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09 02:17: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读后感大全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一本由[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0元,页数: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一):看图说话吧!

  这真的是给孩儿看的书吗!大人都觉得很有意思啊!这么专业的知识一点都不枯燥啊!抽丝剥茧给你展示人体艺术啊!我儿已经整晚没睡了啊!哈哈哈哈哈!一直研究到天亮啊!从骨骼到皮肤到筋络还有排泄系统,消化系统,感官神经,有点类似于之前给娃买的万物运转的秘密!还有线粒体这种最新知识!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厉害了,感觉有这本书其他人体科普类童书都不用买了!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二):35岁,我对妈妈说,我想要一个哥哥……

  35岁,我对妈妈说,我想要一个哥哥…… 你不是独生女,可能很难理解我对一个手足的渴望;不对,就算你是独生女,我想你也很难理解我想要一个哥哥的迫切心情。 35岁生日这天,我跟妈妈说,我多么想要一个哥哥呀!妈妈羞涩地笑笑,说你都当妈的人了怎么还净说傻话。哎,没有共鸣耶,又转身跟老公说,你当我哥哥好了。老公笑着摇摇头,说不要。 小时候,最喜欢缠着表哥们,听他们讲怎么破窗而出,翻到后山享受大森林里的各种乐趣,听他们讲怎么调皮捣蛋下河摸鱼,然后烤出香喷喷的美味,让他们陪着自己打纸牌下跳棋……可是假期总是那么短,他们很快长大了离开了家,再见一面都很难,我也很快有了自己忙碌的学业与生活。 但是,想要一个哥哥的想法,从来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强烈。 所以,当我看到《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个书名,立刻购买两本。一本送给我自己,一本送给我班上一个柔弱可爱的小女孩,她和我一样,也是独生女。 可是,书拿回来,却久久摆在那里,我没有勇气翻开。 直到家里的二宝长到2岁,开始疯一样地翻书找书看书,他喜欢翻出各种我和哥哥不怎么注意到的书,比如这一本《吕希地斯》,再比如这一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一直很羡慕二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哥哥的宠爱,哥哥每天都计划着等他出生,给他讲什么故事,带他玩什么游戏。可惜,他的出生让哥哥花了足足两年时间去适应,各种鸡飞狗跳,尤其是他会走会跑后,每天都上演世界大战的桥段,不是抢走哥哥的作业,就是推到哥哥搭好的乐高作品,要不就是打得哥哥哇哇大哭。哥哥说过很多次,“妈妈,你把弟弟扔出去好不好!我不想要他了!” 可是二宝多么爱哥哥呀,哥哥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了,可能是觉得一个哥哥不够?所以他每天都要拖着这本大大的书让我给他读。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祖娅是个比我有行动力的小女孩,我虽然也很想要哥哥,可是空想了足足35年也没有行动,她却快速组建了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有了团队,还需要指导和材料呢。鳄鱼先生的黄色宝典可真是无所不知呀!有了它的帮助,制作哥哥的想法就离落地不远了呢。哥哥的骨头要去哪里找呢?当我抛出这个问题,二宝开始摇晃着大脑袋思考了。虽然二宝只有2岁,他还是很了解骨头的,因为他特别喜欢啃骨头上的肉,还喜欢玩各种各样的虫子和小动物,他已经把家里的《动物骨大发现》要翻烂啦!他居然跑向了厨房?!哦,不,幸好没有去翻垃圾桶,我赶紧把他喊回来,继续往下翻看。嗯,原来是木棒、纸盒、胶带……这很像我们手工课的材料包嘛。 可惜很快计划就失败了。为什么呢?二宝晃晃脑袋,表示不明白。原来要做一个哥哥,光有骨头不够,还需要关节和肌肉。我轻轻捏了捏二宝圆滚滚的小胳膊,他看着书中花花绿绿的肌肉傻笑起来。 大脑的制作可以说是个大工程。家里有一本后浪的面具书,这是二宝和哥哥的最爱,他经常把自己装扮成大灰狼或者吸血鬼,问我“怕不怕”。所以看到祖娅和玩偶们忙活得不亦乐乎,做出个大方盒子脑袋时,他又咧着嘴笑了。哥哥也在旁边笑,为什么?因为他现阶段画出的各种人物就是这样的大方脑袋……而且小哥俩特别喜欢把空纸箱套在脑袋上,家里就出现两个身份不明的方脑袋星人…… 牙齿也是两个小家伙很关注的部分,因为哥哥刚经历过2颗牙齿的脱落和新生,弟弟馋糖果也被爸爸和警告要保护好牙齿,所以,这个哥哥的牙齿要怎么制作呢?他们都很关心。两个小家伙还特意翻出了《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试图寻找答案。 肠胃系统这里作者表达得也很清晰,哥哥拿出了《肚子里的火车站》,给弟弟绘声绘色讲了起来。还告诉他吃饭不要挑食,要保护好肠胃(明明挑食的是哥哥你自己好嘛……)。 当这个庞大的复杂又异想天开的造人工程即将宣告结束时,6岁的大宝提了一个问题,“怎么让哥哥变活?”他从2岁的时候就开始惦记着让妈妈给生个姐姐(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哈),所以如果真的可以的话,他打算也做一个姐姐…… 我让他们在书里寻找答案。他找到了,可是说不认识上面的字,通过画面他知道小宝宝说了一句话,就唤醒了哥哥,哥哥就能跟大家一起玩儿了。 我让他们猜,于是小哥俩脑洞大开,蹦出了各种点子,比如“醒醒吧!”“如果你做我的哥哥,我会跟你一起玩儿!”“我爸爸会做很好吃的意大利面!”“奥特曼,超能力!变活吧!”…… 可是作者多么可爱呀,让这个哥哥活过来的咒语居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想玩儿吗?” 两个小家伙瞪着大眼睛,面面相觑又若有所思。 这四个字不就是哥哥每天对弟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吗?拿着两盒乐高,他叫弟弟,“想玩吗?”打开艺术盒子铺好画纸拿出油画棒,他喊哭得稀里哗啦的弟弟,“想玩吗?”弟弟就立刻跑过来画画,刚才的伤心事早就忘光了! 想玩儿吗?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最想问你的。 我觉得,我也不需要别人给我一个哥哥了。因为祖娅就已经造出了一个,我想要的哥哥。他就住在我的心里。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三):你注意到这些细节了吗?

