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是一本由任泽平 / 罗志恒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精选点评:
●其中的摆事实,特别是和历史上的贸易战进行对比是本书的有价值之处,最后的给建议感觉求生欲很强
●粗略了解下过往贸易战经过和中美现在实力对比。
●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是对贸易战文献的重要贡献。从去年开始的贸易战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对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年多来,我看过不少对于一时一事的分析,但全面的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程,影响的书,这不仅是第一本,而且是质量很高的一本。书中大量的一手数据,资料,案例,使得这本书有很强的的学术气息。任博去年在贸易战一开始就提出,贸易战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现在看,这个判断确实有很强的前瞻性。看完之后,对于贸易战的前因后果,未来走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强推~~
●梳理得非常清晰,看完后对美日和当前现状会有个了解,但更多的是信息罗列,深度差了些,不过作为了解概况,看看还是很有收获的
●马马虎虎,任泽平的四本书我都读了,感觉搞研究就是这些东西,堆砌日常报告和数据即可成书,自己的观点并不多,可能是怕出错吧,也可能经济本身就是这样子,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购买纸质书,我读完了就后悔买了,想买的可以私信我,任泽平四本书99成新顺丰包邮120元。
●可以说是非常系统全面了,完全是当教材在读,融合了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地缘政治,虽然部分文章在泽平宏观公众号早就发布也读过,但是完全没有凑数感觉。
●笼统的了解大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和过往,对当下发生的事件有更全面的认识。读到有些章节,结合之前所知,有一种“哦,是这样啊”的感觉。每一章节都会有不同的人写,各有各的看法,再配上图表,私以为是中肯的论述。
●“中国当前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未改变“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基本现状,假定中国GDP年均增速6%,美国GDP年均增速2%,2027年前后中国GDP总量将赶超美国,但中美人均GDP、生产效率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金融自由度、企业竞争力与美国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军事、政治影响力不及美国。”
●里面的建议踏实中肯
●当作数据库用吧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读后感(一):序
首先详细地交代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进程,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崛起后的历史必然,像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以及80年代的日本。
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一定程度上可见,美国是以贸易逆差为借口,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打压中国,维护世界霸主地位。
文末又对未来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沙盘推演,以及中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的建议。(这部分还没有看)
2019.09.29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读后感(二):《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读后感
最近静下心看完了任泽平的新作《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记得在去年国民经济学上课的时候,正值贸易战越演越烈的时期,为了避免妄议时政,老师从美日的贸易关系分析我们存在的问题。这本书的基本思路应该也是大致如此,从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败到里根政府供给改革的成功,历史可以为当前中国的转型提供有益思考。
感想:外部的冲击是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用外部冲击来掩盖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不负责任的,用应对外部冲击的方法来应对内部问题也是错误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坦然面对挑战,虽然我们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当前世界经济政治体系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变,一个新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期待一个转型成功的中国突破桎梏,焕发新生。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读后感(三):偏学术,没有提出细化的实质性建议
猪年第31本。
美国鹰派认为中国:
经济上: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这些或那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
贸易上: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贸易将为人民带来福祉,给人民带来琳琅满目的商品,使人民免于匮乏,并使政府获得税收,于国于民有利,同时将极大的拉动和指导并刺激生产,促进社会分工,竞争之下将带动工艺和技艺的改良,随着贸易的兴盛,人民生活好过多了,工厂数量大大增加了,科技也获得进步,富裕起来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又赞助着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国际关系上:新扩张主义。
中美摩擦四层次:
1、 缩减贸易摩擦;2、实现公平贸易的结构性改革;3、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4、冷战思维的意识形态对抗。
中国的劣势:
领域上: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大学教育、军事实力
制度上:减少投资限制、降低关税、保护产权、国企改革
中国的优势:
最好的投资国家、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改革开放新周期,施法巨大活力;
美国的问题: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特里芬难题。
美国遏制日本、维持霸权的主要原因:里根政府供给侧改革成功、沃尔克遏制通胀成功
中国上阶段成功的原因:改革开放、韬光养晦
特朗普政府策略:在外部提高关税,在内部大幅减税,从而提高全球出口到美国的成本,也降低了美国生产的成本,目的在于吸引资本回流和“再制造化”,进而实现“让美国再伟大”。
全球贸易战历史:
全球执行金本位》各国由于黄金储备及特里芬难题,金本位无法持续》各国扩大货币供应量、竞相贬值(贬得越早,越有利)》独裁主义、军国主义在德国、日本产生。
美国如何赢得美日经济战争?
