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俯瞰德国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0-09-17 17: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俯瞰德国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俯瞰德国 第一季》是一部由Petra Höfer / Freddie Röckenhaus执导,Benjamin Völz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俯瞰德国 第一季》精选点评

  ●5 star!

  ●有六集一剛。。哼擇日重刷!衛星跟蹤流弊!小海豹嚶嚶><黑塞故鄉嚶嚶嚶><

  ●德意志强大体现在各个细节喜欢德国的风景人文,喜欢日耳曼人的审慎认真,。特别喜欢他的背景音乐

  ●制作精良德国人太...可怕了【褒义】非常非常喜欢两次肖斯塔科维奇的神配乐!鹤鸟结队掠过湖光山色飞向南方&玛丽皇后二号端庄得驶入易北河,深沉真挚的对家乡的【俄式】眷恋...

  ●到第三集。设备精密做事专业牛逼

  ●aber nicht meine Heimat

  ●永远不了去年去国王湖时,仰头看见的阿尔卑斯山上方的星空

  ●振奋的纪录

  ●Deuschland von Oben最早作为系列节目在ZDF上播出,从今天开始,身在德国的影迷们将能在影院欣赏到该片。身在中国的大可以试试在ZDF的在线媒体中看到该片片段,这里是其中一段:http://t.cn/zOFLIMv

  ●全是航拍啊。不过配乐很烂

  《俯瞰德国 第一季》观后感(一):German MK-ultra-Genocide

  German MK-ultra-Genocide (WWIII): Attacking human 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gland (24h/7d) by means of Electromagnetic Weapons leads to neuroendocrine disorder consisting of sterilization. (论坛- 为了更多人的觉醒! awaker 新世界秩序 新老纳粹德国的哲学理论)

  《俯瞰德国 第一季》观后感(二):鸟瞰德国 Deutschland von Oben

  这是一季准备充分叙述严谨诚意满满的纪录片。信息量庞大充足,看完基本可以对德国的现状形成一个大致了解。片中亦有不少使我感慨之处。人类社会环环相扣,且与自然紧密关联,日常生活中某一再普通不过的事物,背后隐藏的往往是生产供应链条的无数个岗位上的人们辛苦付出努力,其中搭乘直升机维修高压电缆的日耳曼小伙便使人印象深刻

  另外,我很喜欢片中描绘自然的几个细节:训鹰人与他的鹰之间奇妙感情。小鹰的飞行原来并非本能,而是得益于父母传授应对利用气流技艺。而片中被人类收养的小鹰便是经由训鹰师的长期训练才学会飞行,而也正因这数年的长期相处,小鹰成年后会将其训鹰师视为自己终身伴侣,也不会再对雌鹰产生兴趣,因为鹰与人一样,是一夫一妻终身只认定一个伴侣的生物;我也非常喜欢片中播放候鸟迁徙画面时所播放的古典钢琴曲飞鸟真是无比自由的生物!

  而这季纪录片的缺憾大概是每集信息量过大,相关过渡联结稍显碎片化,使观众吸收消化起来略有些困难整体叙述也是典型的德式扎实风格,缺少故事性与叙述张力对比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1与2等)。不过,整体来说还是让人受益良多的佳作呀!

  《俯瞰德国 第一季》观后感(三):听写

  看着这些航拍影像会想起书本有关的理论。但理论在各方面不及影像经验来得丰富。缺少实例抽象表述,无论说得多么清楚,都不能达到实例所能达到的效果。甚至教学式的实例也缺少鲜活感,因为缺少情境,不能把实例放在问题意识和整体图景当中。

  摘录:

  “在德国只有30%的居民居住在人口高于10万的大城市。大多数还是居住在中小城市。备受钟爱的是位于大城市旁,人口数为1至5万的中小城市。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便利以及乡间的惬意,而小城生活本身也多少是这两者的结合。……享受着阳台栽花的乐趣和通勤补贴的便利,大城市外的小城生活舒适惬意。但85%的人口还是居住在城市。”

  “而城市是何时,何故,如何出现的呢?为什么埃森就偏偏在那个位置?城市是运输线路的节点,交叉点或是在皇家领地附近的居民聚居点。人们喜欢把城市建在重要河流的桥边,因为那里可以收关税并且揩油。罗马时期城市建成栅栏状,中世纪则以教堂和集市为中心,没有罗马的清晰几何形状。”

