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4》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一):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困与囚的故事 天潢贵胄 潞王炉万历皇帝的弟弟老潞王库房走水,金银烧成金饼,崇祯年间小潞王用金饼烧成360个潞王炉,个个有编号。 药来朝奉扣,画里玄机。 缺笔开元通宝骗局。 日本人怒摔鸡缸杯事件。 走手 走模子 自己带料还是现料 我见他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青瓷蚂蝗绊、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金瓯缺 找碴、对缝 左传:立德、立功、立言。三合印。 屠龙之技。 诚哉斯言。
二爷是关羽、三页是张飞、四爷是赵云、五爷是南海龙王的五太子圣衍、六爷是季布,季布是楚汉时的以为名将,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他。
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官窑,被称为“诸窑之冠”。柴荣谕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让工匠按照这句诗来制作出来的瓷器。地位在汝官哥钧定之上。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被单雄信围困,尉迟恭三招打跑单雄信,单骑救主。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二):雨过天青云破处
如果说古董局中局的前三部是分别在讲一件古董的故事,那么这大结局则是把前三部故事中所埋下的坑来一一解答,当然依旧是我们小店主许愿的故事,而涉及到的终极古董则是变成了传说中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之称的柴窑青瓷!
本书故事比之前三部要复杂的多,先是许愿忍辱负重独自调查,然后由药不然的哥哥药不是一起引出五个青花大罐,实际上这五个看似重要的青花大罐又仅仅是为终极目标柴窑提供一个坐标而已!故事环环相扣,许愿周围的人都为了不同目的在他身边晃来晃去,而就算是身为读者的我们都难以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会感受到圈子越来越小,节奏越来越快,人都跟随故事紧张了起来。
而老朝奉到底是谁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个谜可以说亲王埋的实在太深了,看故事的我都被绕进去了,并且一点感受不到突兀,当面具揭晓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并且大呼,原来如此,也只能如此!不得不说亲王对于故事的把握能力是天才级别的。
其实古董局中局整体来说是关于人性的故事,只不过亲王把这些都埋在了有关于古董的一个组织,明眼梅花这条线里,全书偶尔会透露出一些本质,但更多还是需要读者去发掘。比如有明说的,也是在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鉴古易,鉴人难。许愿做的所有事情,很多看似愚蠢的坚持其实都是在践行这句话,而亲王也安排了与之相匹配的剧情,让说教潜移默化,从而产生真正的认同,总结起来也是封面上的一句话:只要秉承求真之心,手握无伪之物,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看本书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古董这个行业水之深,深不见底,仅仅亲王描述的这个古董江湖就已经让我有了深深的敬畏之心;二是书中所涉及到的古董知识,实在太丰富,以至于没遇到一个新的知识都必须去翻翻课外书或百度才能了解其深层的含义;三是飞桥登仙这个绝技的描述,让我对于中国古代匠人的手艺有了新的认识,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也感叹很多优秀的手艺都濒临失传,惋惜。
除此之外还有一憾,至今没有亲眼见过那个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的柴窑,其瑰丽完美的形象目前仅能出现在我想象中,甚是遗憾。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三):第四部了,该有个最终的结果了
或许是马亲王当时写作的时候还没有想好要如何收尾吧。看完了《古董局中局》第二本的我本以为能够在第三本看到男主许愿如何继续和老朝奉斗智斗勇的精彩过招,结果看到的却是一部该系列的前传。这倒是更加的吊足了我们这些读者的胃口,一切都在第四本中见分晓吧。
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许愿与老朝奉的敌我矛盾自然也是越来越激烈,所面对的谜团也越来越多。不过真相终有被揭示的那一天,老朝奉也有最终漏出狐狸尾巴的那一刻。邪不胜正永远是我们所倡导的主题,在小说中也不例外。
还记得前两部中的许愿的曾经搭档后来又投靠老朝奉的那位即便是反派也很招人爱的药不然吗?因为第二部的结尾他生死未卜,所以在这一部的一开始,先由他的哥哥药不是替补上场,协助许愿一起进行调查。结果当两人根据药不然的爷爷所留下的一幅油画,循着线索一点点的去破解谜团时,却发现想要知道老朝奉的身份秘密,最重要居然是要查找到五个罐子的下落,于是一场场关于古董的追逐游戏又开始了。
