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是一本由鱼樵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突破瓶颈》读后感(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瓶颈是什么?
“瓶颈”一般用来形容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是一个关口,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
时时都在寻求进步,充实自己,不断成长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走到自己的瓶颈期。陷入迷茫,无计可施。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会着急的四处寻找破解之道,而最有用的,往往都是学习别人的破局之法,举一反三。
在讨论书之前,我想说一说我以往是怎样突破自己的瓶颈的。当我的思想线路受到限制的时候,我就会去找到破解瓶颈的关键点,然后把问题进行拆解,拆解,再拆解,直到这个瓶颈的每一个问题都被拆解成被处理掉的小case。如若无法明确的界定自己的瓶颈是什么,那就搜索造成你瓶颈期的关键词,然后,针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合理的解读,再实施解决方案。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内容,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善于发现,这些绝对可以帮助你去打破瓶颈。
这本书就是一本引导我们如何去突破瓶颈的成长之书。身处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接纳吸收新的知识,摒弃不符合发现的意识。那么如何从高手身上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面,突破迷茫,追求事业上更大的发展,少走弯路,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本书,学习突破瓶颈之法吧!
……书签……
《突破瓶颈》读后感(二):咸鱼尚能翻身,人生何必设限
“瓶颈”是什么?百度上说,瓶颈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而对个人发展来说,“瓶颈”一般用来形容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是一个关口,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瓶颈期,无论工作,学习,或是生活。跨过它,就能更上一层楼,反之,可能停滞不前。我想大多数人对于瓶颈,大概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不断挣扎,不放弃努力,最终突破瓶颈,达到另一个高峰。另一种则是安于现状,不再向前。虽说遇到瓶颈,努力去突破的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一直保持着一个积极的状态。而遇到点困难便停滞不前,待在原地不再努力,也就渐渐过上了一种“认命”的生活。
对于那些成功人士,我们普通人总是一种仰望的姿态,从没想过自己也可以成为他们这种人。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舒服远比拼搏更吸引人,这就是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的原因。越是懒得迈开步伐,便越迈不开步伐;越是努力奔跑,便越有无限的动力。
遇到瓶颈并不可怕,曾经怀抱梦想的我们一定也曾尝试跨越,不论结果如何,至少经历过这个不认输的过程。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副标题“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很响亮的口号,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再翻看目录,都是一些牛人大咖的讲解,却也覆盖了各个人群。不论你是老板,是员工,是内向,是强迫症,等等,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篇。
本书适合那些不放弃自我,仍在努力拼搏中的人,也同样适合放弃努力,止步不前的人。毕竟看着别人的成功,每个人都会有心动的感觉,如何把心动变为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自己,懒惰和舒适更容易蛊惑人心,麻木了我们奋斗的愿望。我始终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你挖掘不挖掘。或许我们永远碰不到天时地利,但至少我们还能把握自己。
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都在过着重复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着班,吃着饭,睡着觉,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谁不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给自己的人生添点彩呢,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抛弃设限的人生,每个人都是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宝藏,就算是咸鱼,也要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
《突破瓶颈》读后感(三):一切不可能都可能成为可能
看到封面上的“没有突破不了的瓶颈,只有自我限制的人生”为之一动,是啊,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当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能做的就是战胜自己,只有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梦想终将能实现,必将所向披靡!
这也意味着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学习锻炼的!
