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05 04:49: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1000字

  《墨尔本的从容》是一本由李蔚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墨尔本的从容》精选点评:

  ●读过之后 可能要对墨尔本不得不爱了

  ●中产流行调调

  ●“有种听好友评价自己爱人的喜悦” ,但她评价得没有想象中的好,掺杂了些别的东西…

  ●《墨尔本的从容》并非通常意义的旅行指南,不是置身事外、浮光掠影般的游记随笔,而是一位与墨尔本有着不解之缘的知性女子对自己深爱的城市的解读和爱恋,是沉浸其中的生活和文化共鸣,寄寓着她的栖居理想和安放心灵的生活方式。这是属于李蔚的墨尔本,她不仅描绘了墨尔本的城与人、历史与文化,也勾勒了她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位多年在墨尔本生活的女士对墨尔本及生活的随笔感悟,感受墨尔本的另一面

  ●这是一封送给墨尔本的情书,只有懂得其中「密码」的人才能读懂它。只是不知道全书的中产阶级视角又能代表多少真正的墨尔本呢?

  ●读到一本好书,拓展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格局;还可以穿越时间空间对话;让人相信真诚、善良;理解思想的矛盾与光亮,当然更重要的是看到美好、未来以及希望。《墨尔本的从容》看完依然念念不忘的一本书。

  ●拆开快递想随便翻两眼,没想到一读不可收拾欲罢不能结果一口气读完了。认识李蔚姐的时候我二十刚出头,羡慕她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知性。得知她英国念书,新加坡工作,后来又辗转香港、墨尔本、悉尼,到后来回到上海,问她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漂泊吗?她笑着说这是她被问到很多的一个问题,但是具体她的答案我已经记不清了。清晰的是当时的心情,二十出头的我,甫到北京,刚从父母的庇荫下走出,要面临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生产力负担这件事,辛苦且拮据,心情也是动荡,不知道生活的方向在哪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某一处settle down,当时李蔚姐的对于生活松弛、通透的态度(看完书我才知道她原来不算较真儿都勉强了[偷笑])给我很大的冲击,好像一个开关被打开,让我慢慢懂得去enjoy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处风景。#书非常非常好看#发自内心希望她生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一):孤独星球

  一直很好奇墨尔本这个诞生了《Lonely Planet》的城市是什么样的风貌,在有机会亲身体验前,权且在这本《墨尔本的从容》里感受一二。

  作者勾画了墨尔本多面的性格、丰富的涵养和孤独的灵魂,墨尔本人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深深植根在他们血管中的忧郁如幽灵般始终逡巡在身侧。这让我想起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在《eat pray love》中描述威尼斯不断下沉的忧郁。

  威尼斯的忧郁源于其受温室效应影响海平线不断上升,城市终将沉入海底的既定命运。那么墨尔本的忧郁来自什么?是原住民被驱逐的野蛮历史?是英国移民对大洋彼岸祖国的思念?还是身处这一路高歌猛进的全球化时代中对人类命运的惶恐?应该是兼而有之。

  就像墨尔本融汇多面的形象,墨尔本的忧郁融合了以上种种因素,成就出一番独特的风味。就像作者所说:“孤独是墨尔本这个城市的宿命,也是人类的宿命。但是孤独星球的孤独宿命中,闪烁着美丽和神奇。”我们总能在这无意义的孤独宿命中,创造专属于我们的奇迹。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二):任海风抚心水

  “墨尔本的阳光,总是温煦而且透彻的。”

  李蔚在《墨尔本的从容》里写下的这句话,让我更加向往墨尔本。那是澳大利亚南部的一座海滨城市,那里环境优雅,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这里文艺气息浓厚。我们听到和看到的是这座城市表面的光彩,但是真实的它到底是什么模样,只能通过深入居住在那里的人的眼中、笔下才能看到它真实的样子。

  《墨尔本的从容》让我看到了这个自己想要看到的城市的另一面。李蔚在书里的第一篇是《再见弗莱德》,这也是书中目录第一辑的题目,因此我特意去查了澳大利亚画家弗莱德·威廉姆斯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看到很多海岸的影子,不知道画的是不是墨尔本的海岸,超现实的画,我看到的他的画中用的最多的色彩是红、橙系列,好像正呼应了李蔚在书里写到的墨尔本的阳光,纯熟的用色,独特的风景,画中鲜少出现人物,那是空旷无人的地方,透着孤独。现在的墨尔本,是不是人多了许多呢?

