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请大家看一段话。
光凭这段话,你能想象得到吗?
这个被安排相亲的,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小说作者。
她叫萧十一狼,在微博上,是一个有趣的人,虽然每次留言都不算多,但是她乐于和粉丝分享自己平淡但是有趣的生活。
她没有大富大贵,但是生活水平比很多人都好,长相不仅不丑、反而清秀可人。
给她介绍相亲的也不是“仇家”,反而是一个曾经在萧十一狼家庭困难时帮过很多、很关心她的亲戚。
这样的萧十一狼,为什么还会遇到如此“魔幻”的事情呢?
萧十一狼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她30+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女人30岁就不值钱了”、“有人要就是天大的福分”、“哪怕她嫁的不够好,也比嫁不出去好”。
“我不想成为异类”
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 曾经在一个节目上,说自己30岁之前一定要结婚。
所以,他和女朋友早早定下了婚期,可是没有想到,在婚前40天,准新娘落跑了。
为了完成自己30岁之前结婚的计划,他在40天内找到了一个对象,并在原本预计结婚的日子里,“及时”领了证。
对于他来说,他的人生,应该是在25岁的时候,让父母认识到他们有个好儿子;35岁的时候,让老婆认识到有个好老公;在45岁的时候,让孩子认识到,他有个好爹。
可是这一切,和与他结婚的那个人,没有丝毫关系。
按部就班不允许出错的张晓峰,其实就是按照上一辈的期盼、规划生活的人。
在什么样的年纪,就做什么样的事情。
但是,能够做到像他一样的人按部就班又心甘情愿的人,只是少数。
大多数的人,只是在上一辈的催促和自身的拉扯中,被迫做出选择。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了一个《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超7成的受访者都被父母逼婚过,25至35岁的青年被逼婚率高达86%。
在巨大的压力下,30+的女性,更是众矢之的。
闺蜜说,即便她并不想结婚生孩子,但是依旧会选择“标准的人生”。
“我不想被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不想让父母担心,更害怕面对以后一个人的生活。”
这其实,也是很多30+女性会做的选择。
因为世俗的大多人都把“什么年龄该干什么样的事”作为严苛的标准。
而她对抗不了这样的标准,只能选择“差不多就算了”。
“顺从不了,就互相欺骗吧”
日本有一家叫Family Romance(浪漫家族)的公司,曾经上过热搜。
这家公司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提供一项服务——“租人”。
你可以在这里:租三五好友办个聚会拍照只为了发状态、租个父亲带孩子出门玩、租个恋人约会、租个出轨对象去跟丈夫道歉。
还可以,“租个对象结婚”,再租个亲戚团为自己的婚礼充门面。
这家公司,可以租赁的角色达到28种,平均每个月能够200多个委托。
可是,最繁忙的业务,不是其他,是“假结婚”。
委托人在店里租个对象,和自己办个婚礼,再帮对方租个亲友团,全程“见证自己的幸福”。
整场婚礼下来,除了新娘父母和亲戚,都是演戏的人。
唯一开心的人,是盼着孩子结婚的父母,终于满足了自己“孩子成家”的心愿。
这种现象,国内其实也不罕见。
百度上,经常会出现“找人假结婚”的消息。
打开豆瓣小组,甚至有专门的假结婚小组。
他们彼此配合见家长、办婚礼、假结婚又假离婚,为的只是过所谓的“标准的人生”。
“别逼我”
在假结婚小组隔壁,还有一个小组,叫“被逼婚互助小组”。
这个小组创立于2017年,现在,已经有2739个成员。
组长甚至直接在公告里写,可以改名为“和亲妈们撕逼互助小组”。
她说,她之所以建立这个组,是因为她亲眼见证,婆婆怎么逼走小姑的。
小姑28岁,长相清秀白皙、属于高知份子、收入不低、也有生活的小情趣。
可是在婆婆的眼里,28岁还不结婚的小姑,会“被众人唾弃”。
她没完没了地给小姑介绍相亲,不论是保安、熟人家的儿子、还是村子里有房子的人家,只要长得不丑、父母是熟人、老实听话,婆婆都一股脑介绍给小姑,小姑一拒绝,婆婆就会大发雷霆。
实在无法和婆婆相处的小姑,最后离开了家,而且不打算回来了。
“家人觉得能嫁出去就可以了”、“被逼到抑郁”、“刚吵完架”……
这些在逼婚小组里出现的一个个的帖子,其实,是很多30+未婚男女的现状。
他们最后,也许会顺从家人要求结婚、也许会选择假结婚、也许会像组长的小姑一样,离家出走,再也不愿回家。
什么时候起,
“结婚”变成了悬在头上的利箭?
