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夜行》是一本由[波兰]乌尔巴诺维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夜行》读后感(一):徘徊在深夜的画家
文/舒念
翻阅这本《东京夜行》是在一个安静的晚上,说是翻阅,其实是抱着一种学习和仰望的态度,《东京夜行》记载了乌尔巴诺维斯的关于东京的手绘作品。这本书记录的都是东京夜晚的样子,虽然乌尔巴诺维斯不是日本人,但是他的笔触却体现出了一种独有的日本韵味。也许是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久了每个人都会沾上东京的独特感觉,就是那种在繁复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情感。那种真实的东京是无论如何都会让你感受到它的魅力的地方。
其实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东京都是一个夜行的城市,好像人们从不会疲倦总会逗留到新干线的末班车。乌尔巴诺维斯也是这样,只是最初的他并不是因为喜爱,而是出于一种喧嚣的焦虑中,他从一个街道到另一条街道,从一栋房子到另一栋房子,在欣赏着城市的昏暗中感受东京独特的韵味。而只有在很晚很晚的时候,东京才会变得安静下来,那些灯火通明的街道不见行人,所有的地方都只留下建筑,像是一座空城,却又格外的有烟火气息。
当这座城市变得寂静,无人的时候,东京展示出了自己的另一面。灯光依旧在闪耀,只是原本穿梭其中的人现在消失在画面中,画面的主体变成那些我们以为是冰冷的物体——那些建筑、交通工具或是标识——他们简简单单地停在那里。他们是否有时间的意识呢?是否能明白在某一个节点自己,还要再次启动起来为这个城市服务。在明暗之间,乌尔巴诺维斯构建了一种冷静的思考。
这种深邃也许源自于水彩的技法,因为水彩需要用水去晕染色彩,所以很多场景都可以变得更加幽暗深邃或是透明重叠,乌尔巴诺维斯会使用湿湿叠加等水彩技术改变自己画面的阴影效果。他用多种图层渲染出柔和的轮廓,当这种如何与建筑本身的硬朗相叠加的时候,我们能在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中看出纵深效果与张弛有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无数描绘东京的画作中,他的作品总是能令我们印象深刻,即使是知名动画导演新海诚也对其赞赏有加。因为乌尔巴诺维斯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我们眼中那个柔和又硬朗的世界。
在这本《东京夜行》中展示的不仅是乌尔巴诺维斯的手绘作品,还有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在书的最后还记录了他创作这些作品时使用的工具——其实也不过是我们常见的一些水彩与钢笔的搭配。但除了对东京最为真实的一面的观察,他也记录了自己选择这些地点时的一些经验,包括河流与桥梁,独特的小街或者是雨中的秋叶原,这些都是最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在创作技法和创作过程上,书中也完整记录了乌尔巴诺维斯的构图方法,他会对场景进行草图的勾勒,然后进行透视,确定自己的构图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场景的氛围感进行把握,然后确定每一个物体以及所要展现的物体的比例。这里也记载了许多他个人的绘画经验,包括如何协调墨水上色的技术以及如何展现某一个细节的亮点,包括他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实用的小技巧和他上色时使用的方案。关于乌尔巴诺维斯对色彩的掌握都有完整的记录,甚至包括了这本画册的后期制作。
创作总是源于热爱的,无论乌尔巴诺维斯在东京夜行的开始是出于怎样的情怀,但最终他通过这种方式与东京建立了联系,即使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也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探索出了许多人想要去挖掘的一面,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画册去一一求索,也可以通过他的眼睛去看这座城市的魅力。
《东京夜行》读后感(二):《东京夜行》:新海诚御用画师,用画笔谱写的夜东京之诗
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清晨给你送来飞出地狱的羽翼;黑夜捎来指引你进入天堂的明星。
城市夜景总是会散发出与它在白日里不一样的气息,安静的街道,幽静的灯光,寂静的公园……哪怕身在闹市区,也总会有一个角落是那样美而静的,在那一片静悄悄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
你有没有留意过你所在城市夜晚的样子?
