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是一本由【美】迈克•费廖洛 著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一):如何让方案更易通过
极简思考,这边书也是极简的,内容是说明如何做才能让方案顺利通过。 书名取得有点大。
思想是:用一种基于假设的方法,以核心建议为重点,构建条理分明的解释,并且获得利益相关人的支持。
以如何建立结构化思维的方式为主线,从问题定义入手,产生核心建议和触动点,通过层次结构或列形结构引导沟通对象得出你得结论。 中间一些关键点是:站在利益相关人(决策人)得角度设计触动点和沟通方式、通过“形势变化”点燃平台促使相关人做出改变、提前与利益相关人进行沟通获得反馈优化方案。
都是围绕人,围绕决策者
方案通过了老板的认可,但因为前期没有和相关团队做沟通使得后期执行的时候遇到不少阻力。如果提前看了这本书或许又会有所不同。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二):一本书教你如何写方案
目前看过的最干货的方法论书籍,
适合有一定职场经验的人,已有基础上又加2分;
可与《高效演讲》组成系列套装,此为前传,教你如何写提案;《高》为后传,教你如何讲提案;
但《高》啰嗦太多,这本水分明显少一些;个别内容前后有重复,但也属于这类书籍常见问题,瑕不掩瑜。
希望以后工作中可以真正实践并有所助力。
下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全书内容: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三):极简思考就是结构化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说:“不要冗言赘语却言之无物,说话应当言简意赅。”
我们在处理解决问题,在与人沟通时,越擅长简化信息的人,其想法就越可能得到支持,沟通也就越顺利。
要想做到高效思考和工作,结构化思考是一个特别实用的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9步来开展。
1.定义问题:把问题写下来并进行充分讨论;
2.提出核心建议:提出核心的观点和建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
3.选择结构:建立一个初步的结构框架,并将其视觉化;
4.创建故事:用故事思维把观点叙述出来;
5.讨论/打磨:与不同的人会面,得到他们的反馈并修改提案;
6.选择重要事件:重新审视框架,找出有力事件;
7.证明或推翻假设:通过分析来证明或者推翻一个想法;
8.整合信息:选择一个适合沟通对象的沟通方式;
9.分享想法:呈现最终提案。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四):《极简思考》思维脑图
#2020读书打卡# 005
【书名】:《极简思考》
【作者】:[美] 迈克·费廖洛
【推荐语】:
本书指导用结构化思维来做沟通、汇报。作者把结构化思维分成了层型结构和列型结构,根据沟通汇报的对象不同而选择使用哪种结构,或者混合使用。
作者更多的是在讲怎么汇报,说的比较简单,日常工作中如果经常做汇报的,其实潜移默化都在用这些思维结构,只是作者讲的更加成体系。
在怎么带来高效工作时,提的邮件书写的例子还是很有代表性。在职场,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汇报工作,经常讲了大段的描述后,仍然不知道诉求是什么?在电话、邮件这类时效性很强的沟通方式时,一点要首先说明你的核心诉求。这点很重要。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五):清晰表达
其实这是用另一种方式阐述了《金字塔原理》,从上到下的表达方式,一个陈述句核心意见,几个逻辑顺序排列的支撑点,每个支撑点又有几个论据支撑。
不得不承认结构的力量,房子之所以能搭起来,来自结构。人之所以能直立行走,来自结构。表达之所以清晰,来自结构,遣词派句只是内容,就象房子用砖头还是木头,无结构不立。
书里用例子的方式介绍了应用的方法。如果说有新意,大概有这几点,
1. 定义问题,人们总是急于给出答案,却往往偏离了问题本身。怎么办?问,杜绝猜测,多问。猜测对方的意图、心思仅限于恋爱中的男女,那是一种乐趣,猜中了双方都甜蜜。用在其他地方,那是一种痛苦,猜多了徒增烦恼,在职场中猜错了,劳力费时,妄动,不如不动,多问几句。
2. 先假设,搭建,再论证,象钢筋结构的房子,最后再填材料,因为这是最经济的。不是说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吗?那也是有目的的实践,是谋定而后动。科学研究的方法一定是先假设,后验证或推翻。否则只是堆砌,没有蓝图,就没有成品。
3.打磨。喜欢书中的这个词。和利益相关人谈话,和同事谈话,从不同角度打磨建议。人不能过份相信自己的角度,在没成形之前多了解,多打磨,才能丰富。看《邓小平文选》,发现很多著名的论述都来自于和不同人谈话,和外国领导人谈话,和属下谈话,其实这也是他打磨自己的想法,越打磨,越清晰,就象刀越磨越快。
4. 观注沟通对象。沟通的目的在于对方的接受,否则就是唱独角戏,图了个热闹。注意对方的职位、对方的经历,了解对方的立场,熟悉对方的习惯。
了解了思维,下一步,你知道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六):极简思考
第一步:正确定义问题(Question):减少无效努力,在解决问题之前,你必须先知道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议(CoreIdea):沟通对象优先,一个合理的假设+一个对利益相关人有价值的触动点。
第三步:搭建结构框架(Architecture):将想法和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分组、排列,保证框架符合MECE原则,引导沟通对象得出你的结论,即核心建议。
1. 层形结构:不熟悉背景/持反对意见的沟通对象,背景介绍-形势变化-核心建议
2. 列形结构:熟悉背景的沟通对象,核心建议-观点1-观点2-等等
第四步:创建故事(Story):基于结构框架,创建简练的故事,让沟通对象零误导。
第五步:讨论和打磨故事(Discuss/Refine):寻找利益相关人沟通方案,收集意见与反馈,用反馈优化方案,在决策会议之前获得支持。尤其要关注持反对意见的沟通对象。
第六步:收集材料(Facts):用结构框架驱动分析,评估在框架和叙述中的每一个观点和论据,为证明或推翻每一个观点而执行相应的分析。