  

1封面上主人公穿橙色裙子,而在书里,主人公穿白裙子

封面的整体颜色较淡,要凸显主人公,便给了主人公橙色的连衣裙。封面为什么不能像内文一样色彩丰富呢?因为要突出书名。

  在内文里,玩偶的颜色很丰富、讲人体的部分颜色也很丰富,要让读者一眼就找到主人公,当然要给主人公一身白裙子。

2每一页都出现的“做人宝典”有明晃晃的黄色封面

  黄色是最醒目的颜色,大老远就能看到。生活中的警示牌很多都用了明晃晃的黄色。在故事里,作者将最醒目的颜色赋予了这本书当然不是偶然。这本书是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道具。没有它,哥哥就做不出来。

  这其实在暗示读者:不学习不成事儿。

3贯穿全书的儿童视角,用小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有书的朋友一定发现了,作者用“儿童视角”创作了这个故事:我们看主人公是平视,看鳄鱼有一点点仰视,看玩具伙伴则会有些许俯视。

  如果读这本书的是五六岁的小朋友,故事的画面便是他每天看到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每个家长都知道的,和小朋友沟通的技巧:蹲下来,和孩子平视。

  作者在生活中和小朋友讲话,也是这样吧。

4玩具伙伴各有性格

  五岁以前的孩子多是“泛灵论者”,他们会认为玩具、小动物和自己一样,也有灵魂。书里的故事在我们大人眼里是幻想,但在泛灵论阶段的小朋友眼中未必哦。作者“玩具伙伴”的设计,会给读这本书的小朋友以很强的共鸣感。

  我把这本书给身边的小朋友看时,她最先注意到也是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人体知识,而是“玩具伙伴“,她的目光基本上被我一直忽略的小猫小狗吸引了。

  可能只有小朋友以及像我这样经常用小朋友的眼光读书的大人才会发现,在这些玩具伙伴里,牛仔小人儿爱动脑筋、鸭嘴兽是个倒霉蛋、小绿狗很老实、小猫喜欢说小话……

5哥哥的制作顺序:“由外至内”

  按理说,我们要做个“人造人”,一定是先做好身体里面的,再做身体外面的。

  而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里,却是先做好了骨骼和肌肉,再做了大脑、内脏。

看,因为先做好的肌肉,后做的内脏,就只能费劲巴拉地把内脏塞进去

  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作者需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讲解人体。讲内脏器官时会涉及到食物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包括我们的身体如何吸收营养,这是很复杂的知识。一上来就给小朋友讲,不把小朋友讲懵了了才怪。

  再说,小朋友和我们大人不一样,我们大人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左思右想想不明白的事,但小朋友不会,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一旦他们觉得“听不懂”,他们就不会继续听下去。

  如果平时给小朋友讲什么知识,发现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不妨歇一会儿,降低一下所讲内容的难度(或想办法让它更直接、更生动)。很多时候,小朋友不是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也不是缺乏求知欲,而仅仅因为他们还是小朋友,他们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在理解不了的事情上花太多时间。

  好啦,你在这本绘本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小细节呢?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四):一起探索人体结构的奥秘

  人体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哪些作用?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幼儿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时期,特别由于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更是充满了好奇。他们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去询问。因此,他们渴望有一本浅显易懂的人体书籍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发育状况。

  绘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从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入手,主要介绍了人的骨骼、关节、肌肉、神经、大脑等,让孩子科学准确地认识和了解人体结构,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观。

  书里讲了小姑娘祖娅想要一个哥哥,于是她带上鳄鱼和玩具朋友们,参考科学书上的知识,自己动手,从搭建骨骼开始,一点一点做出了一个哥哥。她用木棍和橡皮带做出了哥哥的骨骼、韧带和肌肉;用电线、火柴盒、插头、海绵、漏斗做出了哥哥的大脑和感受器……一个真的哥哥就这样做好了。