不是加班至深夜去赶地铁的疲惫和匆忙,不是和亲友爱人争吵之后跑出去的愤懑和忧伤,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跑步遛弯的消遣和路过,而是纯纯粹粹地为了一次城市的夜而驻足。
前段时间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凤凰,在车上时听人谈到,凤凰在一天中最美的世间一个是夜景,一个是晨景。于是虽然下车时已满身疲惫,但还是忍不住在那一条条小巷古街里流连忘返,第二天一早又赶了个大早,趁着人海还未曾翻涌起来,又去欣赏了一番晨景。
同一个地方,却可以因为时间的变换而美得千差万别。清晨的凤凰美的悠远,婉约,而夜晚的凤凰则显现出这座古城更多的面,灯光绚烂处满是流光溢彩,而灯光黯淡的深巷中却更多了一起独具吸引力的神秘与静谧。
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的那段话:“ 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擦而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远隔的渺茫。”
其实很多城市都是如此,它们就像一个人的两面,白日的繁花充满着活力,坦诚地向每一个人展现着自己。到了夜晚也并不落寞,它像一个满腹才华或一身故事的人,只有用心地去深入观察,才会发现它笼罩在夜幕之下的独特神韵。
《东京夜行》就是画者与夜中东京的一次次诗意的“交谈”,它是新海诚御用背景插画师乌尔巴诺维斯的水彩作品集,是他在《东京老铺》之后的又一力作。包括都会、街道、车站、桥等在内的30处东京夜景,凝聚成东京——这个在很多人心中匆忙、繁华的都城的另外一面。
或许你们看过这些画后,会对夜晚的东京更多了一丝向往,又或者,突然多了一些冲动,想要趁着这初夏之夜,计划一次“出逃”,也来感受一下自己城市里的“夜行”。
在《东京夜行》中,东京的夜晚在乌尔巴诺维斯的画笔之下展现出一种让人沉迷的氛围感,作为新海诚御用背景插画师,看乌尔巴诺维斯的作品仿佛在浏览新海诚式动画电影的场景海报,笔调细致流畅,描绘得这夜东京静谧得让人不敢大声言语,真实的场景却有了一丝浪漫的味道,明明不见一人却能感受到一种烟火气息。
这样的黑夜就像巴尔扎克所形容的那般,总是激起观感丰富的想象,以梦幻甜蜜的毒汁使希望紊乱。
他画城市的高楼,会细心地描摹出一栋楼里的不同风景,没有灯光的二楼窗户上映着淡蓝色的晴空,如梦似幻;一楼的店铺里散发出温暖的灯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这画中。
他画交通标志,非常耐心地去“里三层外三层”地勾勒、上色,原来那些最常见的城市一角,想要将它们真实还原,竟需要这样烦琐的工作,暗色调中也有着冷暖的变化,小小的一块标志牌可能蕴藏了多种渐变。
他画高楼里的灯光,仔细地聆听着每一层楼、每一个窗口里的故事,每一扇重复、相似的窗口中,流露出的都是一段与众不同的“独白”。
他画街道,画车站,画池塘……他用水彩在纸上重重叠叠,表达了东京的暗夜场景。与此同时,乌尔巴诺维斯还在每一幅画的后面都分享了他创作的一些理念和技巧,以及绘画过程,在书的后面更是直接分享了《东京夜行》的起稿过程,从缘起讲起,把绘画需要的工具、如何选择地点、构图上色等创作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全都分享了出来,所以,这本《东京夜行》不仅仅是一本精彩绝伦可供欣赏的画集,还是一本实用的水彩画教程。
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收录了乌尔巴诺维斯与新海诚畅聊创作与东京观感的一次对谈的记录。乌尔巴诺维斯作为一个波兰人,也并非在日本长大,却为何可以将日本的城市街景画得如此“原汁原味”呢?这次对谈中分享了他的一些想法和理念,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一起漫步在乌尔巴诺维斯笔下夜东京的大街小巷吧,感受一下白天里那些冰冷建筑背后的情感与思绪,它们的冷酷与温暖,它们的晦暗与绚丽,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东京夜行》读后感(三):在没有你的东京街头夜色中漫步,看今晚的夜色真美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想念另一个城市里生活的某个人,独自步行在城市街头的夜色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那些没有你却思念着你的时刻,究竟是孤独、孤寂还是寂寥无边?是不是也掺杂着一丝幸福和甜蜜呢?波兰艺术家乌尔巴诺维斯的新作《东京夜行》用独特的水彩技法刻画出了一个浪漫、疏离、疲惫、“赛博朋克”的夜之东京。
这种感觉温暖又特别,带着作者的创作上的辨识度,呈现出了东京的魅力,不仅有白天可能行人也会忽视的那些细节和元素,还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和小巷昏黄的灯光带来的感觉,让读者在阅读中会重新审视东京这样一座大都市和它背后的那些日常小街道带给人们的回忆。
比如这张。小巷中人们也许司空见惯的一切,远处霓虹灯闪烁的摩天大厦,在细节上形成了一幅奇特的人文景观,让读者想象着步入气质迥然而未曾发现的夜之东京,被这座城市的多重气质,以及它给予人的丰富情感和多彩回忆所萦绕,这就是乌尔巴诺维斯“东京手绘”水彩插画作品集第二部《东京夜行》带给我们的惊喜。
和第一部《东京老铺》在设计上有所不同,《东京夜行》在设计装帧上更为大胆和创新,封面的烫银处理和大面积的黑色硬质封面相辅相成,书封和一般的腰封设计不同,以三分之二的面积比例设计的书封正面直接呈现的就是这张小巷的绘画,封底则是远观的楼层。
作为新海诚动画电影《你的名字。》背景插画师的波兰艺术家乌尔巴诺维斯在水彩画上一直探索着独特的技法,也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认可,就像新海诚说的“在我以后的电影中,也会用到你书里的一些场景。我非常期待看到你画笔下的东京之美。”
乌尔巴诺维斯笔下的东京令人非常难忘,他用水彩描绘着令人难忘的东京的特色,更主要的是带着回忆和怀旧的感觉,温暖着人们阅读的内心深处。这一点,新海诚和乌尔巴诺维斯有共通之处,只是两个人表现东京的方式方法艺术手段不一样,但是内里的核心点却是一致的:他们分别用镜头和画笔捕捉回忆,希望让人们重新发现日常生活和东京的魅力。
以前对东京无感,后来是一个同学去了东京留学,开始会对东京有点想要了解的欲望了。再之后就是看了日本的一些悬疑推理小说,和人文方面的一些社科书,对东京的印象偏向繁华的大都市印象;现在看了《东京老铺》和《东京夜行》之后,会觉得东京也是一座有着温暖和回忆的都市,街头巷尾和霓虹灯闪烁下,似乎这座城市的多重情感的表现也可以吸引着像我这样从来没有到过这座城市的普通读者,作者说“人们如果因为读了这本书而产生到城市里探索的念头,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我想这个目的作者显然是达到了。
书中也表现了创作的过程和设计思路,比如从单幅作品分镜和全书成稿过程两个角度,分享创作思路、过程与绘画细节。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以水彩呈现城市夜景,在绘画技术上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的困难。
但是很多问题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还算是很成功的创作实践体验,乌尔巴诺维斯说,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这座城市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它们赋予我的复杂感受恰如其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用自己最擅长的绘画的技法去呈现一座城市的形象并唤起读者对探索这个城市的兴趣,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完)
《东京夜行》读后感(四):看了这本画集,真想去感受一下东京的夜!
