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兄弟情》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1-03-09 04:12: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兄弟情》经典观后感集

  《兄弟情》是一部由尼科洛·多纳托执导,托尔·林德哈特 / Signe Egholm Olsen / 尼可拉斯·布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兄弟情》观后感(一):这一生我都会爱你

  导演不带这么虐人的,就不能有个欢欢喜喜的结局吗?

  开始的纳粹右翼的背景给这份爱情笼罩了一层禁恋的气氛,一切都是在小心中进行,爱情和温暖就在这小心之中慢慢滋长,慢慢蔓延,当它长大的时候,那种迸发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璀璨和美丽。

  两个人的从互相敌对,到尴尬见面,到坚冰融化,到暧昧滋生,到热烈相恋,再到挣扎,再到冲破挣扎,最后终于能够坚定的在一起,握着他的手,静静的等他醒来。

  然后,这一生永不分离。

  《兄弟情》观后感(二):驼儿 broderskab

  丹麦的电影有一种跟纪录片很相似的特质。

  镜头不是很稳,节奏随慢,但是并没有出现中国所谓的商业片里的那种慢到你想按快进键、慢的让你头晕的快镜头,典型片画皮2。

  压抑,是压抑么,吉米要压抑自己,还要发泄,一开始揍了那个人转身以后还要在返回来再补几脚,是对自己的压抑,反感还有隐藏,害怕队友发现不认同。

  拉尔斯处于一种同样不认同的境地,但是跟吉米完全不同的是别人对他的价值的不认同。而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又跟纳粹团伙截然不同。拉尔斯加入这个团伙只是迷惘需要一个渠道发泄。迈克对他的赏识正好成为一个借口,一个可以发泄的开口。

  有些东西根本无法压得住,如果压的住,只是没有机会,没有对的人。而拉尔斯给了这么一个机会,同时拉尔斯给了自己时间去认清自己的价值。两个人最终认清自己的价值还有本质。

  我对帕特尼克都恨不起来,我甚至给他找了各种理由,包括嫉妒、不被信任、无助、报复和对年轻人盲目的对权力的追求。

  《兄弟情》观后感(三):无关政治。

  事实上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无关政治的,电影里纳粹、暴力、偏见等环境设定的作用,只是凸显了主角间爱情的阻力。lars坚强,聪明,也很理智,清醒。最初加入组织也只是在来自于部队、家庭矛盾下的一时冲动。jimmy,看似一个嗜好暴力的激进分子,他时刻紧绷着神经,保持着坚硬的外壳,甚至用逃避来拒绝面对自我。然而,lars是jimmy身心脆弱的那一部分,也是jimmy遇到的最美好的。爱人的善良让jimmy做回了自己。在爱人面前他的外壳化为碎片,只剩下一个渴求爱抚、害怕失去的孩子。看到高潮部分差点落泪了,轻轻点头默许jimmy落下拳头的lars,痛苦绝望到失声痛哭的jimmy。最终,暗黄灯光下,一切痛苦融化在jimmy温柔的一句“你做主”之中。他们的爱情如此炽热真挚,给冷冽的北欧带来了些许温情,电影里舒缓悠扬的配乐,十分令人动容。缓缓的钢琴声中,lars沉浸在日光之下,坚定紧握着jimmy的手。

  这是一部高品质的电影。其中的演员们,包括配角,演技都是亮点。没有过分夸张的煽情表演,只有冷静自制的面容下情感的暗涌。

  《兄弟情》观后感(四):内容不错,包装不喜欢。

  其实故事还行,只是你非要扯什么新纳粹,怎么着,这样你就macho啦,戏剧冲突就加剧了呀。就像当时Shelter(2007)的主创人员啥的扯自己那片儿是anti-brokeback的,于是满口的dude,what’s up?什么的,你以为你还是十八九的毛头小伙子呢。

  故事讲的还是不错的,虽然你都能猜出来这故事是如何发展的,类似的故事你也已经曾经看过无数遍了,但有些画面还是让你心头一热。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画面很有北欧电影的风格,简洁明亮又略带一丝寒意。