看过了第一部中对于玉佛的鉴定以及第二部中对于名画的分析,这一次马亲王将目光放在了瓷器上。说起来这瓷器对于中国人来说可是意义深远,就连现在我们中国这个词在英文中的表示单词china,都是出自于过去对于瓷器的称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瓷器便是中国的代言,一种民族的象征。不知道作者选用瓷器当做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不是出于这种考虑。
纵观《古董局中局》整个系列,马亲王始终是怀着一颗热忱的爱国正义之心来写作的。浓浓的爱国情怀以及正义的伟大力量通过书中许愿的种种行为以及心里变化便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故事讲到了第四部,该有个结局了。之前所挖的坑、暗铺的线,留下的梗,在这一部中统统都将给与一个圆满的解释。一直以来《古董局中局》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是老朝奉的身份。他到底是谁?为何要总造出如此庞大的一个地下造假集团?之前对于他的身份也有过种种猜测,不过当真正的答案被揭示出来时,还是让人大吃一惊,虽说最不可能的人往往就是凶手是悬疑小说中一贯的套路,可是马亲王这套路还是未免深了些。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四):终结
在整个古董局中局的故事里面,曾经有一句话,多次出现,鉴古易,鉴人难。寻其根,究其源,整部古董局中局的故事也不过是说一个人心罢了。不论是许一城、许愿,还是老朝奉、药不是,几十年的恩恩怨怨,说到底,也是一个追求本心的过程。最近有一个词极为的时髦,说是不忘初心。对于五脉来讲,所谓初心,也就是去伪存真。但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可以守住本心的毕竟是少数,或者像许一城、许愿一般轴的人总是异类。因此,当这个故事最终完结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却是关于人的初衷了。 当所有的谜题都被解开的时候,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许家与老朝奉几十年的恩怨,许一城当年种种的匪夷所思,老朝奉的真实身份等,一一曝光。按理说,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也算圆满,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犯错的也被惩罚,但是在心底总还是觉得有些空落落的。这种感觉来源于老朝奉。且不论前几代老朝奉怎么样,至少到了最后沈家老太太这里,我想我对她真的讨厌不起来。并不是说她是一个好人还是怎么样,就关于她对于古董文物的见解上,或是对于制假售假上的态度,我认为是一个颇值得商榷的地方。文中,那段郑教授说,瓷器的美好是独立于价值而存在的,不应该被无关的东西亵渎,只要它们能妥妥当当的搁在某一个地方,有人呵护有人欣赏,我就很开心了。其实这是一段很没有道理的话,没道理到已经有了是非不分的味道,但是,你却却无否认,这话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尤其是当你想到那些年被故意损坏的无数的奇珍异宝之后,尤其是当你看到那些精美绝伦的东西明珠暗投的时候。你的愤怒绝对不会弱于许愿们看到那些假的东西大行于世的愤怒的。当看到许愿与老朝奉在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时候,一件件珍贵至极的文物化为齑粉,就算明知道这只是马亲王虚构的一个故事,但是心里依然也会隐隐作痛,因为,我知道这些事情,至少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实实在在的发生过,甚至这些事情仍然在不为我们所知的地方发生着。。。 药来对药不是说了四个故事,悔事、悔人、悔过、悔心。四个故事,或是贪婪,或是痴缠、或是无情、或是无奈,明里说的是器物,但却与掌眼鉴定关系不大,与器物的真假关系不大,说的全是人心。人的心思总是奇怪的,莫说看透他人心,就连自己的心也是看不透的吧!就像郑安国,为了一件瓷器,竟然将一家人赖以为生的最后口粮也放弃了,一家四口就那么饿死在床头,只剩下那件水盂冷眼旁观着。何苦来哉!! 伴随着老朝奉的葬身海底,她背后庞大的制假售假网络也为之灰飞烟灭,只是倒了一个老朝奉,谁又知道还会有多少老朝奉在蠢蠢欲动?或者,这不是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吧。。。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五):古董之做局与破局
终于读完了全套的四部曲《古董局中局》,这本是系列大结局!揭开了全部悬念!我舒了一口气,我觉得这是一套质量很棒的有关古董方面的书,读后意犹未尽,终于读完了马伯庸《古董局中局》,马伯庸《古董局中局》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人物设定和故事逻辑上有新意,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生,令人想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青花瓷质地精美,令很多的人为之热爱,我们知道青花瓷起源于唐宋,在元明达到鼎盛。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青花瓷很少见了,甚至被人们遗忘了。直到现代,有一件 “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的出土,引得古董界各路人士倾巢出动,不择手段地想去得到它。