  这是一本适合学龄前儿童及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科普绘本,它将生动的故事和抽象的科学完美融合,用新颖活泼的形式向孩子展现出神秘的人体世界。本书语言生动、情节幽默、画风精致、知识权威,是一本新奇、迷人的科普读物。

  你知道吗?你的生命开始于一个比针尖还小的细胞。这个细胞生长发育成你的身体,里面含有数以万亿计的细胞。

  你的身体像拼图游戏一样,是由成千上万个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有坚硬的骨骼,灵活的关节,结实的肌肉,流动的血液,还有无穷无尽的细胞。可是,光有部件是不够的,你的身体还像一辆汽车一样,需要补给燃料才能继续运转,这些燃料要经过脏器来消化吸收。还有神经,如果神经出现状况,那么部件就会不听指挥,不受控制。然后,你的身体还是一部了不起的机器,每时每刻都在完成数不清的任务,而这些任务,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进行支配。

  你惊异吗?你忙碌的心脏怎样不间断地每天搏动10万次,你勤奋的肾脏如何每分钟过滤和净化大约1升的血液,你神奇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将电信号传到每一个器官和肌肉,你坚硬的骨骼为何像钢一样坚硬,重量却像铝一样轻。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实,就发生在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结构——你的身体内部!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关于人体的知识,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视觉之旅:看看身体内部是什么样的。本书充满了令人惊异的事实:肌肉有扁平状的、长条形的、纺锤形的,还有环形的;头部只有一个关节:颞下颌关节;肝脏就像一块大海绵;心脏是人体里不听大脑指挥的器官;“小鸡鸡”和“小秘密”彼此嵌入时,宝宝种子相遇了,才能长出宝宝……关于身体,孩子想问的每一个问题,答案在本书里都能找到。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所以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轻松活泼,使深奥的人体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每一个知识都从孩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开始引出话题,形式多样,以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同时又做到内容全面,不失严谨的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特点,书中还用小鳄鱼等别的动物进行比较,使单调的身体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最后,通过祖娅动手、动脑的过程,让孩子就像亲自参与到其中,从通常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人体是要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是人体无数细胞、神经忙碌的结果。皮肤细胞要将感觉传递到神经,神经要将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要在瞬间做出指令,神经又要将指令传给肌肉……

  人体也是一个忙碌的系统。当我们生病,或者意外受伤,或者呼吸不新鲜空气等,人体内部就会陷入一场巨大的战乱。大脑会忙着指挥,白血球忙着战斗,脊髓忙着生产,淋巴急着训练新兵,血小板用身体去扑堵伤口……

  让孩子们通过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来了解身体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五):发明一个哥哥的可行性实验报告

  对孩子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娃娃这种小动物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天真烂漫 并且不按常理出牌 ,你觉得他应该这样,但他偏偏要那样。就像生二胎这个问题,他会死乞白赖地要求你给他生个哥哥或姐姐!

  Oh my god !父母要是有这种技能,估计早就走上人生巅峰了……不过,相信我,这个世纪性的难题终于有了一个解决办法!

  Are you kidding me?你扬起眉毛看着我。

  这事儿我还真没骗你,生一个哥哥或姐姐是不可能滴,但是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孩子需要哥哥姐姐的原因是希望立马有个能够陪自己玩儿的伙伴,那么如果把落脚点放在陪伴和游戏上,大人们完全可以开动脑筋给孩子制作一个玩具哥哥姐姐嘛!

  这也许就是安纳斯·芙吉拉创作《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书的副标题是: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由此可见,这是一本题材新颖的娱乐性科普书。

  安纳斯·芙吉拉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著名儿童插画大师,1973年出生于圣万安,17岁后到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并开始为孩子写书。作品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等。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获得了2017年奥地利“年度科学书”和2017年德国“The best 7”的荣誉奖项。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我看过的最可爱最特别最容易接受的科普书,它的优点一言难尽。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尽力把它的好介绍给读者,让需要它的父母和孩子真正有机会认识它、接近它、爱上它。

  第一眼:爱上它萌萌哒的外表

  这本书开本非常大,39cm长,31cm宽。最开始接触这样的书籍的时候只觉得太舍得用料了!现在才知道这种书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地板书”,是可以摊放在地板上读的。

  书中内容丰富,色彩鲜亮可爱,作者使用各种暖色填充画面,对孩子极具吸引力。

  故事从小姑娘祖娅要制作一个哥哥开始,把想要解释给读者听的各种人体知识和专业名词融进童趣满满的故事中,使读者能够逐渐走进书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这次奇妙又欢乐的发明之旅。

  第二眼:爱上它丰富的内涵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可不是简单的儿童消遣读物,它通过祖娅和玩具们制作哥哥的过程,呈现给读者专业、精确且严谨的科学知识。

  小孩子长大一些以后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浓厚的兴趣,父母在这时候会跟孩子说,这个是眼睛、那个是胳膊,可是怎么给孩子解释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胳膊为什么会动呢?这些知识,大部分父母可都说不清楚呦。

  安纳斯·芙吉拉的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此,她将专业的人体知识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故事,随着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一点点解答给读者听,比如故事开篇就解释了人体的骨骼是什么样子的;

