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你想读的文章》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15 00:18: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写你想读的文章》的读后感大全

  《写你想读的文章》是一本由[日]田中泰延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你想读的文章》读后感(一):写作路上迷茫时,不妨看看这本书

  时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问题“坚持写作两年了,粉丝和阅读量都很少,还要坚持吗?”我认为,此时提问者需要的不只是励志故事和写作方法,更需要理清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了什么而写作? 日本人气专栏作家田中泰延认为“你的文章,第一个要取悦的人应该是你自己。”他的第一部著作《写你想读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佛系”写作经历,帮助我们放下写作的包袱,淡然面对阅读量与评价,在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核和风格的过程中,享受写作的快乐。 田中泰延从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毕业后,进入电通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文案工作长达24年,2016年辞职,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开始写作,活跃在网络上。在“街角的创意”网站连载的影评,“田中泰延的娱乐新党”“泰延杂记”成为阅读量达500万的人气专栏。 从15个字的广告文案到每篇平均7000~8000字的影评,因为“觉得有意思,自己想读这样的内容”而写,田中泰延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人气与关注。尽管如此,在序章中,他说,为了爆款、名气和成功而写作,是一开始就选错了出发点,结果注定会失败。 写作是用来排解孤独的方式

  互联网时代,写作者把文章发布到网上,很快就能看到反馈:热度如何,是批评还是赞扬等等。这对于写作者的定力带来很大考验。得到肯定和关注时希望有更多,反之就会自我怀疑和气馁。“还要不要写下去”常常是没有赢得预期的“收获”时的反应。 叶圣陶在《文心》中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同样,田中在写作的原因中写道: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独自出生,独自离世,有一些东西只能在孤独中才能了解。通过阅读和写作,将自己的感触诉诸笔端,并经由此与他人邂逅和对话。学习、领悟和表达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 写作之所以成为累赘,其实是你附加了太多额外的期待。淡定面对外界的冷热褒贬的秘诀是“坚持写让自己读了后感到喜悦的文章”。 独一无二的内涵从哪里来

  经历不同,对同一件事同样的景,感受与联想不同,这些差异成就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风格与内容。 书中第二章关于写什么里,作者着重介绍了随笔这种文体,并将随笔定义为:在事象和意象交织之处产生的文章。 事象,就是我们耳闻目睹以及所了解的事情,包括世上的一切事、物、人。当我们与事象接触,心灵为之触动,产生想要把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的念头,此之谓“意象”。 随笔虽然最终落脚于描述内心感受,但单纯描写内心世界是无趣的,须通过描写足够的事象来支撑。 比如写影评时,一味侧重事象,会陷入只复述影片剧情的状态;一味侧重事象,只表达自己的感想,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作的方法

  按自己的喜好写出优质的文章,离不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田中泰延说,如果把文章比作大树,第一手资料就是树根。写手的思考仅占整篇文章的1%,而为了表达不足1%的思考,写手需要用剩下99%以上的信息来支撑。 书的第三章,他以自己受滋贺县委托,写关于石田三成的专栏为例,讲述了调查的方法。从接受委托到交稿,他花了两周时间,先用两天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相关资料,其余全花在寻找第一手资料上,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在定稿的结尾,他列出了查阅过的十九本参考书。亲自追本溯源搞清楚一些事实,为写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仅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找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每次都购买相关书刊也不现实,作者说,做调查的诀窍是“利用图书馆”。 “爬格子”一点儿都不轻松,辛苦中的乐趣来自于喜欢所要写的东西:要么是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我喜欢这一点”,要么觉得喜欢而去搜集更多资料。将情感融入文章,才是写作的意义。 作者从事广告业二十余年,将“决定成败的不是说什么,而是谁来说”的现象打趣为“罗马帝国1480年的历史在炸猪排套餐面前一败涂地。”普通人关于罗马帝国1480年的历史的深度长文发在网上,可能浏览量不过几十,最多几千而已。假如宇多田光发了一篇关于炸猪排套餐如何好吃的文章,会有几百万人争相阅读、评论。 无论是出名、挣钱,都有许多其它选择,写作并非最好的。人生五味杂陈,写作成为我们情绪的出口和内省的方式,经由它,我们得以与自己平和相处。

