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孤鹜》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41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00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霞孤鹜》精选点评:
●2016第35本:张爱玲在她的散文中,屡次提到自己是张恨水先生的粉丝,常常等着看他在报上的连载。而就连她的著名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恐怕也正脱胎于张恨水的这本《落霞孤鹜》,尤其是“白玫瑰”的比喻,竟然本不出于女张之手反而是男张的妙笔。世人多由于影视作品对张爱玲的小说熟悉,却往往对这本《落霞孤鹜》十分陌生,实在令人惋惜。光就这本书来说,整体给人渐入佳境之感。由于张恨水的小说多是连载的关系,开端部分常让人有唠叨之感,但越往后情节越紧张,人物情感也越来越丰富曲折。这本虽然起笔于落霞与秋鹜初识,主要情节却自两位女主角各自婚配后才开始发展,生花妙笔自然是三人的三角关系,而陆家大少和王裁缝一家虽然作为反派,人物性格和形象也非常饱满。尤其是玉如最终落入陆家大少之手的结尾,让人唏嘘,又感到十分真实有力。
●初中看过,一搜居然是张恨水写的,当时不太能理解,现在想想也就那么回事吧,不过书里有一段雪天的描写特别好,现在还记得
●悲情故事,迷失自我的女人
●人生读的第一本言情,也是最后一本#轻小说不算#。总之读完,觉得写了什么鬼。又是个二女争一夫的故事。一个灵儿一个月如。我想这样的模式,有仙剑一家就够了。大长篇的更不想看。#但我因为无聊就特么读完了#
●写得太透了,没了想像的空间,反而不美。
●张恨水真能写多角恋啊,一波三折就当看狗血直播贴了~
●看得我很虚弱。
●白玫瑰的玉如,石榴花的落霞。无论是对人还是爱情,更偏向落霞多一些。
●小时候看的,怕是我这么多年唯一喜欢过的国内文学作品。我有时觉得我真的很像落霞
●为什么说每个女孩心目中都有一个江秋鹜,我就不喜欢。
《落霞孤鹜》读后感(一):每个女子心中都有一个“江秋鹜”
张恨水的作品,难得有这么一个算是悲喜参半的故事。 从一开始就看好落霞与秋鹜的,落霞的单纯、温顺,倒也配得上秋鹜了。只是玉如心气太高,容不得半点瑕疵,竟落得自寻短路去了。女子的反抗也从此开始了吧。秋鹜有情有义,算得结局也是可喜的。
其实,每个女子心中都有一个“江秋鹜”,相貌堂堂,知书达理,体贴入微,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似乎是每个女子一直以来所向往的模范丈夫,不管是在旧日的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为此,我们走过一站又一站,总也到不了想要到达的终点。总以为下一站有一个“江秋鹜”在等待,可不知一直都在路上奔波,渐行渐远。
《落霞孤鹜》读后感(二):一爱她以情,一爱她以德,她死而无憾?
写这个豆瓣书评时,已有三人写了书评。我同意其中一个人说的,冯玉如报恩可以,但是不应该用“把自己未来丈夫让给恩人,自己跳入火坑”这种做法。损己利人, 感觉自己很高尚,知恩图报,但是之后自己又放不下,老是和旧情人纠缠。
三个人在情这个字上,都很真实。落霞为情而吃醋,但是心里仍在乎自己的好友。秋鹜迷恋玉如多年,虽娶的是落霞,但是心里仍有念想。终于和玉如做了一阵子情人,算是了却心愿?估计他也能明白情人和妻子的区别。即使落霞病逝,他也不一定会娶玉如吧?秋鹜是玉如认识的最好的男人(和王福才、陆伯清相比),但是天下比秋鹜好的男人还会有,倘秋鹜娶的是玉如,玉如会一直爱他吗?
王福才很粗很俗,估计没人喜欢,但是陆伯清呢?我是只看了小说,不知陆的长相如何(作者只在第二十回初次见面时提到他是“黑胖少年”?),感觉是个风流公子,对玉如挺好的,并不粗,做他的情人也没什么不可以吧?可惜玉如脑子里始终想的是自己得不到的江秋鹜。这也成了她的心病。如果她能放下这个幻想,能够学着自立自强,未来不见得会很差。
整个故事一气呵成,虽事先我已看了书封內页的一段全书梗概,但仍读得入迷。虽然故事框架受当时的社会道德法律约束,三人行一男二女同居肯定不可能,但是这部小说讲的一对好友同时喜欢上同一个人的故事,始终都有自己的魅力。
小说可以说讲的是两个苦命女孩的不同命运。作者在自序中也说到,“至其结果不同,则由于个人之个性者半,由于个人之环境者亦半”。看完小说,不禁掩卷沉思,但是也思考不出什么宏篇大论,用键盘在这里敲出一点文字,以作纪念。
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好像也是讲两个女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命运。
标题出自本书最后一章:“听你二人谈话,知你二人依旧爱我,秋鹜爱我以情,妹爱我以德,人有一知己,死而无憾...” 她真无憾吗?