  还会把晦涩的医学名词和医用图画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通过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表达出来,比如用荔枝、玻璃、胶带和漏斗、回形针、蜗牛壳比喻眼睛和耳朵的结构;

  同时为了配合解释各个身体部位和器官的原理和作用,作者还充分发挥小玩伴(即玩具)的作用,用问答或者做实验的方法把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游戏,让读者在会心一笑间领会知识,举重若轻。

  整本书按照人体构造由内至外(骨骼-肌肉-器官-皮肤-毛发)、由上到下(头部-胸部-腹部-下体)、由整体到部分(全身-细胞)的规律讲述故事,让读者跟随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一点点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生命运转的道理;同时把细节刻画得非常完美,祖娅和玩具们的各种表情、各种动作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内容丰富且有条不紊,画面丰满充实却不杂乱无章。

  看完三四遍以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就是全篇都用鳄鱼的身体来给读者做展示,图画中的鳄鱼像一个壮壮的小男孩,但是真实的鳄鱼却是爬行动物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我觉得作者的用意有两个,其一是用这种拟人的手法吸引小读者的代入感,观察鳄鱼的身体就像观察一个同龄的小伙伴,感觉有趣还不会羞涩;其二是用鳄鱼的身体与人类的身体做对比用于分辨,特别是讲述生殖知识的时候,便于读者对比记忆,还在无意中传达了不同动物的生殖知识,一举多得。

  第三眼:爱上它延伸的情感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从头至尾都在讲述祖娅和玩具们怎么克服一个个难题制作出一个想要的大哥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是祖娅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也是玩具们陪伴着她成长的过程。

  故事从一间空空的房间开始,到一间堆满了垃圾的房间结束,孩子和玩具们轮番登场,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发明之旅,但是我总觉得哪里少了点儿什么。

  最后才发现少了“大人”这个角色,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的特别用意,但是我认为故事在提醒父母们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多么重要。

  祖娅为什么迫切地想要一个大哥哥?为什么只有玩具们陪着她一起制作哥哥?爸爸妈妈呢?这些隐形的人物是否说明了父母没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和这本书的父母们能够发现这个小小的“漏洞”。

  当然啦,即便没有大人的参与,祖娅依然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活的哥哥,能够陪自己玩儿的哥哥。她一开始就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哥哥,这表明祖娅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从百科全书中寻找答案,说明祖娅是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她从未放弃,也未表现出歇斯底里的行为,这表明祖娅是个坚持、不轻易放弃的孩子。

  好的书本就是这样,不仅寓教于乐,还能将优秀的品质传达给读者,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的心灵。

  好啦,书本解读完了!这本书就是一份发明哥哥的可行性实验报告啊,您还满意吗?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六):制作哥哥的秘籍,全在这里!

  小时候,我一直很想有个哥哥,遗憾的是已做长姐很多年。当我听到有本书《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时,心里这个没法实现的愿望又开始蹦跳,真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书?

  哥哥制作秘籍躺在纸盒子里跨越几个城市,被快递小哥送到我手上。当快递小哥知道盒子里面是书时,惊讶地说“好大一本书!”。没错,哥哥的形象就是要“大”!

  大书优点突出:图文特别清楚,既提升阅读享受,又能吸引孩子的专注力。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一本关于人体结构和运转的儿童科普书,它可不是一本印着严肃的人体结构图和干巴巴文字的说明书,而是一本讲故事,传知识的精美绘本。作者安纳斯·芙吉拉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儿童插画大师,曾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

  故事的主人公小女孩祖娅准备自己制作一个哥哥,人体的秘密随着制作的过程一步步解开。祖娅会怎么做呢?祖娅的玩具朋友们很好奇,读这本书的孩子也好奇吗?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好书里藏着激发孩子好奇心的火花。

  儿子小学三年级,了解基本的人体知识。我担心他觉得这本书没有新鲜感、不想看,但我的疑虑很快被他接连二三的提问打消。

  他看到封面时说“机器人?哦,是讲人体的书”,接着突然问“为什么有颗荔枝?”。翻开书页,祖娅拿着长长的棍子出现,儿子说“棍子肯定是用来做骨骼的,先得把它们截断。” 接下来关于关节的内容印证了孩子的想法,给他小小的成就感。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阅读过程中,当这种需求被满足时,会产生阅读的动力。《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里藏着很多类似的启发点,引导孩子自主阅读和思考。

  看到祖娅造的骨架噼里啪啦散架,儿子笑起来,和我讨论骨架需要什么才能固定,祖娅为什么不用胶布要用橡皮带。就这样,他知道了“韧带”的含义和作用,学到“外骨骼,内骨骼”等新知识。

  祖娅制造“哥哥”时,用了许多有趣的方法和材料,荔枝、电线、手套、火柴盒......各有出其不意的作用。儿子边读边猜,有的时候猜到开始,猜不对结果。可他并不气馁,也不烦闷,反而更有兴趣。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巧妙地把科普知识融合在祖娅的故事里,看似深奥的科学词语一个个跳进孩子的脑袋,又从嘴里蹦出来。

好书图文完美结合,自带“互动机关”

