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28 00:33: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是一本由[日] 渡边一史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读后感(一):陪我一起活下去

  

读完这本《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心里乱乱的。本来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以及封面上鹿野被俊男靓女环绕的照片,以为是个很有幽默感的故事。照片上的鹿野仿佛置身于后宫的帝王一般舒适惬意,哪像个肌肉萎缩症患者。至少也是个励志的故事吧,最起码会很感人吧。但是读罢你会发现,这些都有,但是又都不是最主要的。更多的是“人类的悲欢不能相通”,以及“作为残障者,会提要求才能被满足”这些非常现实的感悟。最重要的是鹿野与志愿者们那些相爱又相杀的日常,他们又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各自需要的。 本书是由日本纪实作家渡边一史根据对鹿野及为其服务的志愿者们的采访创作的。2008年还被改编成电影在日本上映。本书不仅讲述了鹿野的故事,还对日本的残障福利政策作了剖析。主人公鹿野是一位从小学六年级就被确诊的肌肉萎缩症患者。12岁他进入了位于北海道的国立八云医院,对此鹿野描述道:“其中有长得像水母的孩子。建筑物里哭声不绝。因为大家都觉得这里是鬼屋”。他在那里度过了连零食也被禁止的失去自由的三年后,进入了养护学校的初高中部,毕业后进入福利工厂。在这期间他逐渐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坐上了轮椅。23岁时鹿野离开父母离开设施自己租了公寓过上了独立生活,也认识了许多有理想有干劲的残障人士,他们一起促成了日本的照料式住宅的建成。并且在26岁的时候收获爱情,走入婚姻殿堂。然而后来随着照料式住宅护理问题的凸显以及夫妻间由于疾病而产生的龃龉,持续了五六年的婚姻最终宣告破裂。35岁的鹿野不得不进行了气管切开,从此必须终身带着呼吸机生活。他再次搬入了普通住宅,招募了一批志愿者,继续与命运缠斗。

鹿野的求生欲是让志愿者们留在他身边的一大原因。他努力地活着,甚至想像个正常人一样活着。但是他自己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必须依赖志愿者。本书的书名来自于鹿野与志愿者之间的一个关于“吃香蕉”的典故。这位志愿者名叫国吉,一天晚上三更半夜的时间他被鹿野叫醒要吃香蕉,他有些恼火地给了他一根,刚要睡的时候鹿野却说再来一根。鹿野对于自己的志愿者就是这样的毫不留情,提出所有自己想到的要求:抽烟、外出、甚至看人妻片。鹿野说自己年轻时候是个非常内向的人,但是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志愿者面前。鹿野就是这样,以一种非常坚定甚至霸道的姿态,引导着志愿者们陪他一起活下去。 鹿野的志愿者们以大学生居多,此外还包括有偿的中年妇女志愿者,整个队伍经常维持在30人左右。书中介绍了日本的福利政策中有三种护理保障,加起来可以公费安排每天11个小时的护理,但是除此之外的13个小时就要鹿野本人协调。而且再加上志愿者流动性大,来了就要培训吸痰、翻身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所以鹿野本人也为此头疼。但是离开了志愿者,鹿野一天也活不下去。七年之久的护理,志愿者们有的在鹿野这里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有的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们就像相爱相杀的家人一样,有欢笑有争吵但彼此需要。鹿野和志愿者们用于交流备忘的《看护笔记》也积累了80多册。

原本被医生宣判只能活三年的鹿野,最终活到了42岁。这样的奇迹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坚持,也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鹿野的生命是喧闹的、斗争的、精彩的。他的故事也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读后感(二):这本标题诙谐的书,却那么灿烂又倔强

这本标题诙谐的纪实文学,却讲了一个坚强非凡的故事——罹患重度肌肉萎缩症的“地表最任性”男子与照顾他的护工志愿者们的日常。 他是鹿野靖明,被预言活不过18岁,但他却在超过500名志愿者的协助下实现佩戴呼吸机的自立生活,直到42岁。