《落霞孤鹜》读后感(三):“万事都是一个缘字,强求不得,也强舍不得”
《落霞孤鹜》读后感(四):冷眼看穿犹不语 从来迷死局中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话说完了一本书。落霞与冯玉如皆是可怜女子,大约冯玉如后景凄凉,更加引人怜惜。可她在我这只应了一句“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当院长替她说来江秋鹜的婚事,她虽发觉江秋鹜也是落霞的意中人,有些碍于友情,却还是欢喜着。纵然牛堂监威逼利诱,将她关在小黑屋内。她也未曾想过将江秋鹜让给落霞。在火灾发生时,落霞拼死将玉如救出。玉如为报落霞救命之恩,竟然把江秋鹜让给落霞,以作报答。 我原不知道,姻缘居然可以用作报答。也许可以认为玉如十分感激落霞相救;也许可以认为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有拿自己最好的东西补偿;还也许,这只是因为年代局限、她们牢不可摧的友情。可当我看到这时,是真的出奇的愤怒了。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就此终了。我还可以流着泪赞一声:知恩图报,姐妹情深。可冯玉如偏偏犯了大多数女子最要命的通病—拿不起,也放不下。这个故事最终没有理会我的愤怒,朝着一个我十分拒绝的方向,一路畅通无阻的走了下去。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当冯玉如亲眼看见自己并不如意的婚后生活同落霞的鲜明对比时。那个看似通透,深明大义的冯玉如,也开始偏执起来。落霞的一切都是她让给她的,或者是落霞从她手里抢夺的。看,她已经忘了,这一切原先是她给落霞的报答。 这种心理在落霞猩红热入院后到了顶峰。她开始进驻到落霞与江秋鹜的家中,有了一种取而代之的自欺。她自认为江秋鹜对自己是爱慕的,而这个男人确实对着她的相片痴痴了两年。可是相中人与掌上花,他毕竟与落霞更加温存。 冯玉如若是聪明一些,在江秋鹜爽利的答应与落霞的婚事时,就应该明白,那些止于想的迷恋或许很浓,但更像烟,清风一吹就会散去。他虽然是为报救命之恩才答应落霞的婚事,但是婚后的缠绵却并不是报答。 玉如在疗养院遇见落霞与江秋鹜的段落,就是对她最好的讽刺。她不得不面对了,他们并不仅是相敬如宾的夫妻,还是知心甜蜜的爱人。 那个最初的冯玉如或许就这样被自己所谓的自我牺牲,与在我看来愚不可及的报恩给埋葬了。
《落霞孤鹜》读后感(五):先入为主的阅读
看书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岂不是王勃的名句?岂不是《滕王阁序》中最畅快淋漓的?那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先入为主了。开篇,落霞就出现了。性别:女。身份:闯了祸的苦丫环仆人。那岂不是要与一个叫孤鹜的”齐飞”?雪在北平城里下的很紧,名为江秋鹜的文人高冷男出现了,慷慨帮助了落霞,救她于水火之中。。。故事到这里,心急的读者已经被俗套的剧情给深深恶心了。忍不住往后翻,直接看落霞和孤鹜如何双飞就行了。无聊小说****(已河蟹)。然而张恨水作为一个感情丰富,著作等身,深谙言情套路的一流作家,怎么会让读者失望。接着读,我才得到一些新的震撼。
落霞,安分守己小仆人。江秋鹜,激进热血改革派。雪中送炭的白衣卿相给落霞埋下了一颗反抗主人压迫,追求独立自由的种子。不久落霞以点满技能的套路,救下了虎口逃生的秋鹜。秋鹜被逼逃离北平,落霞再也“控几不住记几”,大不了三尺白绫,后被主人救下,打发去了孤女院。
而我,坐等他们等待下一次的偶遇。果然,秋鹜经朋友介绍至孤女院提亲。但是秋鹜哪里还记得落霞,落霞没有花容,生性又不风流。而秋鹜提亲的这位居然是相互暗恋已久,情投意合,郎才女貌的一对。名叫如花,不对,叫如玉,是上得厅堂上的厨房的完美女人。此时我的内心已经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娶得此female,夫复何求!!然而套路王张恨水再次将我拉回现实,金钱交易,人心险恶把如玉从情人的人中拉到了面壁的小黑屋。北平的爱情不会那么简单,眼泪也没有人相信。如今她能做的只是牺牲自己,成全了救她于将倾之厦的重义气的落霞了。后悔,不甘,激动,甚至茫然的呜咽伴着婚礼的奏乐感染了整个北平城。落霞以这种方式嫁给了自己魂牵的男人,秋鹜。
这时那还能“齐飞”,秋鹜有一百个新婚之喜,就有一百个对如玉的怀念。落霞也明白,但她能做的,只有无声守护着他的丈夫。和秋鹜在火车站遇到身陷桎梏的如玉,她在守护;如玉和丈夫旧情难抑约会公园时,她在守护;得重病住院治疗,她仍在守护。
秋鹜和如玉的感情升温,落霞也是他无法割舍的挚爱。静待“三飞”的我,随即被狠狠的打了一巴掌:大军阀家族的“薛蟠”陆伯清看上如玉,机关算尽,威逼利诱,终于把如玉送上了绝境。(仿佛整个PAD上都是如玉,她有无数个理由不答应,可是她是聪明人,她做不到。)如玉也终于失去了自由,落了个香消玉损。秋鹜也遗恨终身,改了秋鹜做了孤鹜!
张恨水说,落霞婚房有张 风尘三侠图。这红拂女子是落霞,秋鹜做李靖,而虬髯客是如玉,成全了二人。
图: 风尘三侠
回首全书,“落霞与孤鹜齐飞”则是整编小说的内涵所在,生命力所在。查阅套路王张恨水的资料,发现落霞的原型便是他的第二个妻子胡秋霞。小说也是写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