  绘本以图为主,书里的文字重在与图互相配合。《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充满童趣的文字和图画不是单一的说明和被说明,而是融为整体,使内容呈现出动感:生动的图画配上拟人化的语言,易于孩子感受内容,启发联想。我们来看看书里如何讲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两只小鳄鱼和一扇门告诉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爱的小漫画告诉你肌肉怎么越来越强壮。儿子不仅看,还模仿着小人的动作,快速地摆动两臂。

  讲到大家熟悉的感觉器官时,书里用了小朋友“人生第一次玩儿球记”来演示感官与大脑的交互。

  眼睛、鼻子、嘴、手与大脑的交互变成简短有趣的对话,抽象的知识变得熟悉。儿子不禁想起曾经觉得新奇的玩具,还模仿“玩球记”和我扮演大脑和五官。

  眼睛说:“头儿,我看到一个粉红色,长方形的东西。”

  大脑:“亲爱的眼睛谢谢你,我马上联系手,让它摸摸那是什么。”

  手:“头儿,这个东西外壳很硬,自己不能移动。打开硬壳,里面是纸,很光滑。”

  大脑:“好的,谢谢手。”

  眼睛:“头儿,刚才手打开书的时候,我看到多彩的图画,有玩具、人、动物,它们的表情各异,动作不同。画的下面还有文字呢。”…….

  儿子不时转换角色,用语言表达感官的感受。虽然对话游戏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都乐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有一位爱读百科全书的鳄鱼先生。他不仅是祖娅的好帮手,还是一位共读的好伙伴,带领大家学习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本自带“互动”触发点的书,不仅给予孩子知识,还能让孩子把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连。

  儿子爱动爱跳,时不时磕磕碰碰受些小伤。书里讲皮肤有割伤时,血液会把细菌清出体外,血小板的形成保护伤口的外壳,壳下的皮肤微粒分裂生长。连贯流畅的图文清晰地呈现着这一过程,儿子说“那伤口表面结的痂就是血小板”,还指着腿上的疤痕说”这个就是细胞分裂太多。”

  孩子把书读“活”的表现之一就是学以致用。好的绘本能与孩子的思维相通,将抽象变得现实,把陌生变得熟悉,孩子能明白并且运用知识。

  制作哥哥看上去是好大的工程,可祖娅和朋友们用的全是生活中工具和材料,故事的场景发生在生活里。因此,《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书适合的读者年龄跨度从幼儿到少年儿童,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收获。低幼年龄的孩子从绘本的图画故事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年龄稍大的孩子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延伸已有的认知。

阅读的“延伸”往往有意外的收获,有时它可能是不易给孩子讲解的人生哲理。

  为什么我们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固然和各人的经历有关,但是它和大脑本身的机能直接相关。《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给出了答案:大脑靠自己的感受器工作,而每个大脑拥有的感受器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需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世界,包容不同的想法。

  从骨骼到韧带、心脏、消化系统到皮肤毛发,祖娅完成制作哥哥的所有工作,可是哥哥不能动。鳄鱼在百科全书里查找造人的故事,黄泥、闪电、魔法纷纷登场。原来大家在寻找唤醒哥哥的方法。

  是呀,祖娅和我们一样为实现愿望付出努力和时间,失败是引领我们继续探索的推进器。祖娅制作的哥哥是怎样醒来的呢?这个谜底留给看书的你来揭晓!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七):严肃的科普知识原来可以讲的如此有趣

  小朋友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玩儿和听故事了,通过这两件事情他们学会思考和获得知识。

  这里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叫《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主人公祖娅是一个看上去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但是她并不喜欢只会哭和爬的妹妹,她更希望有一个哥哥,是的,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哥哥。于是,她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哥哥,更神奇的是这个哥哥最后真的活了。

  活灵活现的图解故事

  她是如何做的呢?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法国著名的儿童插画大师安纳斯. 芙吉拉用她精巧的绘画技艺,为我们图解了祖娅制作哥哥的详细过程。

  文字浅显易懂欢乐有趣、故事流畅、衔接自然。例如,哥哥的外壳躯体组装完成后,祖娅迫不及待的测试,可是发现失败了,她们想到这是因为没有“燃料”。于是很自然的要给哥哥安装输送内部燃料的系统,于是消化系统的知识就自然而然的衔接过来了。就像这样,每一次的知识过渡都衔接的自然而巧妙。

  作为儿童科普绘本,图解的内容和颜色丰富多彩,不仅小朋友看的目不转睛就连大人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图画内容有整体也有局部,像一个摄像头时而远景拍摄时而近景给个大特写,并且特写镜头的细腻描绘堪称图画界的“显微镜”。例如,在讲解血液是如何运作的时候。作者直接做了一个放大的图解,并且把血液比作了有各种功能的运输车,这个很吸引男孩子吧。

  色彩的运用更是自然而又丰富,不信看图。

  就是这些图画把枯燥无趣的知识讲解的妙趣横生。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哥哥的指甲盖是贝壳做的、橡皮筋做成了韧带和肌肉、暖水袋是胃,最惊艳的是用塑料气泡纸做的皮肤 ,看到一圈一圈的小泡泡没有任何的违和感,那分明就是皮 肤的纹路。从这里看出作者在创作时候的用心和细心。这样的科普故事不仅吸引孩子的眼球、更利于孩子想像和理解。

  哥哥站起来的时候,一套完整的人体的知识体系也在孩子的脑海中树立起来了,而且它还涉及了梦境、物理分子、造人神话故事等内容,很容易引起孩子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既可以给孩子当故事讲,还可以作为孩子的知识启蒙。这再一次证明了作者的用心和细心。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除了内容,结构也体现出了作者的智慧。

  制作哥哥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案?是从头到脚的制作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制造?

