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14 00:2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100字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是一本由陈飞白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一):烛火般的微光也足以照亮人生

  

出乎意料的新人作品,东北土地上发生的关于爱与拯救的动人故事,心理描写冷静、深刻,情感表现刺骨、铭心。每个人都是带着自身的伤痕投身激流涌动的人生,相爱即为互相的疗愈和救赎,只有真挚的人才能完全地、勇敢地献出自己。虽然每一个人的人生和故事都会不同,但都会在这样的故事里找到人性的共性和共情。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二):情与理,水与火,爱与恨,痛与歌!

  作者是我的老乡,印象中她是一个有才华且低调、有个性但不张扬的人,她有着东北人的豪爽,也有着女孩子的细腻, 沉稳中带着点儿机灵。我一直觉得她是个善于观察、描绘和思考,但不善于表达的人,现在我知道,她不是不擅于表达,只是不擅于表现。 这个故事描绘了家庭的聚散离合,情感的爱恨纠缠,理智的冲突斗争,理想的支离破碎,生活的荒诞不经,现实的辛酸无奈,揭示了人性的错综复杂,结局有些让人感到唏嘘,也留下了丝丝悬念。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主人公从幼年到成年的人生历程,通过叙事和描绘的方式支撑了这个横跨世纪、两个家庭、众多鲜活人物又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层层展开,很多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久久跳不出故事所营造出的氛围,也使人在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汹涌的情节与情绪中思考和体悟人生!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三):作者自述——审极端者之美:《爱像划了一根火柴》

  

那种悲空感由来已久,很多人有,我是在三十岁左右达到白热,不知怎么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写作慢慢成了习惯。

我的写作难在跟现实的拉锯。在工作跟写作之间,首先得工作。接完工作方面的电话,就不是方才的心境了。从写作到现实,心飞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等倒出工夫重新钻回文字里,也许不剩几分心力,也许是几天几周后了。有次吃饭闲聊,我说:“我很怕接电话。”看家人的反应,我可能快废了。

几年后,那种悲空感消失了。也说不清怎么消失的,因为什么消失的,心是不是钝了,总之想法变了。确切说,是落点变了。忽然觉得挺好、挺美的。生命的那层美的基底,淡化掉很多负面,也包括幼稚的灵性,出现在了不敢直视的实质之后。可以说,我是开始为存在而雀跃了。这是岁月给的礼物,我的基底不是消极色调。在上色的想象和褪色的生活里,写作极度自由,制造了自己的另一个维度,它反过来成了我能量的出口。

在“想写”和“成型”之间,七年时间蒸发掉。出发点是想尽办法成全立意,《爱像划了一根火柴》的立意很美,在写不出也放不下的几年里,它一直折磨我。故事雏形和人物在心里冲撞,终于在2018年开始成型。只是到现在我仍概括不好它。第一部作品,很是一种竭心的表达,直觉大于方法。

这部作品里,一方面是失衡。作为主体的家庭是拼合的,由母亲带着两姐妹、继父带着儿子,组成了一个家。成员间在几年的共同生活中趋于和谐。大女儿与继弟年龄相近,成长过程中长时间的相互碰撞与影响,使二人间产生了排他的情感,平衡将被打破。一场暗示谋杀使家遭横祸,几个孩子相继失衡,滑向了人生的另一端。作为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催生的畸形果实,失衡是苦血,也是个性极度真实的绽裂。不是必然的,而条件一旦出现,人就会滑向本质,人生因而不完满。大女儿小时候溺水被救,施救者不幸身亡,大女儿此后以游泳为人生目标,曾从江里把抑郁轻生的继弟救上岸,后因身体原因退役,终生没能站上领奖台。这部作品里几乎没有完成和圆满,但不能说是败的,这里没有成败这把尺。我暗藏了感情,审极端者之美。

另一方面是横亘的、贯穿式的远望。此处不能称为爱。有的不是爱,有的爱隔得远了久了就雾散了。家散后,从青年到中年,大女儿跟大多数人一样在生活里漂流,也经历过婚姻,该经历的都经历过。在这些之下,有一层长期的、无形的联结存在于她内心与继弟之间,也可以说存在于她与自己的生命奇点之间,使她的人生不是一条随遇而安的直线,因人因事而有了形状,生命的那层美的基底最终要绽开。

