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9 02:2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摘抄

  《江户食空间》是一本由【日】大久保洋子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万物汇集的料理与社会

  江户,作为如今东京的前身,从小吃摊发源,自德川幕府之后,城市高度发展,催生了更多美味的食物。如何在以往食材种类较少的情况下制作出多种纷繁复杂的料理,确实非常奇妙。将军不得食用的天妇罗,驯寿司到握寿司,海洋国家赖以生存的鱼类、鱼酱汁,辅以砂糖、高汤以及不得不提的日本居酒屋文化,形成了整个的江户食空间。

  作者讲述了日本料理三百年的历史,虽然精简,读来却是一道道鲜活的饭菜跃然纸上,饭前读的话还会伴随着肚子的叫声。通过漫画式的插画,人、食、海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研究生,我产生了对日本食物和历史浓厚的兴趣,有对日本料理感兴趣的确实值得一读。

  感谢豆瓣鉴书团给我这次发表书评的机会,江户食,江户史。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江户食空间

  感谢豆瓣赠书! 拿到书挺开心的,原来是标题误导了我。本以为这是本日本饮食介绍小册子,最多再加点做法和来历小故事。结果看下来只第一章介绍了好几种街边速食。后面就是研究报告了,探讨江户时代大规模外食文化产生的社会因素,发展和兴盛; 然后细分到各阶级,从各种现象和书中找寻饮食生活变化的论据以及其所导致的料理分类和到今天的集大成。 失望在先,加之本来就对日本的历史所知寥寥,这本书真是让我意兴索然。 整本书看完之后不知道作者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每方面都涉及一点,但又都不深入。大段大段地引用其他书里的文字和故事,从一篇文章里推出的由此可见让人信服的空间有限。日本菜名繁复,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隔的年代太久,也没有去查的兴趣了。 书还是挺好,只是不对我的胃口罢了。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本书无聊时可以当作聊天的话题,或是稀奇珍贵的礼物。

  标题这句话是书中提及,《万宝料理秘密箱》作者器土堂在序言中所写,用在这本书上也正合适。

  这本书是作者对日本江户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研究后的归纳总结,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所写成。书里引用了很多相关文献的文字记载、插图等,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只要是喜欢看日剧、吃日料的人,读起来应该不会觉得无聊,下次与朋友相约日料店的时候,作为聊天的话题也不错。

例如,作者罗列的“江户老百姓心目中的美食排行TOP 10”——天妇罗、二八荞麦面、握寿司、蒲烧鳗鱼、柳川锅、羊羹、初鲣、茶泡饭、佃煮、浅草海苔,到如今也并没有非常大的变化。其中天妇罗、握寿司、蒲烧鳗鱼等,在江户就是路边摊快餐,跟我们去买个臭豆腐似的,也是很有趣。 将军的饮食有诸多禁忌,比如禁止食用所有畜肉,但鸟类可以吃(几样),而且还把兔子归到了鸟类,原因一说是为了能吃硬把能两腿站立的兔子归为鸟类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四):穿越到江户时代的全家便利店

   读江户食空间的过程,有一种逛江户时代全家便利店便当和关东煮柜台的穿越感。交织了便利店明亮的灯光,书中江户的时景插画,以及古今似曾相识的食物。作者有一种做报纸连载的兴致,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寿司是怎么发展为平民所爱的握寿司的,如何用味噌耗费巨大时间成本调制滴漏成酱油。所以阅读的过程充满小小的趣味,时不时会看到发光的小知识,有恍然大悟的会心感。比如,味醂有传闻是当作饮料食用的,坐地铁途中读到,简直想埋头大笑。

   上一次那么有兴致地看一本写食物年代感的小小趣味考,还要追溯到边走边啃腌萝卜。和这本倒也有有趣的互文。那就是,江户时代的脚气病。所以,在各种或华贵或朴素的料理中看到萝卜泥或者萝卜块的身影,莫名地就有点快乐。

   全书提到或引用守贞谩稿的次数好像多了那么一丢丢,以致读到后半段,有一种作者是在写守贞谩稿读书笔记的错觉。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漫步江户食空间