故事主要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古董店的小老板许愿,又一次卷进了青花瓷宝罐的事件当中,这时,国内外各方势力都对这些青花瓷宝罐垂涎三尺,势在必得,于是各路人马都在行动起来,使尽浑身解数,也要夺得这些宝物。而许愿凭着去伪存真的家训,对古董造假的幕后黑手老朝奉的揭露,并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在夺宝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套《古董局中局》是马伯庸关于古董界的系列,是写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如今在社会上兴起一股收藏热,爱好者们都想通过读相关的书籍,了解古董方面的相关知识。马伯庸在写这套书之前,就刻意地去学习古董的相关知识、搜集大量相关书籍、论文等,也经常去参观各地的博物馆,还经常请教古董行内的高手,他还经常跑潘家园听那些小商贩讲故事。正是有了这些积累,才有了这套《古董局中局》的问世,
在书中让我们看到一场古玩届明争暗斗,现在很多人都在这么关注古董,是因为社会安定,经济条件好,人们对于收藏意识有了明显热衷,都是希望通过捡漏或者通过拍卖收藏一件古董以成为传家之宝。古董界提倡做局、破局、去伪存真,鉴宝、鉴人、取之有道。俗话说,鉴古易,鉴人难,在利益面前,人性深处的一面也就展现出来。直到故事的大结局,老朝奉到底是谁,已经到了揭晓的时候,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对毕竟,追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人心会因此堕落,这就是人之本性。 这本书对于故事里的具体场景的描写非常的生动细致,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同身受到当时夺宝的氛围,越看越过瘾。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六):青花瓷
翘首以盼,终于拿到了鬼才马伯庸老师的这本《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也终于来到了解开所有悬念迷局的时候了,“老朝奉”究竟是谁,为什么许一城忍辱背负汉奸骂名从而离开五脉,小主许愿命运如何,还有关于许愿的小兄弟们爱恨情仇,五脉家族在古董界最后该何去何从……都要在这本《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中解开,带着满怀的期待,也有些不舍翻开了这本古董的结局。
《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是当代鬼才作家马伯庸老师所著的创作系列小说《古董局中局》的大结局,本书是由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畅销小说。
马伯庸,80后作家。已出版有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中篇小说《末日焚书》、散文《风雨〈洛神赋〉》、《破案:孔雀东南飞》等。其中《寂静之城》2005年获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风雨〈洛神赋〉》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破案:孔雀东南飞》等短篇获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
本书《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从讲述青花瓷起源于唐宋,在元明达到鼎盛,其质地绝美,令无数人倾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青花瓷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被人遗忘。直至数百年后,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横空出世,引得古董界各路人士倾巢出动,不择手段去得到它…… “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记焚香拜月”“尉迟恭单骑救主”——几件看似毫不相干的历史文化事件,却因为同一组青花瓷宝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件宝罐晶莹闪烁的青蓝背后,都掩埋着一件沉重壮烈的往事,而一段往事的各种细节里,也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线索。只有收齐散落天下的数个宝罐,破解其中的线索,才能开启古玩界时隔数百年之久的惊天秘闻…… 北京古董店的小老板许愿,又一次卷进了青花瓷宝罐的事件当中,而对他来说,死对头“老朝奉”的真实面目也只剩最后一层薄纱。与此同时,国内外各方势力均对这几件青花瓷宝罐势在必得,纷纷使尽浑身解数,走上了这场最终夺宝的舞台,而那些从数百年前就种下的几代人的恩仇爱恨,也都将在小人物许愿的身上一一兑现……
