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是一部由李好 / 郭晓敏 / 张纯烨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站到底》观后感(一):大力支持益智节目
说句良心话,很多人说背题库。如果真的只背题库那么容易,就能赢全场,这么溜?我还是不相信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把高考名牌大学学生看得高大的样子,仔细想想那也不就是高考磨出来的,天天读要考试的书读出来的。要考一个证书不也要背专业的书? 上一站到底参加节目,就不能背一站到底的题库了? 不懂为什么很多这种节目还没有那些搞笑的综艺评分高?综艺为了逗大家笑难道不用彩排?没有看出很多笑容很假?支持益智节目,也希望该节目不断改进,越做越好。
《一站到底》观后感(二):不能简单用科普心态看节目
看过如何高效学习后我逐渐学会关注周围人的学习方法。 在一站到底节目中,我也看到了各种学霸记忆的特点,善于联想。有些题目出的也很明显,给出关键词让你去联想。 知识不是一个一个放入盒子里的小东西,他是一个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 各个名校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和坚持也很让人感动,输了也有输者的风范。不能指望能从这个节目中学到什么科普知识,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是有背景的不是靠背能记住,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就能感觉到我思考的时候或者说想起答案的时候,只是因为曾经看某本书刚好从眼里一晃而过的印象,问题虽小,真的与平时的日积月累分不开。 所以这个节目更多的是鼓励我不放弃积累,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一站到底》观后感(三):海天《一站到底》哈佛站队又出牛人挺进决赛,北京大学还能赢吗?
继上次哈佛大学霸气才女丰莉婷以一敌四打败了麻省理工学院(果然理工学校在这方面的天赋点天生比别人弱),其他站队队员打了酱油后,本来以为这一期海天《一站到底》哈佛大学对战澳大利亚名校联队,丰莉婷依旧能够以一敌四,其他队员继续打酱油。
哈佛大学丰莉婷以一敌四,其他队员打酱油。
《一站到底》观后感(四):海天《一站到底》哈佛战队荣耀登顶,轮答赛制引争议
上一期的海天《一站到底》中,哈佛战队最终战胜北大战队,夺得总冠军。
许多观众对北大的失利感到惋惜,也有不少的观众觉得最终的轮答赛制对于北大而言并不公平。在第二轮的轮答赛制中,王照宇由于解答不出“自出洞来无敌手”的下一句导致北大的落败,但有观众觉得北大此时处于多答一题的境况,因此直接判定哈佛战队取胜对于北大是不公平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第二轮的轮答赛制
《一站到底》观后感(五):不错的节目
对于整个益智类答题节目来说,要想和近几年火爆荧屏的真人秀节目PK,单依靠自身内部的改革是不够的。目前可以看到,国内益智类答题节目形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一站到底》为了保持节目的互动性,可以借鉴选秀节目中对选手实行票选的形式:即让受众通过微博、短信、现场等渠道复活一些参与者,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增加节目和选手之间的互动性,也可以满足受众收看节目的心理需求。这说明在如今媒介系统不断融合,节目形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背景下,当其它综艺节目开始借鉴益智类节目中“益智”和“博弈”的元素时,益智类答题节目同样也需要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仅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是对受众心理诉求的迎合。因为受众在收看益智类节目时不仅仅是满足获得新知的需求,更希望实现自身心理综合诉求的达成。 因而今后益智类答题节目要想取胜,也需要在节目中融合谈话、游戏、真人秀等多元化的形式,这可能是益智类答题节目的未来走向。但不管怎样,以《一站到底》为代表的益智类答题节目的成功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必须充分挖掘受众的心理诉求点,进而通过形式的革新来使受众获得最大的满足。
《一站到底》观后感(六):写给自己
成功的人总是相似,失败的人各有各的弱点。
也许用成功和是失败来定义他们太过于狭隘,但不可否认,他们在外人看来是成功的,并且是很成功的,他们有三个共同点,志、恒、专、
有志气,心之所向,就是最美的生活。
有恒心,不迖目的,不回头的超人毅力。
有专一,精干做事,专与做事,遇事会专心。
他们每个人都有烫金的履历,但这些履历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坚持,我们在看到眼前的他们风光闪耀,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辛勤耕耘,我们会为某一个人的成功而惊讶、惊叹,却没有几人会努力提升以抵达我们曾仰望的高度,大部分人之所以会成为大部分人,也正是缺少了那一份化欣赏为动力的志气与恒远持久的专心和毅力。