  祖娅知道如何制造她的哥哥,她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制作方案,给哥哥制作出骨架和肌肉,体型就构建出来了,接下里就是……

  制作过程是如此的有条不紊、系统而又全面。这样逻辑严密、完整又细致的思维方式,不仅对小朋友对大人也很有启发。

  行动和知识相结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其实不是说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要及时的温习,而是学习了新的知识要及时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反过来说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也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答案,行动和阅读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也就成就了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祖娅是个行动派。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哥哥,想清楚了,就立马行动。她请来一帮玩具朋友来帮忙,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帮祖娅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祖娅带来的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百科全书》。或许她心里明白自己一定会在创造哥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她需要从书中寻求答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

  多亏了百科全书,祖娅才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知觉、有触觉、有活力的哥哥。

  遇到问题就主动寻求答案,而并不是沉浸在问题的痛苦中挣扎。客观来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而这也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所说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作者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孩子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孩子将会终生受益。

  “想玩儿吗?”

  祖娅制造完了哥哥,但激活哥哥的是妹妹。妹妹的一句“想玩儿吗”哥哥就真的被激活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是“玩儿”激活了哥哥?花盆里的小幼苗焦急的喊出“等等我!”让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天底下所有的孩子最热爱的事情就是玩儿啊!作者或许是提示我们不要阻碍孩子爱玩儿的天性,孩子玩儿的过程就是探索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像祖娅,她在制造哥哥的过程中,她学会了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

  我想,作者之所以这么用心的创作这样一本集童趣、知识于一体的绘本也是因为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鼓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吧。

  我们说养育孩子真的是只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物质就足够培养一个孩子吗?当然不是,足够的精神补给同样重要!

  魔云兽老师在表述绘本对儿童的作用时说过这样一些话,大体意思是:好的绘本对孩子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们可以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这相当于给孩子请了一帮顶级的世界名家给孩子上家教。这样的精神补给,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优秀吗?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出现强烈的好奇心。如何正确的引导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但可以选择轻松的回答,比方说跟他一起阅读《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八):陪思齐读书 ‖ 科普、专业、靠谱地去探讨人体结构与运转秘籍(SQ009)

  我们家里已经有一个哥哥了,而此书竟然还可以教你制作一个哥哥出来,当然耐人寻味啦,可是没想到一本儿童绘本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的专业,并且靠谱,让一位从事医务工作的粑粑也是顶礼膜拜,下面就一探究竟。如何制作一个哥哥9.0[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 / 2018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按照我们贫瘠的想象来梳理,此书应该就是教你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拼装成一个哥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便是他给你骨骼系统、讲韧带、讲肌肉,还没完,他还给你分别从皮肤、消化系统、视觉、听觉等等方面给出简洁、形象的描述,让你一下子就可以知道原来这个器官的作用是这样子。

工作细胞 (2018)8.92018 / 日本 / 喜剧 动作 动画 / 铃木健一 / 花泽香菜 前野智昭

  从前段时间开始便一直在追一部B站的动漫,细胞工作,专业形象的呈现让人耳目一新,科普本该如此。而在这本书里面,总是会有细胞工作的既视感,亲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很多时候需要肩负向亲戚朋友以及患者解释病情或者阐述药物作用等等工作,而手里的此书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器,让你大开眼界充分去吸收书中的释义后,你也可以面对一些科普可以做到大杀四方。

  其实对于孩子的吸收能力我们毋庸置疑,但是最后到底能够有多少知识可以理解,还是需要时间去考证。总体来说,一本5星图书没跑。

这是最开始韧带出场时讲解的作用血液系统出场,细胞工作的既视感马上出来了把大脑比作一个个存放“东西”的小盒子们串联在一起,真的非常形象我们的胃以及胃酸尤其是胆囊的形象及作用,直观明了这是讲到我们对于食物的吸收过程当然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这幅图片对于血液循环的描述是欠妥当的,此图片并没有对于肺循环经交换后的血液进行清晰的交代,有些模糊,但是其他的图片讲得没毛病。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九):想知道关于人体的那些事儿?拥有这本书就够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珞珈小径,欢迎关注https://mp.weixin.qq.com/s/hOXfNvVLcd_6AD9v1kKn0Q

  一直想找一本书给孩子讲讲人体。专门看过有关两性教育的绘本,也看过诸如专题讲人体的纯科普类图书,最后发现还是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最精彩。关键是彩蛋连连,看起来很有意思。

  为什么说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最精彩呢?因为这本书以科学实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朋友是如何来制作一个哥哥的。

  对!你没听错,就是制作一个哥哥——一个货真价实的人体。这个人体有骨骼,有肌肉,有五官,有大脑,关键是他也能思考,而且能够运动!

