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风格感觉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3-12 04:3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风格感觉读后感100字

  《风格感觉》是一本由[美] 史蒂芬·平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431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格感觉》读后感(一):道,亦可道

  道的層面上,風格是很難描述、模仿(卻很容易被感知)的。因為風格是看待事物的角度。Pinker 也說「好的寫作能翻轉看世界的角度」(p018)。

  但,術的角度,風格卻是可以被捕捉並改善的——那就是使之符合認知心理學:

- 人這顆朽木腦子

  《风格感觉》读后感(二):好读者&好作者

  王尔德写道,“只是得时常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都不可能被教会。”如果不是和王尔德看法不同,认为许多风格准则确实可以传授,我是不会写这本书的。不过,成为好读者是成为好作者的起点。作者在阅读中发现,欣赏并对好作品进行逆向工程,以获得自己的技巧。

  完善技艺是终生的呼召,错误是游戏的一部分。

  好的写作能翻转看世界的角度,就好像心理学教材里,同一个剪影既可看作高脚杯,又可看作两张脸。

  《风格感觉》读后感(三):简洁优雅的写作是一种美德

  除去私人日记类体裁外,写作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而为了有效沟通,读者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知识的诅咒”,作者无法判定自己知道的东西在别人脑子里的样子。所以要尽可能获取他人对自己文章的阅读反馈,或者自己隔段时间重新审视文章。

  平克提出若干写作原则,并从认知科学角度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些原则应该被采纳。他还以英文为例,阐明对语法规则的认识应更多的基于具体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而非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此时,拥有对语言运用的一种鉴赏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难能可贵。

  本书没有告诉读者如何写作,更多的是向读者展示什么样的写作会增加读者的认知负担、阻碍作者与读者有效沟通的。

  《风格感觉》读后感(四):写作与逻辑

  

一个人的文字功底比较直观的反映了他的逻辑思考能力。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一些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可以认真撰写我的毕业论文。

开篇作者提到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文章的结构和表述,重视背景信息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专业术语要下定义,方便我们在何种框架下去讨论某个主题。文章结构要合理,段落主题要明确,上下文要有因果关系连接词。

“写作的目的是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当语言与事实一致时,写作便成功了;成功的证据便是清楚和简洁”

“写作要少用模糊词汇,还有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汇”

  《风格感觉》读后感(五):语言学家的写作书

  当下最红的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的新书,说是新书也不确切,毕竟英文版其实出了蛮久的了,一直没看是因为,离开学校以后,对于自己看英文书的速度就再也没信心了。这回中文版出来,赶紧买来看看。

  看完以后的感觉是,确实,这是一本语言学家写的写作指南,虽然逻辑严谨内容平实,观点也非常有指导意义,但也确实塞了很多语言学知识,对于对英语语言学不熟悉的人来说,读起来还是略显枯燥的。

  但他想表达的其实不难理解,所谓的古典风格,也即具体而清晰地表达观点、讲述事实,在语言层面上考虑减少歧义,在组织层面上考虑贴合受众的理解逻辑,不要打官腔不要讲套话,不要陷入“专家思维”而不自知。但实际做起来,每个人都会容易陷入自己的理解圈子,即使是大学者大专家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不过呢,如果要参加GRE作文考试的话,平克的这本书绝对特别有帮助,尤其是关于英文写作的种种建议,简直是贴切又实用,但翻译之后放到中文的环境中去理解,总觉得隔了一层。

  写作是一项需要指导也需要练习的技能,从指导的角度看,语言学家的指导有着自己的特别意义。

  《风格感觉》读后感(六):如何用2个小时快速提高你的写作水平?

  财新杂志的主编王烁说:“我用中文写作,但我用英文学习写作。”

  是的,中文作家喜欢两件事:1,凭天赋和感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2,凭苦功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天赋的人那么少,读破万卷书的人更加稀缺,可是每个人都要写作,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孺子牛一样的老外出场了。

  前有威廉•斯特伦克《风格的要素》手把手教你写文章有哪些注意事项,后有史蒂芬•平克《风格感觉》脸对脸教你如何使用古典风格。两位作者都是大师,却完全不摆大师的架子。史蒂芬平克也许你能更熟悉一点。他的作品《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和《当下的启蒙》都备受比尔盖茨的赞誉。在本书中却是俯下身来一个点一个点的详细指导。从思维,到风格,到联接,到句法甚至词的用法事无巨细的讲解一遍。可以说,这是一本有文采的工具书。

  书里涉及到英文用法的内容占了一半以上,如果你的写作以中文为主,大可只看剩下的一小半,很快就能看完,收获却很大。如果你和我一样经常对怎么提高写作水平犯难,会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当然,大炮威力虽巨,调教起来也更难,但用过之后,你一定不会再想念鸟枪了。