  《写你想读的文章》读后感(二):读者视角写作方法既写自己喜欢的文也能让读者买单

  

01

大多创作者都是有强烈的表达欲的,他们擅长写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表达与分享,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章了解自己,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但往往这类随笔式的文章流量低的可怜,几乎很少人看。创作者写的洋洋洒洒,在自己文章中自嗨的不行,可谓辞藻华丽、文字优美、情真意切。但每当看到那聊胜于无的几个阅读量,便开始惆怅,认为自己不适合写作。比如我,我时常在想,我只是想写自己想读的文章而已,为啥没人看呢?于是有很多声音告诉我:自媒体写作千万不要自嗨,虽然你爽了,但是读者不会买单。

市面上很多写作书籍和写作课程都是教我们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文章,思考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章,按照读者的节奏和喜好来。就像娱乐八卦从来不缺吃瓜群众,正儿八经的历史内容往往不及野史的看客多。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我终于看到一本反常规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思维的书,日本作家田中泰延的《写你想读的文章》,被称作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作者倡导“为自己而写作”。

这个写作思维一下子吸引了我,作者说:“写自己想看的文章把自己逗乐,而不是去做取悦读者的事情”。我认为,取悦自己总比取悦别人容易多了,写别人喜欢的内容,自己写的难受,如果能写自己喜欢的,自己开心了而别人也恰好喜欢,这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田中泰延做到了。

02

在这本《写你想读的文章》一书中,作者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写下自己想读的文字,能够让自己变得快乐,作者提出“读者视角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写,基于一件事象的基础上,把自己心中所想随感写出来。一篇有事实有情有理的文章,我相信是能够产生读者共鸣的,因此也会收获很多粉丝的青睐。同时这也是自己想写想看的文章,写的舒心读的愉快,看客请便的风格也是自成一派。

有人也许会提出质疑,这样的写作方法真的能够写出爆款?作者用事实证明是可以的,田中泰延中年裸辞,以自由职业的身份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并取得不小的成绩。在“街角的创意”网站连载的影评,“田中泰延的娱乐新党”“泰延杂记”成为阅读量达500万的人气专栏,获得广大读者的强烈支持和喜爱。

那么这种读者视角的写作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写作精华要点。

不做只喜欢描述自己内心的无趣的人,结合外部事象进行意象描写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所写文章的的内容99%是来自调查的信息,1%的内容是写作者的思考,让读者称为主角。

写作内容资料必须是第一手的,而不是网络上照搬人云亦云的资料。

经常泡图书馆的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途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所写文章要包含爱意和敬意,有感情的文章更能打动读者

写作时阐明思考的过程比单纯提出观点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遵循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发现、归纳、演绎、感叹

这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程,而是一种不一样的写作思维,作者把忠于自己内心的佛系写作思想呈现出来,让更多为自己而写的人有了写作技巧,增强了写作信心。

03

我发现日本的作家都特别的谦虚,这本书的作者田中泰延说:“我从来没有自发的、主动的写过文章,写广告文案是公司分配的任务,写影评是受朋友之托,这本书本身也是在今野良介先生的劝说下不得已而写的。”

日本近代“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他在写《我是猫》的时候,也是受《杜鹃》杂志主编虚子嘱托他为杂志写点东西,于是就有了这本处女作《我是猫》。夏目漱石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自己的写作成就都是被他人造就的。他说:选择文科是因为朋友的建议,当老师是因为别人的邀请,留学归国后的大学工作入职《朝日新闻》、写小说皆是如此。

由此可见,没有谁生来是就喜欢写作,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有外界的影响加上不断的练习,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动快乐的事,写自己想读的文章。写作是孤独的,是大半夜忍住睡意,腰酸背痛的敲着键盘,与读者在孤独中产生共鸣也是一种幸福。

  《写你想读的文章》读后感(三):今天我生日,但是却很孤独,于是我把手伸向了键盘……

  

今天是我的生日,但是除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太平人寿祝我生日快乐外,我被世界遗忘了,包括我妈。

