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3-05 03:04: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摘抄

  《一片树叶的颤动》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片树叶的颤动》精选点评:

  ●“将极度的欢乐与无比的失望勉强区分开来的,只是一片颤动的树叶,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毛姆写人性力透纸背。

  ●南太平洋诸岛的热带气候就是让人想陷下去陷下去陷下去……如果我是爱德华·巴纳德,我也想堕落~

  ●“将极度的欢乐与无比的失望勉强区分开来的,只是一片颤动的树叶。”

  ●太平洋粘腻的雨、不息的风、澎湃的浪和灼人的阳,我们很难说它们是在歌颂当地原始而旺盛的生命气息,还是在嘲弄这块仿佛被上帝遗弃的、道德沦丧的天地。最喜欢末篇《雨》,雷霆万钧的雨在毛姆笔下有了特殊的情绪氛围,是使内心震动的恐惧,是揭露虚伪面具的战前鼓点,是冲破文明之堤的欲望的洪流,也是人的复杂本性之不可逆转一泻千里。都说毛姆是二流作家,可因为我看中短篇小说作家的编织故事能力和语音的精确度,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写手不可能只背一个“二流作家”之名。

  ●毛姆大叔的小说从来没叫人失望过,精彩!喜欢《水潭》和《雨》,感人动人,结局也不点破,但读懂的人自然明白,真真是高明!接下来读他的《阿金》

  ●红毛那篇看得人既难过又觉得诡异。

  ●就是我的男神。

  ●毛姆真不愧是短篇小说巨匠。最喜欢《红毛》《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水潭》,让人印象深刻。

  ●南太平洋诸岛的异域风光~

  ●第一篇麦金托什就吸引了我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一):爱恨情仇皆有因由,岂是 一叶之颤, 一线之隔,一念之间呢?

  吸纳旅途带来的收益,毛姆发挥到极致了,他不仅在周游中收获感官上的享受,而且融入各部落民俗生活和思想中,并且转化为文字力量,传承给后人以启迪。

  这部短篇小说集书名《一片树叶的颤动》取自圣伯夫那句“极度的幸福与极端的绝望之间只隔着一片震颤之叶”,我对于这番言论不以为然,无论是极度的幸福还是极端的绝望看似毫无征兆的触发都以能量的积蓄为前提,汇聚成江涌入大海的汹涌少不了细流潺潺,积云成雨倾盆如注的磅礴正是点滴水汽的凝聚,气流涌动涡旋成飓风的破坏力也许是蝴蝶振翅的连锁反应,丝毫情绪都不是单薄矫情无缘由的。

  小说描绘了当地的爱情悲喜:《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爱情阻挡不了对世俗的反叛,对自由的追求,对自我的剖解;《红毛》,是美景催化了爱情,还是爱情美化了环境,爱情总会随着时间而褪色,虚幻而缥缈;《水潭》,爱情在文化背景,身份认同,观念信仰前如梦初醒却是人去楼空;《火奴鲁鲁》,神圣的爱情在巫毒之术的玩弄下,那么苍白无力;《雨》,天性将道貌岸然的宗教信仰驳斥得体无完肤。

  爱恨情仇皆有因由,岂是 一叶之颤, 一线之隔,一念之间呢?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二):《一片树叶的颤动》

  在图书馆借了五本书,一本是《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另一本便是《一片树叶的颤动》。这是今年的第二十三本书,一本毛姆的短篇小说集。

  “将极度的欢乐与无比的失望勉强区分开来的,只是一片树叶的颤动”。其实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理解这句话,单凭字面意思,我大致会理解成快乐和失望其实仅仅有一线之隔,更多的让我想起蝴蝶效应,或者初中班主任总是不停的在我们耳边提及的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然我知道快乐和失望也并非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太多的时候,或许一片叶子,就能颠覆一切。

  毛姆的这本短篇集,除了开头的《太平洋》和最后的《跋》,一共讲了六个故事。《麦金托什》、《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红毛》、《水潭》、《火奴鲁鲁》、《雨》。这六个故事,怎么说我大致是跳跃着读的,就是毛姆的这本短篇到没有吸引我一口气读下去去看完故事的结局。但其实如果你仔细去咀嚼一下,其实会发现每个故事其实都挺有嚼劲。

