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舞妓》是一部由周防正行执导,上白石萌音 / 长谷川博己 / 富司纯子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窈窕舞妓》影评(一):少女成长励志歌舞片
本来是冲着日本京都文化去看的,没想到是一部励志类成长片。里面对于京都文化的介绍很少,对艺伎文化的介绍也不多,倒是很喜欢里面各种口音的翻译,虽然听不太懂,但也能明白日本也是有方言的。片子里喜欢的元素不多,打发时间看看还可以。里面很多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桥段有时候接受不能,本来对于和服也是有所期待的,但是也没教大家怎么穿啊。
《窈窕舞妓》影评(二):请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
2014日本电影,传统风格上加上了现代歌舞,目的还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表现了舞妓从艺者们的艰辛。题外话,这是很日本的东西,我们可能看不惯。中国人有个坏毛病,看到别人家怪异的东西都会加以贬低,盲目自大。文化这东西,自然有其历史形成原因,所以才有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古日本是个很贫瘠的国家,就算做到了城主,下酒菜亦不过是咸鱼萝卜,所以他们对喝酒的追求自有他们的方式。
《窈窕舞妓》影评(三):对了解歌舞伎有帮助
看了这部电影,认识了女主上白石萌音。这个角色选的太好,刚出现时黑黑憨憨的样子正像个乡下孩子。猜测化完歌舞伎妆后或会完全不同。果然,这个包袱一直到最后女孩出科,正式化歌舞伎妆才抖出来——白底粉脸,樱桃小嘴,果然立即变了个人,完美的脸型,月牙儿一般的笑眼,让整个角色显得明显更成熟娇俏。此外,日本歌舞伎那种精致的生活细节,节制规范、仪式感强烈的舞蹈动作,点点滴滴都渗透着日本特有的静寂之美,算是本片最大的看点。除此便乏善可陈了,所谓一部歌舞片,其袭用美国经典歌舞片《窈窕淑女》的套路且远不及前作的差距早就被诸多影评家诟病。只是因为细致的歌舞伎介绍和美轮美奂的京都景色才让影片加分不少。恩,最后的片尾曲也还不错。虽然也是改编的。
《窈窕舞妓》影评(四):3分给上白石萌音和田畑智子
田畑智子是个真正的京都人,说的京都话是最正宗的了,扮相也挺可爱。
上白石萌音就16岁的小花旦而言演技真不错。
通篇的舞蹈很格格不入,舞妓知识的普及并没描写到位,还没有阿部サダオ的【舞妓はん!!】演的详细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38022/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小春出道(お店出し)之后一天就去大学里找小男生问他为什么不去看自己出道,这时候上下唇都涂了口红,按道理舞龄不满一年的年轻舞妓是不能这么涂的...
《窈窕舞妓》影评(五):美好之下都是严苛
虽然看了内容都会觉得致敬《窈窕淑女》的意义明显,但日本毕竟还是拍出了自己的东西,大抵无非是因为京都这个地方本身就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既是古都、神社、樱吹雪的景致,也是和服、和食的典雅,还是圆润软绵的京都口音。去过京都都会被那座城市难以言说的安详感打动,就开在祇園町的限时爱马仕概念店都美好得不食人间烟火。
可是,所有美好之下都是严苛。美丽的妆容与和服意味着数小时的装扮,流畅连贯的舞步意味着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苦练,就连最稀松平常的京都口音都需要借助实验语音软件和各种频谱分析仪来纠正。这在日本普遍被引以为傲的匠人精神在京都这个地方、在电影里的万寿乐茶屋这个地方、在这些认真的女人和醉心研究的大学教授身上,被演绎到了极致。
虽然这种好莱坞歌舞片式的风格不见得适合京都风情,但有一点却让它高出了很多没这么另类的日本电影一大截。选择成为舞伎的原因或许会有很多,但片中看到的是:身为女子也与男人一样,只要有一技傍身就能自强。
