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自传》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文自传》精选点评:
●内心有不平静的感情时候,要去看云,看桥,看水,看天。但是连这些都抚慰不了的话,那就要去看世界了。
●第一次系统读沈从文作品,也拜读研所赐。沈从文还是很聪明,也比较坦然,后序里说,年龄渐长,也筛去些骄傲、自矜、做作,通读下来,有些段落实在仍然陷于“做作”,支撑他的一些力量全然展示给读者。他写众生相,众生相里是我相,写我相,又何尝不是众生相。他自诩“乡下人”,来城里看大城市人和小城市人,那么多明里暗里的争斗,觉得不齿也不忍,对城市人对他的攻击也不忍,这些怒目之语,在《从现实学习》里毫无掩饰。另外这个版本太花哨了,喧宾夺主。
●美丽的往事。
●我还要再读一遍 电子版的看了感觉大打折扣啊啊啊~ ~ 我要看纸质版的!!! 沈从文真是太神奇了。
●书末《从现实学习》一篇,震耳欲聋,怅然涕下。但湖南美术出版社此书做得实在差极了,装帧丑陋,印刷残次,书看完便散了架。
●生命的文化寻根之旅,最好的文学文本之一。
●书很轻松的就读完了,书中文字娓娓道来的是满满的时代回忆。一个人的今天与明天虽然表面可能不同,但昨天的一切一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生活这本大书里,品出千滋百味,而从各种滋味中自然描绘出趣味来的,目前遇见的作家中有这天然率真的两个人:沈从文与汪曾祺。跟随着他们继续穿过大街小巷,遇见那些同样有趣的人。
●沈从文或许可以称为我近代最爱的男性作家之一,他文笔绵绵如水,润泽而不软弱,娓娓道来有种讲故事的感觉,而又不是一味的如水,总有湘西那水的活,那野性在。他写自己小时,如何读一本小书,又同时看飞鸟爬虫或者是砍脑壳杀人……叙事多,而写感情也极度的不欲多渲染,他那感情是极其自然而素朴的,一股天真心性。后记是半个世纪后所作,我读来险些堕泪。他这样写,“这样说来,四五十岁生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已很少有明白我是干什么的人……”
●与以往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沈从文。小时候就霸气外露,逃学撒谎赌博,无恶不作,顽劣成性的小流氓,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观察,正因如此,他的文字细致入微,温温润润,原汁原味,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会觉得就发生在身边,眼前,触手可及,有似曾经历之感。他历经革命暴动,体会过生命的脆弱廉价,看过人世的黑暗不堪,纵使绝望寂寞孤独,也还是平和。他说“不好小书,只爱大书”,他爱与贫民,手艺人,粗俗之人聊天,他认为那才是来自生活的经验和认知。他笔下的世界对我而言既陌生又新奇,美好可爱又凶残。
《从文自传》读后感(一):喜欢他平实的笔触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作家的历练多么不容易。沈先生的文字,尤其是对水的感情,都来自他的少年生活。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都是来自与各色人等的交流,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来自对书籍的热爱,来自比平常人更多的思考。
乍一看,文弱书生,其实胸中万卷诗书,还有多一份的思想。
《从文自传》读后感(二):最湖湘的作家
出身湖湘文化的熏陶,不可免俗的会喜欢沈从文。不娇柔,不造作,写朴实的文字,给朴实的人看,在淡淡中描绘清新的惆怅。很多年以来,当有人问我什么是湖南,我总会第一时间在脑海里想起河边的渡船,沉默的摆渡人和渡船上眼睛明亮的女孩。曾今因为《边城》的缘故,喜欢上了《等等等等》里黄磊的浅吟低唱。有时候,真正动人的不是海枯石烂、生死离别,而是淡淡的不能言说的惆怅。
《从文自传》读后感(三):我的外婆是湘西人
每次听外婆说起家乡龙舟的事,我就容易热血沸腾。
我的外婆热衷于讲述逃脱“日本鬼子”的故事,却不怎么喜欢提带了银环的男人的故事。
我读了沈从文,似乎明白了一些外婆的心情。
那是家啊,不是一两句依恋、表一表心境就可以说清道明的。
难以触及是因为不敢触及,触及不到,就算抅着了也是勉强的,是不完整的,终要零散的。
《从文自传》读后感(四):“看”世界:
“我记得迭更司的《冰雪因缘》,《滑稽外史》,《贼史》这三部书,反复约占去我两个月的时间。我欢喜这种书,因为它告诉我的正是我所要明白的。它不如别的书说道理,它只记下一种现象。即或它说的还是一种很陈腐的道理,但它却有本事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向价钱上的多少来为百物作一个好坏批评,却愿意考查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在我印象里,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汇在动作中,在静止中,我皆能抓起她的最美丽和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另外一句话说来,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可是,由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产生的各种无固定性的流动的美,德性的愉快,责任的愉快,在当时别人看来,我也是豪无瑕疵的。我玩得厉害,职分上的事仍然做得极好。”
---从文自传,P116
《从文自传》读后感(五):阅读以外
读《从文自传》。不矫柔,不造作,朴实的文字,给人向上的力量,让人受到爱与美的感染。
他的童年读来是那么有趣味,有时忍不住莞尔,那口气总透着顽皮孩童的神气。
他的逃学是在“读一本大书”,他说得那么理直气壮:“我的心总得为一 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
逃学时,他看发现了太多古怪的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
当逃学败露,在学堂或者家中领受罚跪时,想象又生出了一对翅膀,他想到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沈先生把这当作联系想象的机会,倒把处罚的痛苦忘却了。
总之,他享受着这一切。他从生活这本大书中学到了小书中不曾讲述的知识,他奔跑在凤凰的青石板路上,睁大眼睛去观察,侧着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试图去解开脑海中的一个个问号。
是啊,生活总是充满了疑问,都得靠我们自己去解答。我们想知的太多,但知道的又太少。
有些时候,我们必须放下阅读,去发现更根本的事情。
毕竟,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