  我很喜欢毛姆笔下的爱情,但我估计更应该在这后面加上一个保命狗头。毛姆老爷子可能情场受过伤吧,所以他对笔下的爱情,总是会带有一丝戏谑。而这本短篇集里也特别明显,无论是《红毛》、《水潭》、《火奴鲁鲁》,还是他著名的《人性的枷锁》。他总会把爱情的开始描述的十分美好,太平洋,椰树环绕的小岛,俊美的小岛少女,潇洒的异国客人。这些初见时的美好,会让你不觉感叹,这个爱情也太纯净美好了。然后转瞬之间,少女变成妇女,两情期盼变成陌路。

  这或许就是毛姆的独特视角吧,像一个冷血的旁观者,戏谑的看着这些世俗。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三):没有正确答案

  “如果你想发财,那倒也值得一做。我不知道,那得看一个人的天性了。但是如果你不想发财,那还值得这样做吗?”以这句话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认为作者并未给出月亮和六便士的正确答案。在贝特曼的眼中,如今的爱德华的确比从前更英俊帅气、更开心快乐,但他选择了坚持自己六便士的价值观。

爱德华穿着一身破旧的白帆布衣服,一点也不干净,头上戴着一顶当地制作的大草帽。他比以前更消瘦了,皮肤晒得黑黝黝的,但肯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俊秀。可是在他的神态中却有某种东西叫贝特曼感到心神不安。他走起路来带着一种贝特曼以前没有见过的兴冲冲的劲头,他的举止有些漫不经心,似乎对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也感到十分高兴。贝特曼对他的这种表现无法明确地加以责备,但心里却感到大惑不解。

  而选择追求理想、追求灵魂自由的爱德华眼中,贝特曼也并未满身铜臭,反而找到了从前的自己。

“今儿早上,我刚见到你的时候,贝特曼,”随后他又开口说,“好像看到了两年以前自己的模样。同样的衣领,同样的皮鞋,同样的蓝色服装,同样充满活力,同样也立下了壮志。天哪,那会儿我干劲十足。”

  从一个乐观的逻辑来看,生活并非一道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两种人生都各有缺憾,而我们所谓的正确选择,只是一种尽可能满足自己的价值观,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做法。选了月亮,没有必要对六便士弃如敝履,反之亦然。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讨论这个问题的作品,如16年的台剧《荼靡》。Plan A和Plan B里的郑如薇最终握手言和,走向了属于这个选择的美好结局。

  而若是要从一个悲观的角度出发,现代社会的我们,或者说东方文化里的每一个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当你从小被教育要孝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多责任。小到对一个家庭的责任,大到对一个国家的责任,深深地禁锢着每一个人。我们奔波劳碌,在岁月的蹉跎中以不同的身份活着。从子女到父母到祖辈,无论活在什么身份里,都有一份对应的不可推却的责任。“每个东方人的身上都背着一座山”,能给到每个人的自由选择空间,也因此越来越少。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四):南太平洋的风情

  毛姆的这本书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全部是关于南太平洋的故事,如果可以联系的话,可以看做《月亮与六便士》的前序。就像是毛姆拿短篇练了一阵子,然后酝酿成了《月亮与六便士》的长篇故事。 毛姆的南太平洋就像是他的乌托邦,是对理想的逃避也好,对美好的向往也好,他笔下的南太平洋寄托了作者无限的向往。毛姆专门为他的小说灵感去寻找灵感,潜移默化中也被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真的动感情,无论是再怎么会“讲故事的人”也只能把故事讲述得生动,而无法融入血液,这就像骨与血的关系。小说的故事谁都可以讲,在平淡的故事也能被娓娓道来,在曲折的故事也能索然无味,既要看小说家的文字技巧,更要有多故事本身的深刻理解,对于毛姆,南太平洋应该就是他心中最隐蔽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是港湾,是漂泊后的停靠。 很难说是南太平洋成就了毛姆,还是毛姆让南太平洋为世人所知。南太平洋的神秘似乎跟南极北极一样,他们远离大陆,远离人们的视线,文明的浪潮没有全面覆盖,周围的海水隔绝了与四周的交流,也让那些独立的小岛有了自己的文化。在毛姆的故事中,每一个南太平洋土生土长的人,不论是当地土著,还是混血,都带有一种脱离规矩的自由性情,就连在这里居住过的来自发达文明的人都会被感染,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如《月亮与六便士》隐喻的高更,为了追求我们难以琢磨的某个心中梦想,前往塔希提岛度过余生。 这种与世隔绝的小说不但是给读者展示了另一个不同以往的经验,也是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一段逃离的时光。看每一个小说,都是一段顺着作者思维的漂流,而毛姆的这本小说集带我们去的是南太平洋的一个个小岛。科幻小说带我们去的是地球之外;回忆小说带我们去的是过去的时光;地域小说带我们去的是每个奇特的风土人情,即便是虚构的成分,也让人兴趣昂然,再者,眼见的也未必全为实,我们就姑且读之,姑且信之。 都说毛姆的故事叙说非常突出,是一个高超的讲故事的好手。他的故事能让人看进去,不至于无聊,即使是对于环境的描写,他也能从容不迫,既不显得突兀,又不会太无聊。而他的故事本身,其实是带有一定的悬疑性结尾的,这些故事大多来自他从各地采风回来的真实事件,经过他艺术的加工,让生活小故事飘出小岛,走向大陆。从这里就能看出毛姆的手段,本来来自异域的故事就已经能否吊起大众的胃口,经过毛姆对事件曲折和结尾的处理,让平淡的湖面掀起浪花,这样的文字读起来,都能闻到来自那些小岛咸咸的海风味。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五):一片树叶的颤动 笔记

