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边缘》是一本由亨利·保尔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峭壁边缘》精选点评:
●顽皮的部长
●读的有点累,脚注详细一点就好了。
●按本书里提到,天朝政府跟美帝政府真是一对好基友
●流水账,比鲁宾的要差
●我更加坚信保尔森是真的打算搞垮雷曼了。。高盛无耻。
●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书实在太贵了,所以想杨老师求助了,感谢杨老师!
●回忆总是不靠谱的,难免事后诸葛的选择性,本书对金融危机的分析与结论就不必在意了。但金融危机中美国精英层如何协作、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值得关注。翻译较差,准备有空看看英文的。
●保尔森注定会在历史上写下一笔,有人调侃道,他和小布什一起将美国推向了“社会主义”!
●江西之行路上读完,很不错
《峭壁边缘》读后感(一):回忆录
回忆录多少会有所修饰的迹象,但并不影响阅读。不过此书重点叙述的是作者作为美国财长后的作为,与高盛岁月没有甚大的关系。对于普通的金融者来说,或许有点政局与实务的区别和差分感,但不管怎样。看完此书后,倒是觉得作者也应该继续写一本他在高盛岁月的回忆录。总之,危机让人警醒
《峭壁边缘》读后感(二):昨日重现
哇,又让我为之一惊,这个我一直想了解的市场,让我越发的觉得又有更多的不了解。通过《峭壁边缘》让我对金融市场的运作形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市场很大,影响因素很复杂,信心在这个市场真的是比黄金还重要,在最危机的时刻参与者要的也只是一个承诺。保尔森还原了金融危机的那段情景,资产缩水所带来的流动性紧缺所造成的影响已不单是一个市场的问题,金融的穿透力太强。这个市场不是一个人战斗的市场,资本的流动已超过国境管理范畴,美国政府危机时的反应及处理方式也让我看到成熟制度下的逻辑。
跳出国内媒体的报道,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和这个市场不错!
《峭壁边缘》读后感(三):怎么玩都赚的金融大玩家
正好看了too big to fall,再加上margin call,大空头,监守自盗放在一起看,那些面向大众的说明与其说是解构2008金融危机倒不如说是人性bug怎么从蝴蝶一次微微振翅形成灾难性的混沌模型。所有参与者都进行打包一体化,可以理解保尔森拒绝监守自盗中采访,华尔街售卖希望游戏既危险同时也无比诱人,只是始作俑者的纵火者与救火者二者兼之身份需要远离面对左翼人士质问下的尴尬境地以免越辩越深陷其茧。
峭壁边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必须为之的避重就轻的柔性陈词,真正利益博弈之细节只能留待推敲,毕竟微妙的措辞与自责还能换来一笔不小的出版费。
难怪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峭壁边缘》读后感(四):观后的胡思乱想~~
读起来有点吃力。觉得翻译的不是很流畅。另外,这其中涉及很多衍生品的术语,以及美国的诸多监管机构,需要费些精力理清来龙去脉。
作为拯救金融危机的亲力亲为者,作者记录了美国如何采取措施来拯救美国的金融系统。其中,作者有一部分,着重叙述如何让国会通过拯救方案,在这其中似乎两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推诿,贻误了拯救的时机。但个人觉得,这正是起到了制衡的作用,让每一个决策都能够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而不是拍脑袋的大干快上。
书中的最后部分,作者提到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包括多头、无序,甚至相互竞争的监管机构;监管政策无法跟上当前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及创新等。
这些问题似乎不只发生在美国,我们也有。但是,美国的经济体在于有很好的调整,甚至自愈的功能。不能保证不算错误,但是犯了错,能够及时的改正。
《峭壁边缘》读后感(五):书中有提到中国高层出卖俄罗斯
书中第141页写道:“我在北京听到的消息却令我自己绝难安心:俄罗斯官员已经与中国进行了顶层会晤,提议两个国家共同卖出大量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迫使美国政府动用应急权力而对两家公司提供支持。中国人已经拒绝了这一居心叵测的计划,但这一消息令人寝食难安——大量抛售可能导致人们对这两家公司突然丧失信心,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我一直等到回到美国后才将这一消息通知总统。”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最高层的机密沟通,能够知道的人绝对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少数人,但却有人在第一时间透露给了亨利·保尔森。这难免让俄罗斯有被出卖之感。裸官之凶险由此可见一斑。此事让美国认识到了俄罗斯的凶狠,便默让俄罗斯抛售了所有的两房债券、雷曼兄弟债券,俄罗斯没有遭受损失。俄罗斯因为此事总归还是有所得。
但此后,俄罗斯的定位发生了最明显的转变。
而俄罗斯几乎已经停止向中方提供先进武器。据2009年12月23日的环球时报报道,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郭伯雄最近访问莫斯科后,军售议题出现了危机。郭伯雄访问俄罗斯为的是提升两国间的军事来往、强化军事科技合作。俄罗斯方面盛情接待,但是会谈后,两国都低调处理,而没有达成任何协议。除了知识产权问题,俄罗斯对中国的失望,也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