里根经济学:减税、放松管制和进货币。其理论基础是供给经济学,主要思想是鼓励市场竞争和减少行政干预和垄断(自由经济派)
沃尔克控制通货膨胀:紧缩货币、预期管理、金融自由化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读后感(四):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自已。任泽平新书,大国贸易战100年
“历史经验表明,当国家实力弱小时需要由国家保护经济,经济强大后需要自由贸易来获得市场。当他国崛起、自身衰落时,又会诉诸贸易保护主义,这就是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交替的轨迹,背后则是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和霸权交替,未来亦不例外。”
01
—
全书前半部分是近100年来几次重要的大国贸易战的经过和相关的数据:
1:1929年美国大萧条后美国提高关税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间接导致二战爆发;
2: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日贸易战;
3:二战后开始的美苏冷战;
后半部分介绍中美贸易战相关的信息。
写作风格是学者型的,书中遍布信息、数据、图表。是我看过的贸易战相关的最详尽的资料。
作者最重要的观点是下面几个:
1: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解决经济金融危机的出路,相反,它只会加剧各国经济困境,进而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2:当国家实力弱小时需要由国家保护经济,经济强大后需要自由贸易来获得市场。当他国崛起、自身衰落时,又会诉诸贸易保护主义,这就是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交替的轨迹;
3:美国真正赢得了美日贸易战、美苏全球争霸,主要是靠里根政府供给侧改革和沃尔克控制通胀,重振了美国经济活力;
4:成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中美经济结构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元嚣张的特权、美国低储蓄高消费、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美国大量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等;
5:在现行体系下,面对不断扩张的国际交易总量,其他国家为获取所需美元而向美国提供大量低成本融资,而这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美国玩火,但在该体系的反常结构下,其他国家却不得不为它提供燃料;
6: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原因,正是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释放了内部活力,扩大了外部发展空间,很好地承接了全球“生产中心”的转移;
7:我们建议中方摆脱被动接招应对,主动提出与美方积极推动建立基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中美自贸区。
总体评价4星,不错。
02
—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我们建议中方摆脱被动接招应对,主动提出与美方积极推动建立基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中美自贸区。P序22
2:1929年大萧条初期,美国股市泡沫破裂,银行业危机爆发,经济陷入萧条。为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美国全面提高关税,随后引发各国竞相采取报复性措施,包括提高关税、施加进口配额限制、投资限制以及汇率贬值,导致国际贸易状况严重恶化,国际协调机制崩溃,各国经济雪上加霜。P1
3:美国于1930年正式实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与最初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四国的报复性关税反击极大恶化了国际贸易局势,而随后英法德相继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则加速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全面崩溃。P10
4:基于市场“无形的手”能够自动实现经济复苏的信念,以美国为首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大萧条之初仍坚持财政预算平衡,并没有持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是各国乃至全球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性,凯恩斯主义兴起,并逐渐成为各国治理宏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主流理论。P12
5:1931年5月,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破产,对银行稳健性的担忧与对汇率贬值的预期相互助长,触发大范围银行挤兑及资本外逃,恐慌随即波及德国、英国、波兰等国。其中,持续的挤兑风潮导致英国在两个月内流失2亿英镑以上的黄金,英国政府被迫于9月21日宣布脱离金本位制,此举引发国际间的外汇管制和竞争性贬值。P15
6:1936年,法国宣布法郎贬值,同年与英、美签订三方货币协议(Tripartite Agreement),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实施金本位制的国家数量自1932年起快速下滑,如图1-8所示。货币体系逐步分裂成以英镑、法郎、美元为核心的三大集团。P15
7:持续的经济萧条刺激独裁主义军国主义崛起,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方面,美国股市暴跌促使美国银行中断对德国的援助贷款,金融危机扩散,德国银行破产,实体经济迅速萎缩,失业率飙升至43.8%。持续的经济衰退促使民众转向支持纳粹党。P18