  从事旅游业的李蔚写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倒不像是业内人士写的旅游指南一类,却是一种很随性很自由的文风,记录的仿佛都不是从游客的视角看待的这座城市,写的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景点一类,倒是很深入其中的生活体验。随笔见真诚,因为不必怀着某种特定的目的去写、去推荐,只说这座城市给予个人的印象以及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街上到处都是餐馆酒吧,特色小店,让那些本来计划去海滩的人们半路难耐诱惑,纷纷有意无意地走失了。”看这书和书中在墨尔本游荡的人们不都是这种状态吗?忘了最初的目标,只是这么随意地放任自己迷失在这个海滨城市里,是因为来到这里没有压力,身心自由了吧。

  一篇篇,是随笔,但还是夹杂着旅游者希望看到的内容,有历史故事有地理介绍,还有这座城市的看点和值得去走的那些地方,每个人到了一个旅游地想要看和体会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那些有内涵,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地方。“墨尔本随和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灵魂。”因为这一点,所以让人更想去亲近它,洞悉它的内心。

  李蔚笔下娓娓道来的墨尔本的面貌,渐渐清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了这里,移民和网购潮,大概会在墨尔本的海水里激起层层的波浪,但是真的会有改变吗?人们还是能维持着这里的从容和宜居氛围吗?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三):带你认识大洋彼岸不一样的世界——评李蔚《墨尔本的从容》

  带你认识大洋彼岸不一样的世界——评李蔚《墨尔本的从容》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现在还是要加上一条,书中自有路万里。读书,让人认识不一样的事物和灵魂。从他人的体验中,你可以体验到没有走过的路。李蔚《墨尔本的从容》,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墨尔本,既使你到过或没有到过。

  在现在的物质条件下,出国不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件NO TIME NO MONEY的事情,因此,看到李蔚在那里津津有味的乐道澳州名城,其实心里面只能一遍遍的想象,墨尔本对于多数人而言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即使对于澳州而言,也更多地停留在地理和新闻之中。身边的人们倒是有两个去了澳洲的。一个是很多年前的同事,当时的公司成立了澳州分公司,他抓住机遇,从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一跃成了国际飞人,支援澳州建设去了。还有一个是研究生同学,打拼多年以后移民去了澳州。

  总之对于一个从未出过国门更未到过澳州的人而言,澳州的模糊印象还是环境不错的,又处于南半球,和国内北方气候正好相反。李蔚《墨尔本的从容》就提供了一个了解澳州的机会。

  李蔚因为出国多年,又作为澳州旅游界专业人士,很有些国际化的色彩,在新加坡、香港、墨尔本等地都工作过较长时间,工作经历比较光鲜靓丽。这种国际化的视野让她有机会好好的比较一下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差异。

  全书分为再见弗莱德、真正的公园、回乡的大船三辑,结合李蔚的个人经历,描述了她眼中的澳州重镇墨尔本的风土人情、风物风貌。

  但是请读者们注意的是,虽然作者是官方旅游开发人员,但本书绝非一本简单的旅游指南或者是旅行手记,那都是一些“速成”的文字。

  作者李蔚旅居海外数十年,也在墨尔本工作生活了多年,她对墨尔本的认识,远不止一般的旅行者所认识的那样,而是一种深入到内在的感觉,虽然作为一个“老外”,不可能成为原原本本的当地人,但她那种融入其中的感受,让人感觉不到任何障碍,甚至感觉她就是当地生活的华裔。

  不仅墨尔本从容,生活工作于其间的作者也有一种从容的心态。

  作者笔下的墨尔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宜人、蓝天碧海的慢生活城市,着实让人羡慕。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个城市去看一看,体味一下。

  最后说一点,如果书里再增加一些照片,对于评者这样零出国经验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

  《墨尔本的从容》

  作者: 李蔚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定价: 3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3513324

  2018.12.25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四):拉住时光的衣角

  看完此书,我不禁想去墨尔本去一探究竟。 墨尔本与悉尼的争锋相对、墨尔本的原住居民、墨尔本的总统趣闻、墨尔本不超过10层楼的建筑、墨尔本的自行车、墨尔本的亚拉河谷、墨尔本的咖啡、墨尔本的小负鼠、墨尔本的一切一切令人感觉神向往之。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墨尔本是“墨村”,没有那么多高楼建筑与高速公路,没有那么多奢侈品与连锁店,没有那么多喧扰和叫嚣,但它平静、安静、恬静、寂静。它好似陶渊明笔下的 “桃花源”。走在任何一条街上,没有高高的遮天蔽日的水泥墙,阳光总是灿烂的,人总是闲适的,喝杯咖啡看看天,迎面走来的人们打个招呼,面带微笑,再夸夸对方的狗和孩子,生活像一幅画、一首诗。这样美的地方恐怕没人会拒绝吧。

  作者文字精炼有趣,让你仿佛从墨尔本文盲一点一点地进阶为墨尔本小学毕业生,随便拿出文章中一些事情与朋友分享,能扩宽大家的知识库和引起大家对它的关注。 一个人所能到的地方有限,但是每个人每个人每个人的总和却能让你感叹于世界的博大。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视觉与感觉描写出来,作为读者,我看完真的跳出自己所处的方寸之间。她走的路,看过的风景,做过的事,通过文字,带领一个个从未去过体验过的读者犹如进入一个纪录片,跟随着她去了解墨尔本最里的东西,见证墨尔本的发展,也体验到不同职业所面临的客户和友人的多种多样。你会觉得世间很美好,你还想去很多地方看很多风景,那里有很多你想都无法想象的事情在发生。