白天与黑夜,像极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喧嚣与宁静的差别,就像世界的两极,令人们的情感、思绪随之改变。尤其是对于大城市来说,这种真实的触感尤其深刻,白天不懂夜的黑,而黑色的夜晚在灯光的照射和反衬下,出奇的绽放出一种特别的光辉。
夜晚给人带来一种祥和、平静的感觉,心之压力也随之松懈。一种很惬意的休息方式就是出门随便走走,没有目的,不强加目标,轻松写意的随心所欲,由此,更能发现一些生活的美好,那些映入眼帘的场景,跟白天匆匆忙忙经过时略有不同,更何况白天的时候大都用来工作,根本无暇欣赏。
由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新海诚的御用背景插画师、波兰画家乌尔巴诺维斯绘制的《东京夜行》是一本关于日本东京夜景的水彩插画集。画集分为城市高楼、奇妙之处、列车与桥梁、雨夜东京、小巷漫步等五个部分,最后还特别收录了乌尔巴诺维斯与新海诚畅聊创作与东京观感的面对面访谈。
乌尔巴诺维斯在日本求学、担任背景画师、动画师多年,在东京工作和居住的时间较长。在没有加班的日子里,饭后跟家人一同在夜晚的东京各处漫步、散心,在他的视角中,东京的夜晚别具特色,在他的笔触下,夜晚的东京似乎诉说着另外一种情怀。每一幅画都标有画作的地点、创作对象以及创作过程,换句话说,每一幅画都并不是随随便便勾勒出来的。那是作者观察细致的一种体现,并且在作画的过程中,会深入的思考场景中的街道、楼梯、小巷的存在对于周围事物的一种影响、氛围,或者说作为东京夜景的一部分,他的取景是特别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新的发现。
如何在背景处呈现出灰蓝色的天空,如何在雨后路灯和广告霓虹灯照射下体现明亮的路面、如何有差别的体现出每一层楼窗口处不同的景观,如何更好的呈现出新干线的铁轨下寂静的那一刹那…作者对于每一幅画作都倾注了全力,他将他的所见所想以及创作经历随书附上,让读者们在欣赏精美插画的同时了解画作诞生背后的故事,此时此刻,作者与读者一道,共同感受于东京各方位、各时段的全景夜景,美不胜收。
如果有机会,东京的夜景还是需要亲身去体验一番比较好!
乌尔巴诺维斯曾经参与过《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高人气动画的制作,因此他的这本画集中的夜景画作,都可以看做是动画的背景,随便拿出一副都没有一丝的违和感。这本精美的画册包含30幅全景的东京夜景图,唯有一点就是有些画作是对开折页式的装帧,就算尽量平铺也有些无法完全展示,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如果将来有重印的机会,建议有些对开页面采用拉页装帧比较合适。以上。
《东京夜行》读后感(五):东京夜行,且看新海诚御用画师笔下的喧嚣与沉寂
如果有幸你来东京,你会去哪里逛? 去银座感受繁华的商业体和不断往来的都市人?去浅草寺许个愿?去感受涩谷的前卫?还是去新宿潇洒乐一遭? 以上这些或许是大多数人游东京的常规路线。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每当夜幕降临,东京这座繁华城,会悄悄显露它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这本《东京夜行》里,作者以都会、奇妙场所、桥与电车、雨夜东京、街道巷落5大空间主题为线索指引描绘了30处妙趣横生的独特城市景观,借由作者的画笔我们得以领略停靠在车站等待归航的末班电车、映射暖光的玻璃幕墙大楼、这些我们寻常之时难以遇到的场景都以水彩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到乌尔巴诺维斯可能你一定陌生,但是你一定看过一部电影叫《你的名字》。仔细翻阅,在隐约之间我们能够看到乌尔巴诺维斯的画作在表像之下有一种几近完美的平衡感,他的线条之间细节处理的很工整但却不繁琐,在观赏之时心会不由得安静下来,仿佛置身其间一般。 在乌尔巴诺维斯敏锐的艺术家视角下我们看到了东京的夜的温度。在城市的拐角之处,还有一抹一直为行人照亮的光。(p80-81红橱窗)
在糟糕的天气下周围的大多数商店早已经关门歇业,但是这家商店却依旧在运营,在周围几乎是全黑的墙壁的映衬下,红色的橱窗显得格外醒目。隔着保护商品的雨布整个商店的氛围被凸显的更加静谧美好,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这样的灯光,内心的那份坏情绪也在顷刻间得到了治愈。
我们看到了东京的夜的安静祥和。(p56-57终点)在都道452号两大师桥上俯视JR铁路。作者捕捉到了下班休息的列车,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看到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乘客,在车厢里面。而当我们站在车厢外成为了一个观赏者我们便得以透过敞开的车门,看到辛苦运作一天的列车下班的画面,安宁静止的火车车厢内的灯光照射到站台上,素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不复存在,城市平时的喧嚣与此刻的宁静祥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往日里上班的辛苦在看到这样的夜景图时内心的苦闷便烟消云散。