《突破瓶颈》这本书好像正是为你而准备的。作者鱼樵,青年作家,悦读特邀作者,在十点读书、淘漉文化、悦读、灼见等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百余篇,单篇文章阅读量最高达50万 。不仅这些,她还是一个商业观察者,国内商界标杆媒体特稿记者。她用自己的经验,并对大量的案例进行解析,阐述23位高手的借势破局之道。帮助更多的读者在迷茫的人生当中少走弯路,突破瓶颈。
本书开篇讲的是如何利用和改造赋性,成为自身优势。
是的,有些人天生聪明,这就是自身的禀赋。但是这种天赋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看你如何去利用。对自身的局限进行突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执着于自己认定的事,
不断的建立自信心,暗示自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不去拼搏的心。
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天赋的问题。在那奋斗的道路上,肯定有很多挫折,很多困难,他们也曾想放弃,内心经过无数的挣扎与斗争。但是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学会坚持,去思考突破瓶颈的方法,不断的试错,不断地解决,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比如文中所说,马云学会鼓动力,驱动下属,提升团队的业绩!人的性格天生有所不同,其实内向外向没有好与坏之分,主要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性格特点干适合的事情,马化腾,教会读者内向的人应该如何逆袭。
人生有好多转折点,比如我们常说的,出生不能选择,但是可以选择努力学习,用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又比如说女子嫁个好男人等等,干事业也是这样,没有一帆风顺的,
在关键节点,要学会做出高明的增量选择。史玉柱,大家都知道吧,他简直是个传奇人物,可以是个打不到的巨人。在人生低谷中快速调整,获得成功!
最后带团队要学会驱动团队,俞敏洪,董明珠,刘强东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快速晋升,如何让团队走的更远!
遇到瓶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放弃。相信自己,永远可以挖掘出你自己都无法想像的力量和能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有可能变成可能!每天告诉自己,超越自我,加油!
《突破瓶颈》读后感(四):突破瓶颈|厉害的人都是怎么处理问题的?
你是否经常在互联网上听闻那些商业大佬们的创业传奇?他们的故事是否使你望尘莫及,为之惊叹?那你可曾想过,他们为什么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是他们天赋异禀?还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他们的思维方式又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就继续跟着我看下去吧。这是一本给你更多可能的书,无论你是职场小白还是企业高管,是孤独的创业家还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职业者,如果你想突破迷茫或是追求事业上更大的发展,你就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 作者鱼樵是一名商业观察者,国内商界标杆媒体特稿记者,长期接触一线商业大佬,对徐小平,吴京,刘震云,刘慈欣等进行过深度专访,也是鱼群心智成长的创始人。鱼樵以她清晰的思路,干练的文字,带领我们一起揭秘各行各业的精英如何借势破局,快速读懂大佬成功背后的真相。 全书分为四个篇章: 赋性篇,如何利用和改造赋性,使之成为自身优势。 选择篇,在关键节点,如何做出高明的增量选择。 品牌篇,如何建立和扩大自己或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团队篇,如何驱动自己和团队。 你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吗?你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性格把它变为优势吗?互联网界最会吹牛的人马云做第二,想必没人敢做第一,吹牛可不算是个优点吧,可马云硬是从吹牛衍生出来了一种鼓动人心的招数,从名字“阿里巴巴”到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都充满了鼓动力。当“十八罗汉”创业最艰难的时候,马云还组织大家一起做梦。马云非常了解对方需要什么,他还能营造一个充满幻想的氛围,满足每个人的臆想,焕发他们的热情。如果你拥有一个特点或优势,就要让他具备鼓动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但是吹牛人人都会,大部分人的行动止步于口头,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说出来而且还踏踏实实去做了。 如果你屡遭失败怎么办?是勇往直前还是一蹶不振?肯德基爷爷我们都并不陌生,但是有一个传说,桑德斯一生中经历过1009次失败。那么一生不顺的桑德斯究竟是靠什么扭转自己的命运的呢?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妻子骗婚,工作不顺的他始终笑对人生,能够有苦中作乐的本领,要永远相信成功在转角处等着自己。 陈道明的演技是怎样炼成的?雷军怎样让工作效果超出预期?巴菲特精准的判断力是如何养成的?刘强东如何白手起家?书中23位名人故事鱼樵为我们一一刨析,解读深层的观点,希望书中这些大佬们的经验也能帮你突破生活或者工作中的瓶颈,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打开你生命之门的钥匙,突破瓶颈,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帝国。
《突破瓶颈》读后感(五):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当我们不知不觉迈入油腻的年龄,是不是已经不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理想了,曾经那个踌躇满志,励志要给自己和父母争气,让父母过上美好生活的励志青年,是不是已经躲到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后面,躲到了差不多就行的日常中了?是不是会觉得那些北大餐厅的打工仔考上了梦想中的大学,外卖小哥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这样的故事只是媒体的炒作,离我们太远了?其实是不是因为我们太会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给自己的人生戴上了各种枷锁,才使我们被埋没在茫茫人海中?其实,人生只要有追求,考上博士的老奶奶也不再是梦!