  推荐一看,起码不像大多数gay cinema一样纯粹是浪费时间,不管你露了多少鸟。

  ===================================================================

  101 things you know from Broderskab

  1. Extreme homophobia 往往自己就是;2. 穆斯林911以后算是完了;3. don’t ask, don’t tell政策是多么错误,你看你让个血气方刚小伙子一念之差入错行了吧;4. 老鼠会入不得,进去容易出来难;5. 有人找你skinny dippin,你就知道有事会发生;6. 咱们办那事儿还是关好门窗;7. junkie就是junkie,亲弟弟也一样。。。。。。。。。。。。。

  《兄弟情》观后感(五):即便是在极右翼的纳粹分子中也会产生同性恋

  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有120多万公开身份的同性恋。后来,纳粹分子屠杀了10多万同性恋,因为纳粹主义反同。而希特勒自己也杀了他曾经最得力的帮手,只因为对方是同性恋。

  现在的丹麦,在一个纳粹主义小党中间,两个男人lars和jimmy宿命般不可避免的爱上了彼此。白天,他们在党内压抑着感情,附和着大家攻击同性恋的言论。夜晚,他们相拥入眠。但,他们的事还是被党内一个平时攻击同性恋最激烈但内心深处其实暗恋jimmy的男孩发现了。随后,纳粹党内的其他人设计将lars按住,逼jimmy打他。jimmy每打lars一拳,就狂喊一声lars,打到后来,lars满脸是血,支撑不住,而jimmy也早已满脸泪痕。随后,jimmy下定决心,听从lars的愿望,离开这里。正当两人准备出发时,jimmy却被一个以前曾经被他袭击过的男的一刀捅进了肚子。

  影片最后,jimmy躺在病床上,不知能否醒来。而lars一脸平静,望向远方,沉思。

  查了之后才知道,现任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和柏林市长都是公开的同性恋,两人也常常和自己的男友一同出现在公众眼前,而德国公众对这二位的支持率也是不降反升。如今,在柏林和科隆,公开的同性恋各占两个城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同性恋也成为德国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即便是在极右翼的纳粹分子中也会产生同性恋,所以,爱与性别、政治压力无关。有爱,咋都能有,哪都能有。

  《兄弟情》观后感(六):贫瘠的荒原挡不住爱的蔓延

  我相信,就算哪一天,整个世界被海啸淹没,被地震摧毁,被冰雪封冻,被流星挤碎,被战火吞噬,被病毒腐蚀,被任何不可战胜的邪恶的力量笼罩霸占,只要还有生命的残存,只要还有灵魂的火星,一切,都抵挡不住爱的蔓延。

  这世界上,哪里都有贫瘠的荒原,被黑暗和寒风包围,一旦深陷其中,足以剿灭你对生活怀有的最后一丝希望。

  但那不可救药的折磨着我们的爱情,却在这荒无人烟的绝境诞生,让我们在绝望之中再度得到希望,在麻木之后再度体会到生活中彻达心扉的痛苦。这蕴含无穷能量的放射性物质,一颗埋藏在你心底的核弹,在某几个眼神的交汇之中被引爆,终于在重重绞杀中突出重围,找到奔向未来的自由的出口。

  而代价,是你营造起来的整个世界也都同时被毁灭。

  立于满目疮痍的废墟,过去的一切都灰飞烟灭,战争带来的伤口暴露在空气中,你这才感受到了呼吸,第一次真正的呼吸,属于自己的呼吸。

  《兄弟情》观后感(七):期待,阳光总在风雨后。

  “断背禁爱”,禁的不该是爱,而是无爱的行为。

  至少是第二遍了,有较深的印象是因为之前这段危险的恋情让人唏嘘不已,现在来看,结局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好像要拍续集似的,让人牵肠挂肚的,不知这段经历了风雨磨难的情感能否见到灿烂的阳光,我想应该会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是骗人的童话。

