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求真知 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来到大滩乡头号村开展调研活动。在头号村主任胡青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当地编织厂,参考学习当地合作社管理经验。
在编织厂负责人地详细介绍下,实践团成员得知:应产业扶贫的政策要求,结合当地的实情与优势,乡政府带领村民成立了这一编织厂。机器的引入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现在能达到日均1.7万个马铃薯麻袋的目标。但由于市场竞争等因素,编织袋的利润微薄。走进编织厂,成员们首先看到的是以“U”字形摆放着的多台工作机器,这些机器分别负责运送、裁剪、缝纫等工序,整条流水线在机器间的配合之下运转流畅。团队成员仔细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熟悉编织袋产品生成的整个流程。
离开机器厂房,团队成员走进缝纫车间,每位工作人员配备一台缝纫机用来完成对麻袋的加固工序。该车间的负责人说道:“编织厂大部分的工序都可在厂内完成,剩余的一些简单工作则会分配给村里行动不便老人,这样的加工模式大约能够带动村里100多人的就业劳动问题。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缝纫车间同时承担着大滩乡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方便群众和更好地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服务农村基层,通过网络电子商务给农村居民带来实惠和便利的项目。
编织厂与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立,是大滩乡政府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导向。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路径。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体会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同时也创新了团队的思路方法,将发展特色经济的真正让老百姓富起来的理念记录在乡村振兴青年团的青春方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