优秀的人会遇见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在一起总是惺惺相惜,彼此珍重,我们之所以在抱怨,在义愤,为什么周围的人那么不优秀,那么差劲,那么平凡和普通,一个只会抱怨的人成为不了什么,关键在于行动中,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顺其自然不争不强,做好自己,走好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幸福总会在我们身边
――――――致自己
《一站到底》观后感(七):编导专业分析:《一站到底》
一、内容设置
(1)答题库范围设计领域广泛、问题难度难易结合,吸引受众/选手——不同领域的受众,参与其中进而传播知识——(益智类节目宗旨)
(2)规则说明——以VCR植入形式,效仿电影桥段(以电影制作模式呈现赛制)——别具匠心,一别以往栏目主持人枯燥的讲述方式——从栏目开场区别其他传统益智类节目的单一模式,增添创新元素
(3)环节设置
A.打破以往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和选手一问一答的传统常规模式。《一站到底》以选手之间的对垒模式,加以主持人的衔接人作用,新的挑战模式树立新的益智类节目形象。
.掉落式惩罚的增添。这个小小的环节是《一站到底》的一大亮点,侧面体现比赛的激烈/残酷/形式感,通过回放镜头展示每个选手掉落舞台的瞬间,增添了一点点喜剧感。在紧张的比赛气氛中得以缓和,转折到下一个环节,起到过渡作用。
二、主持人(夫妻档)
1.默契——配合度——一改以往主持人组合风格,两人以李好为主,晓敏为辅的配合展示亲和力,以及现场节奏的掌控。——生活化的身份放置屏幕,亲民化
2.衔接/承上启下,控场,答题辅助功能
三、嘉宾设置——栏目风格
1.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头衔,符合选手自身的特点,让观众在简短的出场时间中对选手有初步了解
2.平民/草根/素人选手,给予他们自我展示/针锋相对的空间,答题过程中通过镜头不断的剪切和分割画面结合展示选手的答题状态来带动现场节奏和气氛,营造紧张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
3.比赛结束后双方简短地鼓励,缓解比赛的激烈感,展示选手更是节目宗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传播正能量。
四、舞台设置
蓝光——神秘 (系统选择对垒选手)
红黄光——胜负之分
光线——舞台气氛
以选手站在圆型舞台,每人各站一个位置,以对战的选手为中心辐射到选手、主持人、观众多方,不同角度来体现比赛碰撞的火花。通过两指针的转动选择对垒的选手,达到不可知性/随机性,使节目更具神秘感,带给观众好奇心。
《一站到底》观后感(八):《一站到底·英雄联盟》再燃战火:七年英雄组团来站,史上最难题库开启
人的细胞每七年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开始,人生中的每一个七年都是转折点。
对于一档综艺节目而言,七年是坚守、是常青,也在等待新的蜕变。自2012年3月2日开播以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已陪伴观众近七年时间。两千五百天磨不灭心中的火,这档益智类答题节目仍旧步履不停,追寻知识的顶端。七周年之际,《一站到底·英雄联盟》再度烧脑来袭,将于1月7日起每周一晚21:10燃起为知识而战的火焰。
围绕“七周年”这一主题,新一季《英雄联盟》有何创新与亮点?捕娱记对话《一站到底》制片人赵庆阳,他表示此战集结了56位年度英雄挑战史上最难题库,全新心理战赛制的运用让比赛充满不确定性,而七年一站的“回忆杀”将戳中无数观众的泪点。
匠心筑梦,巅峰之战,一切只为“传递一种能量、一种热血和一种不死的精神”。
七年英雄组团来站
首创“摘星式赛制”,烧脑战与心理战同时触发
《一站到底》在七周年之际打造第四季《英雄联盟》,两大主题碰撞之下,节目组决定“再一次向巅峰发起挑战”。
吹响战斗号角,答题大神集结。以年份为单位,综合考量战绩、人气、网络反馈等指标,节目组从5000多位嘉宾中甄选出每一年度的最优8人组成“年度站队”。从2012年到2018年,一共7支年度站队,在制片人赵庆阳看来,“他们是节目史上最厉害、最具看点的56人。”
本季《英雄联盟》赛程长达2个多月,由7场初赛+2场复赛+1场总决赛构成。规则设计上,最大的革新是首创“摘星式赛制”。每一支“年度站队”中的8人两两分组,每组共5颗星,由站队自由分配选手星数并指定出战先后顺序,答题摘星是制胜的关键。
“星在人在,星尽人灭。”赵庆阳用一句话形容“摘星式赛制”,“今年的《英雄联盟》不再是一题定胜负,输了会扣星,但输一题或两题,再次夺回星数也一样能赢。”可见,新赛制考验的不仅是选手的知识储备,还有谋略与心态。因此在节目呈现上,会加入精彩的真人秀部分:“比如每支站队比赛前、作战时的内部讨论,赛场上的心理战,都会是看点。”
烧脑战与心理战同时触发,重重压力之下会让比赛充满悬念,甚至产生出人意料的赛果。赵庆阳直言,往季《英雄联盟》好似一场“神仙打架”,观众看到更高、更快、更强的答题大神,“这次的确不一样,会有一些实力不俗的选手,因为谋略不足输掉比赛。”
人物冲突刺激看点
三代选手相爱相杀,多种情愫集中释放