8:加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但其结果是招致他国报复,全球分工被破坏,贸易萎缩。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解决经济金融危机的出路,相反,它只会加剧各国经济困境,进而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P19
9:与此对应的却是美国已实施了上百年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1930年美国的关税法案不仅未能解决本国经济复苏问题,反而严重地打击了全球贸易,促使美国反思并调整贸易政策。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推行“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新政,P20
10:历史经验表明,当国家实力弱小时需要由国家保护经济,经济强大后需要自由贸易来获得市场。当他国崛起、自身衰落时,又会诉诸贸易保护主义,这就是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交替的轨迹,背后则是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和霸权交替,未来亦不例外。P20
11:【美日】贸易战演变的基本路径是:美国行业协会(企业)对日谴责或要求议会对日采取保护主义-日方反驳-美方动用301条款等威胁-经济问题政治化-谈判-日方让步-签署协议。P35
12:小结:纺织贸易战加速日本产业结构升级。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基本完成重化学工业化,作为轻纺工业的代表产业之一的纺织业在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衰退产业,日本政府花2000亿日元收购过剩纺织品,限制出口的同时缩减了纺织品过剩产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P38
13:小结:美日彩电贸易战并未解决美国彩电产业自身问题。1968年,美国国内有28家电视机生产厂家,到1976年仅剩6家,80年代末仅剩下齐尼思一家,90年代该公司把生产工厂转移到墨西哥,如今支撑美国电视机行业的近20家外国公司中,日本公司实力最为强大。P41
14: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我方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最好方式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应对是顺势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类似1960-1990年德国产业升级应对模式,而不是1985-1989年日木货币放水刺激应对模式),P70
15: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自已,例如,如何解决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太大、特里芬难题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遏制日本崛起,不是因为美日贸易战,而是里根政府供给侧改革的成功。P70
16:日本的资本账户在20世纪80年代过快开放,导致热钱大进大出,成为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以及破裂的重要推手。在内部转型不到位的情况下,过早的对外开放便利短期资金进出的资本账户,容易引发金融债务风险,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等均与此有关。P71
17:但是,美国真正赢得了美日贸易战、美苏全球争霸,主要是靠里根政府供给侧改革和沃尔克控制通胀,重振了美国经济活力,培育了后来大放异彩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新经济”,重新夺回世界领导权,继续维持经济军事霸权,美国股市走出超级大牛市。P73
18:1980年,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面对棘手的经济形势,里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减税、降低社会福利、放松对部分行业的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其中,减税、放松管制和紧货币是里根经济学的精髓。P79
19:苏联的私有化改革为美国攫取苏联财产提供契机,美国通过独资和合资的方式,在苏联成立了大量的“皮包银行”,利用苏联人民对西方体制的盲目崇拜并通过灰色手段提高利息费用,从苏联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大量借贷卢布,用于购买居民的有价证券,从而掌控了苏联大部分的国有资产。P105
20:美国在粮食、石油和高科技等领域联合西欧、日本等盟友对苏联实行禁运等遏制政策,虽然抑制了苏联经济发展,但是均不足以彻底打垮苏联经济。苏联快速的市场化改革和美国发起的金融战,才直接导致苏联经济崩溃和苏联解体。P116
21:美苏贸易战中基本都是美国掌握主动权,即使在苏联占优势的油气能源贸易上,苏联也没有获得更多优势。这是因为苏联油气矿藏储存位置较深,仅依靠苏联自身的技术设备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需要借助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P116
22:美国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超越美国的一个十分具体而大胆的行动计划,对美国的核心优势形成了重大挑战,因而对此非常顾虑和忌惮。美国2018年4月4日公布的对华加征关税的目录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领域,如图5-8所示。P151
