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嘛呢石》是一部由万玛才旦执导,洛桑丹派 / 确赛 / 巨焕仓活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一):导演剪接版??
怀着虔诚的心情去看这部电影
30分钟的剧情
很淡也还有点意思
但是那种意思好像没有说出来说到位
仔细一查
原来静静的嘛呢石下载版只有30分钟
而正式上影的全片有120分钟
其中的戏剧冲突和细节描写全部没见着
这个反盗版反得厉害:)
还是很希望看看完全的版本。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二):静静的嘛呢石
影片结束的时候,很想找首藏语的歌曲来听听
几次在影片的放映中觉得有意思。故事很简单,一个寺庙的小喇嘛在过年放假的3天的生活,新奇的电视和DVD,刻足老者的离去,宏大的说是现代文明对古老文明的冲击,我害怕小喇嘛在最后结局的时候没有回到寺院,即使是他气喘嘘嘘,坐着众人中,显的那么不协调,还好,他选择回去,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与时俱进的,包括宗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与时俱进的,包括宗教。宗教和现代生活从来就不冲突,大道修的是心,从来就不排斥好的生活方式,唯度尔。
世上无佛,你就是佛。小活佛也是肉身凡体,是个会被小恩小惠动摇的小孩子;小喇嘛的孙悟空情结是少年的英雄崇拜和身份信仰结合的一个产物,他奔走于僧舍和小活佛家送光盘,自己却没看多少,这难道不算布施吗?想起2000年宗萨那部《高山上的世界杯》,同样表达的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四):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怀念自己的西藏之行
文化可以建立什么,也可以摧毁什么。
去过西藏,看这部电影,会有更多的感触。
我在庆春电影院看的,微微有泪,有点感动,更多的是感到自己的生活其实与小喇嘛的兴趣是一样的,有妥协的才是生活。
关于文化,失去与建立是永远的主题。开放带来进步,也带来毁灭。这是一种博弈,很难说的清是好是坏,总之,它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五):只要方便就行 ,还是适当断电?
片中出现二次关于用电的对话情节
一次,父亲去接小喇嘛,说现在有了电方便多了,喇嘛师傅说方便是方便,可惜交费是代价。父亲说方便就行
二次,小喇嘛回家过年看西游记停电,妈妈说这几天老是停电,爸爸说过年都停电真是的。
电是现代文明基础核心产物,作为一引子进入这复杂世界。通电带来便利,也付出代价。电收费,现代文明收走了部分传统文化。
过年是世俗文化,是否在佳节之中停上一段现代新潮文化,哪怕它很方便。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六):关于《静静的嘛呢石》
我能找寻到的只有28:30长度的原始短片,至今未能找到扩充至105min的长片,我看到有资深影迷说,藏族的电影只有藏族人能拍得好,看完这短短的纪录片之后我深表同意,一段真实的记录,一个真实的小喇嘛,一个慈祥的喇嘛师傅,一个认真的经师,一个调皮的小活佛,几声咩咩的羊叫,一片茫茫的藏区草原,小喇嘛对现实世界与宗教世界的探索与迷惑,对电视机的渴望和对老师傅的孝心,对《西游记》中唐僧喇嘛西天取经的故事念念不忘与深深迷恋,再听到藏语版的人物对白,足以让我动容,原来有很多时候,一部好片,仅几秒钟就能收复我当下杂乱的内心;影片以六字大明咒的唱诵作为开篇序曲,鸡皮疙瘩立马唤醒,无论是禅宗还是密宗,根本还是在于心灵最安宁的归宿,这个我们不能随意了解与涉及的神秘宗教世界里隐藏着所有喇嘛们最至高无上最纯洁的感情~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七):静静的嘛呢石:财富如草尖的露珠,生命如风中的残烛