《窈窕舞妓》影评(六):窈窕舞妓
如果单单从影片内容本身来看,只能算是还行,但我选择推荐它是因为此片令我感受到一种力量。
我没看过同名影片,但却看过萧伯纳的类似作品,一个语言教授把一个下等卖花女改变成一个上流社会的淑女。此作品的一条线就是类似的。
之所以说此片只能算是还行,是因为从剧情看委实相当生硬,里面的歌曲插入并不特别完美。但却令我感觉到力量。我想导演应该是努力把京都舞妓(艺妓)的内容与故事进入融合,并且歌曲也有相当的表现力,另外有许多细节非常出彩,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里春与情人会面的那场,实在太妙了。
故事整体上算是青春励志剧。一个乡下的小女孩西乡春子在众人的帮助下成为正式艺妓出道的故事。故事内容很平凡,其特色显然在于其京都的风景、艺妓的文化因素与氛围以及作品的细节之处的表现力。
我想西乡春子应该算是接受正统的艺妓训练(如同科班出身,而其他的年轻艺妓应该是旁门)。正是在这种训练中,作品反映出艺妓文化的素材,顺便介绍了京都的口音(这里突出了京野法嗣的存在的意义)风土人情,而其中的歌舞也融合了西洋以及日本的元素。很是花心思的作品,成功好看与否仁者见仁,那种心思和努力处处可见。
《窈窕舞妓》影评(七):借壳下蛋的日式温情片
电影当然是脱胎于那部著名的《My fair lady》,但如果说是“翻拍”却不太准确,这部影片更像是借《My fair lady》的壳下的日本蛋。初期lady和教授之间的尖锐摩擦在这部片里是看不见的,女主和教授的暧昧情愫一笔带过。女主外形上看是个小孩儿,长谷川博己的教授温柔之极,和毒舌不沾边,无法形成反差,这条线文章做不起来,最终只好走向日式温情。口音训练的部分倒是很容易看出向原片致敬的地方,长谷川教授工作室的装潢跟Professor Higgins的那个极其相似,“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中的雨自然而然改在京都下,只是音律听起来不像原句在强调某一个元音。
应该说,训练口音是本片的核心剧情之一,不过女主角的口音是如何进化的,不懂日语的的人不会太了然,我们只能借助演员的表演(主要是面部表情)才能推断。
其实,虽然该片剧情有点滞涩、有些演员演技不大够用,但美丽的和服、优美的歌舞(每首歌都好听,想收原声碟)以及本片最大主角—京都的美景足以将影片所有缺点遮盖。除此之外,诸多名配角出现让人惊喜。看了影片,笑过、陶醉过,你还想怎样。
《窈窕舞妓》影评(八):拎lv的窈窕舞妓
当一排舞妓在舞台上表演时,画面美的让我前排的姑娘忍不住摄屏了。樱花,和服,小碎步,种种日本元素一一呈现在眼前。
前几天看韩国电影觉得他们有改变国家的力量,而每当看到日本片,都会觉得他们始终是对传统的坚持,只是这次有了妥协与中和。
霜八轩区内,传统的日式生活离不了现代的抽水马桶,前来观赏的顾客并非人人都会着和服而坐,西装,相机,甚至是话筒都自然与之融合,约会地点选在高档的意式餐厅,就连晴子这颗救星都浓眉大眼的偏向了现代审美。
在舞妓的养成中,需要传统歌舞,服饰的教授与口音的高科技训练来相辅相成,穿着和服坐在现代实验室内用音波来校对传统语法,苹果电脑上的波形图成了验证成败最直接的表现。
连接霜八轩内外的一座小桥,一面是传统一面是现代,可却不曾断裂,走下桥二春对晴子说了要倚靠自己的教导,她在区内是全身心为客人提供传统及高贵体验的艺妓,区外则是拎着lv穿着牛仔裤的现代女性。
在晴子的首演中,迈出屋门的她被手持相机的游客和摄像机的媒体所包围,人群中发出卡哇伊的阵阵呼声。看来传统不能够只活在传说中,它需要身体力行的表现与感受才能够激发热情与坚守,只是在守护的过程中也需像那座小桥一样,连接内外与古今。
贯穿全片的音乐,日式歌舞与好莱坞式音乐的穿插,到了最后又有些宝莱坞的大联欢似乎意图体现这种多文化的融合,只是有些地方稍显不伦不类,抛开情节的薄弱,单就这份对于文化探讨的心境也可以说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窈窕舞妓》影评(九):21世纪的祗园追梦记 和洋结合的当代童话