遮天蔽日的孤独朝我涌来。

可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人有怎能被孤独打倒?于是,怀着满腔的愤怒和惆怅,我把手伸向了我的键盘。果然,带着感情的写作最动人,我的写作瓶颈似乎打破了,文思如泉涌,不一会儿,洋洋洒洒的5000字新鲜出炉。

“写作是排遣孤独的最佳方式”。这是日本人气作家田中泰延在《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简洁写作法》中提到的,我深以为然。这本书刚出版,我就收入囊中,因为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不了解写作了,产生的书评、感想都不吸引人,全是自己一家之言,写作进入了瓶颈期。阅读这本书后,我被田中泰硏的“佛系”写作法吸引了,也被他书里透露的生活理念吸引了。

《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中,田中泰延更像是一个老师,对着各式各样的学生,把自己从事写作的心法倾囊相授,而阅读这本书的我们,像是一个个在写作中迷途的学生,在他的耳提面命下重新找到正确的道路。

01.致在社交媒体上写作的你

社交媒体不同于正规纸媒,如果正在从事自媒体,那么需要明白文章属性。网上爆款九成是随笔,那是因为网络文章属性使然。发乎于事项,发挥与意项,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还有关键一点,就是需要确定领域和定义。定义,我理解的是文章主题。明确了这两点,文章的主心骨才会存在,才不会偏离初心,忘记自己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这篇文章。

02.致已经设定读者对象的你

如果你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读者对象,那么,田中泰延告诉你:放弃吧,不要给你自己设定读者。写作,首先取悦的是自己,自己才是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必须抛弃“面向特定群体”“想要吸引读者”“相当写手、想出名”的错误想法。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更不能去过别人的人生。

03.致“无趣”的你

告别“无趣”,需要警惕“描述自己的内心”,因为没有人会愿意花时间去看你的内心,你需要热衷于描述自己的外部世界,因为这才是产生你内心的事项,才是跟读者产生联系的桥梁。

告别“无趣”,需要在写作前需要做好调查,查阅资料,保证所写文字的正确性。书里,作者介绍了好几种查阅资料的方法,获益匪浅。

告别“无趣”,需要富含感情。我们需要爱上写作对象,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我喜欢这一点”,在发现“我可能喜欢这一点”时,深入查找与你感兴趣的事务相关的资料。让自己充满感情,让写作具有情感。而后思考,并在写作时阐明思考的过程。一篇文章变应运而生。

04.致想要改变生活的你

写作的你,应该知道两点。

人类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会带来什么结果?

书中,田中泰延如长者般阐述了他对写作的一些看法,无疑成为了我们这些笔耕不辍的人的心灵鸡汤,温暖、平和、美好。

这是最后这一篇章,让我更坚定了写作的道路,因为在阅读此书后,我也明白了,我要为自己写作,写我想读的文章。

《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这本书里,作者还不吝啬的穿插了3个他的爆款专栏内容,一是广告的写法,二是简历的写法,三是我推荐的阅读书单。我在阅读的时候,想象着以后我的女儿们写出来的简历会比同龄人更独特,不由得开心笑了起来。

呵,你看,这就是文字的魔力。

  《写你想读的文章》读后感(四):静、诚、道——从写作的初心出发,找到写作的人生道理

  

本书是一部非典型的“佛系”“劝退”写作方法论,这篇译者序是我写过的唯一一篇非典型的译者序。

这是我翻开《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我觉得十分惊讶,惊讶于译者对于一本教授写作的书籍的书却被称为“佛系”“劝退”写作方法论。

带着好奇,我看完了整本书,这本书不厚,只有15万字,也不难懂、不深奥,很快我就读完了。

必须说《写你想读的文章》和一般的写作教程书籍很相似,但是却又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很简单,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写作的目的(为什么)、写作的内容(写什么)、写作的受体(写给谁)、写作的方法(怎么写)和写作的原因(为什么而写),和一般市场上面大部分写作书籍的内容都大致相同。