  本书分3辑,一是再见弗雷德;二是真正的公园,三是回乡的大船。每一辑都包含8至14篇文。每篇文章都抓住一个墨尔本元素,让你看的入迷而神奇。我最爱第一辑的第9篇文:墨尔本和悉尼。它让我意识到墨尔本原来是这样子。作者引用高晓松的形容:如果悉尼是一个女人,就是妮可,美艳照人,也咄咄逼人。爱上悉尼那个有风帆形状歌剧院的码头,不需要两分钟的时间。如果墨尔本是一个女人,就是凯特,风情万种,但内敛含蓄,爱上她,需要好久的时间,要听她讲话,看她的举止,了解她的喜好,但一旦爱上,就难舍难分。 这一形容简直让人很直接看懂两者的差别。两者争风吃醋,难免互不相容。 澳大利亚在1900年宣布建国,墨尔本成为首都,悉尼不服,只好在两者之间的荒地上,建起了澳大利亚的新首都堪培拉。据说建新首都选址时,墨尔本和悉尼各派出一个马队,墨尔本的快马加鞭,悉尼的磨磨蹭蹭,结果堪培拉到悉尼的距离,比到墨尔本断了很多。看完不禁莞尔一笑,真是有趣的对手。 既然首都建在了堪培拉,那国会自然而来就落在首都,墨尔本和悉尼的政客仍然不肯想让,常年住在各自的城市,选择开会时才飞堪培拉。且澳大利亚航空最赚钱的航线,就是悉尼和墨尔本往返堪培拉的这一条航线。实在是有别于其他城市。

  墨尔本的简单,沉淀了很多让人幸福快乐的本质,它的品味是经得住考验的。作者,希望大家放慢脚步憩息片刻,让墨尔本的浪漫与自在,再流淌多些时光。我想拉住了时光的衣角,是否可以放慢一下让墨尔本继续从容下去!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五):愿墨尔本一直拥有属于自己特立独行

  一直以来,我非常羡慕拥有高学历和留学经历的人,尤其是有留学经历的人,总觉得他们的读书生活有着不一样的经历。每每看到有留学经验的人所写有关外面世界的文章,或是所著的书籍,总有一种莫名的羡慕和一点点的嫉妒。因为那是我不曾拥有的经历,所以让我尤其羡慕。而我刚刚看完的一本名为《墨尔本的从容》的书,却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是一种让人不禁想要去墨尔本逛逛的冲动。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澳洲是我最不感兴趣的地方之一,无论是澳大利亚的碧海蓝天、还是位于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还是能够上餐桌的澳大利亚标志性动物袋鼠……我觉得任何一个都无法让我提起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在看完李蔚所著的《墨尔本的从容》后,我对澳大利亚,不,准确的说是墨尔本这个城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图片来自网络

  这本令我对墨尔本心生向往的《墨尔本的从容》的作者李蔚,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英美文学系,并拥有英国威尔士大学工商管理特优硕士学位。李蔚现任加拿大旅游局亚太区总经理,曾任澳大利亚旅游局亚洲发展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旅游局国际市场经理等职务,负责包括中国、亚洲、欧美在内的市场营销和策略发展工作,先后常驻新加坡、香港、上海、悉尼和墨尔本等城市,并多次荣获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方面的国际奖项。李蔚就是我在文章开头说的最羡慕的那类人,高学历且拥有留学经历,在海外工作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写成书,分享给他人,自己又能赚稿费。令人高兴的是,《墨尔本的从容》让人读完之后有这本书的内容配得上它的价格。

  正如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一样,中国人对外国人也有很多刻板的印象。《墨尔本的从容》就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墨尔本和澳大利亚文化的一本书,但它却不是一本像《Lonely Planet》旅行书籍,但这本书会告诉不知道的人《Lonely Planet》诞生于墨尔本。在《墨尔本的从容》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李蔚对墨尔本的热爱,也了解的墨尔本人对墨尔本的热爱,墨尔本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当地人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墨尔本的咖啡、墨尔本的电车以及墨尔本无法比拟的艺术氛围,都是墨尔本的魅力源泉。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小众文化的人,那么墨尔本可能会是你的天堂。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墨尔本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墨尔本成为很多人旅行和移民的首选。对于热爱墨尔本的人来说,墨尔本受到喜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墨尔本,大家也在担心墨尔本能否一如既往的抵挡住商业化的侵袭。作为喜爱《墨尔本的从容》这本书的读者,我希望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墨尔本能够坚守自己独有的魅力,无论何时,依旧从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墨尔本的从容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