我们看到了东京的夜的落寞之境。在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2丁目,(p36-37紫境)从弁(biàn)天堂望去,莲叶布满了整个不忍池。与周围散落的高楼大厦相比,这块莲叶池的荒芜之镜与周围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建筑物布局通透,但是在这合理之外却有一块野蛮生长的莲叶池打破了这份规律。 而后在台东区谷中7丁目的小巷子里,在墙边摆放的盆栽里、理发店忽明忽暗的招牌上、随意散落的自行车旁,以及明亮耀眼的白色光源下,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千代田区的高架铁轨都置身于夜晚之中,呈现了缤纷各色的东京夜景图。
乌尔巴诺维斯用柔和的线条和水彩进行大胆的碰撞,勾勒出了一幅幅独特的东京之夜图,而这些画作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都是未曾感受到的美境,每一幅图都热情,温暖,治愈又充满了无限的张力。 除了作品本身,整本书的编排设计也是让人印象深刻。整本书不仅有精美的画作,还采用了中英文的设计,书中增添了诸多专业性的词汇。此外,还新颖的加入了作者对于每幅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中的过程与细节。其次,在翻阅这本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幅画作上都标注了清晰的地址,在有机会之时我们可以带着画作打卡欣赏美景。
最重要的是,在书末还为读者编排了一处惊喜彩蛋,书中特别精心收录了作者与新海诚的对谈全文。看到两位在一起以水彩和动画电影的视角畅谈创作,收集资料的工作场景。 综合来看,这本《东京夜行》不仅仅是作者的一份作品集,对于绘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教材,在大师的作品和言行之间可以很好的体会和加深对绘画的理解,更可以借由作者的心路历程,仔细临摹出细腻的东京夜行图。
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最精美的打卡手册,借由作者笔下一幅幅精美的水彩画,我们得以看到最原汁原味的东京美景。 如果你想打破你对东京的传统认知,那么《东京老铺》+《东京夜行》的双重组合视觉盛宴会让人发现另一番美不胜收的天地!
《东京夜行》读后感(六):波兰画家笔下的东京夜景,尽得日本美学之真传:物哀、幽玄、侘寂
周作人说:“日本国民天生有一种艺术的感受性。对于天物之美,别能领会,引起优美的感情。如用形色表现,便成种种美术及工业的作品,多极幽雅纤丽;如用言语表现,便成种种诗歌。就在平常装饰、一花一木,或食用食物、一名一字,也有一种风趣,这是极普通易见的事。”
如果把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比作“菊与刀”,那么,按照日本学者大西克礼的观点,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则可归为“物哀”、“幽玄”与“侘寂”。
所谓“物哀”,是对自然万物的真情流露,细节皆入五感,然后体悟、发现、由此及彼,并将各中情致掰开揉碎,从而窥见其中的优美、凄美,甚至是禁忌之美。
懂得“物哀”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情中人”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便是最好的例子,她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其中不乏物哀之感。
至于“幽玄”,与露骨、直接、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它具有优美、安详、柔和等特性。如日本俳句中的“霞满春花之所”、“轻云拥明月”、“秋空夕暮,杳无音信”等,皆具幽玄之美。
水墨画中常见的隐秘与留白,便是幽玄的具象体现。画者用素简的笔墨,勾勒出浓重的氛围,从而驱动观者的想象力,促使其加入到与画者的共创之中。所以日本人画月,不画月亮本身,而画月光下的情境,以线条和光感,来烘托那轮不存在于画纸上、却高悬于画外之境的月亮。
“侘寂”一词的含义,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三层:
第一,取 “寂” 之本义,即“寂静” 的意思。譬如,松尾芭蕉的名句 “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便是从听觉上阐述“侘寂”之意。