向成功人士学习,过无悔的人生,我们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书中分别有如何利用和改造赋性,使之成为自身优势;在关键点节点,如何做出高明的增量选择;如何建立和扩大自己或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及如何驱动自己和团队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开头介绍的是马爸爸使用的招数,包括制造代入感,引起共同话题,充分利用情绪的力量,还有不仅能讲故事,还能活成故事,是出奇制胜的贴标签行为;最后一招就是利用周边的一切做放大镜之效。学会了他的招数,你也能成为一个鼓动力高手!当然鼓动只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另一个成功人士马化腾,是一直号称自己不善言辞,保持着低调神秘形象的内向的人。较劲是马化腾最大的一个标签,与自己较劲,制造挑战,与自己的产品和公司较劲,提升产品质量,与其他人和公司较劲,解决劣势,发挥优势。所以改掉身上的浮躁,事情做到极致,不成功都很难!
褚时健是一个传奇,经历过被打成右派,女儿在监狱自杀,妻子和自己相继蹲监狱等不幸,却能在七十多岁时重新创业,活出新的人生巅峰。他有以下特点:遇事多想一层,一层不够再深挖一层,直到找到根源!他能在机会敲门的时候抓住它!拥有心气儿也是他能在经历过大起大落以后从低谷站起来的原因。除了心气还有耐性。将精力全部放在做好眼前的事情上,享受做事过程,在过程中发挥长处,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拉里佩奇的故事,为技术宅们带来了希望。作为谷歌的缔造者,他是一个几乎不说话的声带撕裂,避免与人交流的人。他对员工的管理原则包括不要推诿,亲自做事,加快进度,如果不能增加价值,就不要干涉其中,不要官僚主义,想法比年龄重要,你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用一个不字阻止别人做事。增强创新力,使谷歌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我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些大佬的高度,但善于借力发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事情做到极致,至少我们能做到人生无悔!
《突破瓶颈》读后感(六):大伽云集,畅谈如何突破
这本诸位大伽云集,畅谈如何突破自我限制,如何把不可能变做可能的书《突破瓶颈》能够帮助我们理性思考,智性生活,更好的发展,更智慧的生存。全书三篇内容:赋性篇,旨在如何利用和改造赋性,使之成为自身优势。第二篇则是选择篇,旨在帮助我们辨别关键点,并在关键点做出高明的增量选择。第三篇品牌篇,旨在帮助我们建立和扩大自己或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第四篇团队篇,则是如何驱动自己和团队。从整体来看,是一个从个人修养到团队锻炼的一系列渐进过程。
马云爸爸说,要学会鼓动力,驱动下属和团队。招术一:制造时代感,引起共情。俗语叫画一个大饼,然后点燃看饼充饥者的渴望。招术二:转化情绪,将抱怨发泄出来消除转化为士气。不堵而疏之术。招术三:讲故事,活故事——其实马爸爸已不仅仅是故事,而是成神话了,年年出的各式花样拜帖足以说明马粉的热情和狂热。招术四:经典语录,放大镜之效。看起来中吹牛,可是牛却越吹越大,攻心战术太历害。
