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 @heytaylajade“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0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大,一些人因不堪重负而自杀。
△ 男性(每10万人比例)△ 女性(每10万人比例)等等……发现什么没有?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天津都是全国自杀率最低的城市。 为嘛?看看下面这段视频就知道了。一个18岁的少年为爱自杀,让天津警察叔叔的群口相声给劝回来了。 世界这么欢乐,哪能上赶着死去? 更何况,阴曹地府里没有煎饼果子,没有相声,更没有天津城的舒坦,天津人压根瞧不上眼。 人间不值得?在天津的地界儿,不存在的。02
天津人的精髓,在于天津话。
就拿“好嘛”这个词来说,简简单单两个字,包含着妥协、让步、宠溺、疼爱等各种柔软情绪。
除了天津话。
来源 | @软妹少女蕾
他们嘴里的“好(háo)~嘛(ma)”,可翻译为“哎呀我去”、“我的天哪”。
但天津的孩子,会迅速在头脑中编出一段打油诗般的段子对你发动语言攻击,让你又气又笑。
其改编速度之快,字句押韵之巧妙,令我几乎都要怀疑,中国的说唱音乐就是从天津数来宝演变而来的。
所谓三分逗七分捧,天津人民的捧哏功夫,潜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上课。
天津人:“您给说说?”
比如谈恋爱。
天津人:“那不废话嘛!”
来源 | @你的日兔
主持人:“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
天津人:“可不是嘛,快过年了都!”
来源 | @开飞机的舒克
无论你抛出什么包袱,合格的天津人都不会让你的包袱掉地上。
要是你逗天津人玩,他们不会生气,还会找个笑料逗回去,这是天津默认的规矩。
如果你真的不识逗也没关系,反正不会有下一次了。
陌生人之间称呼,一般把“你”叫成“您”,这是尊重和客气,除非你不值得。
踏入天津地界儿,只要性别为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结界!(姐姐)
图片来源 | @莫小巧年轻人可以管四五十的大妈叫姐姐,中年人也可以管十几岁的姑娘叫姐姐。 为嘛天津人这么爱叫姐姐? 据说,天津多码头,养家糊口的小贩为了拉拢生意,不仅要热情,还要嘴甜。 但他们也不是顾客肚子里的蛔虫,哪能摸得准女人们的年龄、婚恋状况? 把人叫老了不合适,把黄花大闺女叫成嫂子更不合适。 “姐姐”这个词就比较保险了。 听着年轻,还亲切,于是渐渐地就都叫开了。 但其实,天津女性不止这一个称呼。 小女孩的叫闺女,中年带孩子的叫大嫂子,跟自己母亲差不多的叫姨,老太太的叫姥姥。 可外地人哪分得了那么清,大手一挥:“你们都是结界!” 行吧,结界就结界吧! 同理可得,天津男性可以统称为达各(大哥),这点没啥异议。 而真正的朋友,从来都是互为父子:“我是你爸爸。”图片来源 | @zhang kaiyv03
早晨的天津相当热闹,各个摊档前排满了天津人。
老豆腐、嘎巴菜、卷圈儿、糖皮儿、面茶、包子、浆子、鸡蛋果子、羊汤……以及大饼卷一切,想吃嘛就吃嘛,反正嘛都好吃。
尤其是天津早点之王——煎饼馃子,更是天津人的心头耐(爱)。
看到这里,请收起你的想象。因为天津的煎饼馃子,跟我们吃的不太一样。
这里头可有讲究。
首先,面皮必须得是绿豆磨的、羊棒骨汤拌的,这样的摊开面皮更香更软。
图片来源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面皮摊好了,就打个鸡蛋,卷上一根新炸的棒槌果子(油条)或果篦儿(薄脆)。图片来源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抹上点甜面酱,再撒一把葱,把面皮叠成三层装进纸袋,这才叫天津味儿。 面皮+鸡蛋+果子,合起来就叫一套。 至于加生菜、鸡柳、火腿的,在天津人眼里都是“邪教”。 “介是嘛玩意?也好意思叫煎饼馃子?” 曾经跟一个天津人在外地边吃煎饼馃子边聊天,话题上升到了人生的高度。 天津朋友就提出了一个命题:人的寿命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这家煎饼馃子的摊主,就这手艺,搁天津早让人给打死了。”来源 | 小马过河 为了维护行规,他们还成立了“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煎饼馃子分会”。传承,他们是认真的。 虽然天津人在煎饼馃子的制作工艺上达成了共识,但“哪一家最好吃”这个终极命题,永远没有定论。 如果有,那就是自己小区楼下那家。 想让他改变主意,除非搬家。 这个答案,很难让初来天津的朋友满意。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法,外地人要想尝到最好吃的天津味儿,看队伍长短就够了。 天津人爱排队,在美食面前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十人起步,上百人也有可能,就看你有没有耐心跟着排了。 反正天津人是挺享受的。 而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区别,还有一个细节。 外地人吃煎饼馃子,空着手就去了;本地人吃煎饼馃子,兜里必须揣俩鸡蛋。 为嘛?嫌老板的鸡蛋不够大呗! 自己带鸡蛋,不仅吃得满足,还能让鸡蛋替自己排队。图片来源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市民们把鸡蛋放在蛋槽里,跟老板打声招呼:“鸡蛋放这了啊,我先去买点别的。” 等到东西都买齐,这边的煎饼馃子也就做好了。 万一鸡蛋打出来个双蛋黄,你还能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羡慕。比起在一套煎饼馃子里加好几个鸡蛋,双蛋黄绝对是最高级的炫富。 说到这,有人提出了疑问:鸡蛋都长一个样,被认错了怎么办?岂不是吃亏? 这就纯属瞎操心了。 老板摆摊多年,早就练出一双火眼金睛。 鸡蛋是圆的,那不还有个头大小、颜色深浅之分嘛。 “您呐,等着吃就行啦!” 在清冷的早晨,手抓一套冒热气的煎饼馃子,这就赢在起跑线了。 一大口咬下去,面皮的清香、鸡蛋的鲜香、果子的酥香、甜面酱的酱香,在口腔中碰撞、融合、升华,对味蕾的刺激达到了极致。 不过要注意的是,享受可以,但不能吧唧嘴。 天津的规矩,这是对人的侮辱,是要遭到鄙视的。图片来源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04
在天津这里,嘛事儿都不是事儿。
他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如果嘛装备都没有,那就只能游泳了。
当然了,有好事不能只顾自己享受。
“马上就过去了,不能停!走,兄弟,给我走!别人停了咱不能停!再坚持坚持!”
至于能不能行,还得看天意。
周末要是得闲,就花上十几块钱听几场相声,在茶馆里泡一下午。
所以,在天津人眼里,家庭安稳,生活幸福,比考学创业闯世界重要得多。
“挣那么多钱干嘛?熬着吃啊?”
“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如果生活太苦,就去天津转转吧。
安逸的天津城,乐呵的天津人,一定能够治愈你。
图片来源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
1、《嘛叫天津人》 孙福海著
2、《舌尖上的中国3·香》
3、《一城一味》 天津篇
/今日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封面图来源 | @heytaylajade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银 杏 盏 押 窑 · 最 后 4 天
↓ 下一个万元极品,可能就是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