  《风格感觉》读后感(七):回归古典风格,回归说与看

  古典风格的主导隐喻,在于读者的对话中,作者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世界之中的某物。使写作这件不自然的事变成我们做起来最自然的两件事:说与看。我们和朋友交谈,过程都是轻松自然的。因为和朋友交谈是为了让他们理解我们,你的语言轻松有趣,言之有理,自然朋友会高兴和我们交谈下去。同样的,读者也是我们的朋友,只是用文字来对话了,我们在现实中和朋友交流会注意他们的情绪,不好为人师。可是一旦提起笔,反而就是长篇大论,言之无物,让人昏昏欲睡。让朋友开心,和让读者开心其实就是一回事,你的朋友和你的读者都是你的听众,运用文字把自己的魅力展示出来,让他们开心。郭德纲的自传就如同他的相声一样,我看他的自传,就像听他的相声,他再和我做朋友,讲心里话。用提问来开头,就像日常对话,"你猜我今天看到了什么”制造悬念,让朋友感兴趣。英雄之旅适用于讲故事,日常谈话中也经常涉及。卖关子,抖包袱。要一直努力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模式,发现别人的所思所感。虽然这不一定能使你在生活各方面变成更好的人,但它将成为你对读者保持恒久善意的源泉。

  《风格感觉》读后感(八):读书笔记

好书啊!有些知识就是你一旦懂了,世界都好像加了一层滤镜,处处展现出你之前从未留意到的风景。

1.解读了我一直困惑的写作风格,古典风格是一种对普通人阅读很友好的生动风格,简称说人话

2.早就熟知的“知识的诅咒”、“组块化”和“关于知识结构的网树线”在本书里终于得到细致的讲解

3.把事情描述的更具体,抗拒组块化信息的传递,不做笼子一角的老鼠,更是一种用户思维

4.对于一些看不懂的文章真的不用感到自备,优秀的文章是不会拽高大上的词的,它只为了你能看懂服务

5.有一些非常适合实操的建议:写文章就别用路标了,用提问代替元话语;说他们关心的;别用几乎;用点新鲜的比喻; 别滥用抽象名次,比如鲁棒性显著性啥的的吓唬外行人;用你们能得到啥而不是我们提供啥来讲述

6.规则:查资料、确保信息准确、避免少数当普遍、避免二分法、别基于人而是基于观点论证

7.其他碎碎念: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也种草了,美的享受;实用风格、平时风格还是需要进一步了解

  《风格感觉》读后感(九):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史蒂芬· 平克,世界知名的认知科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畅销书作家。

  有一句名言「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写作这件事最大的技术含量,怎样将脑中无数碎片化的想法收拢起来,最终变成一条最佳的文字线,也只有兼具认知科学家、语言学家、科普作者三重身份的平克,才能有这样的洞察。

  专业人士使用术语和普通民众交流时的状态。每当他抛出一个术语,就像是给我们传了一个压缩包,却没给我们装解压缩的软件。

  因为「组块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术语、缩写、抽象概念,大大提高了自己学习还有和同行交流的效率。可是在这个领域越久,他对于术语的「功能固着」也会越强,越觉得不用术语,那就没法来交流。而且因为「知识的诅咒」,他意识不到,这些术语和抽象的概念,大众们是没法理解的。

  这三个问题缠在一起,就让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想给大众普及知识的时候,变得难上加难。

  作者在写文章时,会假设他在和读者聊天,作者想要讲一件事,或者谈一个问题,或者介绍一种知识,都会把自己当作博物馆的解说员那样,向游客介绍藏品。我不是在教导你,也不是在论证什么,我是一位平等的导游,你跟着我,一路边走边看。

  写作中千万不能干的几件事儿。

  第一,不要在文章中滥用路标;

  第二,不要用模糊语言做缓冲。

  第三件事,是不要使用僵尸名词。

  然写作不一定能让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好,但是写作将成为你对他人保持善意的源泉。

  《风格感觉》读后感(十):《风格感觉》一书中最重要的几个观点

  这本书没想到的是关于英文写作的,更没想到的是还一本正经的看完了,文中作者提倡要用古典风格写文章,下面是阅读过程中提炼的一些要点:

  1. 站在读者角度写文章; 2. 利用读者的期待心理; 3. 成为好读者是成为好作者的起点; 4. 写作不能拘泥于刻板印象; 5. 将描写上升为呈现,使更有画面感; 6. 写自己声临其境的东西,简单朴实而不是长篇大论和专业化色彩突出; 7. 好的文章在作者落笔之前已经成型,对写的东西一知半解,自然写不出符合古典风格的文章; 8. 不能自以为是的去写,别人听不懂写给谁看; 9. 体会专业人士与读者在认知上的差别,不能全从专业化的角度去写; 10. 查阅自己的旧文稿,摆脱知识诅咒和功能固着; 11. 凡事有适当的范围,不能过分,如文中训练马不吃草的例子已经近期咪蒙标题党之流; 12. 人类拥有极易出错的记忆,但又对自己所知过于自信,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就写这么多,细节都在书中,正如王尔德所说,“只是得时常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都不可能被教会”。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不亲自去体会,又怎会理解的深刻呢!风格感觉7.9[美] 史蒂芬·平克 / 2018 /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风格感觉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