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好物》是一本由骆仪著作,未读·生活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好物》读后感(一):另类攻略
一泽信三郎帆布 地址:京都市东山区东大路通古门前北 官网:www.ichizawa.co.jp
etit a petit 布制托特包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川上儿藤木町32 官网:petit-a-petit.jp
纸司 和纸作为包装及装饰品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寺町二条上儿常盘町54 官网:www.kamiji-kakimoto.jp
芸草堂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寺町二条下妙满寺前459 官网:www.hange.co.jp
Tobichi手帐 地址:京都市下京区河源町通四条下儿市之町251-2寿大楼3层。官网:www.1101.com/tobichi_kyoto
白凤堂 使用天然动物毛发手工制作而成,刷毛柔软亲肤。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二条上儿要法寺前町751-1 官网:www.hakuho-do.co.jp
ouSou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新京极通四条上儿中之町。官网:sousounetshop.jp
中川政七 地址:京都市下京区四条同室町东入函谷蛑町101LAQUE四条乌丸B1F
《京都好物》读后感(二):选择京都的生活方式,回归本心
身边好多人天天在刷小红书,总在羡慕别人过的生活,不停跟我科普各种爱马仕的包包,还有LV的包包,前段时间各种《图鉴》类电视剧的走好,更是让各种包变得甚嚣尘上,甚至还出现了许多租包包的商家,买不起,租也要租一个来背,好像你不背个什么包,就不好意思见人一样。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我们把包包背在身上,究竟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还是我们想人家通过这个包包认可我们一些什么东西,或者成为通向一个什么世界的通行证?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虚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消费主义就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身边人还是商家、广告,都不停对我们灌输各种“买得越多约幸福,买得越多越快乐”的观念思维,各种的节日也都异化成了购物的狂欢,无论是“618”还是“双11”、“双12”,亦或是所谓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最后只剩下一个关键词都是“买买买”,难道我们的父母都只是要我们买东西,还是说我们的孝心都可以量化成购物额?
虽然我国的网络电商真的做得无比发达,现在在许多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已经能实现一小时达甚至15分钟达等服务,但经常看《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等日剧的我,还是很喜欢里面那种街头巷陌的相熟小店,走进去,有种去到姑妈家里,温情脉脉的感觉,那种购物应该不止是购物那么简单,就像是每天路过就要进去打个招呼,一天不见一个熟人和亲人,这一天就像是白过了一样。我更喜欢香港老街上的茶餐厅,看见老客进来了,看似随意地问一句:“照旧?”“照旧!”那种知心的感觉,可能连家人都比不了。
而《京都好物》能给我的,就恰好是这种感觉。我就不喜欢向往繁华的东京,我就喜欢静谧的京都,喜欢那雨后街道上恬静的氛围,喜欢微湿的路旁那一间间小店,卖的都是精致的小物,不多,甚至还有许多限定品,跟着这本书去走一走,经历不一样的日本旅游,不需要去银座去涉谷,不一定要人间繁华,但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难怪这些年MUJI等简约风和性冷淡风突然大行其道,各种工业风也盛行于家居市场,甚至连《断舍离》都能成为图书市场的销售冠军,或者,就是因为人们心中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厌倦感,也因为对心灵本音的渴望而进行的复归吧!
这本小书,明面上是一本旅游的书,推荐精品的书,但我更多地觉得,这是一本心灵的书,京都之旅,也可以说是一次心灵之旅,虽然我人在工作,但心可以先在路上!
《京都好物》读后感(三):京都好物
感觉这两年杂志书出来的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继“谷物”、“食帖”等系列后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系列“J MOOK”,翻其腰封得知其为日本旅行与生活方式等相关主题的书籍,难怪上一本是《京都漫步》,而这一本是《京都好物》,遂翻开来读。
京都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比东京更令我向往的地方,因为在阅读苏枕书的《京都古书店风景》以及英国作家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的《京都山居生活》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其实关于京都的书籍非常之多,就连同为MOOK的“知日”系列都曾出过一期《世上只有一个京都》,那么这本《京都好物》的特点是什么呢?