“老朝奉”的身份看似离奇但事实也在预料之中,许愿的爷爷徐一城为了,民族大意护宝,宁愿背负这汉奸卖国贼的骂名只为不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落入日本人手中,可歌可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有千千万万徐一城这样铮铮铁骨才能在列强的欺辱中顽强的站起来,小主许愿执着于自己,执着于徐家家训,坚决坚定的为爷爷平反,不畏艰险,也为五脉留住了最后的希望。
看完《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之后虽然不舍,因为本书就此结束,但是期待马伯庸老师还能带来更好更多的作品。期待中!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七):古董鉴人,心易难
《古董局中局》系列落下尾声,原谅我知道此书的时间太晚,也比较幸运看到的是最新版。马王爷的名声十分之响亮,引得粉丝们争相推荐,然后我也被好友拉着入了坑。还好,《古董局中局》系列四部算是结束了,没有什么大坑等着填。 从《古董局中局》的第一部佛头大案起,作为读者的我可算是被强制性普及了一把古董知识,虽然“明眼梅花”是马伯庸虚拟的一个门派,可这五派里的人却是那么鲜活。五脉中人粉墨登场,围绕着与许家有着渊源的“佛头”展开,以许愿的加入、老朝奉的出现、许家世代背负的重任的揭露、许一城冤屈的洗刷结尾,可谓是酣畅淋漓。到了第二部的《古董局中局》崭露头角的许愿因为满腔愤恨,准备与老朝奉下一场生死决斗,怎奈敌人势力太狡猾,许愿似一头苍蝇横冲直撞。“清明上河图”的真假辨别使得五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也给了老朝奉重要的一击。而第四部的《古董局中局》作为终结版,总算是将那位隐藏在身后的老朝奉献了出来。 各方登台唱大戏 那是唱念做打一起上的一出好戏。药家在药来自杀身亡后分崩离析,药不然的反叛更是雪上加霜,常年居住海外的药不是如神祗般出现,以非古董界的身份与管理学知识带着许愿向老朝奉军团进军。二人通力合作下,将老朝奉的势力打散、重伤,鬼谷子、细柳营的大坡断了老朝奉的左膀右臂,让人看得是心潮澎湃。身怀“飞桥登仙”绝技的尹鸿,自由画师、药不是前女友高兴,心狠手辣将人炼成骨灰瓷的柳成绦,痴迷瓷器为爱癫的郑教授,阴晴不定、心思难测的药不然,古董大佬、心思深沉的沈云琛,理工知识爆表的戴海燕,他们竟然在海上相遇,斗智斗勇在五罐的秘密地图指引下打捞“海公号”,求得十件稀世珍宝柴瓷的出世。 世代恩仇终了结 许愿本以为他的复仇是一对一,却不想那个在电话里有着沙哑嗓音的老朝奉竟然有三个。第一代的老朝奉是药慎行,他在海中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第二代老朝奉是姬天钧,倒卖文物、勾结盗墓贼。第三代便是与许家有着世代恩仇的老朝奉。如今,大仇得报。却不想坏人之所以变坏,与人情无关,却与人心有关。她操控着整个古董界,通过制假、售假获取高额利润,名利双收,什么“悔人、悔事、悔心、悔行”的四悔,什么五脉坚守的“真”,在他们眼里通通是狗屁。为了所谓名利,她阴谋策划使得许愿父母双双自杀,也因为她许愿踏入了古董界,也因为她,这些坚守正义的新一代们总算洗清了其中盘根错节的造假势力,给了古董界一片光明。 《古董局中局》系列落下了帷幕,虽然没怎么交代许愿与黄烟烟的感情,也没有加点木户加奈和许愿的戏份。但是药不是这个天神般存在的神人,他和前女友高兴的感情模式,以及与新女友戴海燕的结合可真是惊喜异常了。这个系列非常值得一看,既能普及些许古董鉴别的知识,也能掀起一番古董风云。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八):结局很精彩
这部书我已经追了很久很久了,久到自己都记不起时间了,从刚刚开始出电子版的开始到今天的实体书少说也得有两三年了,不过马大大的书是值得我们用这么长时间来追的,因为这是一部超级好看的书。 从一到四的出版应该有一年的时间了吧,这一年里,一直的期待,一直的盼望着能够早日能看到下一部。每看一部我都要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一下我自己看过后的感想,还有推荐你们去看这本书的理由,前三集我都做完了。怎么能差这一集呢?你们说对不?在前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个迷题也可以说是给读者挖了好多的坑,在这一本中把这些坑都回填了,真的是不错,有始有终,设下的伏笔还都能起到作用,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让人佩服! 我喜欢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不管是动作语言还是心理活动都描述的很到位,三言两语就能写出这个人是个啥性格,和他在这个局中局中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让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相当的繁杂,通过作者的笔还是能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不像有些书只有几个人物却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佩服作者的思维逻辑,真的是很清晰,思路也很独特! 