第二,“侘寂” 还带有视觉上的意蕴,是一种“寂色”,即 “陈旧的颜色”。在日本人眼中,那些磨损、黯淡、清瘦的色彩,往往具有低调、简洁、洒脱的气质,即“拙缺之美”。
第三,“侘寂” 是一种心灵状态,既可以理解成远离声色犬马,以保持内心对美纤细的感知力,也可以理解为心性的独立、自得、洒脱。
总而言之,物哀、幽玄和侘寂,共同构成了日本人的美学文化。一般认为,在日本之外,最能理解和接近这种审美情趣的,只有中国人。不过,在一位波兰画家笔下的东京夜景中,我却嗅到了物哀、幽玄和侘寂的味道。
乌尔巴诺维斯,一位来自波兰的插画家,少年时曾跟随家人到日本旅行,被东京街头那些古朴的老铺深深吸引——那些只有在日本动漫里才能见到的风景,激起乌尔巴诺维斯的强烈共鸣,并为他日后的创作引发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于是,乌尔巴诺维斯决定留在日本,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先在日本著名的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学习动画专业,毕业后,进入东京的动画工作室Comix Wave Film担任动画背景插画师。他曾为日本知名动画导演新海诚的电影《你的名字》等多部作品手绘漫画背景,绘画风格深受观众好评,并成为世界知名的插画师。
乌尔巴诺维斯曾出版手绘作品《东京老铺》,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两年后,他再次推出“东京手绘”系列第二弹——《东京夜行》。
在这本书中,包括了都会、奇妙场所、桥与电车、雨夜东京、街道巷落等5大空间主题,描绘了30处妙趣横生的独特城市景观——停靠在车站等待归航的末班电车、映射暖光的玻璃幕墙大楼、雨夜中的秋叶原商品橱窗——击中夜色东京的百变气质,重现夜晚漫步氛围。
东京街道上密布着很多古旧建筑,但从外部看,不仅没有老破之相,反而烘托出一种昭和年代特有的怀旧感。漫步东京街头,古典和现代交相辉映,丝毫不显突兀,反而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东京的夜晚,时光慢、节奏慢、车水马龙也慢,酝酿出一股独特的夜景氛围。乌尔巴诺维斯敏锐地观察到其中的美感,并以独特的水彩技法,描绘出充满魅惑的“夜东京”。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这座城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它们赋予我的复杂感受恰如其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人们如果因为读了这本书而产生到城市里探索的念头,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书中的画作,不乏物哀、幽玄与侘寂的美感,例如绘制于新桥站银座出口的《两个月亮》一图,据乌尔巴诺维斯表示,一看到这些一模一样的窗口“集合体”,他就被吸引了,同时本能地生出一种厌恶感。
这种场景仿佛是酷爱令人无法不痴迷的伤疤,而这幢建筑强调并展现出他对东京的爱憎:冰冷而重复的结构使人内心充满了敬畏与不安。
照亮这一切的月亮,与银行的广告照明,两者的亮度与形状彼此呼应,奇妙的组合使人联想到城市外面的世界。
再如那幅绘制于秋叶原的《红橱窗》,乌尔巴诺维斯是在一个雨夜邂逅这个场景的,他发现,在几乎全黑的墙壁映衬下,红橱窗显得尤为亮眼。地面上水坑里的倒影,更是增添了一丝幽玄。
连绵的细雨赋予了这一场景梦幻般的雾霭氛围,以独特的方式改变了场景本身的特质。为了保护商品免遭雨淋,一些商店在塑料雨棚下设置了透明塑料围挡,进一步强化了当时那种暧昧温暖的气氛。
此外,乌尔巴诺维斯还在书中分享了很多绘画技法,如果你对水彩画感兴趣,这些小Tips将会带给你很大的启发。例如:
为了处理商店的招牌和上面的文字,让它们看起来更真实,需要先给文字上色,然后用留白液小心地遮盖住它们,再放手将背景渲染成深红色,接着根据招牌的不同形状绘制阴影,最后添加一点风化效果。
为了将建筑防护网上柔和的阴影效果表现出来,乌尔巴诺维斯使用了“湿湿叠加”的水彩技术,先在画布上画好灰色-米黄色的渐变基础图层,在它彻底干燥前,在上面调绘阴影效果。
两种颜料图层之间的混合正好能营造出柔和的轮廓。等颜料完全干透后,还可以在上面补充一部分硬朗的阴影图案,让图画看上去有一种近处和远处脚手架叠加的视觉效果。
乌尔巴诺维斯在书中写道:东京就像是一个巨大而丑陋的巨人——就像黑暗一样,如果对其注目良久,它也会回望你。
但同时,它也是一座繁华辉煌的城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可能都隐藏着独特的令人兴奋的元素。是的,这里到处都有尚待挖掘的美丽风景。
这或许就是这位来自波兰的画家愿意留在东京,并为其绘制这本《东京夜行》的原因吧:
在宛如新海诚电影的氛围里,游走东京,
你或许会因为夜的一面,
爱上东京!
