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郝云的一首《活着》,和我们产生和很多共鸣,特别是这几句: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难道说
我的理想
就是这样渡过一生的时光
谁不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可让我们总处于上面这种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是个爱瞎琢磨的人,脑海里经常会跳出,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问句,质问自己。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阶段性的思考成果。因为我发现,好像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估计我会一直都在思考和实践的路上。
01 帮你改写命运的那把“金钥匙”,请收好
我把人生分成两种状态:第一种叫活着,而第二种叫生活。
所谓活着的状态有点像动物(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我也经常属于这种状态),没有什么太多主动的追求和想法,只要满足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等,就可以幸福快乐的活着。
这是我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被一点点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原始状态。
世间万物就靠着这样的自然法则生存和运行着,物种也依靠这些基本需求繁衍生息。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人类的核心需求(发展和进化需求),其实每个个体或多或少的都有,只是往往会被很多外部原因,而被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不太满足原始状态。
没事总想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成天到晚的不闲着,瞎折腾。
直到三年前,我看到了梁宁老师的五层次理论(人生和产品经理)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
第一层--外在感知层:如五官长相、衣着气质、言谈举止等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如父亲、领导、妻子、女儿、职员等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如毕业学校、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
第四层--能力储备层:如各种技能、各种基础素养、思维等
第五层--自我存在层:你定义的,做什么会让你觉得开心爽
答案就在这第五层,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我存在感,都有自己的归宿。
而第一到第四层,都是根据最后一层的宿命一点点被塑造出来的。
搞明白这个,我认为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这是一把打开你生命意义的金钥匙。
可以负责任的说,谁拥有了这把钥匙,谁的“命运轨迹”注定将被改写。
就像有句名言说的:“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从90岁开始向89、88……,逆向生活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记得是李宗仁说的。
那么,我为什么说:这么简单的五行话,就能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呢?
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此时此刻第一层至第四层的真实现状,无论你是否满意,这背后隐藏着你对于自己存在感到底层密码。
如果你能认真的分析,自己当下外在背后的底层存在逻辑的话(其实就是几个关键词),你就会知道你和你自己理想目标之间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了?
有了这些认知,你一定会开始朝着你想要的生活狂奔。
因为,当你有了清晰、具体、激励你心的目标之后,几乎无人能抵挡你实现它的步伐。
到了那个时候,你的人生已经从活着状态,自动升级为生活的状态,而且还是积极主动生活的状态。
02 想清楚一些关键且核心的问题,才是自由的开始
拿到钥匙,我们还要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找到你这把钥匙,能打开的、属于你自己的幸福之门。“
这扇门,需要你自己创造,谁也帮不上忙。因为要想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一定要基于自己现在活着的现状和你内心对于人生方向和目标的思考。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们不妨来做一次奇妙的旅途,试着帮你探寻一下属于你的生活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说好么?(如果你觉得没必要的话,咱们日后就有机会再说哈)
在我看来,活着和生活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目标的主动性。
也可以说前者的目标几乎很短视《139. “短视”才是人性的常态,你信吗?》和实际,而后者却不那么愚蠢(请别介意,不狠点,人都认不清自己)。
那为什么短视,没有人生的终极目标呢?
原因也简单,从来未曾想过这些问题:
假如今天我们去参加一个葬礼,走到现场后你才发现,这个葬礼是为你举办的,你要注意,这里没有诅咒你的意思,我们就是假设一下,让你有个思考的场景。
你到了现场突然发现几乎你认识的很多人都已到场,那么你希望他们如何评价你呢?
再具体一下: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和你自己对于你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你认真的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然后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些答案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状态吗?
假如有机会,让你像李宗仁说的一样改写人生,你还会做些什么?大胆的想,反正想想也不花钱,干嘛不想呢?(再换个思路:想如果实现那是赚到了,如果实现不了那也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想明白后,尽量用文字把这些写下来,然后再用这些文字和自己的生活进行比对。
慢慢的你就会从你写的这些文字中获得力量,来改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行动。
只要你不断行动,你的人生使命宣言就会被你一点点的填充和优化。
于是你就进入了人生的第二种状态: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
到那时,你的金钥匙就找了那扇需要你用力打开的幸福之门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终为始--个人使命宣言
预祝每一位读到这里的朋友都能拥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