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念之转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07 00:28: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念之转读后感摘抄

  《一念之转》是一本由[美]拜伦•凯蒂(Byron Katie) [美]史蒂芬•米切尔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念之转》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 缺乏破框的勇气 循序渐近接纳自己 开始面对真相 恐惧变成了纸老虎 真爱的旅程 在勇敢以后 直到反躬自问的动作变得娴熟 你的身份迅速无缝切换 信念系统的限制性信念消失了 开锁还是那把钥匙 如果角度不对 依然无法解除焦虑 只听得咔嗒一声 开门后的结果已经不重要 因为你已确认了与世界连接的掌控力

  《一念之转》读后感(二):别让思想牵绊住自己

  生活不会总是风平浪静,各种困惑各种麻烦围绕着我们,我们也许会因此抱怨这抱怨那,结果却是麻烦不断,困惑依旧,反而弄得自己身心俱疲,更甚者积郁成疾,郁郁而终。可是有没有想过,造成我们身心痛苦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猜想的执着。 当我们发现某一件事情与自己预料的结果不符,就会不由自主的越发多想,最终我们自己所想的与这件事的正常发展思路背道而驰,并始终觉得我们所想的是正确的,这就给我们心理上造成了痛苦与困惑并深陷其中。与其深受痛苦不如自己解脱自己,从造成痛苦的根本出发,反躬自问,也许痛苦就不攻自破了。 我们之所以内心煎熬并深受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想法正在跟真相“争辩”。作者在觉醒于事实真相之前,是一位精神低迷,脾气暴躁易怒且偏执妄想的妇女,意志消沉的她终日不愿走出家门,以至于她的孩子都对她敬畏有加,而在她觉醒之后,她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活出了精彩的自己。别人痛恨居住的地方常年风沙,而她却是“与风为友”的女人。对于作者所说的“世上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你的事,还有上天的事(大自然未知的力量)”,我深感赞同,在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做好自己能做的以及做得到的,剩下的就留给老天来决定吧,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就是如此罢。 如果你的人生充满了不如意不顺心甚至怨恼,不妨读一读本书,根据自己心中的痛苦做一份“转念作业单”,反躬自问4句话,你会从中获益,减轻心中的痛苦,如果你操练“转念作业”,则会消除你的痛苦。 造成我们痛苦的往往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错误思想,读过本书,按照作者所提出的“那是真的吗?”、“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变得怎样呢?”反躬自问,我们将不会再陷入思想的犄角,活出轻松自在的自我。

  《一念之转》读后感(三):自我反思就是救赎

  有人说,现代人都是亚健康状态,不仅指肉体,还包括精神方面都是亚健康的。而据研究表明,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存在精神问题的比例不断加大。有句笑话讲,如今的社会,你没点精神病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虽然是笑话,其实也反映了社会上精神疾病的增多,我们平时看的视频信息中总是会出现各种明显精神异常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资讯发达,也确实是精神疾病的比例增加。

  当然,这里说的精神疾病只是指抑郁症、焦虑症或者更轻微的社交障碍等之类困扰患者自己的疾病。这一类的精神疾病只有严重了才需要吃药,轻微的其实可以通过自我心态调整缓解甚至治愈。但是有一个悖论,能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我调适能力差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会钻到牛角尖中出不来,才会造成心理问题,然而要想彻底的治愈,还是需要患者自身的心态改变。

  拜伦·凯蒂写了一本《一念之转》,通过简单的四句话反躬自问,自我反思,形成独特的“转念作业”。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通过对自我内心真实想法的拷问,得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驱散心中的迷雾,解开心中长期的郁结,从而真正的解放自我,将自己从迷茫的漩涡中解救出来。本书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是按照顺序阅读做任务,不要心急的跳跃式阅读,那样对你没有任何帮助,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近些年,市面上的心灵辅导书籍越来越多,这是市场需求的体现。选择固然变多,但是同样的,甄别筛选的难度也变大了。《一念之转》是一部很优秀的书籍,对于心理问题不是太严重的亚健康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这本书印刷精美,是大开本的彩板装订,艳丽的色彩,可以让人心情不自觉就明亮起来。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旅行,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人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无法弥补的缺憾,接受生活的不完美,解放自己的心灵才是对自我的救赎。

  《一念之转》读后感(四):换个角度,改变不了现实,却能改变心态

  我们总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能说与他人的十之二三,大多数的事情我们烦恼的或许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事情的态度,面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决定了它的结果。《一念之转》中提到关于事情分为三类,你的事,我的事,天的事,这些事情里我们绝大部分在担心的是自己的事情,我们也有的时候在为你的事或者天的事担忧。