  日料在国内风靡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外卖寿司、回转寿司店、一般日料店、居酒屋和高级日料店越来越多,从尝尝鲜到想体会更多不同的,而日料店能提供的菜式也渐渐多了起来,基本的寿司、刺身、天妇罗等等 吃归吃,但几乎没有考虑这些食物的渊源,而这本书的内容介绍就勾起想要阅读它的兴趣来… 书内的内容排版比较循序渐进的,从几款具有代表性的菜式到调味料再到寻常人家和将军等等。比如天妇罗的由来,名字的缘由,是怎么逐渐演变而来的,读的时候会让人不禁叹道“原来如此”。以江户时代时代为背景,也会看到不少中国唐朝传入的东西,以及它们在日本再怎么演变,比如羊羹,以后再吃羊羹的时候看它的眼神就不同了啊,最原始的祖先居然还是来源于唐朝,只是早已不是那副模样了,它们进入江户后糅合当地饮食习惯,再在时间的不断改进下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本书是属于日本历史类,和起初以为看标题时给人的印象不同,以为会是侧重个人观点的随笔一类,书中更多的会引用历史文献摘要来描述当时江户的,还是十分还原当时场景的。

  本书更适合挑选一小段闲暇的时间,漫步在江户食空间,看看喜欢吃什么,挑选个感兴趣的小主题翻看,发掘新的知识点~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没有什么是一顿日料解决不了的

  首先,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和里面送的卡片。其次,露出金边的折页方式,也惊喜到了我。

  最近在看《小欢喜》,黄磊饰演的角色因职场失意而约沙溢饰演的角色一起去吃了一顿日料。剧中的台词,挺有意思,黄磊说:我一直觉得天妇罗是一个女人。说罢,他夹起一个,开始唱起金庸电视剧中的插曲。

  果然,日料是可以治愈人的吧,可是免不了探究其内里。

  恰逢第二日收到此书,我便按照习惯检索目录。“天妇罗”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讲到了。其实我也只是想知道,天妇罗是不是究竟是一女子。

  结果,“天妇罗”居然和流浪汉有关!

  它的名字,没有特别有意思的由来。但是我却发现了另一番惊喜。

  此书,虽然有3位译者共同翻译,语言上有些许的“分裂”,但并不影响阅读。

  看这本书,就像品尝了一顿日料一样。悠哉游哉。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但火锅能够解决烦恼,是因为他的浓烈,他那些直击灵魂的牛油,还有夹、涮、捞的快感。

  但,于我,没有什么是一顿日料解决不了的。他很火锅正好相反,他的清淡却浓烈,像个姑娘。所以说,天妇罗这名字,为什么要把他戳穿呢,让我蒙在鼓里不好吗!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美食之都江户

  作为二次元爱好者,对于日本的美食总会心神往之。对于这本书,我的期待就是介绍日本传统美食的由来以及做法,关于由来这本书不负期望地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我get了超多好玩的知识点,譬如握寿司是在外食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荞麦面代替了乌冬面成为一方霸主,鳗鱼一定要吃江户前,还有把小酒馆叫做“居酒屋”是因为它和“吵架”发音相似,以及本膳料理、怀石料理、会席料理等高级日料的发源。虽然关于我后半部分的期待,作者只是匆匆略过给出了一些料理餐单,但是她却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述为什么江是户时代的美食为现代日本美食奠定了基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不用说人们一日三餐的食物了,幕府将江户打造为国家中心以及诸侯“参勤制度”使得江户成为了人口聚集城市,定期参勤的诸侯加快了江户与周围城市的物质大交流,而大量涌向江户的武士和工人则外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江户两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日本美食文化的发展史,除了日本本土的食物不断发展以外,自中国唐朝以来引入日本的多种食物在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在江户时期形成了大爆发,彻底形成了属于日本本土的美食文化。

  整体来说,这是一本特别涨知识的小书,唯一的缺点就是作者有些絮叨了。看了书,就更期待有机会能去日本品尝一下美食了。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江户时代的料理与社会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看的日本文学书籍,最开始是看平安时代的阴阳师类书籍,被各种妖怪小说吸引,后来慢慢的开始入坑了解日本各种文化。最近正好迷上了江户川时代,所以想读一读这本书。