翻开书首见目录,京都的好物、店铺、住宿、饮食、礼品等相关事物一一罗列,按照指引去往第一站,好物面前首先是匠人,东哉的陶瓷器体现了日式器皿的雅致,如果说10-11页还仅仅是物的展示,那12-13页的物为盛器后与食搭配则更加提升了美的意境,而关于京烧的风格、特点、历史等背景介绍都将在这一章节中有所详解。
好物在陶瓷器具之后,还有金属、玻璃、竹子等其它材质的器皿呈现,彩图罗列出成品的样子美得让人极想拥有,而最吸引我的是它们出自匠人手工制作的背后有着各自坚持的创作理念,内心的淡然方为物的古朴,看上去简洁寡淡的风格却意味无穷。
阅读这本书就是用眼睛完成一趟纸上的京都之旅,除却文字介绍的部分,配图更直观的将所述之物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排版也算合理,不浪费版面也不显得杂乱。
在感兴趣的章节前做多一点的停留,例如风吕敷,一个名字听上去如此陌生的物品,然后看到使用方法之一为做布包包裹任何你想包的东西时,瞬间又感到亲切,母亲习惯将过季衣物用四方染花棉布包起来存放,风格与其极为相近,连我都习惯了这一行为。让人惊喜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风吕敷的来源,甚至将其几种打结方法步骤都用绘图来细细呈现,有趣的很。
在阅尽眼花缭乱的好物之后,好店与好宿是被我略过的部分直奔好食而去,无论是和果子还是西洋果子都透着京都的风味,在漫漫长夜勾起的食欲难以平息,而随书所附的京都购物路线图不知会否在未来某一日塞进我的背囊。
虽说这本《京都好物》让我略感失落的地方是它没有提及我最感兴趣的书店,但它至少做到了其封底上的目标——我们只提供有趣、实用、长知识的新鲜阅读,值得鼓励。
疯猴勿杀20180603
.c� Zma-
《京都好物》读后感(四):书游京都
京都在日本的情况其实就和南京在中国的地位差不多吧,都曾经是一朝的首都,只可惜最后都没有能成为首都,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而不是是南京,日本的首都是东京而不是京都,都是一字之差,还有这相同的命运,不禁让人感慨。
大红色的封面,很有日本特色的图案,翻开就可以发现目录都做的很不一样,很有创意,虽然页面上满但又不杂乱,字体有加粗更加突出,介绍了京都的物,店,宿,食,礼,我心中只萌发了一种迫不及待想要翻开阅读的欲望。
每本书都有卷首语,来自主编骆仪的卷首语,短短的文字里,却满满溢出的都是编写者们的用心,花费了超过四个月时间走访了数百家店铺最后只挑出了200件单品放在了书里,可想而知这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筛选需要花上多大的精力。这本书里的单品也都是在京都以外的买不到的,就像编写者们的用心是你用做不到的。
老店东哉,在1919年就开始的清水烧名铺,清水烧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陶瓷。其实也如中国陶瓷一样,烧陶瓷的地方很多,但是出名的就那几个地方,为什么呢?其实不单单是因为烧陶瓷的技术,还于特色花纹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东哉的清水烧不仅仅是汇集了各种地方制作清水烧的优秀技术,更是将京都的雅趣和东京的洒脱结合融入清水烧里,于是东哉的清水烧就变的与众不同了,甚至可以接受来自全世界的定制,而且还会一直保留着原始的设计图,无论度过了多少年你都可以追加购买。一家店能不能长久不仅仅在于他们是否能有高超的工艺和他们后期的售后服务也有旧不可分割的联系。书中还加入了几个比较出名的东哉清水烧成品,名字,设计和价格都给我们标注出来了,让我们心里有个底,方便我们提前做好预算。作者们还特意告诉我们清水烧制之所以要做得漂亮不是单纯的收藏,也是为了要用,衬托美食!正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作者还特意补充了一些关于京都清水烧的知识,看书并不单纯的看一个意思,要是无形中你获得知识,那么这本书才是真正成功的。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很多京都的特色,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要自己看才有感觉,我是比较喜欢第一个东哉的清水烧。
随书还附赠了一本京都交通别册。京都的十个区书中提到或者比较出名的店,特意将每个店的特色,地址,营业时间包括特殊日子会休息,电话和官网都写了出来,方便我们做旅游攻略。这一本小小的总结交通别册,对于我们没有去过京都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本很赞的攻略参考书。
我就只想说如果你看完这本《京都好物》,那么脑海里只会浮现一个想法,那就是真的好想去京都逛一逛呀!