有评论说女主学艺的过程没吃多少苦头,这部电影的背景,不是《霸王别姬》里"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这得挨多少打啊。”的旧社会,也不是《艺伎回忆录》里的二战前日本社会,而是有blog有有网络的当下世界了。所以女主学艺的过程更像是艺考生上补习班,遇到的挫折也只是基础太差跟不上,需要下课加倍努力这样学生的问题。
并且成为舞伎并不是学习的重点,舞伎是艺伎的学徒,像是初中升了高中一样,后面还有漫漫学艺路所以当下的水平不足也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所以我看下来觉得女主的成长线还是挺丝滑的,整个电影尤其歌舞部分非常有宝塚歌剧团的那种和洋结合的感觉(宝塚经常一部和物剧目演完了 演员换上西装洋裙跳剧后秀),场景舞美灯光都有看好莱坞黄金时期歌舞片的感觉,我甚至怀疑导演加了滤镜或者噪点,看起来非常复古 舒服。
我跟对象讨论如果中国翻拍当代《窈窕淑女》应该怎么拍,让女主去学京剧也不对啊,赫本要变成的上流社会淑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在英国也不太存在了。不得不说窈窕舞伎这个想法跨越了国家、文化和时间,非常得适合。
教授穿的衣服跟《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里穿的都是一个风格的!教授真的是从头到尾非常亚萨西!
老板娘回忆那个男明星在大通铺那里看起来是东出昌大(渣男!),在后续的机场歌舞镜头里又换人了。
有评论说女主妈妈的设定很无聊,但是我看到最后原来大家早都知道了,感觉很暖心很棒。如果有人觉得无聊的话那也是暖心的无聊!(毕竟幸福都是相似的嘛)
《窈窕舞妓》影评(十):向专业精神致敬
和平电影院观看《窈窕舞妓》的这次,单从硬件上说,第三排看巨幕,不算最好的观影体验。当片尾曲响起,我就想这片子大抵拿不了金爵奖了,却不失为一部平淡、隽永的好看电影。
除了舞蹈,电影里的所有声音,包括音乐、对话、方言,都给人极大的精神享受。
电影的剧情不想赘述了,谈谈片子里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
首先是那个自称舞妓们的男仆的先生,腰间挂着一串钥匙,眼睛不需看,单用手掠过一遍钥匙,他就知道哪一把钥匙开哪一个舞妓房间的锁。
还有男主角,京都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和女孩间的教学互动几乎构成了全片的核心剧情。有人可能会说,他动机不纯,教女孩不是出自真心,而是为了一个赌局,为了能免费享用茶馆里的各种招待。
但要我说,教授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自己语言学专业和研究的痴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精通大日本各地方言,不但能听,而且讲的以假乱真。在女孩毛遂自荐要做舞妓学徒的时候,三言两语间,教授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女孩能够流利地说两种不同的方言,一问之下,果真,她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爷爷讲一种方言,奶奶讲另一种方言,于是伶俐的她同时学会了两种纯正的方言。
教授心性所至,当即表示要花六个月的时间教女孩学会舞妓必须技能:一口圆润的京都话。当然教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中的小坎小坷,专精的教授先生仍是通过方言致胜。看似玩弄方言于鼓掌之中,实为挚爱方言于万物之间。
看完电影,马上还会想到另一部来自日本的纪录片《寿司之神》,这是现实中把一个工种做到极致的典型例证。不太喜欢动辄反观中国,但又不得不,因为无论职业还是电影,都需要这种极致的专业精神。莫名地,一下子对自己当下的现状释然了,选择在上海,选择做一名基层公务员,就算会对付出和得到间的差距偶感失落,但在岗一天,就得爱岗一天,这不仅是对职业也是对自己的最好尊重。时时事事想想初衷,人会活得更加坦然,宁静相待,了然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