  是不是觉得脑洞大开呢?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的?这本绘本又有哪些彩蛋?

第一个彩蛋:知识就是力量

  小女孩祖娅异想天开,突然想制作出一个哥哥出来。她不希望这个哥哥像幼小的妹妹那样不能跑不能跳,而是希望他能陪自己玩。

  可是怎么能实现呢?这就涉及到这本书提到的第一个彩蛋:知识就是力量。

  你看呀,小女孩想的办法就是找来了玩具鳄鱼的《鳄鱼宝典》。在制作自己的哥哥的整个全过程,她都是利用这个宝典来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的。

  小朋友读这本书可能会萌生这样的一个概念:书籍很重要。这就像一颗种子根植在咱们孩子们的心中,不是一个非常棒的彩蛋吗?

第二个彩蛋:实践出真知

  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这个说法太书面了,小孩子怎么能理解呢?看看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故事吧。

  祖娅拿着《鳄鱼宝典》,开始了“哥哥”的制作流程。

  嗯,书上说人体是骨头组成的。祖娅于是找到了两个长长的木头来做骨骼。可是这么长的木头,哥哥没办法弯膝盖呀!

  这就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了。这本书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观察身边中的事物,学会试错和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于是,祖娅看了看鳄鱼的现身说法,看了看自己的身体。知道骨头是一节一节的,和小伙伴一起将木头锯断,然后组合了起来。

  等等,我怎么发现了第三个彩蛋?就是——

第三个彩蛋:团队合作很重要

  你看呀,在做哥哥的整个过程中,祖娅的玩具伙伴们出人出力,帮了很多忙哩。

  比如说玩具鳄鱼,不仅提供了他的《鳄鱼宝典》,还带着玩具们做视觉试验。

  还有玩具牛仔,在制作哥哥的关节环节上,他提出了光用木头还是不行的,还得用木头将关节弄成不同的形状。

  甚至连大象都有出来帮忙,讲述了它的触觉怎么发挥作用。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些玩具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基本上,鳄鱼是玩具的领头人,不仅负责提供了自己的书给祖娅,而且还带领着玩具们做各种实验,而牛仔、大象等角色,则是在出谋划策。

  一个好汉三个帮。或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get到这样的彩蛋吗?

最棒最棒的彩蛋:丰富而全面的人体知识!

  这本书最棒最棒的彩蛋就是关于它最本质的内容:介绍人体知识。

  祖娅在制作一个哥哥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人体知识。她知道骨骼分为外骨骼,内骨骼和没有骨骼;了解了要把关节连在一起需要关节窝和关节头;明白了什么叫做肌肉和韧带;懂得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附跖关节。

  最关键的是,她还学会了尝试使用电线将大脑和所有的感受器连接起来,于是她制作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为了实现触觉,她还用手套将手神经连在了一起。

  为了让哥哥动起来,她还试图创建消化系统。这本书以这种方式详细解决了我们是如何彻底分解和消化我们的食物的。

  不止如此呢,这本书还讲述了血液循环系统,讲述了父亲和母亲如何让小宝宝出生的。

  但是最后的最后,制作出来的哥哥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

  鳄鱼通过查看百科全书,终于懂得了关于人类的那些人文历史。找到了让哥哥活过来的密码:想玩吗?

第五个彩蛋:好奇心帮我们成长

  哥哥活过来的密码和祖娅制作哥哥的整个过程,其实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正是人类的好奇心,才推动人类的历史不断向前进步。

  对呀,如果人类不好奇,怎么才能知道那么多的人体知识呢?

  超棒的一本书,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能找到其他的彩蛋吗?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评价人数不足[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 / 2018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十):魔法来了!拉上鳄鱼先生,跟祖娅制作一个哥哥

  文/舒茸

  一颗种子从萌芽到小叶初绽,再到枝叶硕大,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大自然昼夜交替的秩序。除了植物自身自带魔力——求生欲,再加上阳光和雨露,产生了光合作用,让这一颗小小的番茄种子,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转变。

  自然界的奥秘与运转魔力,从来就不能以人的意志去转变。但最近看了一本脑洞大开的绘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不禁让人啧啧连叹,现在连哥哥都能制作啦!到底书中主人公是用了什么魔法?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魔法小说,看完这部巨大的绘本才知道,它是一部带你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秘密的科普书籍。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由法国安纳斯·芙吉拉所著作,她既是作家,又是儿童插画大师。17岁后到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并开始为孩子写书。作品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等。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名为祖娅。她穿着一身橙红色的睡裙,露出可爱的小脚丫,顶着一头蓬松的褐色头发,类似妹妹头,双颊自带红晕。绘本封面她手托下巴在认真的思索——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魔法即将开始了,大孩子小孩子快快坐好,祖娅带你进入制作哥哥的魔法大世界。

  哥哥诞生了,西红柿心脏就是祖娅给哥哥的礼物

  绘本中,祖娅带着一群玩具小伙伴,领头副手有高高大大的鳄鱼先生,还有一些小助理帮手们,蓝色的小象仔、紫红色的小熊、还有小喵咪等等,一共是八大助手。祖娅从鳄鱼先生的提议中,通过模拟X光穿透模式,制作出骨骼框架。

  再逐一思索从而得出,制作一个哥哥的步骤是:

  第一步:制作骨骼—韧带

  第二步:打造心脏—动脉-感受器—神经和大脑—消化系统

  第三步:连接肾脏和膀胱

  第四步:赋予皮肤、毛发和指甲。

  以上哥哥全身的制作,采用木棍、电线、吸管等物品来支撑与填充,这过程就像玩积木一样,不过比积木有趣多了。最有趣的是,祖娅选择用一颗番茄来做哥哥的心脏。用许多吸管作为血管系统来连接心脏运输血液。而血液就是许多许多的番茄酱来代替。这是不是侧面告诉我们,多吃西红柿对心脏有好处呢?