《京都好物》读后感(五):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这本刚在豆瓣标记完想看,就很幸运地在图书馆的新书库里借到了,一看标价75元,感觉十分赚到了。碎碎念,现在的书真的是越来越贵了哇。这本书,如果图书馆可以借的话,过过眼瘾就好了,图片太诱人了,就是没有必要买了收藏。
从这本书可以感受到日本器物的精致,对传统的坚持,对美的执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对需求的精确把握。他们不仅是用一生去做一件事,甚至是用世世代代去传承,这是怎样的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啊。其中的专注,令人钦佩,我想也正是这种专注,才成就了这所有。想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无数国粹,真心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发扬光大,更是走进生活,日常相伴,然后一直传承下去。真的不想在所有的古镇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山寨真丝、糕还有臭豆腐……此处安利故宫周边,可以锁相当的萌萌哒了,完全抵挡不住好吗,每次上新都买好多。此生不悔入华夏。
这本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京都的好物还有百年好店等等等,简直是一个超级种草机,希望以后这种书都有折合人民币的价格,不然一直在心里折算也是好累了: 好物(括号内为店名): 清水烧(东哉),锡器(清课堂),宙吹玻璃(晴耕社),竹器(公长斋),京友禅(千总/冈重),西阵织(西阵织会馆),帆布制品(一泽信三郎),风吕敷(永乐屋),玫瑰真丝被(京都西川),和纸(纸司柿本,一笔笺独有),京版画(芸草堂),手账(TOBICHI京都,经常歇业请参考官网营业时间/光村推古书院),京香(鸠居堂/线香),京扇(宫胁卖扇庵),和片(京东都),手工化妆刷(白凤堂) 好店(括号内为风格): sousou(和风潮牌,传统时尚),中川政七(300年杂货店),D&DEPARTMENT(包罗全日本耐用好物),Angers(精选北欧和日本好物的杂货店),三三屋(周末限定的创意杂货) 好宿:在川·合庭(这个可能,是广告)
好食: 和果子:圣护院八桥/龟屋良长/龟屋清永,唯一的手作金平糖(绿寿庵清水),啸月(仅接受预约),炙烤团子(一和),松风(龟屋陆奥),长五郎饼(长五郎饼) 西洋果子:茶之果(Malebranche),饼干(村上开新堂),长崎蛋糕(然花抄院) 茶:玉露/煎茶(一保堂茶铺),玄米茶/冷煎茶(祗园辻利),中村茶/抹茶羊羹(中村藤吉本店),御薄茶/雁音(上林春松),宇治抹茶(伊藤久右卫门) 调料/酒:略(反正我是不会去背这两样回来的,拒绝!) 好礼(选摘便携礼品,单位日元): 长辈: 一保堂茶铺·玉露万德煎茶套装(5000) 宫胁卖扇庵·松鹤梅(13500) 鸠居堂·线香组合·清芳与舞衣(7500) 鸠居堂·神洲毛笔(大)(3200) 荒川尚也·玻璃砚台(20000) 男性上司: 清课堂·锡器酒杯·弥生(10000) 公长斋·竹清香(1000/50根),竹造型玻璃笔(4500) 祗园辻利·茶叶点心礼盒(3200) 女性上司: 京都Chidoriya有机滋润香膏(2600) SOU SOU ·数字口金包(小)(3300) Nursery·按摩精油(2000) 千总·迷你长丝巾·七宝纹祥(6000) 儿童: 中川政七·日本市·乡土玩具扭蛋(400),富士山婴儿服礼盒(3550) 三三屋·兔子透明伞(2000) 京东都·鬼脸晴天娃娃(850) 纸司柿本·折纸书(1200) 祗园辻利·抹茶夹心棒(400/8根) 京东都·清水寺毛巾(1000) SOU SOU·童装斗篷(6400) 新婚夫妇: 公长斋·竹筷·Miyabi系列(L号套装4800) 芸草堂·花版画·椿(12000) Wonder Sweets KIYONAGA·干果子礼盒(1200) 一泽信三郎·围裙(小)(5000) 鸠居堂·香薰精油·杨贵妃(3800)
《京都好物》读后感(六):精神的传承与手工的温度
刚巧刚从日本旅行回来,看到这本书很有亲近感。
虽然我没有去过京都,但是读完这些文字,合起书本,脑海里自然就能想象出那些街道旁的大店小坊,朴素且精致。没有熙攘的人群,也没有嘈杂的吆喝,只有店主的真诚推荐,和手工者的独具匠心。
京都是当年照着唐朝盛世时的长安城仿建而成,二战时期因梁思成的力保免于轰炸。他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这样的一座城市,三五步就是一处历史遗景,拐个弯就有一处文化遗产。真可谓一步一景,触目皆为古董、文物。也只有这样的古都才能承载这些好店、好物。
