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落日染白袍》是一本由飘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风落日染白袍》读后感(一):【须叔试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江湖梦
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梦想着在江湖中纵横驰骋。
江湖长什么样子?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奇谋诡计、邪不压正,总而言之,就是处处血光。
在拿到这本书以前,适逢《轩辕剑七》发售,本以为又可以在熟悉的历史、熟悉的江湖中大展宏图,但正好不好,家里电脑带不动,自己的电脑没带回家,此时,这本书是恰到好处的替代品。
武侠小说,往往是架空的题材,要么完全架空,全然不理悠悠几千年,要么找个时代背景,让人体验一下风俗人情。
而飘灯的这本书,则采取了写实的方式,将故事置于真实的历史框架下。在读这本书前,很难想象,里边除了新杜撰了“朵尔丹娜”这么个人物外,其余人物皆是真实。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正是侠客一展身手的时代。本书的背景,就在隋唐之交这段混乱的时期。本书故事的时间,上至杨广篡位,下至唐太宗即位,贯穿数十年。而地点,则在北方草原的广阔舞台上,在阴山苍苍,碧草茫茫中,上演一场用江湖解决时代更迭的恩怨情仇。
在书中,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有曾经叱咤一时的“狼主”颉利可汗,有唐初重臣李靖,还有“风云三侠”中的红拂与虬髯客。虚虚实实,一大群人汇聚在书中,为草原带来了一场风云激变。
朝代更迭,皇室式微之际,正是周边游牧民族群狼环伺之时。中原与那些游牧民族之间的恩仇,从来是纠缠不清, 此消彼长。而在书中,突厥颉利可汗一心为复仇觊觎中原,无论何时,复仇之心不减。但时代就是时代,虽然突厥人对中原数度造成重创,但缺少中原人的智谋,最终被反攻。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武侠小说应该是个正邪不两立,邪不压正的故事;而本书,却为我们讲了一个邪胜正的故事。
书中的第一主角,不是狼主,也不是特意杜撰的朵尔丹娜,更不是一代传奇唐太宗,而是定国公李靖。第一次翻书,很容易让人把这本书当一场大型宫斗现场,有着柱脚光环的李靖,谁基本谁认识他谁坑。老婆是红拂,第一个看对眼的是朵尔丹娜,好兄弟是颉利可汗,犯花痴的是宇文素眉。结果,老婆的儿砸最后被李靖阵前诛杀,朵尔丹娜被他借老婆之名伏击,颉利可汗被其趁和亲之际背弃诺言活捉,朵尔丹娜的女儿被演了出狼外婆。
总之,作为钢铁直男,我第一眼就想反手给书一个零分。
但是,如果反身想想,时也,势也,个人在时代乱流中无能为力。以李靖这个负心人为核心的故事,不正象征着那个年代的混乱么?颉利可汗是为了复仇,唐太宗是志在整个天下,李靖犯下一身罪孽,志在哪里呢?
江湖,说白了,就是一堆五大三粗的鄙人凑在一块罢了。以前读温瑞安,脑子总是一团乱麻,始终带着“这样的人怎么会变成大反派”和“这样的人也会有行侠仗义的时候”的问号,但现在似乎明白了,江湖事,本就没有黑白对错,逐利也好,随心也罢,只不过是每个人的选择的交织。正非正,邪非邪,这就是江湖。
《唐风落日染白袍》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故事重塑了历史,换一个角度看待隋末唐初的历史。重现了隋末时期的风土,人情。
到头来是卑劣的小人取得胜利,坐拥天下。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彻底抛下良心后做什么坏事都毫无负担可言。
坏人不需要成本代价,阴谋算计,坑蒙拐骗得心应手。反而是心存慈悲、留有忠孝仁义之人畏手畏脚,犹犹豫豫,于是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可是坏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坏人的,初登场的李靖是一个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士,他的才略亦折服了突厥王子咄苾。那个时候,咄苾也同样是个怀有赤子之心的少年,他在李靖有难时施以援手,却料不到这次相助会给日后带来多大的灾难。那个时候他们还只是一群无忧无虑,毫无顾忌的江湖人。