《东京夜行》读后感(七):如何读懂乌尔巴诺维斯在水彩手绘中的情感表达?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作品,除了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外,还承载着创作者投射在作品身上的浓烈情感。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绘画艺术尤其具有魅力。从线条到画面的布局走势,无一不反映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深思和考量,也因此,我们才得以欣赏来自世界各地风格不一、异彩纷呈的艺术作品。
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中国国画中的水墨丹青,还是外国的油画、水彩,创作者总能抓住欣赏者的心,并且利用艺术作品慢慢同频传递。
在众多的绘画方式里,水彩画具有很好的灵动性。因其颜料性质与水之间产生的奇妙反应,创作者在创作画面时,多了不一样的表达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乌尔诺维斯的手绘作品集当中,就运用了水彩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作为新海诚的御用背景插画师,乌尔诺维斯参加了其导演的电影《你的名字》等多部作品的背景绘制。现在是自由插画家的他,涉足漫画、插画、动画与影像等多个领域,风格早已经自成一派。
《东京夜行》作为乌尔诺维斯的第二本手绘作品集,便将都会、奇妙场所、桥与电车、雨夜东京、街道巷落这5大空间主题,采用水彩画的表达方式,呈现妙趣横生的独特城市景观。水彩画创作其实不只是对某种景物的复制,它还包含了创作者对情感世界的表达。因此,乌尔维诺斯在后续的采访中有提到:
或许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这样的一种“重现”只是复制粘贴。但从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乌尔维诺斯倾注在这座城市的夜景中一份独特的热爱。
在传统(相较于乌尔维诺斯的转变的独特性)的艺术呈现夜景的画面上,我们一般都会选用灰黑阴影进行描绘。这来源于大家对夜景的认知,普遍都是夜晚的黑暗为主,因此在绘画呈现上均会参考眼前的景色。
常见的夜景表现形式(网络用图,侵删)
但是在《东京夜行》中,乌尔维诺斯对夜景一改常态,不再使用灰黑阴影,而是多了“神秘感”。他的夜景选用斑斓和明亮的颜色,利用蓝色墨水进行勾线,再用薄涂、描绘阴影,从视觉效果来看,少了夜晚的阴暗、伤感,多了轻慢柔和的隐秘之美。
乌尔维诺斯对东京夜景的表达
这样的转变,让手绘城市多了无限可能。单从夜晚中的东京来看,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就又多了几分:我们欣赏着来自夜幕下东京的浪漫与疏离,也感受着这座城市告别白天后产生的孤独与疲惫,甚至还能在某个场景中,窥探到乌尔维诺斯复原的反乌托邦的“赛博朋克”。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乌尔维诺斯要大费周章地研究这座城市的夜景,因为大到城市小到街景,东京本身就有无限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唯有你融入它、相信它、读懂它,才能用心去描摹它。
乌尔维诺斯对手绘夜景的转变,无论是从绘画的方式、颜料的选用,还是到场景的遴选,都在表达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创作者本身只有真正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细微之处的魅力,进而通过色彩和光影来呈现庞大的画面。甚至,我们能从作品集当中,与乌尔维诺斯产生情感共鸣,读懂他创作时发出的感叹:
书籍内页:东京街景1
书籍内页:东京街景2
人们在体验客观事物的过程当中,往往会产生属于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这种主观感受产生的便是个人的情感。我们对美丑的欣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标准,审美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
当艺术作品中融入了情感,与之相吸引的欣赏者必定能从中获得专属的感受与体验。这种奇妙的磁场,会让创作者与欣赏者产生联系。读懂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世界,换而言之,就是对其表达意义的肯定,证明了艺术作品在世上的存在价值。
因此,当我们欣赏乌尔维诺斯的《东京夜行》时,实际上就是在窥探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如果《东京夜行》空洞且缺乏灵魂、思想,你绝对不会有一种游历夜晚东京街头的既视感,更加不会在插画作品感受到东京的隐秘之美。
乌尔维诺斯为创作《东京夜行》,前期准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寻找艺术创作灵感,以确定画册的整体艺术风格,到寻找合适的工具,再到亲自遴选地点,实地走访拍照、考察,漫长的准备过程,是他对艺术创作的最佳尊重。同时,这也奠定了他成熟的场景绘画风格和独具“语言表达”的绘画能力。
这种投入精力、赋予情感的创作方式,让平面的艺术作品呈现独特的立体感,欣赏者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乌尔维诺斯来说,正是因为这样细致的创作方式,才过滤并厘清了对它(东京)的感情,使它更为清晰化、具象化。
书籍内页插图:创作过程
书籍内页插图:创作过程
书籍内页插图:创作过程