这本书里,作者在众多京都店铺中,通过实地走访精挑细选,将带有设计或技艺上京都特色的原创好店好物逐一呈现。他们符合以下标准:保持了历史文化的传承;符合日常实用而非束之高阁;价格合理而非敬而远之;送礼自用两相宜;手工制作,每一件物品都有是身心和技艺的结合;只有京都才买得到。
印象最深的好物是公长斋小菅的竹器,编竹制品可能不难,但是想要编的紧致又漂亮就需要工匠的用心。简单的“用心”二字,是百年老店追求的艺术哲学,是费心的不断改良和用心调整每一处细节。让竹器置于屋中带有生命的气息,身体的温度。
印象最深的好店是周末限定的创意杂货店“三三屋”。隐秘而有趣的杂货店,大隐隐于市的坐标,只在周末营业的性格时间,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那些和众多艺术家和品牌合作款商品。
还有书中116页右下角出现在300年杂货店“中川政七”里的正仓院主题麻申守,是一只模拟猴子造型的小布偶,是在我童年时,我的老外婆曾做过一只给我,当时觉得没有市面上买来的猴子有鼻子有眼好看,所以丢弃一边。成年后我才发现,那只看起来形状模糊的猴子才是最带有温度和爱意的经典。可惜仅能存于我的脑海里了。没想到竟然在这里会有,如果有机会去京都,我一定要买一只。
看完这些怎能不心动,就像书中所说“只有去过那个地方,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物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才会对它有感情,不会轻易丢掉”。
原来,真的有一些纯粹的旅行,离开时可以买到一些心仪的小物,不是千篇一律出自义乌小商品。作为特殊的纪念。好让我们日后,每每使用,就能回忆起旅行的点滴,那感觉,就像开启了属于自己小型博物馆那么奇妙。
日本人对细节的执着是近乎疯狂的,百年老店的传承,匠人匠心的虔诚,会让人觉得,一物一器都有生命,鲜活起来;会让人隔山隔海也能感受到制作者的投入;会让人和自然有一种间接的交流。
如果你去过京都,可以以此本书作为一段旅行的纪念,每一次阅读都会带你重温那几日的停留。
如果你没去过京都,可以在翻阅后,带着书里附赠的“京都购物路线小册”怀揣期待去收获惊喜。
《京都好物》读后感(七):京都游走 一本就go
从很早前就对京都有份向往,也买了许多跟京都相关的旅行类书籍。说实话,太多的旅行类书籍都大同小异,所以这本书入手后虽然有点开心但是并未有太多期待,一开始拿到手还以为就是本普普通通的“买买买”指南,但是,读完才感受到这真是一本兼具“实用”和“精致”的非常好看的的书籍呀,非常喜欢啦。
《京都好物》从内容上讲,这本并可不只是纯粹的地买买买指南那么简单呀。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一定就是“实用”了。书籍从物、店、宿、食以及礼物五方面出发,在详细的介绍与推荐外还精心做了许多小tips、单品推荐、匠人访谈以及知识锦囊。除了可以了解到京都的一些特色物品店面饮食外,还可以简单的了解到关于它们的小知识,非常的实用。仅以“好物”部分为例,除了对附图推荐了17种带有京都特色的物品进行详细的介绍之外,每一篇里面都会有针对好物的简单的三言两语的介绍,对于名铺的历史、特色、地址的简单介绍(每家店铺下都有详细的产品的亮点说明,这一点真是又意外又贴心呐~),还会针对物品进行单品推荐,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些物品的美好。而且每一篇里推荐的物品看上去也都是又美好,又具有实用性,可以说是像我这样在旅行里总是容易失心疯买一堆好看但是不实用者的手边必备书籍。以第一篇东哉清水烧为例来说,除了一些关于店面基本及特色介绍外还介绍了8种很好看的单品,日本陶瓷知识锦囊与有关京烧的知识与历史,在翻阅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到不曾得知的信息也是很有趣呐。在“好食”部分关于茶的介绍那里也很棒呀,除了几家推荐店铺外,还很简单清晰的介绍了很受欢迎的抹茶煎茶等的区别,以及一些茶的周边甜品。“好礼”部分分类推荐了几种好看又实用的伴手礼,也是很有价值的建议。
封面的红色达摩超级可爱另一方面,本书的装帧真的是又精致又好看。封面是超级可爱的红色的达摩,每部分前的封面是简单却充满浓于日本元素感的水彩画,无论是月夜、仙鹤还是兔子都超级可爱,在“好食”部分的产品也是用可爱的水彩来表示,整本书都散发着精致可爱的气息呐。
随书附赠的小册子随书附赠的可爱卡片随书还附赠了很可爱的“京都购物路线”册子以及卡片。小册子里是京都的整体地图以及分区的地图,在分区地图里还标明了推荐店铺的位置、电话、营业时间及官网等信息,所有的物品都是插画感的也是很可爱啦。