古董局中局4也是这部书的大结局,从一开始的清明上河图开始到这一部里的青花瓷,每一样都是我国的稀世珍宝,而这些东西也正是外国人惦记的,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挖空各种心思想要据为己有,然而,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对于国家的利益,小到孩童,大到老人,都是义不容辞的,就算是平时坏事做尽的人在遇到国家问题上也是和百姓们一个心思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让人敬佩。让人感动! 看了这本书的一些书评发现有的人说这本书很烂,我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怎么样人家在烂也能写出书来。而你的文笔好。你怎么没有出本书呢?所以说当你看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去找找这本书到底有什么亮点,那个地方值得人观看,而不是说一上来就说这本书哪里哪里不好,哪里哪里有什么问题,写一本书不容易何况是一套四本呢,更不容易,马大大的书以前也看过好多。很喜欢他的风格,也许有些人是刚看作者大大的书还不适应,不过不管怎样,就算是只能逗你一乐也罢,也是这本书的存在价值,有多少自己认为自己很牛的人写完的书发到编辑的邮箱里,直接就被枪毙了,所以说能出版的书都是好书,不要用你们的恶语去伤害为你们写书的人。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我是这样想的,有得罪到的地方。大家也不要攻击我,我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整套书看下来我觉得还是值得看的东西多,其中有一些漏洞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人无完人嘛,能写的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书本来就是一本悬疑小说,你们还非要加点恐怖的因素进来。我也是醉了。为啥悬疑小说非要和恐怖两个字联系起来呢?单单的悬疑不也是很好看的吗?真不明白现在这些人的口味怎么都那么重。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九):天下熙熙攘攘,为名为利者居多
好书总是经不住点灯熬油地阅读,在我的印象中,能值得读者废寝忘食地阅读除了中高考的必修功课外,《古董局中局》绝对是不差的选择。对于马伯庸的构思,我们唯一可以达成的共识就是“五体投地”。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想不像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所提及的,他在卖弄自己的文采和古董知识,其实只有“学会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我们读者无论如何,从时代到身份,都不可能有昔日帝王的风采,再说古董知识属于冷门知识,没有普及的必要,总不至于让我们都学会了,干起挖坟盗墓的断头买卖。那么,有些人就不知廉耻地追问我,那你说为啥呢?恕我孤陋寡闻,我只能告诉你马伯庸的立意在于让你我对于古文化保持一份敬畏,对人性保持几许淡定。 鉴宝易,鉴人难,确实,古董再陌生,也会有其产生时代的烙印,无论是木器、青铜器还是杂类,你都可以发现蛛丝马迹,顺着固有的线索找寻到最终的答案,是真的就保留,是假的你可以砸毁。但是对于人呢,你没有绝对的交往不交往的权力,每天你暴露在空气中,行走在大街上,远远地看是一群人在狂欢,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在我阅读《古董局中局》这套书之前,我就对人性有着自己的陈见,只是这本书加深、验证了我朴素的想法。 天下熙熙攘攘,为名为利者居多。“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房记焚香祭月”这四件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历史典故,却因青花瓷而联系在一起,爱宝、痴宝、嗔宝之类是有基因传承的,不能因为是祖先留下的宝贝,你就要孤注一掷地据为己有,而这种“小人心”在民族大义面前被摧毁得粉身碎骨,我们除了能为之捐一把伤心同情的眼泪,我们还要从这一系列家破人亡的故事中发现自己,许愿卷入这一系列事件不能简单地归之为宿命,而是马伯庸要通过往事的追寻、细节的探讨,去揭示老朝奉的真实面纱! 剧情设计得很紧凑,引人入胜,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外几股势力的明争暗夺,在这几件青花宝瓷中尔虞我诈,险象环生,他们要的是古董吗,不,他们要的是心中的欲望,他们从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一个巨大的秘密,就像武侠小说中经久不衰的情节“寻宝”,只是在这个民国版的寻宝图上,不是武林人士的功夫比拼,而是中日两个世代之仇的刀兵相见。插一段时事:我们对于世界杯日本负于波兰,还是耿耿于怀的,为什么不多输点,为什么输了还能出线,这简直就是民族精神在我们基因中无形的传承。 作为大结局,马伯庸写得太仓促,不是因为这本书不畅销,而是因为读者经过前三部的阅读,已经按捺不住,读者关心的不是那书本上易见的古董常识,而是书本之外的人性比拼,老朝奉居然是堡垒内部的精英,我们需要的是战斗堡垒,而不是堡垒从内部攻破,这本书恰恰验证了我们最初的假设,敌人与朋友的界限就是对利益的平衡,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坚持的,与我们共同坚持的人就是朋友,从逻辑上或许有瑕疵,但是从情理上可视为真经。