凤凰WEEKLY曾经出过一个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表格里,男性女性根据户口、房车、月薪、学历分成了6个等级。
顶配的男/女性,要有北京户口、有房有车、学历薪资都有严格标准。
而非北京户口、无房无车的男/女性,被分在了“不考虑”的层级。
在他们之上的,处于简配层级的,是非北京户口、有房无车的男性和女博士、女强人。
按等级分,你处在哪一层?
相亲价目表结婚与利益完全捆绑,结婚,变成了一场利益之间的彼此挑选或者互换。
这样的婚姻,才是上一辈眼中的“最好的选择”。
但是,哪怕户口、长相、房车全都满足,压在30+女性身上的重担,还有年龄。
网上曾发过一个相亲视频。
34岁的艺术家郭盈光去了上海的某处相亲角,想为自己征婚。
她性格好、学历高、家境优渥。
可是大爷大妈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多大啊?”
知道她34岁还送了她四个字:
“勇气可嘉”。
参加综艺的时候,32岁的焦俊艳说,感觉上个年代的人很奇怪,好像大家都做的事情,你必须要做。
所以,爸爸会嫌弃她“土”,“不化妆”、“不打扮”、“不爱穿鲜亮的衣服”。
他也操心她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依旧对这件事没有太大兴趣,甚至在焦俊艳表示想要丁克时,觉得她“人品有问题”。
对于焦爸爸来说,结婚生子是人生这个阶段必须要经历的事情,既然要经历,就应该早一点。
可是对于焦俊艳来说,“不结婚会有遗憾”的想法,只不过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
哪怕最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她也完全可以自己过好一生。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两种观念,谁也说服不了谁。
父母虽然不断催促、逼迫,但无法帮孩子结婚生子,孩子虽然焦虑、困惑,但始终难以说服为他们担忧的上一辈。
来自上一辈的催促,其实是他们自己身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作家二冬,是一个“隐士”。
他在终南山买了间土房子,自己打理、自己种植、养殖,几乎算得上,一个人生活。
这样自给自足,还能够靠着写作养活自己的二冬,被很多人称为“造梦者”。
他把许多人渴望而不敢行动的山水田园生活,过得自在逍遥。
二冬的居所
可是,这样的二冬,也在面临“催婚”。
他依靠着写作赚到钱的时候,他是能让父母脸上有光的好儿子,他不打算结婚更没兴趣生孩子的时候,他是会让父母被人看不起的白眼狼。
二冬说,我们的上一辈,本身就有他们的局限,许多的父母,一生的价值,都体现在自己的生儿育女、家庭幸福上,他们的全部自信也大都来自于孩子。
年轻时,孩子学业是他们的成就,年老后,儿子符合世俗观念的幸福才是他们的慰藉。
孩子工作干得好、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他们才能获得家庭美满的幸福,而一个不结婚的孩子,只能让他们在与他人攀谈时,感受到被轻贱。
他们把自己的幸福与孩子捆绑,其实,更多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局限,以及脱离孩子之后,对于无法触及的未知的恐惧。
曾经有一本书,说中国现代职业女性,无论其学历和职业成就如何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到一定年龄都没有结婚的话,她们仍然会贬值。
30岁,甚至25岁以后,逼婚,就成为了一个人生活中的常态。
“到了结婚年龄”、“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父母着急期待”,每一个逼婚的理由,都曾经让一个30岁的男/女性难以承受。
世俗的压力、社会的逼迫、父母的期待,世俗观念的难以改变,压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无法抗衡的巨大压力。
一个人的努力也许不能改变什么,甚至无法改变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但最起码,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把刀子,狠狠扎痛正在被世俗逼迫的30+男/女性,胁迫他们做出不得已、甚至可能后悔终生的选择。
- THE END -
·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推荐阅读
戳个“在看”
点个“赞”
随手“分享“给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