  “(罗马帝国)军营里的小丘让这里棋盘状的道路极难通行,居民们开始另寻新路。这些马踏步行的小路历经百年,渐渐地成了大街小巷。最令人震惊的是,雷根斯堡今日小巷,就是军营彼时小路。当时军营的轮廓至今也依稀可见。”

  “多特蒙德今天市中心所在的位置,在过去威斯特法伦的浓密森林中,就已经是两条商路的交汇处了……市场成了丝绸手帕和金属制品的中转站,商人和工匠在这里安家。为了产出足够的粮食,森林变成了耕地。”

  “没有这些五线谱般的(污水处理)下水管道,城市根本不可能负担如此多的居住人口。1854年拜仁王后特蕾莎死于慕尼黑的一场霍乱传染。因为穷人的死亡和已经无法阻止地传染到僧侣身上,人们不得不马上开始修建污水处理系统。”

  “没有哪座城市有柏林这么密集的出租房,后院中新建起越来越多的背街房屋,因为柏林的工厂不断需要新的劳动力。1800年左右就已经有17万人居住在柏林,工厂接踵而来,由于不断冒烟的大烟囱,柏林人把他们第一个工业区叫做火把岛。柏林飞速发展,钢铁和煤油通过铁路、河流还有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柏林。仅在二十年内柏林的面积就扩大了一倍。不断有新的住房拔地而起,在西城区宽敞而舒适,东城区则是狭窄而灰暗,因为西风将污染和臭气吹去了东边。1920年,柏林拥有400万人口,成了德国名副其实的工业城市。”

  《俯瞰德国 第一季》观后感(四):最深沉的眷恋

  第一次看Vitas的《俄罗斯海岸》MV时,被其间充斥的某种情愫深深感染,那种情愫于我们就像遗失掉的本能,或者久远年代的屋檐——那种对于大自然、对于祖国辽阔幅员的自豪与亲近。

  看到《鸟瞰德国》这部纪录片时,京城正笼罩着雾霾,并且波及了日本,壮哉我PM2.5。这真的是件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有学者竟然拿上个世纪的英国伦敦来宽慰国人,除了自欺欺人而不找问题根源,这样的学者就是...我尽量抑制自己老愤青的性格。先来说说这部德国纪录片。

  《鸟瞰德国》从“城市、乡村、河流”三个主体出发,以俯拍视角为主,全面介绍德国。就像一个富有而热情的主人带着宾客流连于他的庄园和庭院,他有条不紊,彬彬有礼地介绍着,话语中洋溢着骄傲与幸福。是的,《鸟瞰德国》告诉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是德意志的主人。他们关心每座山每一片森林,为每条河把脉,他们呵护着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每个物种,包括短暂在此歇脚的候鸟。他们都是自然主义者,完美主义者。

  德国是世界一流强国,除了工业生产力傲视全球,他们在生态保护方面也是颇有心得。德国拥有三分之二的森林覆盖率,就连老工业基地鲁尔区也是翠色匆匆。看《鸟瞰德国》,几乎每帧画面都是翠绿的,让人赞叹。他们对德国的每个角落、每个领域、每个细节都追求完美与自然,这就是“和谐社会”的标本。片中涉及大量依托现代科技进行生态研究和城市规划发展的片段:他们利用GPS研究动物的迁徙路径,客机、船舶、出租车、垃圾车运行网络,用GPS控制田野的拖拉机耕出完美的犁沟;用卫星预报堵车状况,用激光高空监视天然气管道泄漏,德国还践行着洁净新能源的开发,如风能、太阳能。

  德国对待生态是温和的,对城市发展则是谨慎苛刻的。除了法兰克福的银行大楼,德国的城市很少有被地产商和zf用来炫耀钱包的摩天大楼,大都是保留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即使二战很多精致的中世纪城市被摧毁,但德国还是最大限度遵照原貌重建。他们没有在城市天际线上做文章,而是在城市绿化,交通,污水处理方面下很大功夫。他们在“吃”和“住”的问题上没有我们这般疯狂不计后果,他们在城市与生态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互利。

  艾青有句诗: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早已没有这种深沉的爱,有的只是与土地的疏离感。我们吃饱了,也只会考虑去西藏三亚马尔代夫看看青山白云,我们缺少了对居住生态的责任感与眷恋,这份责任感与眷恋是如何丢失的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俯瞰德国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