马化腾说,要能低调地逆袭。本质是技术派,较真,较劲同时也有开放的心态,兼听则明。丁磊则说,文艺青年与财富自由并不冲突。边走边看,边寻找机会,心法是:果敢但不心浮气躁。强迫症患者乔布斯则大谈如何将强迫症转化为颠覆世界的能力。听说以后乘坐火箭从美国到上海只要四十分钟,以造出这种火箭闻名的埃隆·马克斯以一已之力做出了超越大国航空科技的壮举。这位马克斯以天才的创造力被封“神”,而他的“神迹”秘诀是:1,总结自己的学习和记忆方法。2,阅读,提高见识。3,热爱的工作,不断向前。4,相信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并一直坚持相信下去。5,学会不同的创新方式,高端“借鉴”。马克斯说学习迁移的几个词也蛮特别,他说,知识可拆解成一些基本原理,将之重构。注意:天才马克斯从很小的时候就会编程,小学时就会编游戏!好的,技术派们,少儿编程必须在中国火一把。
JK罗琳说要能吃苦,也要对得起自己曾经吃过的苦。文艺点说,就是生活的细节可以成为重燃激情的着力点。她的经历就像哈里波特,很“魔幻”。
为怼而怼,怼出经验,怼对教训,还能正而八经教我们如何怼人的红衣教主这个事蛮新鲜的。不为他的怼人,是对人情事理分寸的洞悉和灵活运用;是不站在道德的置高点上怼人,多谈利益,少谈道义;是放下身段,黑人与自黑且乐在其中的混沌之法;是与粉丝同乐同甘共苦;是顺水推舟式见招拆招。不过,此人心法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成为藏獒前,少叫,多干事,也就是成了大狗之后,随便叫,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这本书蛮有意思的,既有各位网络大伽们的传奇经历,也有各种好玩的桥段,里面的事很多都是真的,作者也将各位大伽的经验总结了出来,帮助我们开拓见识,自我赋能,团队赋能。总之,这样的大伽汇编之书,观之有益亦有趣。
《突破瓶颈》读后感(七):人贵在自知
鱼樵是一个特别会撒鸡血的青年作家,但你又不能否定,她写的东西真的能深入人心,让人产生一种:我去,写到我心坎里了啊,这种感觉。
很崇拜鱼樵,刚刚百度了一下,鱼樵是93年的,所以,93年的我自愧不如。
鱼樵看过许多名人的自传,这本书就是挖掘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名人的特性,总结出来,就是告诉我们:别人可以,为什么你不可以?
我其实很想说,哎,我真不可以。咳咳咳,开个玩笑,就算自己不行,也要努力去做好,变得能行,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照搬名人的行为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学众家之长,再结合自己本身的特点,以此来改变自己。
最近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实习,周围都是非常厉害的人,概括来说就是,本人就是鹤群里面那只弱小的鸡。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模式,都和别人差了一截,所以我开始变得沉默。
刚来的时候,leader就说要我多和别人交流,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但是那个时候我忙着自卑去了,根本没有听进leader的话。
这次国庆的时候,和闺蜜聊了聊,才慢慢打开了心结。
闺蜜在另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上班,她和我一样,对,就是那只鹤群里面弱小的鸡仔,但是她一点都不care这个,反而她没有思想包袱,她觉得自己的学历不好,但还是和那些厉害的人一起共事,自己能学的太多了,就算现在差,但是一个人是会成长的,所以只要做好每一件事,成长就会悄然而至。所以,闺蜜在那群鹤里面混得如鱼得水。
是啊,别人厉害,那我和厉害的人一起共事,自己能学到的不就更多,成长的不也更快吗?为什么要自卑呢?人贵在自知,承认自己差,然后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是我应该去做的啊!