23:不改变根本原因,即使单方面减少对华贸易逆差,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仍会持续,只不过逆差从中国转移至印度或越南等。就像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虽然美国对日贸易逆差减少,但美国贸易失衡问题却没有解决,而是转移到了中国和德国。P154
24: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施加关税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减少中国出口,但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中美经济结构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元嚣张的特权、美国低储蓄高消费、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美国大量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等.P176
25:综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大量来自电子产品,但实际上包括日、韩、德对其的顺差,由于中国出口终端产品,顺差体现在中国;但中国获得的附加值却最低,美国跨国公司获得的利润最大。P180
26: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国际清偿力过剩、美元贬值(“美元灾”),无法维系对黄金的官价。如果要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美元荒”),这就是特里芬难题。P180
27: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了“其他国家向美国提供资源和商品,美国对外提供美元,其他国家通过购买美债和美股让美元回流美国”模式,美国不必担心这种模式导致黄金外流,但必然导致贸易逆差且持续扩大。P180
28:美元嚣张的特权,导致了美国无节制地印美元、发美债来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和资源,导致贸易项下巨额逆差和资本金融项下巨额顺差。P181
29:在现行体系下,面对不断扩张的国际交易总量,其他国家为获取所需美元而向美国提供大量低成本融资,而这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美国玩火,但在该体系的反常结构下,其他国家却不得不为它提供燃料。P182
30:外资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来削弱技术转让规模,将更受市场欢迎的车型放在要求技术转让更少的公司生产。因此,“市场换技术”政策在我国汽车行业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低于50%,如图7-8所示。P207
31:中国基础设施取得巨大进步,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与美国比仍有较大差距,分别相当于美国的58%,73%、27%和82.5%。P253
32:我们的结论是小口径中美宏观税负基本相当,中、大口径美国宏观税负高于中国。全口径下中国宏观税负2009年起高于美国,源于近年来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上升。2017年中国全口径宏观税负为34.2%,美国为32.4%,中国高于美国1.8个百分点。P261
33:我们认为,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基本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内需驱动为主向内外需“双轮驱动”过渡,由国际竞争力带来的外需和由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内需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量,而且两股力量都很强劲。P330
34:历史上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首先是具有“生产性”部分的全球生产制造中心的转移,从而使新兴国家具备了进行后发追赶的模仿学习条件、大规模技术创新的产业基础、组织全球生产的能力以及调动全球资源的实力,进而提升了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软实力。P332
35: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原因,正是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释放了内部活力,扩大了外部发展空间,很好地承接了全球“生产中心”的转移。新兴国家的崛起和欧美老牌发达国家的衰落,正应了中国的古训,所谓“成于勤俭,败于奢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332
全文完
相关链接:
4星|任泽平《新周期》: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周期的底部,2019年上升
未来房价走势: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4星|任泽平《房地产周期》
3星|《财经郎眼11:中国制造业下一步:从制造到营造》:10期电视节目的字幕
《特朗普经济学》:考虑到全球供应链的新世界,征收关税就像在工厂中央竖起一堵墙。3星。
全球化面临挑战,历史远未终结:4星|《世界不是平的》
4星|《超级版图》:供应链与超级城市统治世界
3星|郑永年《未来三十年2》:当前与未来趋势的判断,偏政治
近年读了1008本书,挑出32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7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7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228本书(截至7月31日)
本号1038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截至7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