但是不同的是,这个作者在书中传达的理念却十分“佛系”,与其说作者在告诉你如何写作,不如说作者将自己的写作哲学通过一本书传达给你,很像是武侠小说中,小菜鸟误打误撞找到某个山洞或者掉入悬崖以后遇上某个武林高手,而这个武林高手在参破武功秘籍和人生哲理以后,将武功秘籍传授给你。

写作的心要“静”

本书的作者是拥有24年广告策划经验的自由撰稿人和文案专家田中泰延,在网络上面拥有自己的专栏,阅读量高达500万。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写你想读的文章》一书中一直“劝退”大家,不要写作,因为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写作是一个苦差事,不能光靠幻想就能靠写作走红。

作者在书中说自己不得不大半夜忍住睡意、腰酸背痛得敲键盘,但是自己的收入却大不如大学时期一块创业的同学们,这些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的CEO。

虽然是“劝退”,但是不能说作者的态度是消极,我觉得作者其实在传达一种理念:写作的心要“静”。写作是痛苦的,写作是孤独的,想着靠写作发大财基本算是春秋大梦。虽然现在是全民写作的时代,大家都能在各种网络平台上面“直抒胸臆”或者“侃侃奇谈”,但是真正靠着写作成为知名作家或者大V的,绝对是一小部分人,而能写出有深度、有想法、有内涵的文章的人更加是少之又少,而这些人往往在不为人知的背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写作的心要“诚”

除了“劝退”以外,在整本书中,作者透露出自己的写作哲学便是“佛系”。所谓的“佛系”是,不要为了谁而写,就为了自己而写,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自己想读的文章就行,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在译者序中,译者马奈有这样一段话:

我是一个挑剔的译者,不以翻译为生,所以对出版社提供的图书选题挑三拣四,向来只翻译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译者的这种“佛系”正好与作者的“佛系”不谋而合,而也与我写作的“佛系”不谋而合。

我也不是靠写作为生的人,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读完有趣的书会写一写,我看到有趣的话题会写一写,我从来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爆款”“流量”而写作。我写作的初衷只是为了更好地读好一本书,锻炼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成长而已。

在书中,作者也很好地传达了这样的写作哲学:

我们没有必要设定读者属于哪部分群体。自己的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自己,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觉得没意思,那么写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白费力气。我们必须抛弃“面向特定群体”“想要吸引读者”“相当写手、想出名”这样的错误想法,首先树立“只要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有趣,那就是幸福”的意识。

写作的心要“道”

同时,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写作缩小了世界的范围”的理念:

假设你打算写一篇关于某次旅行中的回忆的文章,你拿出稿纸,写下“那是8月的一个夜晚,我在尾道市”。原本空白的稿纸如同一望无际的大海,容得下整个宇宙,但你一落笔,你的世界就被压缩了。

这是“写作缩小了世界的范围”的第一层含义。

而第二层含义则是写作是孤独的,写作是为自己而写的一种延伸。当你把写作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取悦自己的方法,那你的文章首先需要过的了自己这一关,这篇文章要取悦自己,就要言之有物,包含情感,不能无病呻吟,不能抄袭搬运,不能随意应付。

这样的文章才能让自己觉得快乐,才能吸引读者阅读。而素未谋面的读者读到你的文章,和你产生了联系,也就将世界中的芸芸众生通过文章这样一个媒介链接在了一起。这也是“写作缩小了世界的范围”这一理念包含的哲理。

文心“本乎道”。写作是一条艰难的、孤独的“道”,作者选择离开原本稳定、高薪的工作,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写作还是连接自己和世界的“道”,在这个“道”上既可以阐述自己的想法,也能对他人有益,用文字将毫不相识的人连接在一起。

写作最后

就如本书一开篇,作者写的那样:

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传授写作的技巧,而是想向大家展示写作的思维方式。

在书中,我确实觉得作者写的写作技巧都较为浅显,如果想获得高深写作技巧的人读这本书获得不了什么,但是作者却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他20几年来写作的哲学。而这个哲学我觉得可以穿越书本的厚度,增加人生的厚度。

虽然书本很薄,只有15万字,但是书本的内容却像书籍“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的副标题一般,足以改变人生,因此此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尝,多次回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你想读的文章》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