(作者:奋斗的小猪,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万玛才旦的电影总是能捕捉现代文明对传统宗教的冲击,嘛呢石的镜头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捕捉传统文化的流逝,现代化的侵蚀,犀利又有趣。修行四季不如回家两天,诵经千日不如看VCD一集,小喇嘛的童心惹人怜爱。
小喇嘛和他爸爸带着电视机和VCD去寺庙的路上,却听说要给小喇嘛刻一块六字真言嘛呢石的刻石老人已经在头天半夜去世了,他这么行善积德的人,死时连儿子也不在身边。
“不可能吧,昨天我还见到他呢。”“阿爸,这是真的吗?我真不敢相信。”
财富如草尖的露珠,生命如风中的残烛,这就是无常。
宗教的修行和孩子的天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这矛盾冲突被万玛才旦设置得极好,故事讲得不急不缓,恰到好处,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导演的处女作。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八):财富如草叶上的露珠,生命如风中的残烛。
关注国际新闻的小活佛。
拜年活动。
小和尚喜欢看连续剧《西游记》。
边吃苹果边看电视,边吃苹果边读信。
油炸馍馍。
牛的前世可能是人,前世造孽才投胎为牛。
智美更登王子救济贫苦人民。
小和尚一年只能回家几天,家里人都很尊敬他。
放生羊。
有人出生,就去他家里念长寿经。
小和尚作为孩子,还是有孩子的天性:爱玩、爱看电视、好奇心强。
现在电视里尽放这些男女情爱,是不是跟我们出家人过不去啊?
孙子偷看电视,怕爸爸知道,爷爷帮忙放哨。
财富如草叶上的露珠,生命如风中的残烛。
祈请有情众生拥有幸福和幸福之因,祈请有情众生远离苦难和苦难之因。
百字明咒。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九):喇嘛日常
1.明线是西藏喇嘛的生活日常,是小喇嘛对电视机/DVD/西游记电视剧的憧憬向往,暗线是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冲击。暗线的部分,不仅体现在小喇嘛想把电视机搬到寺庙(一般是不被允许的),还体现在小喇嘛是村子里最后一位僧人、村民普遍向往大城市做生意而不是出家,体现在小喇嘛的弟弟不认同智美更登献出自己的眼睛帮助他人,因为这样就没办法看书了(他要学习算术和汉语)。 2. 现在看他们这么宝贵电视和KTV,我心中总是生出无限同情,一方面同情他们落后于中原地区很多,一方面同情他们当时极为珍视的东西现在已经为时代所抛弃了,有些讽刺。若干年后,看今天关于自动驾驶的纪录片,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同情? 3.不仅是物质生活拮据,这部纪录片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运镜可以说是没用运镜,几乎都是固定机位;配乐也很少,杂音比较多;滤镜和色彩修饰也没有,画面比较粗糙。与这些外在不相关的,是文艺内核挺鲜明的。
《静静的嘛呢石》影评(十):喇嘛日常
1.明线是西藏喇嘛的生活日常,是小喇嘛对电视机/DVD/西游记电视剧的憧憬向往,暗线是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观念和习俗的冲击。暗线的部分,不仅体现在小喇嘛想把电视机搬到寺庙(一般是不被允许的),还体现在小喇嘛是村子里最后一位僧人、村民普遍向往大城市做生意而不是出家,体现在小喇嘛的弟弟不认同智美更登献出自己的眼睛帮助他人,因为这样就没办法看书了(他要学习算术和汉语)。 2. 现在看他们这么宝贵电视和KTV,我心中总是生出无限同情,一方面同情他们落后于中原地区很多,一方面同情他们当时极为珍视的东西现在已经为时代所抛弃了,有些讽刺。若干年后,看今天关于自动驾驶的纪录片,会不会也有同样的同情? 3.不仅是物质生活拮据,这部纪录片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运镜可以说是没用运镜,几乎都是固定机位;配乐也很少,杂音比较多;滤镜和色彩修饰也没有,画面比较粗糙。与这些外在不相关的,是文艺内核挺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