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快乐》是一本由(美)丹尼尔.吉尔伯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撞上快乐》精选点评:
●这算管理学还算心理学?
●作者笔触极为幽默,几乎让我觉得是个和我一样的二流子。最深刻的印象:难以预测快乐的程度;第二口蛋糕的滋味;最后的印象最深;人们太害怕失去已有的东西;最后我们往往后悔没有做的事,而不是做了的事;快乐从温饱之后,和金钱关系不大;只要间隔足够久,快乐就能常新。
●后面几章比较精彩
●算是我看过的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不错的!!
●有些新鲜的观点,还蛮过瘾的,其他的看不懂就算了。
●多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因该属于那种有点理论的书。
●读过but,好书值得读第二遍
●本来在生病期间想用来励个志,结果没想到它是一本结合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书。作者大意是:记忆不可靠,感觉也不可靠,我们设想中会很快乐、并为之拼命奋斗的未来其实并不一定让人满意。书中用了大量实验案例,能够自圆其说。
●是不是所有的心理学的书看上去都给人一种『志愿者真的好容易被玩弄』的感觉。
●值得一读
《撞上快乐》读后感(一):不太喜欢行文的风格
以为会是本有趣的书,但是读到里面有些失望.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文字和段落的翻译还是原文就如此?文字并不流畅,阅读的快感被剥夺了.本来很浅显的事,却非要绕个弯子说.
可能是我阅读习惯的问题,本来打算好好读一遍.现在根本没有读完的耐心.
《撞上快乐》读后感(二):拨开快乐的表层
在心情郁闷的时候购下这本书,没来得及看完就放下了不好的心情。最近重新拿起来,并不是因为阴霾再来,而是这本书观点比较新鲜。所谓传统的东西容易让人感到沉闷,所谓创新的却也容易过于标新立异使人感到突兀。
但是这本书很好。给你讲道理,在讨论“快乐”之前设下铺垫。容易读懂,不易起睡意。
《撞上快乐》读后感(三):抛开那些比较理论的部份还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很多心理学的观点很新颖,而且读下来确实能学到不少。但是比起《影响力》那样脍炙人口的大众心理学书由于作者过多的采用美国式的幽默,一个是语境的关系一个是译者可能也不太理解的缘故有些地方确实看不懂或者很拗口。毕竟不是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有些美国式的调侃或者幽默我们是无法翻译也是无法理解的,译者用心一点的话应该多查阅一些资料在每一页下面多加一些注释帮助读者来更好的理解,就如同一些比较严肃的心理学译著那样。
也许美国人读来确实非常有趣的书但是拿到我们这里可能就有了那么一些偏差,但是瑕不掩瑜如果能够费劲的读下来还是会收获良多,但是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阅读的乐趣可能就要少了许多,这不能不说是一本好书的遗憾。我也尽力把这本书读完吧。
《撞上快乐》读后感(四):May.19th, 2011
距离看完《撞上快乐》至今已将近一周了吧,说实话,还是没搞懂什么是快乐,内心的快乐指数也没太大的提高。反而,有点搞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快乐是在感知上的,而满足是在认知上的,那,我们是否应该去追寻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简单而快逝的快乐?
书里面有提到,我们储存的记忆是经过加工的,提取出来的记忆也是经过加工的,那,我们的记忆的可信度又会有多高呢?前一段时间在写人生经历这份作业,写着写着,就不想再写下去了。最近在想,如果想要生活得幸福快乐,除了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外,是否还应先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
总的来说,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的,至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会引起我去思考一些东西,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现在的生活,思考自已的未来。
《撞上快乐》读后感(五):Stumbling on happiness
很久没有这么冷静的看待快乐的心情与大脑的关系,直到看完这本书;就像一直莫名地期待一见钟情而又能与子偕老的爱情,直到了解到,这种心灵的震颤只不过是脑电波玩出的化学反应。
想起一句话,当你问自己快不快乐的时候或是说当你意识到“快乐”存不存在的时候,自己已经是不快乐的。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太理智的情况下,人都不大可能感受到快乐?快乐的感觉反而是需要你放开自己,靠酒精也好,鸦片也好,松下心弦才可能领会?------也就是说,看完这本《撞上快乐》,对魔术师的手法真正了解,撞上快乐简直就是撞上了鬼?
丝毫没有诋毁的意思,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人说是为了文明的发展,有人说是为了家族的延续和壮大,我说都是狗屁,对我而言,只是自己的快乐---很自私的想法,不太像社会主义国家里成长起来的感觉。也为此与教育者有过激烈的碰撞,可我一直不改初衷,沉默地坚持到现在。对于自己追求的东西多些了解,还是不错的!
老是说国人没有信仰,快乐算不算?
回到评论:这本书有内容,可惜形式太逊:翻译者应该是个呆呆的、木讷的家伙吧!他应该是闷在学校里翻出来的吧!有时间的话,我可以考虑重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