第七步:证明或推翻假设(Prove/Disprove):根据分析证明或推翻假设,对核心结论和结构框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八步:整合信息(Finalize):选择沟通方式,将信息嵌入到合适的传播载体,体现核心建议的标题-基于结构框架的内容提要-汇集分析和事实支撑方案的报告主体-充分考虑的风险和机遇-争取资源的计划-应对细节问题的附录。
第九步:分享想法(Share):提前分享信息,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和问题,把想法分享给利益相关人,主动寻求方案的批准。结构化思维过程是一种能够制定有说服力的建议的方法,它会令你的方案更容易被通过。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七):麦肯锡style
跟《金字塔原理》、《麦肯锡方法》类似,就是一方法论,教你怎么做方案和秀方案。这本拿了个案例从头讲到尾,还比较实用。
要点:
1.搞清楚问题“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
2.要说服他人,必须以对方的利益为出发点
3.思路清晰,表达才能言简意赅
步骤:
1.定义问题(“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才能让你在正确的方向上解决问题)
2.提出核心建议(一个容易理解的假设和一个对利益相关人有价值的触动点)
3.搭建框架(根据利益相关人选择不同结构,层形结构、列形结构、复合结构,用MECE原则评估结构)
4.创建故事(叙述要简练,忽略细节)
4.打磨故事(同那些能扩展你思路的人分享你的内容,征求意见)
5.选择重要事例
6.证明或推翻假设(避免“证实性偏见”)
7.整合信息
8.分享想法
“不要冗言赘语却言之无物,说话应当言简意赅。”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八):简化式思维训练
又到新一年的职场起始,读些职场思维方面的书,也让自己在这一年里有更多的进步。《极简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结构化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式,是将自己的知识结构化,而不浪费更多的时间在重复劳动上。这种方式也要求我们在当下的信息海洋里,能够游刃有余,不被信息淹没或者无所适从。
在这本《极简思考》中,作者提出了结构化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方法与常规思维方法的差异总结为三点:
1,不断的重复与迭代。
2,表达简练直接,迅速抓住要点。
3,故事思维。
这种方法也是直达目标的一种方法,如果你想要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就应该努力去说服他人,让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我读过作者写的《一张纸工作法》,书中分享了许多图形化的表述方法,非常的吸引人,也很有趣,很直观。这其实也是一种极简思考法,即略去核心问题旁边的支支蔓蔓,直抵核心。方法是让工作变得更简单,迅速筛选有用信息,避免在无用分析上浪费时间。
工作之中,比如提交活动方案时,领导总是说太复杂,太长,最好一张纸就够了,但问题是,现阶段的我们,总是想用尽可能多的文字尽可能详尽地表达出问题,但是这种意图就让活动提案不知不觉变得冗长无比。精炼极简,简化问题而不是复杂问题便有了必要。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在草稿到终稿时,用反馈来优化方案。收集材料,用结构化思维驱动分析,寻找让论证严谨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材料,而不是只是有点趣味的材料等等。
在职场中,简不是不去思考,也不是胡思乱想,做一些天马行空的假想,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虑,然后将这些考虑,重置,更新,浓缩和提炼,让他们在结构化的框架里,经得起冲突和谪问,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考量和观察——这显然非常考量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是任何一个咨询或者产品经理等需要提升和考虑之处。
极简是交出去的答案,而背后是无数次演化和有条理有根据的推论。这才是极简思维的背后真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达成“极简”,我们还是需要努力地多做准备和自我训炼,让自己的思维框架更合理更严谨和完备。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九):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
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
思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思维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系统化的,并且是有套路的,这种思维有一个专业的称法:结构化思维。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结构化思维的: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够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取得高效绩效。当你这样做事的时候,你就拥有了结构化思维。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做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流程,并将其养成潜意识习惯。
美国知名培训师迈克.费廖洛所著的《极简思考》专门讨论了结构化思维,并给出了结构化思维的九大流程。
1.定义问题:把问题写下来并进行充分讨论。
2.提出核心建议
3.选择结构:建立一个初步的结构框架,并将其视觉化
4.创建故事:用故事把观点叙述出来。
5.讨论/打磨:与不同的人会面,得到他们的反馈并修改提案。
6.选择重要事件:重新审视框架,找出有力事件。
