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Factfulness》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11 03:20: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Factfulness》读后感锦集

  《Factfulness》是一本由Hans Rosling / Ola Rosling / Ann著作,Sceptre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12.99,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Factfulness》精选点评:

  ●通过宏观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

  ●1前五十页让我认为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怎么成为畅销书。2文字过于科普化,感觉给儿童讲授知识,也缺乏严肃性。3正因如此,这本书对于当今世界的“worse or better”的讨论,我觉得对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的思考太轻佻。而且作者只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活下来了,却没看到怎么活的。4作者轻佻地一句“how can anyone say the world is getting worse?”,看出作者是瑞士人了。不过这跟一战前夕,欧洲人沐浴在科技进步的春风中,不愿承认矛盾和冲突有何区别。5对人们之所以认为现实很糟糕的原因,作者几乎全盘推脱给人的意识,认为这是一个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结果。不可信。

  ●It’s astonishing how ignorant and outdated we are about the world. Hans dedicated his whole life to establish a fact-based worldview to everyone from UN officials to Swedish students. This book inspired me so much in so many ways. Hope more people get the chance to read it.

  ●无论是骄傲的西方人,还是我们经历过急速经济发展的中国人,都可以从书中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以及学会如何看待未来世界的变化

  ●Statistics 101

  ●第一次看Hans Rosling演讲是在美国高中的一堂地理课上,一个蹒跚而和蔼可亲的老人,操着一口瑞典口音讲着人们有着深刻成见的事实。Infant mortality, female education,vaccination rate这些大家平时都不怎么关心的指数,能侧面展示出意想不到的人类发展成果。媒体们最喜欢报道战乱,灾难,过度人口增长等等新闻,让大众觉得世界动乱,但真实情况是:世界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幸福而适合生存。Hans大爷通过各种数据来启蒙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所以文风总体简单和科普。盖茨也在力荐此书,总体来说,5星没问题

  ●很积极的一本书,非常鸡汤。数据不是万能的,没有数据也是万万不能的。翻开这本书,满满都是正能量,完全看不出它出自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和家人之手,有点儿感动。

  ●确实不错

  ●01/02/2020-08/02/2020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230603/

  ●全文演讲式第一人称+个人经历建构起来的那位睿智长者,满心好奇与关怀,声音像是活了。后记却告诉你他已归于尘土。

  《Factfulness》读后感(一):续

  -continued . 疫情一定会被控制住,可是那是以什么样的代价。看西方的新闻,我时常会愤怒,那些早期带有明显偏见的评论,猜疑会让人义愤填膺,可是我也知道,这正是媒体的本性,他们为了各种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让他们的报导穿上有色的外衣,而忽略了真实的事件。现如今,微信里面抓人眼球的同样是对西方哀鸿遍野的描述。这些正是本书所论述的我们应当警惕的那些会影响我们判断的本能。

  《Factfulness》读后感(二):Factfulness思维导图

  作者不承认自己是乐观主义者,而给自己取名叫possibilistic,在我看来他就是乐观主义者。至少我只会想到即使是被减少到百分之一的死亡率,那背后仍然可能是无数的人命。

  2018年出版的书,作者担心的5个全球危机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全球性的流行病,如今coronavirus疫情正中。而各方的新闻报道里的数字,包括official和nongovernmental,各种传言,真真假假也在书中说到1960年的事件时,让我有种无言以对之感。另外,海外华人因为疫情而被歧视的事件也在the blame instinct一章中又再次被预言。

思维导图

  《Factfulness》读后感(三):更新世界观

  这本书很适合那些对现实绝望的人,Hans摆出事实数据在我们眼前来论证世界在很多方面变得比我们大多数人要想的好很多,就像他说的,去查查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一种新型的快乐小药丸,更值得高兴的是,它们完全免费,可以随便从网上获取。

  Hans通过一份包含13个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身处一个远比实际更危险绝望的世界中。比如今天世界上有90%的女孩子都接受过初级教育,80%的儿童接种过疫苗等等,这些数字都比大多数人想的要高得多。这个发现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一个契机。他全篇讲的道理就是要建立以事实为依据的世界观。本来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充满老生常谈道理的书,比如摆两条一样长的线在那边说看起来不一样长(实际上还真有)之类的,但远比我想的要有趣且很有说服力。

  这本书主要是教我们如何理性的看待世界,如何去建立以及不断更新自己的世界观,这样的世界观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决策等等。Hans归纳了十个人们容易有的错觉,这些也都是因为我们天性造成的,每章详细介绍一种,讲讲他生活中的例子(不得不说他真是个人生非常精彩的老哥哥),再讲讲要怎么去避免犯这些错误,条理非常清晰。里面有很多图表直观展示了很多方面的数据,例如各个国家的生育率、收入水平等等。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第三章预测世界人口年龄变化的那个图表,虽然反应了半天,推荐去看看那一部分。

