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是一部由张运防执导,王姬 / 高丽雯 / 陈朵怡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候鸟》观后感(一):候鸟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多年在外打拼的年轻女孩单飞,为了工作努力奋斗,在现代职场的拼搏中渐渐远离自己的亲人,有一天突然接到母亲患上重病的消息,为了帮母亲一起完成心愿,女儿亲自开车带着母亲去看海的故事。这是一部旅途中的成人童话,这部童话讲述最温暖的情感,触碰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献给每一位母亲及游子。之前看剧照还觉得哈桑颜值不太够,但是真的剧里对她母亲的那股态度又酷又美 那股劲儿好飒!高丽雯小姐姐是王姬的女儿,感觉挺好的
《候鸟》观后感(二):从北到南 离去的候鸟终会回来
电影太好哭了 在电影院看点映从头哭到尾 但由于广州疫情的原因 没法在映后看到王姬她们母女两了
有时候电影打动人 不在于技法多么精湛 可能是你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经历 就像是贾樟柯去见马丁斯科塞斯 他看过贾早起低成本拍的小武之后说 片子之所以打动他 是他在里面看到的角色让他想起了他的舅舅 我之所以很被候鸟打动 也是从中看到了我自己和我的母亲
我也是一只候鸟 从寒冷的北方飞到离大海进的南方生活 作为和女主设定一样在广州打拼的甘肃人 不由地入戏很深 很多细节 都是我和母亲之间曾经经历过的 出来读书的时候在车站在机场送我 来广州看我的时候 每次都带着很多家乡的水果面食 包括出发当天买的酿皮子 生病进医院也都不跟我讲 还担心我一个女孩在广州生活 吃不到她做的饭得不到她的照顾 我也会怪她把给我的食物装在很丑的袋子里 也会怪她为什么连她生病都从医院出来了才跟我讲 小飞开的房车也是我最熟悉的甘A开头的车牌 大西北太适合拍公路电影了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公路电影 讲离家 讲打破常规生活 讲一路上有目的性的行走 和一路遇到的人事 山美水美 一个人幻想和已逝的人在荒野亦或城市看星星很美 在古朴老房子的屋檐看夕阳很美 小飞一路前行着 陪伴左右的母亲时常消失不见 或许就未曾存在过 母亲去世带来的遗憾太过强烈 以至于必须要贯彻这一条从北到南去看海的路线 以完成母亲生前的夙愿
你可以把她当作一部女性电影 讲三代女性的故事 她们年轻时叛逆 选择出走 经历了生活的不易之后 又开始和解 女儿一出走就变成候鸟 母亲一直在家等待着候鸟的归来
甘肃人从小就被教育要从这个地方走出去 等走出去了之后 却发现愈加热爱它 那些曾经你想逃离的一切 到后来都会在你每次归来的时候像海浪一般席卷而来 让你热泪盈眶
影片里的母女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母女 所以搭戏非常自然 女儿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自信大方感 讲京腔 这是生长在京城 经济条件很好的家庭的孩子才可以拥有的自信 虽然口音上离故事设定的西北有偏了一点点 但也是北方那味儿了
从影院出来 下了很大的雨 我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跟妈妈发信息 告诉她 “妈妈 我想你了”
《候鸟》观后感(三):我们都要学候鸟~
看完电影出来,天下着大雨,就当是替我们哭一场~这种亲情题材的电影,最后来一个神转折,赞够了热泪…… 电影以插叙的手法,写了一个到大城市生活的女儿突然得知老家母亲去世后的感悟,由开始的厌烦母亲的唠叨,离开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到后来的,母亲病重都不知道,死讯都是从医院得知,没见上最后一面的遗憾,自己完成和母亲的告别之旅…… 这应该是很多80后90后的典型吧…… 其实电影中间也已经有一些地方想表达这不是真实,比如车上母亲怕鸡的一幕(因为灵魂怕鸡),还有老奶奶家只拿了两个碗筷,夕阳红民宿里那个老爷爷还有那个梦,桂林看到的带恶鬼头套跳的舞(像地狱,想起母亲已逝,罪恶感)……对,看到那儿就觉得有点意识流,当真实的看会觉得有点奇怪。 电影中老奶奶是不是母亲的母亲,没有明说,但那封海南来的没开封的信的镜头,就说明了一切。其实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上一代,只是那时通信更不发达,没有结局,更没多少人知道。 老奶奶反对,女儿执意外嫁,离家出走,从此没了音讯,似乎这个老版本的故事,在上一代更为常见。在这里做对比,母亲在等女儿回来,回来的女儿母亲却不在了,相互映衬。 不过话回来,里面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很多像母亲一样的女人,一生就是为了侍候儿女,以他们为所有的中心。那她们自己呢?自己的方向,理想在哪?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从前好了,不用母亲再为我们的衣食操劳。那做了半辈子家庭主妇的她,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她们小的时候有什么梦想?她们为了养育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自我,那当我们要独立生活了,她们的人生要往哪个方向?……虽然逼她们牺牲的不是儿女而是现实,但儿女无可选择地背上这份内疚活着,就算是这个年代的人的特色了。 当然,现实中不乏更过份了,不是没空去关心,甚至是不想去负担。 当父母年老了,需要人照顾,儿女必然义不容辞。可她们的老年生活怎么渡过,怎么找回儿女以外的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不能老围着子女转,但儿女也该常回家看看~一种和谐共生又尊重彼此独立性的关系……。 片名《候鸟》~周而复返,也许也是这样的寄望。 还有一个问题,看片的时候一直萦绕在脑海,临终关怀。当一个老人患上不可治愈的疾病,去让他继续在医院痛苦地治疗,还是去想去的地方燃尽最后的生命,哪种方式更人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能实施安乐死,在伦理和法律方面,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是让老人们住进像夕阳红一样的养老院,能和其他老人一起生活养老,集中起来照顾服务比较好?还是让老人和子女一起住,一对一照顾比较好?……当然现实情况各不一样,要结合各自情况,选择哪一种适合。 另外想说的一个问题,关于骨灰海葬的问题,我觉得真的不能在近海人们游泳的地方去进行,这方面殡仪馆是有一定的流程和活动行程的,真的不建议个人擅自行动,有可能影响他人或者污染水质,这方面电影的引导确实有点缺失。 以相似的画面连接故事与回忆,相似的场景位置互换,在亲情电影里不可缺少的对比,既有时间的流逝,又有力量的转换,倍感沧桑。这些镜头本片运用得不错,很自然,有感觉,又能推动情节。 但个人觉得内容上还是有点空洞,就像是一个人回忆一个过程,无论小时候还是旅程中,都只有一个个的片段。硬是说这是模拟一个人回忆的手法,我无话可说,但电影不同个人,个人是有了感受,才回忆起这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而电影是要用影像,去给人们带来感受,这就注定了有一定情节的片段,更有表现力的镜头手法,是对电影的必备要求。或者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就是那么朴实无华吧。我给8分吧。
总体来说,个人觉得内容上还是有点空洞,就像是一个人回忆一个过程,无论小时候还是旅程中,都只有一个个的片段。硬是说这是模拟一个人回忆的手法,我无话可说,但电影不同个人,个人是有了感受,才回忆起这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而电影是要用影像,去给人们带来感受,这就注定了有一定情节的片段,更有表现力的镜头手法,是对电影的必备要求。或者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就是那么朴实无华吧。我给8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