逃避问题,掩饰自己的自卑,逞强,这些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一个人如何突破瓶颈,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承认自己的弱,然后想办法把自己变强。通过掩饰、逞强、逃避的手段来面对问题,最终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弱。
即使自己现在只是鹤群里面的那只弱小的鸡仔那又怎样?努力去寻找解决办法,去做,收获就会降临。
我们去看名人的自传就会发现,名人最初不是名人,他们也迷茫,也曾走在未知的路上,但是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让自己变成了名人。
但我们却有一种错觉:这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命中注定的,他就注定是一个厉害的人。嗯,呸。
鱼樵的这本书,梳理了许多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某些特质,虽然不一定全对,但就像看奇葩说,可能你不赞同她,但你可以去了解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一个名人的,这有助于自己从多维度去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这本书,值得一看。
《突破瓶颈》读后感(八):突破瓶颈书评
每个人都会有瓶颈,虽然大家的经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各行各业到一定的地步想要再上一层楼就会特别的困难。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吧,我还在读书就感触良多了,更别提出了社会,自己生存,拼搏了。
对于瓶颈,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英语这件事了。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幼儿园,那个时候学了26个字母,老师还教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字母歌,每天蹦蹦跳跳地唱着,好不快乐,自然而然地记熟了。然后学了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水果的,这时候瓶颈来了,能记住一两个单词地读法,再多的真的非常难了,不过,因为年少无知,也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也没有人强迫我继续背。然后三年级英语作为副课又出现了,每个星期有老师带着看看英语书,或者是做做小游戏,也不严格,所以也是玩玩。再是后来,六年级英语变成了和语文数学一样的重要的主课。开始系统的学习了,从音标开始,还有一些简单的情景对话等等,对于我来说真的非常难,学了一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一样的。小升初的时候才考了二十多分。后来再到初中,是一个女的英语老师她曾公开说过她天生更喜欢男生,是自然规律,所谓异性相吸。而我本来基础差的一批,又不争气是个女的,所以她不喜欢我,而我可能也有点自暴自弃,于是,一次又一次低分的打击,让我内心深处害怕甚至有点憎恶英语,觉得我这辈子可能就不是学英语的料。我困在瓶颈,不敢奢望能突破,任由事态发展,自生自灭吧。现在想想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罢了,真是有点后悔呢。不过还好,初二我们就分班了,我分到了另一个女老师那里,之前看过她训别班同学,觉得她特别严格,有点害怕,知道真实接触了才知道原来她是一个特别温柔又负责地老师,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声音又特别的好听。说来真的很神奇,自从她接管了我,每一次的考试我都在稳稳地进步,一直在进步,慢慢地,对英语我有了自信。特别戏剧性的一个小片段,因为同一年级的老师都在同一个办公室,之前的英语老师也在,一次初三的期中考试,统计每班的高分成绩,无意间她发现了我有九十多分。她直接问,抄谁的。我,我那个时候真的是,简直是说不出话来,气的。然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自己考的,现在平时都能考到这种分。然后渐渐,越来越接近中考,分数提到接近一百分,但就是考不过那一百,中考分数出来的时候,我考了103.5,真的是非常开心,初中的最后一次考试,终于考过了一百。然后一直到高中英语都是我的拉分课程,高考考了124,在我班上是属于名列前茅的。现在想想,这个瓶颈,我算是越过去一回了,经历的时间却是那么的久,我又想,若是没有碰到那个英语老师,我是不是永远越不过去呢。那一定是另一种样子的吧。生活中难免会有其他的瓶颈,很多瓶颈没有办法真的会特别难越过,甚至一辈子都越不过。所以这样的一本书就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了。
这是一本突破瓶颈的成长之书。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作者从高手身上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面。加油!我相信,有了这本书,我们一定会更加优秀的!
�
《突破瓶颈》读后感(九):突破瓶颈,超越自我
奥斯卡·王尔德说:“即使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然有人仰望星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在琐碎的日常和忙碌的工作中庸碌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着无限的可能,只是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去思索,去发掘,去独辟蹊径。 而这一本书正是这样一个的存在:为你萃取出一套突破思维瓶颈的方式方法。全书共分为四个篇章:赋性篇、选择篇、品牌篇和团队篇。通过马云、马化腾、乔布斯等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的经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首先,赋性篇,顾名思义:如何利用和改造赋性,使之成为自身优势。书中只着重提到了六种包括马云“如何学会鼓动力,驱动下属和团队”、乔布斯“强迫症如何成大事”等不同的性格。毋庸置疑的是,利用和改造赋性,使之成为自身优势,实在是重中之重的。 而后选择篇,未来具有无数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来自于你过去和现在做出得每一个选择。正如量子理论中薛定谔的猫一样,在做出选择之前,你永远无法知道结局会是什么。而现实生活更甚:或许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你当初做出的选择的结果才显露出来。而这一篇正是教会你在关键点如何做出高明的增量选择。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选择,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就在于他们无比准确的洞察力和目光的长远。 再然后,品牌篇,众所周知,人们都热衷于购买所谓的奢侈品。那么所谓的奢侈品,奢侈体现在哪?就是品牌价值,无论是乔布斯的苹果系列,还是纪梵希,香奈儿,都离不开一个品牌的效应。苹果,小米,每年出新机的时候都会开一个发布会,而这其实就是在扩大自己的品牌号召力,于是他们也就多了一大批果粉和米粉。从而建立自己的群众基础,品牌的价值也就稳定了基础。这篇告诉我们,建立和扩大自己或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最后,团队篇,我相信,每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团队间的相互合作。即便领导者的英明不容忽视,但团队却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举个例子,马云在刚刚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只有18个人,而这18个人在阿里巴巴崛起之后无一例外地成为了阿里巴巴的高管。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断打破重组、突破瓶颈。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并没有所谓一劳永逸的取胜之道。即使这本书上所有人的成功经验你都了解,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成功不可以复制。他们的成功来自于他们的高瞻远瞩,来自于他们的当机立断,来自于他们的大局观。而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要学习的。 时代在更迭,那些曾经站立在巅峰的企业还有多少人仍然屹立不倒?IBM,摩托罗拉等等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如今仍然站在世界顶峰的人,依然人人自危,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马云,马化腾,都没有满足于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在向其他领域伸展自己的触手,而那些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不能自拔,故步自封的人,绝对会被时代潮流逐渐淹没。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在莫大的机遇面前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只需要你不断突破瓶颈。超越自我!