  不确定导演到底想要突出表达什么,我觉得,这片子即不侧重描绘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又不侧重揭露某些狂热分子的愚蠢疯狂。说是实事求是的讲故事,又不能得出任何的启示,也许导演只是想把现实社会的一些事实搬出来让别人评论吧,让人了解一下丹麦这个曾盛产童话的国度现在正经历什么。

  丹麦,曾是很向往的地方,童话,安徒生,多么美好的字眼,小时候的美好故事搭建起对这个陌生国度的向往憧憬之情,而这部片子让这个梦破灭了,丹麦竟也这么乱。

  在当代,丹麦还活跃着某组织狂热分子,以前真的很难想象。现在来看,我倒认为片中传达了一个信息,nazi不懂爱,太虚伪,很可笑,宣扬保护大自然,爱护动物神马的,却赤裸裸践踏人权,无视生命的崇高存在,这些新nazi也是同样的蛮横残暴,愚昧自大,而男主们就是因为站错了队,让基本的恋爱自由都成了奢侈,可见找对了组织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这或多或少都抨击nazi无视人性的一面。

  结尾算得上是讽刺吧,为组织马首是瞻,却在脱离组织后尝到了站错队伍的苦果,这就是无知冲动的惩罚吧。

  撇开其他不说,两人的恋情却在灰暗的背景下映衬得相当罗曼蒂克,相当凄美,都有些Romeo&Juliet了。不过从两人被组织分到一个荒凉地方做任务,在那里两人互生情愫,经过挣扎,暴露后又被人凌虐来看,很背背山,没有想表达什么意思,就是有点感触到不幸的基情却有着似曾相识的不幸。

  Jimmy是个很有爱的大叔,Lars之前就觉得他气质非凡, 他看起来很适合苦情角色,也演了几个都是苦情抑郁的, 总有种“哥看透一切”的忧郁沧桑+孤独深刻,让人有种怜悯之情,所以就让他的笑容显得更加珍贵,更加灿烂。

  所以,期待他们苦尽甘来,可能的危险都承受了,过去了,下一步就是迈向幸福的新生活了吧,阳光总在风雨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兄弟情》观后感(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Lars原本是一位年轻军人,因为被指控对自己的士兵毛手毛脚而被迫离开军队。在家庭的压力和对生活和前途的迷茫心理下,激愤的Lars加入了一个新纳粹组织的右翼团伙,并被安排在组织的别墅里和Jimmy一起受训。聪明有才智的Lars被组织里的领导们看好,让Lars代替Jimmy的弟弟Patrick成为了下一名纳粹组织团伙的正式成员,这让Patrick很不平衡。在Lars和Jimmy共处的这段时间中,两人的关系终于在酒精和夜晚的催化下迸发,一晚的激情也让两人看清了自己的心。之后又有许多次的偶遇让两人的事情被发现,Lars想带着Jimmy离开组织,但是Jimmy却犹豫不决。

《断背禁爱》英文海报

  尽管Lars和Jimmy二人都在尽力隐瞒着这段恋情,但是还是在无意中被Patrick发现了,Jimmy相信Patrick能够为他们保守秘密,Patrick仍旧对Lars心存嫉恨,又看到自己的哥哥做出如此“不可理喻”的荒谬举动,一气之下便将他们之间的事情告诉了组织中的一位领导----Tykke,最终整件事情被和盘托出。 在Lars的入伙仪式上,组织把Lars和Jimmy带到野外,并让Jimmy做出选择,要么两人一起死,要么Jimmy就要亲手把Lars打一顿。面对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状况,Lars默然点了点头让Jimmy选择了第二个。Jimmy扶着浑身是伤的Lars回到别墅里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彻底离开组织的时候,Jimmy却被一个曾经被他们组织打进医院的人狠狠捅了一刀…… 导演尼科洛·多纳托将主题围绕在人物面对环境极端压迫之中,人性的挣扎与道德的旁徨,也间接透过两人的经历,带出对新纳粹党的质疑与批判。影片不时围绕不详之感,好似为之后的悲剧性发展做出坐立难安的铺陈,并以刀锋般犀利的冷峻风格,将纳粹对人物的宰制,同侪之间的霸凌,人性的幽微,以及父权主义背后的邪恶给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全片压抑又震撼的情绪搅拌力道,着实都令人屏息以待,是部深度与重量兼具的作品。