《古董局中局4》读后感(十):去伪存真迷局揭晓
《古董局中局4》是著名作家马伯庸撰写的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的第四本,也是大结局,所有的谜底将在本书中揭晓,这是一套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鉴宝收藏,守护国宝一脉相承的奇异小说。整部小说最初出版是在几年前,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而本书是时隔几年之后的再版,不仅保留了书的原汁原味,并且还做了一些调整,整体设计也是更加完善。本书是由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反响热烈,好评入潮。
本书的作者马伯庸是一位八零后的学者,说起作者还真是一位传奇人物,作者从小就比较喜欢文学,可是数学方面不是特别优秀,毕业后作者也曾经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可是却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写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举成名,此后作者陆续出版了多部作品,都是非常不错的精品,受到读者的欢迎。而且因为作者的运气也比较好,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瑞亲王,所到之处大家呼之马亲王。
这部小说,是作者耗费了将近四年时间才创作完毕,共四本,说的是北京一个小古董店铺主许愿,秉承家训,坚持内心的正义感,智斗造假幕后黑手的故事。古董这行业和很多行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旧社会,用来分辨古董的方法也很值得商榷,就是靠着一些比较有名望的人,通过他们的经验来做论断,这其中本身就存在着问题。能够不被金钱利益诱惑,保护古董的更是少之又少。 本书的许愿就是那些为了保护国家文物而作出贡献的人之一。本书讲述的这个家族也是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所有的族人也都是秉承家训,去伪存真,面对着种种诱惑不为所动,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保护了国家文物。本书的内容讲述的是古董,所以从鉴别收藏开始讲述,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比较专业的知识,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次普及,让我们对于神秘的古董有了些许的了解。
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古董可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这些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物件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这些古董历经沧桑,经过了风风雨雨保留到今天,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等众多领域的蓬勃发展。而这些信息是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 因为古董可以作为一种玩物,所以后来我们也称之为“古玩”。这些古董有的价值连城,所以造就了一批批人敢于以身试险,制作赝品,试图以假乱真,所以古董的鉴别可真实一门学问,而本章所说的明眼梅花也就是专门鉴定古董的专业人事。面对种种的诱惑,能够不忘初心,坚持正义,去伪存真也是相当不易。
《古董局中局4》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里面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作者设计的情节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作者不仅思路连贯,而且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更是让读者耳目一新,细腻的笔触,刻画的人物心理都极其到位,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这是一本长篇小说,可是内容情节知识含量超出想象,是一本具有正能量的好书,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