简而言之,想要读懂乌尔维诺斯的《东京夜行》其实并不难。
你全然可以通过耐心了解创作者分享出来的创作缘起、思路、过程和细节,重点是回归到画面中感受城市街景的魅力。全书还特别收录了与新海诚畅聊创作与东京观感的对谈,这能够大大加深你对《东京夜行》的观感。
就像乌尔维诺斯自己说的:
一切的情感寄托,都伴随着艺术作品的出现而出现。我们欣赏的同时,也在探索这座城市、这个世界不一样的魅力。正是因为有这样“梦幻般的真实”,我们才能不断在美好的事物当中激发灵感,重塑失落的生活感。
《东京夜行》读后感(八):新海诚御用插画师,水彩手绘集《东京夜行》,暗夜东京的多重气质
文|楚汐
日本东京,一直都在我的梦想旅行清单之上,也曾读过不少和东京相关的文学作品,看过不少影视剧,甚至细品过不少浮世绘作品...... 但在看到手中这本《东京夜行》时,还是忍不住想惊叹一声:
原来,竟有人能以水彩的方式来呈现这般不一样的东京夜景,不是我们惯常所以为的霓虹都市里的夜晚喧嚣与浮华,也不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华灯初上的点点温馨,而是出乎大意料之外的极具情感张力的东京暗面……
实拍书籍
作为新海诚御用的背景插画师,波兰艺术家乌尔巴诺维斯在他的全新水彩插画作品集《东京夜行》里,以其别出心裁的创意思路,独特的水彩技法,为我们呈现出东京这座城市夜晚里的多重气质——或是转角处那抹温柔的灯光,或是那片吊诡的夜空,或是几经沧桑的废旧建筑,或是色彩斑斓的雨夜街景,或是孤寂落寞的暗夜小巷……凡此种种,散见于本书的五大主题空间 30 个极具情感张力的场景里。
插画集内页图
水彩插画集《东京夜行》收录了东京夜晚的五大空间主题,分别是城市高楼、奇妙之处、列车与桥梁、雨夜东京和小巷漫步。尽管作者在画集最后,关于成稿过程的分享中,曾提及如这般的分类并非刻意为之,不过是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想好了的;但某种程度上,这种分类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去重新发现城市里那些曾被我们忽略掉的或美好,或浪漫,或寂寥,或疏离的感受。
以收录在「雨夜东京」主题下的这幅名为「红橱窗」的画作为例,我们第一眼望去,便是那一片极为张扬的红,在几乎全黑的墙壁之下,最是惹眼不过。
插画集内页图
这是位于东京秋叶原电器街的小路街景。
作者在分享他的创作思路时,坦言说最先吸引他的其实是地面水坑里的倒影……雨后的坑洼水面,倒映出的那片红,竟比实实在在的红橱窗更先惹人爱?许是因为这份倒影的不多见,更或是人之本性所然,总是更沉迷于那些虚幻不可见之物,反倒对眼前的真切的实物竟是视而不见?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那个雨夜里,多少行路人都在匆忙赶路,或是避雨,或是归家……想来能够如作者这般专为雨夜而来的实属不多见吧?之于作者,倘若不是为了创作素材而采风,想来也未必就会在这样的雨夜还流连在这雨巷里吧?
在我们对身边的生活环境越是熟稔后视而不见的同时,值得庆幸的是,始终还有那么些有心人,以他们的巧思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因为注意到了水坑里的倒影,选择了先用镜头来定格这个画面,更是因此而进一步留意到了不远处街边的商铺,塑料雨棚下还披了层透明塑料围挡,更是让这个雨夜又多了份温暖且暧昧的氛围……
插画集内页图
诚然,这般如梦似幻的雨夜街景,若是以镜头下的照片示之,想来我们也不会有过多的感慨,正如那一晚行色匆匆而过的行路人,又会有多少人曾留意过这道美丽的街景呢?可一旦我们得知眼前的这一幅画作,竟是作者用钢笔勾线,水彩铺陈而出的手绘作品时,我们在惊呼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是不自然间多了份更为认真的审视。尤其是当我们一边看着画作,一边读着作者的创作过程时,这一刻的心之所动自是到了极致,一如画面里的想要传达的那一份情感张力。
插画集内页图
东京夜行,雨后街景,那一抹张力十足的色彩…… 虽未亲见,只看画作,已是难忘。
画集里的 30 幅作品都采风自东京的东部地区,刻意避开了那些地标式场景和名气大的地点,只精心选择了那些让作者心有所感的「酷」场景,拍出想要的角度和画面,然后在工作室里,再根据照片,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微调或再创作,纯手绘完成整个画作。
插画集内页图
是的,画集里收录的30幅作品全都是作者纯手绘的,从铅笔勾绘场景草图开始,到钢笔描绘线条的粗细,再到水彩的上色,必要时用白色颜料修补润色,还有用喷枪来进行喷绘喷涂,以增加画面的肌理和氛围感…… 及至最后,为了将作品制作成书,扫描到电脑,用PS对画面的小错误和污渍进行简单的修复,微调了下作品的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
插画集内页图
为了尽可能保持水彩画本身的特点,作者对画作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时候并没有做过多的干预,因此,我们才会更加感叹于这些画作的最终呈现效果,这般生动逼真却又如梦似幻。
插画集内页图
插画集内页图
闪着冷光的玻璃幕墙;新干线铁轨下的金属,以一种独特又奇妙的方式反射着炫目的街灯;等待归航的末班电车;停在路边废弃的没有车座的自行车;雨雾弥漫下的霓虹灯牌;自动售货机里五颜六色的饮料罐子;暗夜里亮着灯却空荡荡的停车场出口;秋叶原电器街的过路天桥,在道路两侧建筑的「挤压」下,就着雨夜灯光,扑面而来的「赛博朋克」感……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乌尔维诺斯炉火纯青的水彩技法和匠心独具的创作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手绘城市夜景的无限可能。
插画集内页图
诚如乌尔维诺斯在画集中所言:
如是所言,每多翻阅一次,便多了一分想要游走东京的念头......