《突破瓶颈》读后感(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每个人都会遇到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些事情中真的全部都办不到吗?
当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这件事做不到,那件事做不到,那你就真的做不到了。不要给自己设限,尽力尝试之后,或许有很多事已经悄悄做到了。
《突破瓶颈》这本书集了23位名人的故事,挖掘了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事。作者分四个部分讲述,第一部分讲如何利用和改造浮性,使之成为自身优势;第二部分讲在关键节点,如何做出高明的增量选择;第三部分讲如何建立和扩大自己和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第四部分讲如何驱动自己和团队。
在第一部分中,会看到强迫症、内向这些不讨人喜欢的特点反而促使人走向成功,为什么自己身边有这些特性的人却会被烦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的想法,绊脚石也可以是垫脚石,明白了这个就都好说了。当然,像拖延症这样的特点还是早改早好,毕竟拖延的不仅是时间,也有精力(心中不停的挂念这件事)。人的痛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身处职场的80、90后们,还有几十年的工作时间,如果一直做着一份内心不喜欢的工作,这将是多大的痛苦,而一份喜欢的工作能让你工作的时候充满愉悦、干劲,效果自然会好太多。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在低谷的时候记得重塑一个新的你。
读完本书后,我理解的是由内到外的改变,首先要打造好自身,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更好或者转劣为优,其中有一个关于内向者的话题,我相信很多内向的人有着困惑:内向的自己如何发光让别人知道,不善于沟通或许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次的机会,内向不是你的错,但是不转变思维就是你的问题了,成功的人不全都是外向的人,利用好这个特点会有其他的收获(有关于讨论内向的书籍,可以深入了解)。同时,要用好外界的资源。
瓶颈,用来形容发展中遇到的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就有可能一直被困在那里。突破瓶颈,就要打破现有的状态。普通人和成功的人的差别就在于遇到事情的想法,就和悲观的人与乐观的人看待洒了半瓶牛奶的情况类似。惹人羡慕的人在迎难而上,普通人在遇难而退,别人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你不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怪谁呢?
我之前不喜欢跑步,从小学到大学,一度觉得跑步就是我的噩梦,没跑多远就喘的厉害,所以在别人喜欢体育课的时候我却最讨厌,体育课必免不了跑步。但是在工作后,反而越来越喜欢跑步,虽然跑的慢了些,但坚持下来,人的整个精神状态有了变化,从1公里到3公里到5公里,逐步挑战自己的极限,现在居然有了参加马拉松的念头,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所以,你看,事情没有绝对。
名人的成功带给我们很多意外,原来事情可以这样解决。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点在哪里,达到之后要继续前往何方,不忘初心,走的平顺。
每个人是一样的却又不一样,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却又一样。我们都是那个一样却又不一样的人,多尝试多思考,树立一个小目标,每天完成一点点,总会有完成的那一日。不要被自己吓倒,总有一次,你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然后会有很多次。本书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