7.证明或者推翻假设:通过分析来证明或者推翻一个想法
8.整合信息
9.分享想法
这充分说明结构化思维不是天生的,不要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而不需要培养,也不要觉得自己缺乏天分而放弃。
如何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言西小熊在写书评主要运用结构化思维第二点、第四点、第八点、第九点。
第二点主要是针对一本书总结提出亮点。一般会在前言、目录中寻找,搭好架子,按时间架、空间架、三角架进行归纳。
第四点就是用故事思维来论证观点。比如我们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一般都是“从前……”、“然后……”、“最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是这样追求公主的……”。
从“背景介绍”到“形势变化”,再用核心建议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化思维,这也符合了读者从下向上阅读的层形结构。
第八点,收集信息。这里言西小熊主要用笔记本来作为收集信息的工具。笔记本里有日常的感悟,也有有趣好玩的段子,还有读过的金句,经常阅读它们,找到它们之间的交叉点,再去慢慢体味,就能在写作中灵活嵌入。
第九点,分享想法。这需要确定主题与问题,回顾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用三色便签标注,逐条抽选出相关的信息进行复述。复述时要简练,细节可选取一两个,让内容有逻辑性和节奏感,绝妙的内容需要技巧才能传播得更广。
以上就是言西小熊读完《极简思考》的一些感悟,当然读者还可以自己去挖掘书中有价值的内容,把它们整合加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它们灵活运转起来。一旦学会了结构化思维,你的建议就更能引起主管的重视,你在沟通中花费的时间成本更低,你也能在更短的时间说服他人。
《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读后感(十):科学思维写报告
好的报告怎么构思?你的建议凭什么说服人?毋庸置疑,这些是每一个职场中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作者写这本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教会大家怎么去写报告。在这本书里作者出彩的地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引入”,一个是“结合”。
先看引入,引入是指作者把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入了报告构建过程之中。传统的报告构建模式是这样的,先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接着去解决问题,相信大家很熟悉这种构建模式,因为这就是每个人从小学开始都会被教无数遍的经典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固然经典,但是显然存在一个缺陷和不足,我们通过分析获得的解决思路,仅仅是一个主观假设,这种主观假设尽管被提出者赋予了热切期望和足够的信心,即使这种期望和信心是真诚地发自内心的,但是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充其量只是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而且正是因为它尚没有经过较为严谨的论证,这种可能性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了,所以以这种不讲质量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假设作为报告和建议的核心,怎么会成为好的报告,怎么会打动并强而有力地说服别人?
而科学思维的基本范式是,可以受感性经验刺激产生诸多假设,但是假设首先要被论证,要能够通过逻辑和经验的基本考察,然后才被允许接受实践或实验的检验。所以作者将这种科学思维引入之后,新的报告构建模式是这样的:定义问题、提出假设、构建框架、编写故事、打磨故事、抓取重点、验证或推翻假设、整合观点和选择分析方式。作者的模式共分了九步,透过其形式,能看到这个模式所体现的思想还是科学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定义问题、提出假设这两步就是指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假设。而构建框架其实就是考虑需要找到什么素材才能论证这个假设。编写故事、打磨故事和抓取重点,就是去找到框架里边需要的论证素材,而最后三步就是形成结论和适当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正是因为作者这种模式遵循了科学发现的基本范式,所以可以让作为假设的建议都有了充实的依据,经过了论证,内涵质量大幅提高,而不靠谱的建议和思路提前就被排除和过滤。另一方面因为作者的模式分为九步,显得很麻烦,很琐碎,但正如前面的分析,九步也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体现的是假设-检验的思想,所以读者完全可以不拘泥于这种麻烦的九步法,而只着重学习作者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精髓即可。
再看结合。结合是指在作者的九步法中构建框架环节,作者很巧妙地把类似于《金字塔原理》中的分解方法结合进来,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框架的完整性和后续论证逻辑的严谨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结构里对于听众不熟、反对则层式安排,听众清楚了解则列式部署的观点确实很实用,很精彩。
回头看一下,为什么本书叫《极简思考》,似乎作者反复强调写作要尽量精简,简洁,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认为更靠谱的答案应该是作者强调科学思维的九步法,因为按照这一方法,报告除了建议,就是能真正论证建议的素材,除此以外别无废话,而这才是真正的极简。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