-END-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东京夜行》读后感(九):重新发现日常生活之美
对于一本插画集而言,表达喜爱最直接方式的莫过于将这些插画分享给更多人,至于每个人对每幅画中的色彩感受、情绪传达那就是看完之后的事情了(多图预警)。
小巷漫步-《明暗肖像》
雨夜东京-两个车站
雨夜东京-门
城市高楼-两个月亮
列车与桥梁
列车与桥梁
万物消弥
实拍展示
实拍展示
以上是乌尔巴诺维斯的《东京夜行》中的插图,书中的插画取材大多来源于作者深夜下班后途中所见,每一幅画都是对东京夜景的捕捉,呈现了东京在繁华喧嚣之外的另一面,让身处城市中那些疲惫的灵魂再一次感受到了夜的静谧和久违的孤独。
画面中高耸的建筑在夜晚变得冷清;密集高楼密堆叠在一起令人心情抑郁,产生了强烈的眩晕感;废弃在路边孤零零的自行车独自展示过往,大理石材质与金属屋顶在灯光映射下充满了无机质的冰冷;空旷的停车场,天空乌云密布,顺着地面灰白色方向标延伸向路的尽头是漆黑的密林,零星的红色障碍物、标着出口的收费亭都透露出不详的意味;高架铁轨上纵横交错的输电线;已经停止运行的列车和金属质感的桥梁;雨夜的路面反射出影影绰绰光线更是为东京的夜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墨色、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为主的色彩基调,搭配街道随处可见的霓虹广告灯牌,仿佛让我们置身于未来赛博朋克的世界,梦幻而又不安。
作者为每一幅图标注了取景地点,同时也将图中的细节进行了创作解说。根据取景的不同,作者将这些插画集分为五个主题,分别是城市高楼、奇妙之处、列车与桥梁、雨夜东京、以及小巷漫步。从这些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插画师的意图以及想要着重呈现给观众的点。
★城市高楼的画面中多为密集建筑,且取景地点有的相对热闹,有些则充满压迫感,所有这些情绪的传递都只是因为细节的呈现,热闹的地方总是伴随着明亮的光、打眼的招牌、随处可见的广告、高饱和度的色彩,这是独属于城市的热闹;令人压抑的建筑则大多光源较少,排列密集,色彩饱和度较低。
★画面的流动,想来是奇妙之处这一主题所要表达的。无论是天空里一簇簇云的缓慢流动,还是透过整个池塘的莲花远眺的天际线,亦或是新干线铁轨高架的纵横交错,都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律动与节奏感。
★在列车与桥梁为主题的插画中,空无一人的列车,悬浮于空中的安静无人的站台,都令人产生一种深深迷失感,迷失在这座城市,迷失在东京的夜里。此外作者对桥梁的复杂结构的理解也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要谈书中最喜欢的主题,最喜欢的画,莫过于雨夜的东京,同时这几幅插画也是赛博朋克风格最显著的几幅,尤其是《门》的这幅画中,道路两旁的招牌和路灯在大雨过后满是雨水的街道中产生了华丽的倒影,影影绰绰令人分不清是画面正前方老旧桥门到底是通往现实还是虚拟世界。乌尔巴诺维斯与新海诚关于雨天的对话中,乌尔巴诺维斯讲到:“雨天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是混凝土与潮湿灰尘的混合物。”相信可以让不少人感同身受。除了混凝土与潮湿灰尘,如果是春天的雨天也许还能嗅到各色花盛开的味道,如果是秋天,在森林里也许可以闻到树叶腐败的味道,无论如何,雨天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感受,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大约因为小巷漫步是一件惬意悠闲的事情,所以插画师笔下的小巷相对之前的主题总算有了些暖的色彩,无论是小巷两边的绿植,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商店,都让人为之送了一口气,大约这也是作画者在作画时一闪而过的某些情绪吧。
《东京夜行》是一部非常美也非常适合收藏的水彩画集,除此之外,作者也在试图通过这些画让人们重新发现日常的真实生活,这也正是作者创作的主题,正如与新海诚对谈的那样,从《东京老铺》开始,从发现与寻找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建筑开始,用照片记录,用画笔绘制,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唯美浪漫,温馨治愈的《东京老铺》,相较于《东京老铺》而言《东京夜行》的画风则显得更加细腻,冷静克制,绘画技法也愈加成熟而多样化,无论是画面中的大理石、金属材质、反光玻璃、砖砌外墙、广告招牌、还是斑马线,对于材质与细节还原都非常逼真,而这也正是我们日常的真实生活,无论美或者不美,我们都已身处其中,如果可以用心观察,总可以发现一些意外之喜。
题外话:
前两天偶然翻看朋友圈看到了一位书友拍的星空图,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看回复才知道是在新疆的山里,只是身处城市已经久不曾体会到真正的夜色之美了。
城市的夜晚,总是五光十色的,连路面和建筑都被路灯和临街商铺的广告灯牌照得恍如白昼,当夜色渐浓,路上的行人渐行渐少时,焦躁不安的心也会随之变得安静下来,疲惫的灵魂也难得的在此刻得以片刻放松。
霍珀-夜鹰
想起第一次在画中感受到夜晚带来的孤独还是看霍珀《夜鹰》,画中描绘的是夜晚在空无一人的街角唯一还在营业的酒吧,透过酒吧的灯光和玻璃可以看到背对着我们坐着的男人,面对我们的青年男女,以及吧台内的营业员。作为一个观众,我们仿佛正好是途经此处的行人,不经意瞥到了酒吧内的光景,恍惚间就与画产生了一种置身其中的交互感。
乌尔巴诺维斯的画有时也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交互感,不经意间也会走神,会被画中的色彩所感染。
其他相关书籍推荐:
东京老铺
8.8
[波兰] 乌尔巴诺维斯 / 2019 / 中信出版集团
东京幻想作品集
9.2
[日] 东京幻想 / 2021 /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