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麦子熟了,请你替我去收割,河边的蒲公英熟了,就让它随风飘过,
——《老子》,赵照
周末的时候,一个大学隔壁系的同学给梧桐发来一张照片,是《宏观》的照片。
那会儿,我们一起玩社团,办文学社,听许巍的《故乡》,后来,各奔东西,几乎没有联系。
那会儿,我们都有梦,后来,各忙各的,杯子没有碰在一起,因此,也没有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只是,2017年的时候,Ta发来一张照片,是《投觉》的,2018年的时候,Ta发来一张照片,是《知止》的,现如今,Ta又发来一张《宏观》的照片。
有些人在生命里出现,有些人在生命里消逝,还有些人在生命里晃来晃去,我们有时会疏忽这样的晃来晃去,直至这样的晃来晃去最终消逝,才明白,对于这样的晃来晃去,我们应当充满感激。
前些天的时候,梧桐收到一个长期关注投觉的朋友快递过来的画,Ta说,这是Ta亲手绘制的菩提,Ta说,感谢梧桐的文字陪Ta走过至暗时刻,可自己所做的实是微不足道。
年轻的时候比较铁石心肠,到了这个年纪,反而会为一些细微的人和事心生感动。
上周的时候,梧桐收到了华尔街见闻的见闻历,一本用心的礼物,一天、一页、一句的启示,有时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有时是杰西·利维摩尔,有时是伯纳德·巴鲁克,等等等等,然后,你会发现,一百年前的一念之间,在今天,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我们现在每天所做的一些事,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些人的念想。
于此,你猛然顿悟,两千五百年前的Ta或许与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两千五百公里外的Ta或许与自己并无太多的不同(大平等舍),人类思想的纵深与辽阔超乎我们的想象,万法唯心。
于此,你猛然顿悟,时间的线性是个温柔的谎言,活在时光里,而非活在时间里,在一日一日的经验中,安住当下,任运放旷。
上个月的时候,秋日周末的午后,梧桐全然当下地熨了七件衬衣、三条裤子,一看时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十年前,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那会儿一小时可以用来读两万字。十年后,完整地投入到衣领、袖口、缝合的地方。活在时光里,而非活在时间里。
小的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可以骑上摩托车、夏天有冰棍吃、冬天有汤圆吃,二是写一本书。
现如今,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
在此生里,如果你想未完成,那么,永远都有未完成,如果你觉得够了,那么,其实也就够了。
生命是一个自然涌现的过程,重要的是,欣赏这个过程,精进这个过程,运用这个过程。
忘路之远近。
我们毋庸透过完全的实用主义视角观待人生,也毋庸透过完全的虚无主义视角观待人生,问题的重点在于——如实面对人生。
生命是一个过程,一眼可以看到尽头,当我们不自欺地一眼看到尽头,再回来过这一生,我们就不会不耐,不会急进,我们会将自己转化为一个空间,欣赏空间里发生的一切,而不再评判。
你可能觉得这些皆是虚度时光,然而,这些却也皆是安度时光。在此种时光的安度中,你如实咀嚼到、体会到、深入到生命的真味。
电影《最好的时光》里有一句台词,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事实上,每一个当下,此时此刻,都是最好的时光,包括你在看这段文字的当下。
四季的变化,花的开放,青山白云中,雨的落下,湿透了衣衫,尘土飞扬,赤足行走在大地上,叶子飘了起来。
愿你安住当下,把时光过得温暖~
梧桐,20191112晨
*上周的时候,华尔街见闻给梧桐多寄了一本2020见闻历,原本想着送给朋友,转念一想,何不与人群中的某一个你结一个缘。大家可以在这篇文末留言,简短写下过去的时光里你被感动的人和事,到周五(20111115)15点的时候,梧桐会来看谁的留言被置顶,这本2020见闻历就归谁。你不大不必邀请朋友点赞,就让一切出自自然。梧桐会在周末的时候,手签祝福,念上108遍六字真言,顺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