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07 01:30: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摘抄

  《培根论说文集》是一本由培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培根论说文集》精选点评:

  ●虽然写的头头是道但是培根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吧!

  ●绝好的翻译

  ●简洁明快,条理清晰,一针见血。另,水天同的译笔很棒

  ●培根的文章自然没问题,只是个人不喜欢这样略晦涩的翻译。

  ●看似包罗万象与人世密不可分的议题,结果内容颇为失望,可以说毫无所获。要么是论点不感兴趣,要不就是老生常谈的论调,而且很多方面的观点都不够客观,更甚有以讹传讹的伪事。

  ●培根是个大明白人,高中看他论法里有一句话,因此今后再没想过法学:“一次不公平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在了水流,而不公平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

  ●简洁有力

  ●民国翻译别有神韵

  ●我只想说:终于看完了。对于我这种对欧洲散文完全无感的人。。。不过这老头子逻辑之严密,洞察世事之明澈,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真是百科全书式滴淫诶。

  ●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对于对真理、爱情、财富等等上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些问题有其见地,但也有局限之处。这样的思考远谈不上哲学、谈不上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总结,比起日常闲聊多了几分深度而已。 培根在书中提到的一些事物,比如贵族、比如巫术,这些因为与现在的时代隔得略有些久远,所以不能理解。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一):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水天同是一位很低调的学者,此译版深刻而到位。

  白话文学究气重也有点拗口,但通篇读后,方领会其内功深厚。

  培根是我很喜欢的哲学家,早熟、博学、睿智,也许自己混得不怎么样,但是就像庄子一样,给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思想,让人仰视,再仰视。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二):还不错

  书已经买了两月有余,不过才读了三十余页。感觉不是很好懂,很不习惯译文的用字--同平常所学所见差别太大了。但是“论困厄”这个短片倒是不错。也学是因为短小的原因,可以忍耐种种的不适,将之较为细心的读完的缘故吧?目前考虑无论如何还是将其看上一遍--如是依然不适应就再买本别的译本。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三):一本让你懂得事理的书

  英国哲学家培根,以人生经历为启示。汇聚了26篇富有哲理的论文供后者探讨。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方面解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及行为准则,事事如理,分析精辟。

  培根对历史素来重视,他本人就写过《亨利八世史》以及《大不列颠史大纲》。这些作品所显示的史识也使他有资格进入史家的行列。因此,“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可以看作他本人的治史心得。然而,我们不应仅仅出于个人的功利性动机去读史。从客观上讲,历史不但给我们提供殷鉴,而且承载着文化的基因。甚至那些嘲笑历史考据的人也应该重视考据的历史效应:在谎言盛行的时代,我们多亏了考据才维持着知识阶层的求真意志和求真能力。鄙人推重乾嘉学派,首要原因就在这里。 “读诗使人灵秀”这句话大概不会遭到多少人的反对,但在我们这个蔑视诗人的社会里,重提这句话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海德格尔有言,“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有诗性,未必能产生诗人,但有诗人就能保有诗性。诗人是人格化的诗性。他们比常人更为敏感,因而更能体认一个时代的痛苦与危机。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说的“敏感性精神”的真正代表。但是,诗不但是文学的源头,而且是微缩的文学。诗的凋敝映照出文学的衰落,因为我们通过诗来涵养灵性,滋润心田,培养并提升一个民族的想象能力。我们很难设想,轻视想象力的文学还配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四):人生百味,来一份培根

  我第一次读《培根论人生》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我们的书籍都很紧缺,书是舍友林孔武的,他带着一个大大、笨重的木箱到福清华侨中学读书,那个木箱很像海盗电影《金银岛》中的藏宝箱,格外吸引男孩子们的目光。我睡在他的下铺,周末的时候我们很少回家,除了到处瞎逛之外,就是看看杂书了。他的那本书是白色封皮,何新翻译的,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何新的文字。那天晚上,我看完了全书,虽然不甚了了,吸收不多,却是我进入思考殿堂的开端。

  想必大家都熟读其中著名的《论读书》,那也是在初中课本中,其中“读史使人明智”警句成了许多文史爱好者的座右铭。那个时候,读书几乎都是全文背诵,不像现在信息爆炸,浮光掠影地读。

  手边的这本《培根论说集》是水天同翻译的,也是一时经典。其实手头还有几本英文版的,培根古雅的笔法也是英文短论的典范。记得,大学的时候到郭老师宿舍,他手中正在看论说集的英文版。他是英文方面的高手,大概也是常读吧。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些文章不是一朝一夕写成的,是经过长期的思考,断断续续下笔,最后才汇编成册的。培根自己的人生也很别样,起初是仕途顺畅,官拜掌玺大臣,被册封为“奥尔本斯子爵”。然而,最后居然因贪污罪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晚节不保。后来,据说他是在雪地里做实验时冻死的。

  总之,培根代表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智慧,马克思对他评价甚高。他不是从形而上学角度看问题,而是从实验论证的角度来阐释世界的运行。故而,他是公认的世界近代史思想界的鼻祖,也是元老级的科学家,一句话,文科、理科生们的偶像级人物。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五):转帖《论困厄》

  书架上有一本时间很久的书,几十年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培根论说文集》,其中有一篇是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面的这篇《论困厄》,情绪不好的时候,经常拿来读读。

  五、论困厄

  “幸运底好处是应当希望的;但是厄运底好处是应当惊奇叹赏的”,这是塞奈喀仿画廊派的高论。无疑地,如果奇迹底意思是“超越自然”,那么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塞氏还有一句比这更高的话(这话由一个异教徒说出,几乎是太高了):“一个人有凡人底脆弱而又有神仙底自在无忧,那就是真正的伟大”。这句话如果是一句诗,也许更好一点,因为在诗里头,高夸的说法,好象是更为可许似的。诗人们也真的常说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实际就是古诗人常述的那个奇谈中所表现的——而这个奇谈又似乎非无深义的;不特如此,它所描写的还很有点接近基督徒底情形呢——那就是当赫扣力斯去解放普罗密修斯的时候(普罗密修斯是象征人性的)他坐在一个瓦盆或瓦罐里渡过了大海。基督徒以血肉之躯的轻舟渡过世间底波涛的决心,这故事很生动地描写出来了。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