《一站到底》之所以能成为最“长情”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与常变常新的赛制不无关系,七年来,节目一共经历了三次大改版。在赵庆阳看来,七支“年代站队”可划分为三代选手:2012年到2014年的第一代选手,接受的是“无答案问答题”的考验,知识结构相对更广;2015年到2016年的第二代选手在“竞速时代”脱颖而出,反映敏锐、竞技感强;2017年到2018的第三代选手面对的都是选择题,思维、谋略更胜一筹。
2012~2014年度战队
2015~2016年度战队
2017~2018年度战队
三代答题大神各具特色,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冲突关系将会是本季《英雄联盟》的一大看点:
有一种交锋,是矛与盾的较量。2018年度站队的卢文建与2014年度站队的周卓诚,一个是读人读心,战绩卓越的站神;一个是善于用阴谋和阳谋混淆视线,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伪装者,他们将在首期相遇,胜负难料。
“伪装者”周卓诚VS“读心师”卢文建
有一种对手,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相爱相杀。都是老师身份、都是答题狂人,梅竹和徐腾跃是大家眼中的“死对头”。他们曾有过两次交手,徐腾跃都败给了梅竹,第三次交手,徐腾跃变身“周瑜”对梅竹说:“我赢不赢天下不重要,但我今天就想赢你‘诸葛亮’。”
有一种队友,是你和我曾经是对手。《一站到底》2012年3月2日的首播节目中,高智商“门萨女”徐琦与年仅12岁的神童小萝莉邓自宇PK,是节目史上最经典的对战之一。今年她们从对手变成了队友,首次合作将碰撞怎样的火花,令人期待。
“除了相爱相杀、阴谋阳谋的冲突关系之外,我们也会有情感的迸发,比如俊男靓女、校花校草的组合,多种情愫都会在节目中释放出来。所以整季节目是很饱满的。”赵庆阳表示,《英雄联盟》在对决之外也会营造“回忆杀”的感人氛围。七年时间里,节目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变化,他们中有人从默默无闻变得发光发亮,有的人通过一番舞台改变了人生,很多故事都会展现,“主持人李好和晓敏,从来没有经历过录一场节目要哭三次以上,某些场次甚至哭了四到五次。为什么一档答题节目能有这么多的感动?因为我们想传递一种能量、一种热血和一种不死的精神。”
史上最难题库开启
题型包罗万象,大神对决刷新答题纪录
打造《英雄联盟》的同时,《一站到底》将同步上线书籍《这才是题库》。赵庆阳介绍说,这套题库集合了七年来节目中最有趣的两万多道题,按照文学、历史等方向分类,一共分为八本。“很多人问《一站到底》有没有题库,我们就是告诉大家《这才是题库》,这套题库对于《英雄联盟》整季比赛也具有推动性。”
今年《英雄联盟》达到巅峰对决的水准,题库难度全面升级,可以用“题型包罗万象,题目难度翻番”来形容。“在这季比赛当中,不得不说是史上最难的题目。”赵庆阳称在以往的节目中,至少有30%到70%的题目是观众基本上能跟着答的,“但是在这一季比赛我们无法保证,因为如果用原先难度的题目,没有办法很快分出胜负。”赵庆阳还提醒观众,想围观“神仙打架”就要做好被难题“暴击”准备了。
然而这一季站神的集结,面对再难的题目,也难免出现胜负难分的胶着局面。还记得2014年首届“风云校园争霸赛”吗?北京大学的张雪健和清华大学的刘也行在对决中答穿题库,并以36轮刷新了节目的答题纪录。赵庆阳透露,本季《英雄联盟》录到第三期就打破了36轮的纪录:“有两位选手答到了本季最难题库的题目,他们的答题对决长达15分钟,最后直接飙到了38轮,一共76道题才分出胜负。”
坚守七年长情陪伴
坚持传递知识的魅力,教育使命让责任更重大
“七年了,没有想到这一站就是七年,也不知道我的人生还有几年时间可以继续站在台上,但是主持《一站到底》是我认为我人生做过的最值得的事情。”录制本季《英雄联盟》时,主持人郭晓敏在微博写下感悟。她说,《一站到底》像是一个人生的舞台,“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学着成长和改变自己,我们学会对抗生活的苦难。”
《一站到底》带给观众很多感动
晓敏这番话,触动了很多追随《一站到底》七年的观众。一位大四的女生说,七年是她从高一到大四,从短发到长发再到齐肩,从青涩到懵懂到轻熟,“陪伴了七年的《一站到底》,对我而言并非仅仅是一档答题节目,而是一种情感寄托。”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一档答题节目能够做到如此长情的陪伴?它的秘诀究竟是什么?赵庆阳却说,其实节目并没有秘诀,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是第一个举起文化大旗的节目。”2012年至今,《一站到底》始终坚持传递知识的魅力,“是什么样的一方舞台让这些鲜活的面孔百感交集?是‘七年一站,一站七年’。我们站在这里就是对的,因为知识在这里。”
都说“七年之痒”,赵庆阳和团队并没有感受到“痒”,只觉得责任更加重大。“之前去武汉宣推,一位爸爸拖着皮箱过来,里面装着满满20册手抄书,不仅有《一站到底》的题目,还有主持人的金句,都是他认真抄写下来给孩子看的。”还有很多家长向节目组反馈,有些东西老师说、家长说、甚至父母长辈说都没有太多作用,反而是电视宣推更利于孩子们观看和学习。“我们不想做普善者,但被动成为了所谓的‘教育家’。既然能给下一代传递些什么,教育使命感让我们必须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