享床,是贫穷的象征,独享睡眠空间是富有的,或者可以自主选择床伴。
奥地利一位学者的研究是说 女士和男士一起睡眠时,通常女士的睡眠会更差一些,很认同,因为女士觉得对男士富有责任感,男士通常会睡得更好一些,因为更放松。
有位109岁的老人将自身的长寿归结为睡觉环境的舒适,还有各种在19世纪末人们对于睡眠光线、位置、磁力等等床在睡眠空间的摆位所影响的睡眠质量的描述。
由于知识内容并不系统,使得在一开始阅读时有很多的不适,片段感略强,在适应了作者的写作文风后,反倒读起来欲罢不能了,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