串联起李靖后来的所作所为,不能不说他是变坏了。更可能“侠义”只是一层保护色,或者他尚未面临抉择,也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好人大概不会一夕之间就能摒弃自己之前所坚持的良知与教条,就像朵尔丹娜。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遭遇多少背叛与阴谋,她仍然是那个白衣胜雪、心慈手软、有着草原儿女与江湖儿郎的豪迈的一帮之主。
朵尔丹娜从不以恶意揣度他人,也不愿意见到杀戮与鲜血,就算手握近似军队的力量,也坚守在阴山之上,遥望世人的纷争。
这是一个闪烁着女性光辉的形象,在乱世将至的时局多么难得,于是也令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就是乱世里,人人有所图谋,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得起她的信任与帮助的。狼心狗肺如李靖终于证明,人可能有时候真的连畜牲都不如。被驯服的马尚且都能分辨好坏。
浓墨重彩如咄苾,他在朋友落难时勇于相助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却又因为要与其他突厥王子制衡而不救助他的表妹,同时亦是他的挚爱——朵尔丹娜。
如此看起来他似乎又与别的男子别无二样,都是对权利爱不释手之人。可是偏偏,在可以铲除二哥,从此少了一个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他又没有下手。他所求的并非是上位者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野心。他目光放得更远,一心都是为了保留突厥的实力。
咄苾的初衷固然很好,但两个皇兄却又都没有那份魄力,只满足眼前的利益。兄弟不同心,咄苾又优柔寡断,屡屡错失下手的良机,仿佛已经铺垫了失败的结局。所以,其实并不能只怪李靖一个人……
如果故事只停在三分之二的位置该有多好,突厥王子咄苾痴恋表妹朵尔丹娜多年,终于抱得美人归。而咄苾出兵中原的想法远不到付诸行动的阶段,这样朵尔丹娜又不必忧愁黎民百姓的生计,两个人如此般配。一个happy end 的结局。
可是故事还在进行,阴谋已经显露出来,历史的步伐继续前进,正义者黯然退场,徒留可悲可叹的结局。
咄苾败在了顾念亲情,从前他不忍母亲死在自己面前,后来又不忍心自己唯一的孩子受到伤害。而李靖却无所不用其极,一心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两相比较,咄苾有多正派,李靖就有多阴毒。
虽然我不赞同咄苾的怯弱、朵尔丹娜的圣母,可这个结局我还是不满意的。
故事收尾复杂的程度并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出来,朵尔丹娜临近生产被动了手脚,敌对双方的孩子互换了身份……咄苾与李靖一战,胜负早已有迹可循。其实故事本可以不必这么狗血,朵尔丹娜与咄苾,两个传奇人物,本该死得其所,而不应该是被李靖的阴毒坑害。令人惋惜。
《唐风落日染白袍》读后感(三):《唐风落日染白袍》,一本书道尽人性阴暗面!
拿到这本《唐风落日染白袍》的时候,恰逢周末,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沉甸甸,挺有分量的小说。且不论外封上那沉浸着浓郁古风色彩的落日手绘,单就外封和一向被我们视为“鸡肋”一样的腰封的质感、手感就已足够吸引人,尤其腰封更是像在摸一块羊脂玉般细腻温润,令人爱不释手。
“边庭苍茫,草原落日,纷扬白雪过塞北。从黄河古道到阴山脚下,雁门关少女朵尔丹娜跨金乌马、横巨灵枪,独挡千军。杀伐与柔婉纠葛,江湖与军争缠绕,群雄竞起争霸间,一点温柔旖旎的故事在乱世风云中飘荡湮灭。自此关于风云盟盟主的美丽传说,都留在了一个叫江湖的远方”。
飘灯,业已出版数本长篇小说的80后当代武侠小说作者、职业撰稿人,《唐风落日染白袍》为其新近出版的作品。310千字的篇幅,作者脑洞大开,另辟蹊径,向读者娓娓道尽了一个不一样的初唐开国功臣、卫国公李靖。
这个故事中主要的四个人物中,只有女主朵尔丹娜是虚构的,其他三位则确有其人。因此在笔者看来,读这本小说,多少还是需要积累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然都搞不清隋末唐初那会与东西突厥的恩怨情仇、李靖与红拂女的典故、甚至书中男二“咄苾”这个名讳,有多少人能在不去百度百科的前提下知道他的全名阿史那咄苾,正是唐初载入史册的、名震九州的颉利可汗?
为什么说这本书道尽了人性阴暗?起先笔者并不理解作者的用意,毕竟按照常人的逻辑思维,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位第八的开国元勋,位极人臣的李靖怎会如书中所述这般竟是一忘恩负义,为了发迹不惜用尽一切阴暗肮脏手段的宵小之辈?