  《兄弟情》观后感(九):别被包装骗了

  星级:★★★

  【兄弟情】的故事本来很平淡,两个叛逆的男孩从相遇到相爱,一个想远离是非远走高飞,另一个却无法认同的自己的身份。最终等到应该的伤害都来了,他们才决定付诸当初的行动,可惜一切为时过晚了。影片的开头和中间便利店内戏份的交代让这样的结局在意料之中,好在导演尼科洛•多纳托还算善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相对光明的尾巴。

  这部电影的看点在于包装,极右翼新纳粹团伙、穆斯林、同性恋者都是一些可以让人联想到残酷的元素。这群叛逆青年的家庭,都被导演用叛逆两个字给省略掉了。造成拉斯和吉米之间感情的最大阻力自然成了新纳粹团伙,男孩们的叛逆彻底省掉了家庭观念的麻烦,倒是吉米的弟弟帕特里克一直在纠结着哥哥的禁恋。至于拉斯,他的行为像是被叛逆驱使,通过他和父母的对话可以体现这一点。他成了两人关系中没有问题的那个,而吉米却纠结着自我身份的认同,他也只是缺少了点情感驱动力,毕竟除了弟弟帕特里克,我们看不到这个人物更立体的家庭部分。导演这样的处理方法就成了惧怕同性恋行为的同性恋者如何欺负压迫同类的故事,除却这些背叛组织的噱头,剩下的其实很平常不过。

  导演尼科洛•多纳托身为丹麦的年轻时尚摄影师,真没看出对这部电影的美学方面有什么影响,他可能是拍纪实题材的吧。【兄弟情】走着现实主义的风格,可以说导演很不讲究,比如影片一开始的夜戏,你几乎就连演员们的脸都看不清楚,这倒也很符合北欧电影的风格。这种原生态的气质也算是影片的一种包装吧。

  电影涉及的元素听起来似乎很沉重,这群叛逆少年这是干着无政府主义的事,但是骨子里却是十分温暖的。如果按照故事的剧情走向,导演大可以给个悲剧的结局。影片开始吉米揍了一个同性恋男孩,后来在超级市场相遇直接导致了结尾时突如其来的被刺。导演在处理这段同性感情的时候尽管手法相当克制,但是思想却非常豪放。他总是想给观众看两个男孩有多幸福,他们可以不顾一切。恋情的进展部分,甚至可以单独将其抽离。这时可以说看不到任何阻碍,除了当事人的一时的情感挣扎,直到后来被弟弟帕特里克偷窥。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就是为了将故事引向结局,这对狗男男受到的处罚也比观众预期中轻的多。这种外界阻力恰好也助了吉米一臂之力,让他不再犹豫于自己的身份,决心和拉斯远走高飞。看,这一切多顺利。对于同性恋电影,外界的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角色们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角色们自身坚定了,外界的暴力只是生与死的问题,一旦是生,那是绝对的狗男男大团圆。

  这个故事挺纯粹的,导演的态度也很和善,这更使影片中太多的包装元素看来其像十足的噱头,但至少这些噱头让影片更吸引观者眼球了。不要听到纳粹、穆斯林、同性恋就觉得这个故事有多黑暗或者残酷,其实人家内里还挺纯的。

  《兄弟情》观后感(十):融化了寒风和暴力的炽热爱情

  这是今年第16届巴黎同性恋电影节上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周末晚上九点的影院里满是亲昵暧昧成双成对的男人们,幸好有KUMA和他的朋友做伴,我才没有落到形只影单的尴尬囧样。