  我们经常会讨论如何去改变自己,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并且认为这是让我们深信不疑的,这个想法带给我们痛苦,最终改变没有结果。这些我们一直执着的想法是我们压力的大部分原因,在这些其实不真实的想法中,我们跟真相去争辩,试图说服自己和别人,然而,最终得到的是无尽的烦恼。

  但是只要倒过来想一下,事情是不是本身就是这样的,你一样他能怎样怎样,但其实他一直的行事风格就是这个样子,不会因为你的一样而改变。而你的愿望强加于别人并不能转变原有的状态。《一念之转》中提到转念作业,其实更多的是想通过对一件事情的剖析来让大家了解到事情本身的真相,通过对这件事情的另外一面的剖析看到事情的“真相”。练习“转念”的作业,将使自己从你认定别人是怎样的人,转变到原来自己是怎样的人。当你发现身边的人事物其实是自己想法的倒影的时候,你的想法影响着你看待世界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却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转变作业的方法在于让你理解这世界并非你所想的那样,你还有机会缓解矛盾和压力。或许事情本身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态度和思想。然而矛盾却有可能因此而化解。

  《一念之转》读后感(五):进一步与退一步

  第一眼看到《一念之转》这本书,她的封面吸引到我了,作为一个颜值控,封面党,怎么能不收藏一本,我们都是向往美好事物的生物,不开心的时候何不想一想开心时刻呢?就像书中说的一样,转念,我们都需要转念,转念之后,一切不美好的鳄鱼烟消云散,心中满是美好事物的人,看外事外物,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一念之转,转念,换个思考方式,世界会是不一样的世界,人生也会是新的人生,当你开心时,感受到的世界是快乐的,当你伤心时,整个世界都在为你悲伤,我们只是地球上无数个人中的一个,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所以有自己的路,自己开心就好,就算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要做到尽量不被外物影响,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我们何不换个视角看世界呢?人都是向前走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会再回来了,我们不是神话故事中的大能,可以改变命运,也不少科幻故事中的科学家,可以穿越时空,我们只是瓜皮而已,我们没有什么大能力,我们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生活该如何过的很好呢?一念之转,千差万别。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改变我们观念的不是四句话,是我们自己,想改变的人,没有四句话一样会改变,不想改变的人,即使千言万语,依旧不会改变。《一念之转》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引导,我们不管做什么,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碰到心中难以抉择的事情,要多思考,不能头脑发热,都说人生都在面临选择,随处都是十字路口,我们要把十字路口,走出交通枢纽的感觉,天下随处可去,这样困扰我们的不再是困难,而是这么多解决困难的方法,我们该选哪一种方法呢?要把困难变成幸福的烦恼。 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之所以这么著名,就是她说出了一直困扰我们,而我们却忽略的一些问题,造成我们痛苦的,并非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思考,让痛苦之念远离我们,我们才能拥有幸福之源。《一念之转》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只要从中能得到哪怕一点能让我们改变的东西,也值得了。

  《一念之转》读后感(六):这杯‘心灵鸡汤’我干了

  封面好漂亮

  这本书的封面好漂亮,不知道是不是蓝色打底色的缘故,给人一种很宁静的感觉。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很实用,里面的很多说话,很多讲解都很好,于之前读过的心灵鸡汤的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本鸡汤更加的侧重于去提出问题后的解决问题。所以在阅读起来就会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书中的相结合,然后在把书中的解决方法套用在自己的身上去思考,去解决。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做法

  一年之转在前面的介绍中其实个人感觉上更加的类似于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去理解,这样的话自己就会少些抱怨,多些理解。其实在别的很多心灵书籍中,多多少少也都会提到这些点。在我国传统的周易之中,也都有这些理论的产生。但是最大的不同是,这本书对于人性的剖析和解读的很详细,有时解读的会让有纠结症的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在这本书的开章中讲到的玛丽和凯蒂的对话。特别是在于玛丽对于自己丈夫的一举一动,连丈夫的呼吸方式都令她自己发狂这段的对话,简直了。让我自己有一种切实的感受,当你对一个人有意见时,你就会觉得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问题的,感觉如果长时间的和这个人待在一起的话,自己就会发疯的感觉。但是凯蒂对于玛丽的这种执拗通过转念作业进行了剖析,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

  书的魅力在于让你意犹未尽

  这本书的最精彩的地方是你读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不会让你读的时候潸然泪下,但是却是直击你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直接的地方。读这本书你不会觉得读了一点就觉得知道了人生的大道理等等的,这本书给了你真真实实的解决办法。书中也有很多事例去解读作者的观点,但是这些事例的列举,从自己的角度看来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古代,也不是发生在未来,更不是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最为关键的事,这些东西的表达非常的细腻,会让你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是在作者所描述的事情中,以第三人的方式去看待这些事情的发生,这样的话,自己也就能够更好的去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这本书不是看完一篇就放置在书架之中的,而是在你有任何的关于人际方面的问题时,都可以去运用的,这本“鸡汤”写的真好!