他从小学六年级起就被转入了针对肌营养不良的专门疗养机构生活和学习,“不自由”是始终困扰他和众多病友的难题。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不能外出,一眼就能望到终点的人生,甚至,有的人唯一的愿望仅仅是吃一顿外卖。

而鹿野却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推动有助于自主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佩戴呼吸机也能说话甚至自立生活的可能性,在与志愿者的共同生活中又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鼓舞了多少人对生活的希望。

我们或多或少会忽视已经拥有的东西,纠结于吃中餐还是西餐还是节食不吃饭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还在焦虑能不能吃上泡面,纠结于坐公交走路还是开车的时候,可能有的人只能每天躺在床上靠呼吸机活着……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健全者来说,‘光是活着‘还不够,如今,意识到’自己普通’都能给自己带来痛苦,……我们也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我等健全者总是被这样的念头穷追不舍:一定要过上更有个性、更有魅力的‘特殊生活’。‘普通生活’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早已一文不值。 然而,接触到重度身体残障者的自立生活后,任何人都能感觉到:‘普通生活’还是充满了积极生动的意义。”

所以在读这本书之后,其实是认识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个必须依靠他人帮助才能生活的人,却有着超越许多身体健全之人的勇气和对生命的热爱。 腰封上有一句话说:

“生活就是战场,任性是唯一的武器。”

这本书的主角鹿野靖明,确实是任性妄为,令人无可奈何,却又有着神奇的凝聚人心的能量。

很多照顾过他的志愿者因此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甚至会因为他的坚强而爱上他,人与人之间奇妙的联结就在此吧? 这本书不只是探讨人对于生命的态度,还写到人与人之间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

其实即便是过着普通生活的我们,也能随时随地感受着“与他人共同生活的喜悦和悲伤”,我们不可能斩断与人的联系,独自锁在房间里,生活中时刻浓缩着“自我与他人”,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作者说在这本书出版之前,鹿野先生就不在了。

然而,他灿烂又倔强的一生真的很闪耀啊!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读后感(三):383页,不管翻开哪一页,肯定都有东西能直达你的心里

  

如果你累了一天刚刚躺下迷迷糊糊要睡着,一位“暴君”却叫醒你说要吃香蕉。你迷迷瞪瞪地拿来了香蕉喂他吃完,刚要躺下要继续睡,他却说要再来一根。你会不会气的想掐死他?或是想要找机会整他一下出出气?而无论是他还是你都很清楚,他的性命已经交到了你的手上。

这不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也不是职场小说,这是鹿野靖明的真实经历,只是他不是那个干活的人,而是那个扰人清梦、厚脸皮又任性的“暴君”。

第一次知道鹿野靖明是因为同名电影《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还记得当时的观影感受是先对主角鹿野完全喜欢不起来,到后来被他用尽全力的去爱、去生活而感动,深深地感觉他不是在“活着”,而是努力地在“生活”。然后故事在最感动的地方戛然而止,给出了几年后鹿野去世的消息。整个影片又感动又励志,让人一会笑一会哭。

看到电影的同名书要出版的时候,我心里更多的是一种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支持一下的感觉。我知道内容肯定会比电影更沉重一些,却没想到是这般沉重,这样的深刻。

由于《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这本书并不是电影版的衍生小说,也不是鹿野靖明的自传,而是作者渡边一史根据鹿野靖明的人生经历、志愿者的看护笔记、对主人公本人和诸多相关人员的采访整理的纪实文学。

正是由于作者的这种纪实性,我们才能看到他抽离事外的观察、思考和置身其中的感受、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鹿野并不是被小说和电影美化、戏剧化、脸谱化的鹿野,而是更加真实的活生生的鹿野。他的任性并不是电影中那种撒娇式的任性,而是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的那种任性。

他不是圣人,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能够大声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他就像隔壁家的大叔,也曾年轻过,也曾迷茫过,也曾害怕过,也曾勇敢过。他会生气,会发脾气,会无理取闹,会任性,会骂人,会伤害别人,会有点死皮赖脸,会像个色大叔一样讨论女生。

我曾惊讶他为何是这样的人,但是等冷静下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啊。我们自己不曾修饰过的生活和他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又能有多少人比他更努力地去生活?