这是个从无到有,漫长且充实的过程。有时想,从酝酿到完成,七年时间2555天,一个人平均按4天时间读完,那如果有639个人读完过,这七年就没打水漂。

这部作品的来路和创作心境就是这样的,在这里做个记号,将来会变的。很多想法就好比看绝版书,总觉着只有自己看了,注意到某处精妙了,别人都没来过,只有我来了,后来无意间发现,还没看的那几页里,有个谁吃饭甩的油点子。想法变得快,基底变得慢,但都在变。至于下一站会开到怎样的地方谁也不知道,不过怎样都好,怎样都是创作者的彩头。我正往这条路上去。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四):一个人一辈子一场梦

  

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书,流畅,深刻,精彩的结尾,很难相信这是一本新人的作品。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用自己不专业的视角来写写发自内心的观感。

作品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作者的笔触很真实,是很深刻的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不是哲学上的,而是披星戴月、岁月磨砺后对朋友、对家庭、对人生、对生死的解读,然后再翻译成文字讲给读者听,这种讲述不需要太多技巧,发自内心的,像对好朋友的倾诉,所以读到这些除了共鸣之外,会引发自身更多的思考。

作者很多的思考是和我一样的。在作者的自述中的题目是 审极端者之美,像我,一个性格极端者,很容易里面人物的举动,比如沙染和沙曦的性格转变,沙染高中装出的洒脱,对李思笃无法克制的爱,对生活虚无的无奈,沙曦的年纪小的纯洁,事故之后翻天覆地一样的变化,特别是为了一个真相自我的牺牲,这些都是极端者眼中是正常的现象,就像对待一个人,爱了就深深爱,无法释怀,恨了就刻骨铭心的恨,不会轻易消散。极端者之美,哈哈哈,这种行为只有在极端者眼中才是美的,因为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极致,追求的是刻在灵魂中的痛快。

对生死的思考是很喜欢的部分,这应该是作者把近几年的思考赋予角色上的,因为在年轻时无法对生死看的那么透彻,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在一次班会上,一个人发言说,自己最怕的有一天死去,每天都在死的恐惧中,那时候普遍两种观点,一种是恐惧,另一种则是傻大姐傻大哥一样的迟钝,高中毕竟没有时间去思考。等到了大学,去逃避,去选择性忘记,我敢说很多人晚上失眠就是因为害怕第二天醒不过来,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年纪在增长,对死亡的态度也越来越清晰,从完完全全的恐惧到了只是偶尔 透到灵魂中的悲凉 与无奈。诸如这样的思考在文中很多地方,前部分有对原生家庭的悲剧,有非原生家庭的困境,后部分三十岁女人对生活、家庭、欲望的态度,这些都是作者在用故事来讲述的自己的人生观。

这本书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两个家庭组成了新家庭,在磨合过程中,同龄的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孩女孩产生了情愫,之后因为发生了变故,最后没有走到一起,可是书中没有这么简单,在网文满天飞、肥皂文学充斥着社会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无聊和轻浮的社会中,需要更多的不同而深刻的文学。看这本书的结尾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大象》,在普通的生活中积蓄了力量,然后突然爆发,带来惊人的效果,在读到350页左右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有点像一个回忆录,一个人将自己的一生中还存在于记忆中的故事加工染色在定型为文字,这样的文字很容易东一下西一下没有重点没有高潮,而高潮来得太过猛烈了,从350页之后,情节突然加速推进,很多信息不断出现,众多的铺垫之后堆砌的是一个巨浪滔天的高潮,一气呵成,掩卷之后心里是满的,觉得已经够了,也是激动不已的,因为复杂的情绪在不断的涌现,又不断的交织,不断的排斥,也许好的文学就是要这样吧。

书里面有很多元素,欲望、冲突、爱、恨、残忍、阴谋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作者用爱像划了一根火柴作为标题,爱串起了整个故事,而所有爱最后都化成了泡影,消失了,它闪亮耀眼,曾经将人不可遏制的拖到制造的光亮中,可是一闪而过,留下了一地鸡毛,只能任由时间冲刷爱留下的或甜或咸的感官痕迹,最后无法忘记的成了恨,为了不恨就要忘却,于是丢失了记忆,忘记了自己,将过去的自己死死的封闭起来。

其实爱也有排他性,特别是最爱。记得一次去大西北旅游,问一个驴友,你现在的老公是你一生最爱吗,她摇摇头,我觉得她但是很可怜,也许一辈子都活在无爱的世界中,至少这辈子自己会隐藏在一个角落中,这个角落的光亮会偶尔遮盖她,那就是她划了火柴的时刻,光亮过后的阴影中,现实与虚无的分别会很痛吧。

爱一个人,爱一辈子,其实是一场梦,也许是美梦,也许是噩梦,但梦终会醒来,或早或晚,或等到死亡来临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