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一本读起来会觉得很惊喜的旅游参考向书籍,虽然没有景点介绍,但是内容实用度也非常高,是很适合在旅行前及旅途中拿来阅读参考的。
《京都好物》读后感(八):这是我在重新审视欲望之后推荐的购物指南
很庆幸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偶遇《京都好物》:刚刚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暂时放缓脚步,回国半休息半工作,10月再回美国。
行前整理东西,先是捐了一堆旧衣物,大多是出国前穿的淘宝货,虽然可能带回国也不见得过时,但早就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和实用需求;把零碎的东西整理归纳,发现大学毕业后,尽管已经克制消费许多年,却还是攒下了不少无用之物,要么是因为摩尔定律而失去价值的科技产品,要么是款式过时或干脆损坏的冲动消费产物。无论实际价值还是附着在上面的情感,都只是不深不浅不轻不重,非常鸡肋。
也想起了妈妈的一个网友阿姨,和老公孩子一起世界各地跑(老公的工作不用坐班有网就行),曾经送我一只古董包,还说她很多东西都送人了。当时我还在上大学,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苦收集的心爱之物竟然舍得送人。现在面对行李箱中的取舍,瞬间懂了,过去积攒的”爱物“已成为他们一家在人生新阶段环球畅游、享受当下时的累赘吧。
这才切身理解畅销书腰封和公众号标题里的“断舍离”。一个看起来迎合“性冷淡” “简约风” 等时髦概念的词汇,其实包含“过来人”对购物、生活和欲望的反思。倒不是说因为我的个人体会,我会开始倡导这种生活方式,而是觉得这或许是每个人只有正视过欲望、经历过冗余之后才能懂的。
正在反思过去和筹谋未来时,我抽空翻完《京都好物》,好像消费观和生活态度又有了一次小小的刷新。
这本书介绍的是京都值得购买的特色物产,既有百年老店,也有“年轻”但认真的新品牌。特别强调选择的是实用物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凝结匠人匠心之类的buzz words不必赘述,这早就是我们对于日本的“刻板印象”。但匠心不必被当做奢侈品,只配买回家摆在架子上供奉起来,无异于接灰。
书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很欢迎你留下使用痕迹,有种越用越有味道的气质,可能类似“盘核桃盘手串”,只是没那么刻意。说得矫情点叫做“陪你一起慢慢变老”,不心疼,不过时,不易损坏,历久弥新。
看书时,我很自然地假想购物,想着什么样的东西我会真的愿意从京都背回家。最喜欢的是公长斋小菅的竹筷(好带,不贵,每天都能用),一泽信三郎的帆布包(上班买菜都行,结实耐用),永乐屋的风吕敷(拍照时垫桌子的背景布),白凤堂的化妆刷(这不用说了吧,在美国都超有名的)。
其他推荐的东西,比如陶器瓷器玻璃器,易碎(虽然我打包功力还算不错);锡器,我不喝酒,也不喜欢金属;有些隆重的织物、床品,在我亲手摸到之前不会动心;熏香、食物,稍纵即逝,少了那种隽永感(而且在美国都能买到类似的)。
虽然对东西不感兴趣,但水彩插画好喜欢!!!我非常喜欢D&DEPARTMENT创始人的理念:
正因为知道物品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长冈贤明反对喜新厌旧的消费主义,希望物品被买回去后也得到珍惜,经得起长久使用。在明星都未必为代言产品的质量负责的年代,只卖自己了解其生产者、自己用过觉得好的东西,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京都一些开在社区里的小杂货店也坚持此原则,而D&DEPARTMENT销售的货物品种繁多,在全日本已开了12家门店,坚持起来就更难。官网上介绍蒸饭木桶的页面中列出了两位D&DEPARTMENT员工使用该产品的时长和使用心得,相比请明星代言,这样的做法更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读类似《京都好物》这样的书,也是为了知道物品是怎么被手工制作出来,为什么好用、值得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被各种广告种草所充斥,但要记得,我们的时间和金钱都很宝贵,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不要随随便便让过于消费主义的东西入侵你的生活;它们会成为消耗品,不仅于宣传词上的“提高生活品质”无益,还要占用你家空间,让你花时间刻意使用和维护,浪费额外的心力。在美国还算好,全社会都接受二手物品买卖;回到国内的家,看到长辈不知如何处置已经不好用却又舍不得扔的东西,更体会到消费决策的重要性。