  六月份,有朋友去日本旅游,期间一直跟我们感叹想念我国的吃食,说日本料理好多都是生吃的,不太习惯,还是喜欢国内的火锅,串串等美食。我突然想起来之前追一档综艺,我喜欢的爱豆去日本见朋友,在一家很高档的日料店吃饭,弹幕上一直在刷:你们知道这里的日料有多贵吗!好像在我们的眼中,日料就这两种吧,要么生吃的,不习惯;要么就是很贵,吃不起。

  但是日料究竟如何制作,如何产生,我们其实都不太了解。这本《江户食空间》就是带领我们了解江户时代日料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如今日料有什么区别。读完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书不厚,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读完。不在乎顺序,你随便翻到哪里都可以直接阅读,不影响阅读体验。

  虽说是以江户时代的吃食为主,但其中还涉及到了很多政治,地理,社会等知识。例如路边摊的天妇罗等速食吃食,武士却因为身份阶级的限制,无法像平民一样大方的买来吃。江户人民的人生观是及时行乐...

  《江户食空间》一本吃货绝对爱读的书籍,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江户人民生活百态,民俗风情。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九):[豆瓣荐书团]由江户食空间想到的

  看书之前特意去地图上查了查,江户位于东京东侧。再往东就是茫茫大海,也意味着,江户的食离不开鱼。

  如书的副标题,写的是江户万物汇集的料理与社会。事实上,衣食住行,一开始都是为了生理需求,到个人私有财产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开始追逐享受。而这本书,好像就在解释江户,关于吃的方面由简到繁的历史变迁。

  而那些经典的适应性强的美食,流传了下来,比如天妇罗,关东煮,寿司,荞麦面等等。

  很多东西,在那个时代或者说那个时间段是停滞发展的,但是如果把时间的轴延长就会发现,岁月的魅力,我们身上继承的基因,在一步一步变强大。

  还有一点是作者满满的人文情怀。写到江户发展历史的时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同情,对于发生大风引发火灾,海啸带来的覆灭的记录,可是生命还是生生不息,今天的江户依然车水马龙吧。

  再就是,作者的严谨,注释包括年号的记录,真实性没有办法考证,但是读起来感觉还是不错,就好像小说一样,虽然是江户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李海鹏佛祖一号线里,写到的文字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醒常识,二是写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

  总之一本关于吃的方面的书,同时在介绍江户的历史文化,写的还蛮有趣,轻松解压。

  :谢谢豆瓣。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民以食为天

  一本日本料理发展史,从街边起源到逐渐定型,从路边小吃到高档餐桌,作者加入了很多民间小故事来讲述江户人的饮食史。小故事还算比较诙谐有趣,看到寿司起先是需要发酵很久才能做出来,大家为了吃到速食寿司就开始在饭里加醋,尝试做过寿司的我才明白为什么要有寿司醋的存在了,就还蛮有趣,喜欢日料的人应该会喜欢这本书,缺点是翻译略生硬,排版一般,对料理无感则读的欲望不大。 前半部分是速食起源和介绍,日本出名的寿司荞麦面天妇罗等等都源于街边源于底层人民,书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江户还有许多杰出的食物,逐步探究的过程中会对古人在生活中所下的功夫而感动”,民以食为天,大家对美食的追求真是亘古不变啊,也是人类热爱生活的体现了。 书中间还穿插了了如今的东京曾经的江户是如何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步步由荒地变成文化中心。在繁华时盛行奢靡之风,为吃“初物”一掷千金,经济发达后普通的美食不足以满足精神需求,还得抢着吃到第一口才能心满意足。 后半部分多讲于料理屋中以及设宴请客时所发展出的高级料理,譬如著名的怀石料理,但不论它菜色流程如何,笔者说“只要抱持真心,普通人的手艺也能做出怀石料理,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倒是人情味十足呢。 每次看到配菜里出现白萝卜泥,我就开始脑补《料理仙姬》里的蒸白萝卜,用最简单的食物做出最极致的口感,啊,饿了。顺便安利《料理仙姬》,优酱和料理都很美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江户食空间》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