  说来惭愧,我也是从这本书才知道关于中国饥荒死亡人数到现在都没有个准确数字这个事情,而且中国政府视饥荒为国家机密,到1996年才有外国的媒体报道这件事情。

  很推荐去看看他们的网站dollar street,在里面展示了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收入的家庭的照片,照片涵盖他们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看完大概会惊奇地发现,同样收入水平家庭的生活起居没有想象的差那么多,虽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卧室的样子没有差太远。

  《Factfulness》读后感(四):事实非事实

  我看书很慢,一两个月看完一本是常态,但这书用了不到一周。书里逻辑简单,叙述直白,不需要来回掂量。作者还在每个章节提供人间指南,你要这样这样,就不会那样那样,很像机场书店卖的成功学畅销书。实际上这书强调用数据和证据来纠正偏见,用很多图表来说事儿,作者也频繁用自己职业生涯的丰富经历做补充,可以说,直观有趣易读是其内容的自然结果,不是因为简单。书一开头出了13个题,测试读者对世界的了解,我只对了3个,还包括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答对的问题(全球变暖),我比我想象的更蠢。 作者是一个瑞典医生,大部分时间在非洲贫困地区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公开场合呼吁国际合作,做了很多TED演讲。朋友圈是经济学家各国政要,比尔盖茨也给这书做了推荐。他还是马戏爱好者,在TED演讲有时候给观众表演喉咙吞剑。为什么要干这个蠢事? 他说是为了挑战受众的思维桎梏,引向这本书的主题:因为人性本能和信息杂乱误导,没有坚实证据的错误观点普遍存在。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对世界的认知。从数据上看,世界在快速进步,尤其是曾经贫困的地区在过去几十年改善巨大,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儿童免疫等等,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仅是普罗大众,他在达沃斯论坛、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上,都发现这样的现象,让他很受不了,认为这样会导致资源的严重错配和对发展有阻碍。 作者在书里用13个常见的人格缺陷来分析,很有说服力。 举其中一个栗子,单线条思考的本能。就是我们习惯对复杂问题用一个逻辑去解释,用一个办法去解决。相信市场经济能解决所有问题,相信民主是繁荣的基石,都是这种单线条思维的形式,并没有客观的充足证据。他对民主的表述很有意思:这应该作为一种追求,而不是手段。就是,你可以笃信民主是自己想要,但如果认为必须要民主才能够获得和平进步美好生活,那就是大脑简单。 坦白说,我对书里的内容并非完全信服。就像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是谁说的存疑,但我比较认同),数据和证据也可以被裁剪。既然我们论证问题无法穷举所有的信息,对其的取舍不正是加工和扭曲的过程么。作者用以测试的13个问题,其选择也肯定基于某种设计吧? 也许,我可能就是我想象的那么蠢。当然,多一些的数据和证据,总归是有助于纠偏,而正确的方向还需要更多的明灯。这书我准备以后重读。

  《Factfulness》读后感(五):我以为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

  读non-fiction的好处大概就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清晰的文章结构吧,不禁让我佩服到:“不愧是大学教授,一股学术报告风扑面而来”。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值得各个年龄段,各个国家,各个宗教的人来阅读,当然年龄的话还是越早越好,这样就可以避免走些弯路同时也培养一个开放的心态。反正跟着比尔盖茨看书,肯定没错哈哈。(当然,不是说跟比尔盖茨干任何事都没错,但书就算读到不讨喜也无伤大雅)

  作者用10个人的本能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错误的世界观,描述的精准程度使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叹气,并发出“为什么在一股脑相信之前我就没问自己这些问题呢?”这样的反省,例如说:一直听到别人鼓吹美国在医疗领域的人均投资是世界最高的,但为什么我却从来没好奇过结果呢?就好像我们平常总说的那句话,他真的很努力啊,但结果呢,这次考试他到底考了多少分呢?对于医疗投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看平均寿命,然而,通过数据我们看到,在高收入国家中(英,美,日 etc)美国是最低的,也就被作者戏谑为 “富人里身体最弱” 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国没有基础公共医疗保险,导致收入低的人看不起病,年轻人的死亡率相对较高)。人的这一错误认知被作者归类于单一角度天性(single perspective instinct),同时延伸到,一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医疗投资外,还有社会基础设施的机制,市场自由度...... 每一个会导致我们错误世界观的本能作者都给出了鲜活的例子和数据,引人深思。

  作者Hans Rosling教授实在令人尊敬和感动,他无私向我们这些固执又偏激的读者展示着这世界真正的样子,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一系列错误认知的原因,和如何去应对人的这些本能的方式;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作为一名医生,他有着丰富的国际医疗支援的经验并享有良好的声誉,Rosling教授一次次展现了他作为医生的脆弱,和之前被这些本能所困住而导致或几乎导致错误的决定,与他深深的内疚。

  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being factful的重要性,并戏称这本书是他最后一次为矫正人们世界观所做的努力。我想这个世界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到的世界太多,经历太丰富,很有自己的坚持,又用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去推广这个坚持,使得他们是如此的闪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Factfulness》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