出于职业病,我也边看边想:加州甚至全美国有没有这样的“好物”?好像减少产品使用寿命、加快“喜新厌旧”周期的消费主义做法就是这个大资本家之国发明的,小业主小匠人恐怕也消失在百年来兼并垄断的工业化风潮之中了,更别跟美国大老粗谈什么精工细作。倒是从汽车制造业向日本两田学习lean production开始,苹果等公司也学会从日式审美和匠心中汲取养分,终成大业。
最后,这本书当然也让我对日本更加向往,在“好宿”一节还写了青山周平设计、中国人运营的在川·合庭,在读完一件件珍贵好物之后介绍如此有趣的一户民宿,这颗安利我吃了,已加入airbnb心愿清单~
《京都好物》读后感(九):去京都旅行,带回京都的历史与另一种生活态度
旅行日本,最不可错过的目的地之一便是有着古都光环的京都。作为一名外国游客,游览异国总是忍不住产生强烈的购物欲,更不用说是来到遍地老铺的京都,看见什么都想买下来带回家。显然,冲动的盲目购物只会造成花钱一时爽,买回家却发现根本用不上,只能把买回来的纪念品收进储物间,送给亲朋好友的“伴手礼”也因中看不中用而被压在箱底。
在消费时代里,一掷千金买买买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但买到自己真心喜欢、想要日日使用到老的物品却不容易。
来到京都,如何挑选实用好看又极具匠人匠心的好物,的确是一门学问。好在旅行作家骆仪带来这本《京都好物》,延续畅销旅行书《京都漫步》的优质内容与深度探索,深耕千年古城京都那些数之不尽的百年手艺老店,在实地探访京都88家店铺后,为我们介绍22种传统工艺,并精选200种京都手艺好物,每件好物都极富生活气息,在展现日本匠人文化与传统手工艺无穷魅力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游览京都时提供了购物参考建议。
《京都好物》的主编骆仪旅居京都,背包旅行四十多国,曾参与撰写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广西》《海南》,并主编2017年畅销旅行书《京都漫步》。
京都漫步8.0骆仪(主编) / 2017 /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多年的旅行与生活经验让骆仪对京都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她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明确了她的写作初衷:“有没有一本书,既能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京都手艺与器物的美好,又有实用性,让我们看完就知道这些东西好在哪里、去哪里买、该如何挑选呢?如果没有,我是否能做一本?”
就这样,骆仪请到数位专业的京都旅行写作者,包括杂志编辑日野明子、和果子研究专家林奕岑、京都买手Aki等等,分享各自心中的好物好店,共同打造了这部《京都好物》。
在书中,你会读到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最喜欢的陶瓷老店东哉——这间创立于1919年的老铺,是如何用独特雅致的清水烧俘获文艺界人士的喜爱,特别附上的“日本陶瓷知识锦囊”又能帮助你了解京都人碗橱中用来盛放美食的各式美器。
《京都好物》内文图你还会看到热爱创新的老铺永乐屋,如何将“老奶奶的压箱布”变成环保又有艺术感的万用包袱布,抛弃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回归环保又精致美观的风吕敷,就算从没使用过也没关系,书中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告诉你自用送礼两相宜的风吕敷怎样系的体面又有格调。
《京都好物》内文图除好物好店外,《京都好物》还介绍了著名建筑师青山周平设计的雅致好宿,和囊括传统和果子、创意洋果子、手作金平糖、绝不可错过的美酒茗茶等等诸多京都好食。
作为一本兼具美感、知识与实用性的好物导览,《京都好物》提供更有目的性且更有效率的行前规划,帮助即将开启京都之旅的你轻松做攻略,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性价比更高的旅行购物计划。
随书附送的京都购物路线手册,收录京都特色区域精选的88个购物地标及多条定制路线,详细到交通、地图、营业时间与官网信息,涵盖传统手工艺与精致日用品,轻松揣入口袋,随时翻阅和参考。附赠三张定制版明信片,细微之处散发京都之美。
《京都好物》读后感(十):不是为了满足购物欲,而是买回质感好生活
京都什么都好!