  《一念之转》读后感(七):一念生则万念起

  每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总喜欢放点轻柔的音乐,点燃香薰灯,坐在垫子上开始随着思绪飞舞。有时候,明明只想放空,可是脑海里却被种种琐事困扰,一个念头刚起,另一念头接踵而至,到最后只能任由这些念头漂移。在心理学上,专家们提倡一种叫做“正念”的说法,引导人们正视自我,他们认为每天给自己独有的时间,短暂地休息才能迎接更好的下一刻。最近,又有一个说法较为盛行,和念头有关,正是这本《一念之转》。 《一念之转》的作者是拜伦.凯蒂,她是知名讲者和作家,是在心理学界享有盛名的专家,有无数的追随者。她是“转念作业”的创始人,她的转念不仅仅帮助着身处泥泞的男女老少,还帮助那些在事业上、婚姻上、认知上、学习上出现种种矛盾的人找到了自我。可以说,通过对她所提出的“转念”理论实践,诸多人从痛苦中挣扎了出来,获得了更新的自己。 心理学一类的书籍我看过不少,像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卑与超越》、《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正念的奇迹》,每种各有特色,要么以纯理论的形式,要么以对话形式。而这本《一念之转》可以说是十分独特了,作者特别选择了参与性强的问答形式,迫使读者边看边思考边记录,到整本书看完,会发现收获颇丰。我尤其喜欢心理学的读者们十分奉行“身心灵”这个说法,只有完全的身体、内心、灵魂相结合,你才是真正的你。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只不过是被各种念头控制着的行尸走肉而已,并非真正的自我。《一念之转》的作者另辟蹊径,将复杂难懂的理论转变为四句话,让读者跟着阅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展开自我对话,审视自我,寻求自我: 那是真的吗? 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在这本《一念之转》里,我们这些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接受者。只需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便可以踏上灵魂探索之旅。她将带领我们解决的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困惑,是我们在婚姻中、家庭中、事业中、生活中、学习中都会遇到的,或者说是正在遇到的,她帮助我们理清了思路,找到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我们总是避免不了和人接触,一旦接触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一时手忙脚乱更是会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头昏脑胀不自知,有时虽然解决了问题,心里却总是放不开,一直惦记着。我究竟是怎样的人?我究竟想做什么?我到底该怎么办?如果你和我一样心存疑问,不妨看看这本《一念之转》吧!

  《一念之转》读后感(八):一念之转,柳暗花明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这个封面是由曾获第七届书籍艺术展奖、知名插画师孔雀专门绘制的,封面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一个漂亮的姑娘闭着眼睛,脸上浮现出一片沉静,头上有花,有鸟飞过,繁星点点的夜空下,姑娘显得越发从容。

  再次被吸引是因为封面上这本书的副标题: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初一看,心里还在想,作者有何本事可以这样说呢?四句话?可以改变人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吸引了我一口气看完。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感到书中的文字和封面的设计真的好契合。因为这本书就像是一点一点让你沉静下来,或者发呆,或者思考……总之,越往后越觉得仿佛自己正处于这样一个繁星点点一片静谧的树林中一样,内心那么安静从容。

  整本书稿大部分都用对话的形式呈现,由作者和不同人的对话组成。正是这些对话,在面对家庭、爱人、孩子、工作、金钱、社会,等等各种问题时,给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也就是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想要知道的真相。

  做真相的情人也许比知道真相更让人心里感到安慰。

  作者通过对话和转念作业单去诠释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经常会为这些问题陷入糟糕的境地,我们无法自拔又找不到出路,于是生活中就在我们周围,出现了很多患有微笑抑郁症的人,而身处其中的人甚至浑然不知。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作者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转念。

  一念之转,海阔天空。

  作者通过对话,呈现问题,并一步步梳理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神奇的是,每当看完一组对话,你就会有种被她带到故事里而自己好像很轻松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样,真的很神奇。不得不说,这真是个睿智的女人,一个优秀的心理导师,不动声色的悄无声息的直达我们的内心,在我们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我们已经深深被她影响。