这两天刚好在住院,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加地感慨。想想自己担心家里给自己送饭太麻烦,基本不敢反驳医生,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我问自己,我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理直气壮的说出来吗?再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因为年老或是其他事情不能动,我能不能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求?还是会害怕拒绝,害怕别人给我难看的脸色,害怕失去尊严?

在看到这本书前,我觉得若是有那样的一天,我可能会选择“有尊严的死去”;看到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至少会去试一试顽强地活下去,表达真实的自己。

“两难”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真实的感受。

我一边能够想象他因为无法自己做所以不得不让别人去帮助他,能认同他恐惧死亡和渴望成为生活的主人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能明白他二十四小时生活在别人眼中没有隐私的无奈,能理解他压力大时的烦躁和失眠时的“辗转反侧”(而且只能通过志愿者来帮忙)。

但同时我也能觉得他的任性、他的脾气、他的不懂体贴,他的谩骂,很不合适。我能理解有的志愿者说的“你老是说自己不容易,鹿野先生!你这样做,就不会再有人帮你了,志愿者都要走光了!”,因为我阅读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回忆起他说希望父母能有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我很想问他那志愿者的人生呢?

可是,看到那么多志愿者的努力、牺牲、奉献,并从鹿野身上去获得对人生的理解,看到鹿野给多少人带去了生活希望和努力的目标,看到鹿野在和苦难斗争,勇往直前的时候,我就更加的矛盾和迷茫了。我想,这会是我未来很久都会去思考的问题。

之前,有看到别人说羡慕外国给残疾人这么多的福利,羡慕外国能有这么成熟志愿服务方式,我也觉得有些羡慕。看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并不是的。所有的福利,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熟都是在每个人不懈努力下逐渐前进的,是每一个“鹿野靖明”争取来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需要继续进步的地方,而未来的完善、进步,应该从每一个意识到不足的人开始做起。

正如山田太一先生所说:383页,不管翻开哪一页,肯定都有东西能直达读者的心里。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读后感(四):半夜2点了,枕边人要吃香蕉,买还是不买?

  

“我饿了,要吃香蕉!”

试想一下,如果你亲爱的枕边人半夜2点把你摇醒,给你来这么一句,会不会有种想揍他/她的冲动?

而如果恰好你足够爱他/她,不顾一切搞到了那根该死的香蕉,并看着他/她津津有味地享受完,而对面又来了一句:“一根不够,再来一根!”

哦—买—噶。

这种任性之举,依稀可以想起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龙小羽冒雨骑车为罗晶晶买冰淇淋的场景。

也可以想起在2019年的国产剧《都挺好》里,“我不吃我不喝我就要钱”的任性父亲苏大强。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酱婶儿的“任性”事儿发生在一位肌肉萎缩症病人身上。

他毒舌、任性、厚脸皮、爱发号施令、还经常提出“无理请求”……甚至半夜睡不着命令身边的人给他买香蕉,吃完一根不够,还要再来一根!