京都的手作小店都很美!
京都的老铺传承了十几代!
京都的匠人精神很令人敬佩!
有着古都光环的京都深受宠爱,大概已经有超过一百本中文书籍在讲着京都的百般美好。日本杂志上的京都专题更是数不胜数,几乎京都的每家小店都登上过杂志。
但作为一名外国游客,看完这些书还是有许多困惑:
有的书推荐了那么多家店,却没有告诉我每家店的特色是什么,甚至让我觉得,只要是作者进过的店,他就会写得很美好很小确幸,配上清新文艺的图片和滤镜——仿佛不写进书里就白去了;
有的书分门别类罗列出几百种推荐商品,图文并茂、列明价格和地址,不可谓不丰富,然而我不想要一个大而全的购物清单,更想知道每一类商品的挑选窍门、每一件东西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有的书讲述的匠人故事让我很感动,他们抱着简单的信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艰苦的手作,但不可否认,有些器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仅余文化价值;
有的书,因为翻译自日文原版,多少存在一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使用
…………
那么,有没有一本书,既能用通俗的话来介绍京都手艺和器物的美好,又有实用性,让我看完就知道这些东西好在哪里、去哪里买、如何挑选?
如果没有,我是否能做一本?
于是,我们花了超过四个月时间,实地走访京都数百家店铺,筛选出22类用品、80家店铺,又从中精选出200件值得购买的单品。
《京都好物》内文:清课堂单品推荐《京都好物》内文:一泽信三郎帆布包的制作过程我们挑选的标准是——
京都原创,设计或技艺上有京都特色、传承京都历史文化;
适合现代日常生活且能长久使用(而不是纯收藏的);
能根据时代变化和实际需求不断创新;
价格合理;
自用送礼两相宜;
首选手工制作的;
首选在京都以外买不到的;
美。
以上标准,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我自己看过实物真心喜欢的,想要买来使用或赠送朋友的,才会放进书里向你推荐。于是,书还没写到一半,我们已经忍不住买了许多。
《京都好物》内文:中川政七单品推荐(其中好几件我都买了)日本的电子商务远远不如中国发达,在京都购物依然是最传统的方式,你必须去店里看一看,有时甚至需要预约。但正是这样的线下购物带给我无限乐趣,即使都是卖杂货,各家店铺的灯光、装潢设计、货物陈列方式都不一样,都会影响到你对一件物品的感觉。
竹器老铺公长斋小菅,灯光摆设堪比艺廊我们不仅逛遍京都店铺,也采访了许多位匠人。从京都出发,前往北部山村去拜访玻璃大师荒川尚也的工坊,亲眼目睹一件玻璃器皿从玻璃液到成型的全过程,我想起D&Department创始人长冈贤明所说的,“只有去过那个地方,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物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才会对它有感情,不会轻易丢掉。”
在消费时代,一掷千金买买买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买到自己真心喜欢、想要日日使用到老的物品却并不容易。
玻璃匠人荒川尚也荒川尚也的玻璃作品在采访中,匠人们常常提到要做有用、好用之物,而非创造艺术品。锡器老铺清课堂第七代传人山中源兵卫说:“所谓专业人士,就是只做被需要的产品,不做自己想做的产品。我们制作的锡器,不仅是传统工艺品和供奉神灵的神器,更是普通人用起来很顺手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与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的理念一致:“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
而那些曾经用于神社寺庙祭祀和王宫贵族的物品,在匠人的改造创新之下,也成为适合日常生活使用之物。
简洁、好用、耐用的生活用品,长久使用,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精心挑选,买回一件物品,也是买回京都的历史和京都人的生活态度。
《京都好物》封底局部,图案来自永乐屋手拭《努力骑自行车的舞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