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青春之歌》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12 11:1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青春之歌》读后感精选

  《青春之歌》是一本由杨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元,页数:6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之歌》精选点评:

  ●有些书的40w字和有些书的40w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也是小学时妈妈推荐看的,一个革命者的成长历程。

  ●小学的时候父亲的车库里有一个放旧书的篓子,里面有已经折了页的青春之歌。小时候管得严,不让我看太多课外书,我把它藏在书包里,花了两个晚上偷偷读完,热血沸腾。那种发黄的纸页还有那股发霉的旧书味道至今还让我想念不已。想想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挑灯夜读了!

  ●1.现当代文学课让看的书。2、我真特么希望自己没看过这本书。3、谢谢戴婕给我的启发,关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但是我还是想说主旋律害死人呵呵。4、莫名其妙地读出了卖安利的人的感觉。5、无言以对。。。。。

  ●真实水平一星,鉴于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加一星。全篇艺术手法拙劣到不忍直视,描写人物的语句翻来覆去就那么些,而且对于细节的把控为0,只能写个大面。在重评“红色经典”的当前,恕我依旧不能对《青春之歌》说出赞美之词。

  ●初中读的一本小说,当时比较懵懂,不太懂。后来又仔细读了一遍,还是不太明白。但是不妨碍这是一本经典

  ●我想,杨沫笔下人物林道静对革命和抗日的幼稚想法恰好反映了当时主流文人思想之浅薄吧。老师说“一部说不尽的《青春之歌》交给这一组”,好嘛,您作业一布置,我又得把前几日嗤笑着扔掉的书再灰溜溜捡回来。

  ●《青春之歌》以一个长篇小说的长度刻画了林道静这个人物,她的悲惨的童年,她的激情似火的革命岁月,展现了一个女性知识分子在民族革命大潮之下的心路历程。 这部小说的缺点很明显,它没能展示革命的更多的复杂性,再者为了迎合当时的大环境,林道静的思想转变实在太过突兀。 很显然,林道静并不是卢嘉川这样,对革命一开始就抱有极大热情的人。再者,以她的生活经验,加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她的犹豫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却将这个部分淡化掉了。 林道静的运气确实好的有点过分了,不过作为一个为了政治信仰而战斗的女性,作为一个危亡环境下的斗争女性,加上成书所处的时间,我们也不能太过苛责。 能够以一个不太成熟的眼光,一览破碎岁月的一角已经是不小的收获了。

  ●那个年代大胆出走开始新生活比较流行的

  《青春之歌》读后感(一):革命、家国、禁欲、玛丽苏…

  

中学时候看过,大学当代文学史课程上老师详细讲过,前几天在家陪老妈的时候电影频道在播,老妈说此书是她学生时代的禁书,看的都是手抄本,是那个禁欲时代唯一的能擦亮的欲望天性的作品,以我老妈为代表的当时的学生们挑灯夜战乐此不疲地抄啊传阅啊…就是为了看那一星一点可怜的情爱…

  《青春之歌》读后感(二):至少,曾经它带给过我一丝感动

  挺久之前读的了,在这么个红色书让人多少厌倦的年代,读这本书也算是一种偶然。虽然有些牵强的情节,但至少它曾给我不同于《红岩》那般悲壮的感动。

  我对红色系列的书不太厌倦,至少我对那个年代的人心怀敬佩,他们的那份忠心与真诚,在如今,已然稀缺。

  《青春之歌》读后感(三):不喜欢林道静这个人物,不过书还是有其意义的。

  哎,怎么说呢,就我个人而言,是真的不喜欢这本书,应该说真的不喜欢林道静这个人物。她的三段感情,虽说是其革命进化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林道静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言行与其经历不相符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代所产生代沟,我总感觉林道静的表现,总让我,就觉得在现代她一定是个NC。。。或许这样说过分了一些(也确实有些不敬),哎,没办法喜欢这个人物。

  《青春之歌》读后感(四):看的时候很没劲,但一读就不可收拾、、

  卖废品的时候看见这本书,上面写的妈妈的名字,就拿了回来,晚上睡觉前翻来看看,一开始觉得很一般,后来看着看着,就没睡意了,确实被小林的那种奋斗劲儿感动到、、

  没想到卖废品,捡到宝了,看了一下封面发现它还是1958年在北京第一次印刷,第一版,虽然书页泛黄了,但每一页都完好无损、、

  总为89出生的人,我觉得现在的我们应该读读这本书,希望读完你也有一种为理想奋斗,顽强,勇敢、、、的精神、、、

  《青春之歌》读后感(五):女性的革命成长史

  《青春之歌》中首推的女性毋庸置疑是林道静,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女学生到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误入过歧途,有了一番革命的经历后,经历过血泪的洗礼,最终变为一个成熟的共产党员。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王晓燕,她是北大学生,最初受到家庭的影响,虽然同情革命,但并不支持革命。后来被叛徒戴榆欺骗,想着是支持革命,却成为阻碍革命的力量。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最终投入革命的洪流。

  这两位女性革命者,出生于传统的家庭,思想刚开始都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但最后都成为革命者的一员。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杨沫其实很强调家庭的影响。女主角林道静是彻底与旧家庭决裂之后,才真正完成了思想的转变。王晓燕的真正革命之路,也是在整个家庭都发生转化之后才开始的。书中叛徒戴榆叛变的原因也是大地主家庭出身带来的心理深因。

  革命的开始,从改造思想开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青春之歌》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