  在对话的基础上,结合有转念作业单,在我看来,和对话相呼应,是一种心灵的反思。人究竟应该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去反思自己的所有言行以及如何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呢?转业单这时候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为转念作业要做到活学活用,是要不断去调整不断去练习的。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一旦开始了转念作业,坚持下去,就会形成长久的持续良性循环。

  也许,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都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在人间,面对所有,我们敞开心扉,张开双臂,用微笑迎接所有问题,并与他们一路同行,我们理应有这份自信。

  《一念之转》读后感(九):反问挖掘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

  人活一辈子,无论是谁,贫穷富裕与否,只要你想,烦恼无处不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去放大那些烦恼和麻烦,钻进了死胡同,越想越烦,却越烦越想,最后导致还未曾发生的事在自己心里演练了上千遍,肚子里回转了万万回,整天郁闷极致,导致感觉世界一片黑暗,生无可恋。

  其实,谁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呢?谁又能一直心想事成呢?上天是公平的,它并没有厚此薄彼。不同的是各人的心态。

  凡事,只有你在意,它才起作用。你整天只在意那些烦恼和不足,人自然就不会快乐。你觉得周遭一切都让你不满,处处不顺心,变得挑剔,谁都不顺眼,导致你跟整个世界格格不入,跟身边的亲人朋友无法融合相处。

  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转念作业”创始人拜伦•凯蒂的代表作——《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整本书,只阐述了一个思想,一种方法,去净化心灵。有时越简单的事,蕴含的能量可能越大。

  《一念之转》在不可思议的过程中,提供你所必须学习的一切,并找到凯蒂所说“做真相的情人”的那份喜乐与自由。仅用四句问话,教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有烦恼的问题。

  一念之转里面讲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先在身边最近的人当中找一个作为对象,把自己对对方所有的想法一一写出来,不用担心,就是要那些批评的、指责的、负面的句子,越是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越好。之后,这些想法一句一句拆开来看,每一句都要问这四个问题。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100%肯定那是真的吗?

  3.如果保持着这个想法,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会对对方有什么样的态度,会怎么做?

  4.如果你没有了这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你会是谁或是什么人?

  而一念之转的意思是,在思考完这四个问题后,再进行一个反向思考,你就会知道,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觉得别人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我们都是以自己的标准严格要求别人,是不是我们自己越缺乏什么越废严厉去要求他了,我们要求他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做不到的,我们讨厌别人的,其实也正是我们讨厌自己的,正因为我们讨厌自己,我们才会去讨厌这些特征。

  时刻这样反问自己,彻底揭开自己伪善的一面,改变你对待事物的看法,你自然会抛开烦恼,原本讨厌的人变得可爱了,原本接受不了的事变得可以接受了,你会体会到知足、珍惜就是常乐。从我们的内心找到了答案,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

  《一念之转》揭示了我们提到的爱绝大多数不过是小爱,通过这四句问句,反躬自问,找到真相,使自己解脱。

  《一念之转》读后感(十):一念被困,转念解脱

  清新脱俗的封面,只一眼便抓住人的心。插画风格的图案,花,鸟,植物和女孩,再加上点点繁星,湛蓝色的背景,整个画面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显得那么的宁静,书还未曾翻开,心却已经悄悄被治愈。

  想想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过的好吗?“TA好烦人啊”,“我很不喜欢TA的性格,太作了”,“一跟TA讲话我就想发火”“怎么每次倒霉的事都发生在我身上”……

  是不是很熟悉的话语,我们时常因为一些小事或者对别人的一些看法,就任意地发牢骚,影响自己的情绪。而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了火,或者发泄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后,我们内心就得到了安慰吗?好像并不是这样。

  我们的想法似乎总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谁会去细究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呢?我们并不去思考自己想法产生的原因,而仅仅想着如何去发泄,如何让自己不受困扰。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去解决,它们却如同执念一样,深深地种在我们的心里,辖制着我们,不得解脱。

  我们以为这是人生的必然,是我们无法解开的谜题,但是拜伦凯蒂告诉我们,不要依赖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想法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我们要找到“真正的真相”而不是“你以为的真相”。每当愁烦苦闷的时候,请问一问自己: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4、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仔细思考这四个问题,然后再进行反向思考。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别人,认为别人怎样做是好,怎样做不好,仿佛我们越缺乏的便会越严苛地去要求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无形中寄希望到别人身上,希望别人能够做好。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某件事或者某个人使我们痛苦,而是因为我们痛恨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某件事。

  《一念之转》这本书很具有指导性意义,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能改变自己。拜伦·凯蒂的“转念作业”适用于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受教育与否,只要真心渴求自由与平安,在“转念作业”的帮助下,就能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活出自在人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念之转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