电影剧照

相信你已经摩拳擦掌想给这位“苏大强”点颜色看看,但是不好意思你不能。

·1959.12.26 生于札幌市,小时候容易摔跤、双腿柔弱。

·12岁 被确诊为肌营养不良,医生告知“恐怕三年后无法行走,再过三年就会死亡”,被送入国立疗养所。

·18岁 因腿部肌肉力量下降,开始了轮椅生活。

·32岁心脏肌肉衰竭,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35岁 呼吸肌衰弱,在喉部安装人工呼吸机,一天24小时需要有人陪护。

·39岁颈部肌肉衰退,只有双手的指头能略微动弹,几乎卧床不起……

这份充满痛苦的简历也许让你倒吸一口凉气,但对鹿野而言,他只是被“选中”的那一个。

现实中的鹿野靖明,既需要别人24小时帮助进行吸痰、体位更换、喂饭、换纱布、刷牙,又是个挑剔Boy。

▏“我要吃哈密瓜”“我讨厌猪肉!” “哎哟,我尾骨痛,换边啦!”“给我买橙汁去,要果汁含量100%的!”

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出了名得令人抓狂。看报、下棋、户外BBQ、自学英语,还亲自去外面发传单招募志愿者……但同时又抽烟、喝酒、随意调台换CD、沉迷电子游戏、半夜饿了就吃东西,还会让人给他借“粉红片”看……

电影剧照

他拒绝亲生父母照顾,却倔强地通过招募志愿者与他们一起生活。

电影剧照

所以,肌肉萎缩症如此痛苦,他是怎么做到上述那么任性的?!看过这位日本“苏大强”的任性“四步曲”,你也许会明白。

Step1:不认命

▏“无论如何都想活下去。我要活着。”

生于1959年的鹿野靖明从小就双腿柔弱、容易摔跤,有的时候甚至被同学欺负,书包经常被人翻得底朝天,最后哭着回家。

12岁时被确诊为“肌营养不良”,医生说他“恐怕三年后无法行走,再过三年就会死亡”。

当时鹿野妹妹的身体也不好,鹿野父亲又遭遇70年代日本国有铁路改革危机,最后逼得母亲对鹿野说出“大家一起去死吧!”这种绝望的话。

听到母亲无望的哭诉,鹿野的反应是:“妈妈,你说什么呢!我绝对不会死,医生说能治好的啊。”

最终,这个充满忧愁的家庭没有走上绝路,父母把鹿野送进了日本国立疗养所。

在疗养所,除了要忍受从食物到行动上的禁欲生活外,鹿野还目睹了大量真实的死亡。经常会发生周围的伙伴突然不见了,却被告知转院或回家这类明显的谎言。

就这样,鹿野的青春期在灰暗中度过,那个时候的他立志脱离那种残酷的地方,并加深了对活着的强烈执念。

Step2:争取自立

▏“自立”不是指自己挣钱、万事靠自己,而是由自己决定人生。

全球的残障者自立生活运动始于1970年代。

起因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身患脊髓灰质炎的爱德华·V.罗伯茨因不满受校内医院管理和保护的生活而发起了维权运动。

1972年,伯克利分校的首个“自立生活中心”(CIL,Center for Independent Living)启动了。这根本性地推动了美国后至全球发达国家的残障者自立生活运动。

1982年,鹿野和其他两位残障者一起成立委员会,邀请美国波士顿自立生活中心支援残障者咨询师的埃德·隆来北海道做演讲。

真实照片

为了筹借高达200万日元的经费,几个人四处寻求赞助费和捐款,甚至坐着轮椅到街头进行募捐活动。那时的他在众人面前讲话还非常紧张,压力大到后脑勺出现了100日元硬币大小的秃头……

最终,埃德·隆的演讲会得以顺利举办。

▏“一个人过上自立的生活,也能影响他人开始自立,这个圈子会不断扩大……自立并不代表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而是自己决定想去哪里、想干什么。最重要的是,实现精神上的自立。”

他的“新自立观”对鹿野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日本的残障者自立活动进程,更直接推动了他在23岁时决定离开养护设施,寻求真正意义上的“自立”。

Step3:暴露弱点=给人添麻烦

▏“鹿野先生的魅力在于他的弱点非常好懂。他会把一般不愿让人看到的地方也展现出来,是个特别坦诚的人。”