书中描述的大背景是隋末乱世,李靖这个人物正是隋朝名将、位列上柱国的大将韩擒虎的外甥。如果你对韩擒虎此人无甚了解,那么应该读过一首杜牧非常有名的《台城曲二首》,其中一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这正是隋灭陈时,于胭脂井中生擒张丽华并杀之的韩大将军。中国人老话讲外甥随舅,从这个思路理解的话也没错,可不正如其舅父般残忍冷血,杀伐果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一位优秀读者正如演员一样,读完一本书会不由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出于女性读者角度,笔者虽欣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英姿飒爽、横档千军的朵尔丹娜,私心里却委实不喜她在明明已经看破李靖的情况下依然对其一次又一次的纵容,宽宥。还有红拂,为了只有一面之缘的李靖,毅然抛弃了自己的亲骨肉,跨越重重艰险,决然与其私奔,如此骇人听闻怕也只有作者这样脑洞大开的想象力才写得出。只是她的结局相对较好,李靖毕竟没有负她。
有人说,飘灯很残忍,像资本家剥削劳工,地主剥削佃农一样,不但将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撕碎,也将丑陋的东西一点点挖掘。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交锋,强烈地冲击着人的心灵,近乎窒息。这就是笔者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你们呢?也是如此这般吗?
《唐风落日染白袍》读后感(四):【须叔试读】不平凡的江湖
谈到武侠小说,立刻就能联想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一批武侠作品,让读者重新唤起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作家所带来的精彩武打场面和美妙情感世界。只是这些作者的笔下,鲜有女侠为主角,更多的是以红花反衬绿叶,如吕四娘、练霓裳、武玄霜等等。
纷争的年代,武林豪杰云集,作者飘灯描写了一位少女向燕云,其武功盖世,才华横溢。在十三岁年龄之际,继承了父亲的遗产成为了风云盟盟主。想想此年龄不过是豆蔻年华,幼稚的年龄,又如何在帮派中取得威信,让众人信服呢?身为盟主,要想扞卫自己的荣誉,唯有独自面对严峻的挑战,要想功成名就,还是要继续努力打拼。
看到向燕云,好希望其能为第二个妇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灿烂的篇章。只可惜这位美丽的女人,内心还不够坚定,关键时刻显得犹犹豫豫。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不要随意地改变主意,一犹豫则成千古恨。项羽因为犹豫,最终让刘邦夺走了天下;阿里达因为犹豫,反让咄苾占了先:向燕云因为犹豫,历史里还会再有你的存在,其为何没能接受历史的教训呢?唯有坚定信心,克服心魔,才能在尔你我诈的战场上占得先机。
无论是游牧民族,作为男人天生就喜欢战斗,表现出强烈的征服欲,就连小男孩在电视上看到飞机、坦克等战争场面,都会兴奋不已,表现出天生的兴趣。显然,大多数男人都热衷于军事,他们永远是好战的,即使在和平的时代,也无法磨炼掉自身好战的基因。
作为枭雄般的人物,咄苾和李世民两人同样有着鲜明的个性,所展现出的行为却让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占据着不同的角色。从小说中,咄苾同样也展现出做事犹豫的性格,明明他可以与向燕云一起,强强联合却没能抓住历史机遇。而李世民,在十三岁的年龄点评突厥时显露出卓越的判断才能,其拥有自己的主见,想要夺取天下,最重要的就是等待时机,天时天利人和或许那才是最好的机会。
对待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则敢于出手,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而咄苾有着类似的机会,确是臣服于自己的兄弟,令人可叹。
说心理话,唐朝的辉煌历史早已进入历史的史册,然而还是不太愿意看到向燕云和李靖两人间的诡异争斗。早在风云盟总社,李靖偷画兵力分布图就让读者感觉其小人的风格。在后续两人的交锋中,李靖不顾儿女情长,断情断意,甚至让收养的女人向雁青走在前面,从此断送了突厥的天下。真没想到将东突厥毁灭的李靖,竟然是如此的阴险狡猾,真不喜欢这样的人物!
小说中,惊讶于看到红拂女,画家笔下的作品经常出现她的形象,这位原是隋大臣杨素的家妓,相遇李靖后为爱而动。那改变红拂女一生的夜奔,为那个人,不求未来、不惧生死的夜奔,值得令人回味。
张大千《红拂女》张大千《红拂女》:绝忆当年李药师,侯门投刺擅丰仪。谁知野店晨妆罢,能识虬髯客更奇。能明去就更谁如,千载峥嵘女丈夫。笑煞豪华扬越国,身犹未死骨先枯。千山庙皂说奇雄,俎豆谁怜祭享空。倘使蛾眉犹未死,忍看车骑渡辽东。渌江江水清见底,渌江女儿柔似水。恨无侠骨有回肠,如此江山愧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