  电影以一个纳粹团体在丹麦寒冷的深夜对一个同性恋进行暴力虐打的戏开场,似乎是定下了全片残酷绝望的气氛基调。然而这种现实的严肃和残酷并没有持续多久,当Lars搬进了Jimmy在海边装修的那套小木屋时,电影便露出了它的原形。原来它就像一匹披着狼皮的羊,看似一部讲述纳粹残害同性恋的虐片,结果是一部温情浪漫的爱情电影。导演非常细腻感性的完整刻画了两人相恋的整个过程。从最开始的敌视,不经意间的暧昧,到感情发生后的逃避,以及最后的勇于面对,导演尽力捕捉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情感转折。例如当Lars第一次完成组织任务时,Jimmy兴奋的拉扯Lars,而对方又不满的奋力反抗,这一拉一推的某个瞬间两人突然停住,眼神交汇,双唇如此贴近,对方的体温似乎正在将自己包围,心跳加速,却又同时立即反应过来,一把推开对方,不知所措的转身离去;例如那个不眠的晚上,Lars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脱衣服,Jimmy坐在他卧室的大床上看着门外似乎等待什么,Lars拖完衣服后关上门,Jimmy听到关门声满脸落寞,而这时的Lars也只是茫然的瘫坐在床上同样盯着门外。当然不能不提两人的初吻戏,从冰冷的海水中出来后Lars站在热腾腾的淋浴下性感无比,他随即发现身旁的Jimmy已经完全被他迷住,于是Lars将Jimmy拉向自己,两人就在寒风中冒着热气的淋浴下,裸着上半身拥吻,一个仓促的吻后Jimmy推开Lars无力的说你在干嘛你疯了,却又立即在Lars炽热的亲吻下弃械投降。

  当然纳粹组织也绝非形同虚设。它不仅扮演了电影中的”反派“角色,成为两个主角感情发展的唯一阻碍,它同时还用阐述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Jimmy本来是组织中的”红人“,从电影的第一场戏就能看出他的暴力和疯狂,就像这个组织本身一样,亦可以说他是彻底”融入“组织的特性。但在他保护和照顾吸毒过量的弟弟那场戏,就能发现这个本应令人生畏的角色,他坚毅凶狠的双眼竟流露出了一丝温柔的暖意。直到他和Lars堕入爱河自己却又不能面对,Lars因此愤然离去,彻夜难眠的Jimmy来到农场找到Lars,那时站在Lars面前的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看着对方,诉说着悔恨和爱意双眼也完全没有之前的寒冷,他整个人已经被Lars融化,被爱情融化了。同样Jimmy的弟弟也是如此。急于想要正式加入组织的他因为被Lars抢先一步而心生嫉妒,但在所有的事发生之后,Lars在医院只是看了他一眼点了一下头,那些恨也都成了浮云,剩下的只是理解包容和内疚。因此最后他虽然留在了组织里,但拿着啤酒站在寒风中的他满脸写着犹豫和彷徨。也许一个组织一个群体能够蓄意煽动和诱导个体的情绪和思想,甚至达到洗脑的效果,但是人始终是需要被爱的动物,如Lars善良有爱的人性就像一盏明灯,总能为那些迷路的人找到出路。

  电影成功的塑造了Jimmy这个角色,David Dencik一脸痞样却在Lars的怀中能变得如此脆弱。最后虐打的那场戏更是爆发了影片的情绪高潮,每一拳不仅打在了Lars的脸上,更是打在了Jimmy自己的心中和观众的情感神经上。Jimmy满脸泪水嘴里绝望的喊着”不要“喊着“Lars",在寒夜中抱着昏厥过去的Lars愤怒痛苦的吼叫和哭泣,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身材很好的David还在片中正面全裸惊鸿一瞥,非常吸引眼球。至于另一个主角Lars的扮演者Thure Lindhardt,他在好莱坞大制作《天使与魔鬼》中不多的出场足以让人记住其俊美的脸庞,虽然牙缝让我想起《真爱如血》的女主角和德普的女人,但是微笑时仍然阳光可爱,讨人喜欢。

  影片的结局也延续的全片大半部分的温情基调,让人满怀温暖的希望。像我这样受不了过于真实残酷电影的人,这部片是恰到好处。而在质量普遍低下的gay movie当中,Broderskab也算是一部佳作了。

  :Lars这个名字真是又gay又可爱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兄弟情》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