在一张纸质招募单上,写着“招募志愿者,负责轮流照看使用人工呼吸机的鹿野先生。新人只要练习2-3次便能上手!(几乎都是小白!)”。

以这样大胆而随意的方式,鹿野在十多年间吸引了超过500名志愿者前来护理。

▏“我得把自己暴露出来……否则无法在人群中活下去吧?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只能让会做的人帮忙。”

鹿野经常会因为护理人手不够而发脾气,有时会哭着对志愿者说自己离不开人。无论是完全暴露自己的糟糕情绪,还是流露出最真实的脆弱反应,鹿野都拼命让前来照顾他的人尽量理解他的处境。

真实照片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求生的本能曾让鹿野在18岁时逃过“死亡魔咒”,又让他在30多岁的时候成为日本第一位既不靠疗养所或医院,又不靠父母,还活得生龙活虎的呼吸机佩戴者。

他给许许多多当时跟他身处同样困境的残障者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电影剧照

“香蕉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一件鹿野的任性事迹。(具体情节参见本书第一章)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半夜睡不着想吃香蕉的举动,折射出来的是在把“不给别人添麻烦”视为做人法则的日本,任性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Step4:承担后果

香蕉电影主演之一的三浦春马曾在日剧《我存在的时间》中演绎的肌肉萎缩症患者拓人,跟鹿野是完全相反的类型。拓人时时感受着周围人的心情,总是害怕给他人添麻烦,善良得让人心疼。

而鹿野所做的,是把拓人心里说不出的话一句不落地传达给人,他觉得只有自己足够“有名”,才能得救。

但与此同时,任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剑锋的另一头指向了自己。

鹿野会经常性陷入自我怀疑,害怕熟悉的志愿者离开,但同时又会对喜欢自己的人拼命压榨……这一切都显示着他极度缺乏安全感。

就这样一面奋力冲破残酷的社会桎梏,一面拼命抓住自己的梦想。鹿野短暂的42年虽然活得辛苦,却十分值得。

真实照片

▏“如今这世道,人与人关系淡薄。大家都以自我为中心。谁都没有为他人深入地考虑过。”(《看护笔记》)

集众人之力写就95本珍贵的《看护笔记》,记述了每个人的心路历程。

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因为过了经济高度成长期,社会日趋成熟,但人们的思想干涸,生活没有动力,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光是‘普普通通地生活’,还难以抓住活着的意义。”

那些来帮助鹿野的志愿者也面临着人生难题——升学、工作、婚姻……有的志愿者背负的压力程度不比鹿野小。这也让“志愿者”这一行为变成“双向索取”——鹿野培训志愿者来照顾自己,志愿者也总期望从鹿野身上获取点精神上的东西。

但是,过于自私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大家都不会注意到对方身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人会中途退出,但也有不少人选择留下。事实上,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收获最多。

▏“如果没有这两年,我恐怕比现在更加懦弱,是个不顾他人感受的自私鬼。”(《看护笔记》)

鹿野曾说,与志愿者的关系是“在反复失败中缓缓前进,并不是做不好就到此为止了” 。

似乎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承受失败,就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2018年12月,由大泉洋、三浦春马和高畑充希主演的轻喜剧电影《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在日本上映。短短10天就有45万人观影,1个月内票房突破了10亿日元。紧接着在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被选为开幕影片,导演前田哲也来北京做了宣传。

从纪实文学到改编轻喜剧,一个身患重度肌肉萎缩症的男人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懈努力,不仅活出了常人一辈子难有的生命体验和思想动能,更推动了残障者自立生活的福利事业进程,影响了不计其数的人的生命轨迹。

它所映照的社会现实对当下我们所处的世界来说,有着深深的同感。

▏“这是一本很厉害的书,一本很罕见的书。这本好书撼动了许多社会成见,从意想不到的切口深入探讨了人与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山田太一(是枝裕和编剧之路的重要引路人)

  “不要放弃活着。不要放弃去接触他人。我开始觉得,人的生死恐怕不过如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