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年代》是一本由查尔斯·汉迪著作,人大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觉醒的年代》精选点评:
●
●理想的工作是甜甜圈。觉得作者预言了正在发生的未来。
●改变人生的轨迹
●管理的哲学思考
●关于生活的意义,耐人深思.
●名字好听....对里面将的横过来的S型曲线影响深刻(其实就是企业的成长周期)
●我喜欢的老人家(不要当作是大师就好了),只因浅显的言语中总有一些智慧的闪光,是惊喜。
●我没看完~
●说实话,我不是特别喜欢汉迪的风格。悖论充斥现代生活,需要智慧来处理。
●2007年 淘书年
《觉醒的年代》读后感(一):觉醒
我喜欢这本书,的确它让人觉醒,在剧变的年代里,如果蒙昧、昏睡,作为逃避,也许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可能是对生命的浪费,通过提问、定位,认清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变,寻求生命的意义。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觉醒的年代》读后感(二):先知与国王
读《觉醒的时代》,即《空雨衣》。(1)书中谈到“先知”和“国王”的不同角色,说先知只是提供航海图,不应该决定航向(p2)。这和James March 说的学者和经理人的不同不谋而合(哈佛商业评论2005年10月号)。(2)工作组合包括有偿工作、志愿工作、家政工作和学习工作。学习成为需要持续进行的活动。
《觉醒的年代》读后感(三):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将于2007年9月来访中国
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将于2007年9月来访中国,目前的计划是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企业家圆桌和特别论坛。
为了保证交流效果,此次我们将采取指定受邀人的办法,如果您想参与,请联系service@cheersbooks.com
请在邮件中简单介绍您的背景,并提出想与汉迪交流的问题。
也可以在新浪查尔斯汉迪作品blog中留言。
《觉醒的年代》读后感(四):中空雨衣照片
這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書。書中提到的中空雨衣照片可參考以下的链接。
《觉醒的年代》读后感(五):管理者的痛苦
一个管理者最大的痛苦在于要克服自己天性中散漫的一面,并且尝试从一个内部人变成一个外部人;其次的痛苦在于指令的有效性和传达的清晰度,因为天才的思维往往是在含含糊糊的言辞中、跌跌撞撞的变成灵感;最后的痛苦在于,必须让每个组织人都运动起来,当他们满载负荷、无暇旁顾的时候,成功的管理者就可以在一个旁若无人的海岛或游艇上,通过享受悠长的假期来瑕想下一条战略上的曲线了。
在个人、组织与社会的结构中,催生社会变革的力量首先存在于组织中,其次是那些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而个人必须成为组织人,才能迸发出积极的智慧、乃至于获得某种心灵上的自由。
家庭和工作作为组织的两种形态,前者正在趋于瓦解,而后者则充满了凝聚力--越卓越的团队,其用于内部交流的时间越长。
在21世纪上半叶,商业组织比政治组织更有可能成为主导社会变革的力量。在商业的力量全面崛起,达到某种假想的利润和利益临界值之后,它就要开始追寻权力的自主之路。
引导社会变革已经不需要理论支撑了,它只需要一种通俗易懂的观念,一个词汇,一种情绪,甚至是一张照片:如世界是平的、众生平等、史上最牛钉子户。
激励他人是管理者的天职,这比紧盯竞争对手的数据更有效,当一个组织自顾自的成长之后,其前行的速度往往令对手连尾灯都看不见。
回到管理者的痛苦当中来,他仍然要为此倍受折磨:隐藏天性中的散漫、在进行有效率的交谈,以及,当每个人都在场上不断运球时,发现自己的身份切换令人生疑:教练、场上队长、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