由西红柿心脏串联身体血管,延伸人体结构知识

  祖娅是行动派,从组装骨骼到细节肌肉组织的制作,她一步一步思考,同时在鳄鱼先生的指导下,逐一辨明制作哥哥的方向。即便助手小伙伴们会争吵哪个步骤是对是错,也能慢慢摸索出自己所思所想。

  祖娅想要一个可以陪自己玩的哥哥,会说话会行动。但用西红柿做了心脏串联身体血管,哥哥还是一动不动。

  祖娅思考:哥哥有了一副身体之后,他还需要什么呢?

  答案是感受器。

  感受器是指由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不同事物,由身体里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轨迹。

  触觉来自于肌肉伸缩过程,当小孩子摔倒,身体肌肉神经会发出收紧的状态,痛感神经传递到大脑,眼泪就会大颗大颗流出来。

  书中用大量拟人化的小人来讲解人体结构知识,最可爱的要论血小板。血小板存在于皮肤细胞中,当皮肤出现擦伤,血液流出来,血小板就会自带一层“绷带网”来堵住流血的槽口,一层又一层保护。伤口就这样止血。若是遇上大伤口,血小板也是有心无力堵不住流血啦,小伙伴们要告诉妈妈,早早看医生。

  在绘本中,鳄鱼先生还拉上女朋友,通过x光来说明雄鳄鱼的“小鸡鸡”,跟雌鳄鱼的“小秘密”的区别,这两者之间只有在成年之后才能产生宝宝种子。

  而宝宝种子形成之后,会像西红柿种子一样,一夜之间,啪的一声,成长了。而宝宝胚芽由一颗微粒裂变成2颗再演变成无数颗,胚胎孕育过程都演示出来。

  作者借助祖娅之手进行《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向大人小孩呈现一个完整的亲子互动,在父母跟孩子阅书时,孩子免不了需要向妈妈提问,而绘本中的大量专业丰富的人体结构知识,需要妈妈一步步讲给孩子听。而绘本采用大篇幅的彩色图文为主,小孩子观看时会受吸引,大人也能涉取人体学知识了。

精美绘图看完还想看,绿绿的鳄鱼先生呀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全书以彩色绘图为主,用巨大的篇幅(相当于普通书籍的三倍),来讲解一个又一个身体奥秘。绘图风格以简约可爱的线条绘制出小动物,祖娅那一头蓬松略凌乱的头发用了深褐色晕染。扮演军事头脑的鳄鱼先生,竟然采用了淡淡的绿色。

  绿绿的鳄鱼先生,为啥要用绿色呢?

  绘本内页首尾图以橘红色为主,其它以淡黄色为底色,而祖娅给哥哥制作的心脏是西红柿,所以这是以祖娅的心意来取色么?

  小孩子在视觉上对色彩的分辨,更倾向于暖色调,绘本中的色彩十分舒适,看久了也不会觉得疲劳。而鳄鱼先生以淡绿色为主,换个角度看却像是一颗树,且绿色对眼睛也是有保护的意味。

  所以选择绘本时,色彩上的协调可以让小孩子感受到另一种看书的乐趣。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采用一种圆乎乎的可爱字体呈现。小孩子大人浏览都会倍觉亲切有趣,连我自己看过了形形色色的字体,还是更喜欢幼圆体,谁不喜欢轻松活泼呢?

  全书看完之后,大脑浮现的还是鳄鱼先生那魁梧带萌的身材,还有它的眼睛似乎像是爸爸的眼神,鳄鱼的形象更倾向于哥哥或者父亲的角色。

  最主要的是,这部大绘本,里边每一幅绘画都有各自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比我上学时代,老师在课堂上一脸严肃的讲解教材,更易于消化。这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看完之后,觉得有手工技能的人士,可以跟小孩子一起来动手制作。相信乐趣更胜于干巴巴的讲解。或者换个简单的方式,可以跟小孩子一起种植一株植物,例如种一株小番茄呀。

  有科学表明,孩子的成长时代有积木陪伴,更易于开发孩童智力,对其中的排列组合与秩序承接的领悟力提升,表现将优于同龄孩童。祖娅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过程,动手实现哥哥制作成功,不仅科普了人体结构,解锁胚胎从发生到发育为胚胎卵,逐步孕育为小孩呱呱坠地。更将繁琐的细胞结构与人体反应简化讲解,精美的绘图设计,让孩子更有兴趣了解自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