  毛姆想要写的是“具体、充实、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要求短篇小说应当有头有尾,结构紧凑,情节曲折,含有伏笔和悬念,既有高潮,又有余波。他主张故事要完整、连贯、前后一致,从铺叙到结束要一气呵成,凡是与主要事件无关的细节都一概删除,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抓住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兴味盎然地一页一页往下看。

  他也的确做到了,其他不说,讲短篇故事毛姆还是很擅长的。全书一共6个以南太平洋小岛为背景的小故事,各有精彩。

  1、《麦金托什》整篇故事前部分情节都是比较熟悉和意料中的,直到最后结局会稍稍意外。

  2、《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堕落一词具有了讽刺意味,另一种对传统的反抗吧。

  “你谈到这种生活、那种生活。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呢?”因为这段放在封面底部的话而打开这本书。

  爱德华的发问:“所有那一切活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一个人在那儿能享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吗?我们来到世界上难道就是为了这样——急急忙忙地赶去上班,一小时也不停地工作到晚上,然后赶回家去吃晚饭,再上剧场看戏?难道我必须这样度过我的青春时代?青春持续的时间那么短暂,贝特曼。等到我年纪大了,我还能盼望什么呢?仍然早上从家里急急忙忙地赶去上班,一小时也不停地工作到晚上,然后赶回家去吃晚饭,再上剧场看戏?如果你想发财,那倒也值得一做。我不知道,那得看一个人的天性了。但是如果你不想发财,那还值得这样做吗?我想要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些,贝特曼。”

  爱德华的答案:“我并没有失败。我成功了。你想象不出我多么热切地期望投入生活,生活对我来说多么充实,多么富有意义。当你跟伊莎贝尔结婚以后,有时候你会想到我的。我会在珊瑚岛上修建一所房子,我要住在那儿,照看我的树木——用他们已经采用了无数岁月的那种古老的方式取出椰子壳里的果肉——我会在我的花园里种植各式各样的花草,我还要捕鱼。有的是活儿让我忙个不停,而又不会叫我感到枯燥乏味。我会有我的书籍和伊娃,也有几个孩子——我希望,特别是,我会有变化无穷的海洋和天空,清新的黎明,灿烂的落日和辉煌壮丽的夜晚。我会在不久以前还是一片荒野的土地上开垦出一个花园。我会创造出一些东西。岁月不知不觉地流逝,等到我年纪大了,回顾一生,我希望自己过的是快乐、纯朴、宁静的日子。我也会以这种不起眼的方式在“美”当中度过一生。你是不是认为我满足这些东西,太没有志气了?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而丢失了自己的灵魂,那对他也不会有什么益处。我觉得我已经获得了我的灵魂。”

  至于我的以及你的,需要自己思考。

  3、《红毛》即使最美好的爱情也难逃幻灭,理想终被现实生活和岁月流逝所淹没。

  “如今当我回忆往事,想到红毛和莎莉那种短暂而热烈的爱情时,我觉得也许他们倒应感谢无情的命运,在他们的爱情似乎仍然处于顶点的时候,就把他们拆开。他们固然吃苦受罪,但他们是在容貌俊美的时候吃苦受罪。他们避免了真正的爱情悲剧。”已然在揭示后面的结局。

  4、《水潭》悬殊的爱情和婚姻的不幸悲剧,水潭就像那个混血姑娘一样深沉迷惑,也无言预示了悲剧结局。

  5、《火奴鲁鲁》关于巫术姑妄听之,其中的弯弯绕绕和人心倒是可以琢磨一下。

  6、《雨》道貌岸然与隐藏的欲念,雨具有象征意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片树叶的颤动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