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杨振宁真实身份终于曝光,全世界感到震撼
日期:2019-09-25 12:45:26 来源:读缘 阅读:

杨振宁真实身份终于曝光,全世界感到震撼

  人民网昨晚(9月22日)消息,在求是科技基金会创立25周年之际,今年的“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97岁的杨振宁,是25年来第二个获此奖项的人,此前仅有“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获此奖项。

  说起杨振宁,中国喜欢拿他和霍金对比。然而,对比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霍金去世了,有人说:这是全人类损失

  确实,霍金21岁患渐冻症全身瘫痪,却仍然能够在理论物理学中取得非凡成就!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物理科学家了。

  作为全球畅销的物理科书籍作者,西方媒体对霍金的宣传重视,也是霍金家喻户晓重要原因

  但是,西方媒体怎么评价自己科学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但是作为中国人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的尾巴炒作甚至越过西方媒体直接给霍金封神的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各种“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流传出来,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目瞪口呆

  为什么这么说呢,霍金一生的杰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学领域,霍金的物理学成就并不是顶尖成果

  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

  但很遗憾的是,如今在中国打开网络输入霍金两个字,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全部都是一些诽谤谣言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

  这很悲哀。怎能一边对别人家的大师盛赞若悬河,却又一边对自家的宗师弃之如敝屣呢?

  今天说这些并不是要贬低谁或抬高谁,只是想要客观地讲清楚事实。客观事实是:霍金十分了不起,值得宣传和纪念以及学习。杨振宁当然也是伟大的,同样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

  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杨振宁是榜单上唯一在世大师也是唯一的华人。)

  然而现实却是,众人崇拜迷恋霍金,少有崇拜杨振宁的。

  很多人转发霍金去世的新闻,其实根本没有看过他的物理学科普书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他们转发霍金,只是为了假装自己有文化热爱物理学。

  这些人其实根本不懂物理学,他们不了解宇宙,不欣赏物理,更不对宇宙深处的那些秘密兴趣因为,一个对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绝对尊重敬仰杨振宁先生的。

  就因为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娶了与他年龄相差悬殊的翁帆?还是因为他在建国初期没有回国?

  事实上,网上关于他的这些言论都是极其偏激断章取义的,翁帆出身不俗,人家本来就是清华的博士学霸精神世界里,只有高山仰止终极学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杨振宁,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然而谣言辱骂远不止这些。

  还有人说他回国养老的。

  但他们同样在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又是雾霾又是毒食品,那杨振宁是回国吸雾霾养老?杨振宁回国后,把自己的资产都捐献用于中国的科研,有这种养老的吗?

  还有人说他自私,没有早点回到中国、逃避税收说、说他帮助美国?

  拿爱国主义指责杨振宁,实在牵强。退一万步讲,即便有过美国国籍,杨振宁从来没有做过伤害中国利益事情

  事实上,根据权威渠道提供的材料显示,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终在为中国物理学做奉献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在邓稼先遭到困难时候,杨振宁老先生积极发声坚决支持邓老。

  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

  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东西

  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希望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先生才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至会直接骂中国人是黄祸、黄皮猪、垃圾人种。所以有些国际科学交流学术会议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人脉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杨振宁先生的努力触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给美国人造导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1971年,杨振宁开始回到中国旅居并开展物理学教育以及讲座。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经济形势依然很不乐观,所以物理学科研条件和物理学科知识储备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

  因此,杨振宁回到中国旅居后,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学教育体系的工作当中。

  按照美国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另外,杨振宁还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The first Chinese to win the Nobel prize,而且是在1957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也绝不亚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为什么?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条件都不如别人,可邓稼先却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造原子弹”,而与此同时,杨振宁也站出来说,“中国人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所以,这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冲击突破性的,是中国年轻一代学人信心基础支撑

  实际上,杨振宁自己也曾多次在许多场合表示,他取得诺贝尔奖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但是,他给年轻一代带来的还不仅仅是信心。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培养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

  杨振宁如今尽管已经90多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未来人才。

  所以,杨振宁不仅科学成绩世界瞩目,他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变中国明天的宝贵资源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

  他,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

  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但现在,仍然有很多的中国人仍然被带路党带偏,宁愿相信攻击杨振宁的言论,也不相信他的真实事迹?这难道不可怕吗?

  还有那条流传甚广的谣言,是说杨振宁曾经问病床上的邓稼先,为10元钱(指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之后的奖金)搞科研值不值。

  关于这件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也有过辟谣,她说,这完全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旁边,杨振宁只是询问病情

  这种智商欠费的言论,究竟是谁在带节奏

  杨振宁被黑成这样,就是中国舆论奇特生态写照,是中国舆论场疾患深重的一个症候。不用说杨振宁了,中国的英雄人物群体,都没有几个是没有被质疑和否定过的。

  丁肇中在杨振宁70岁生日宴会上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事出反常必有妖,蹊跷之处必有因。

  妖魔化杨振宁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我们需要问一句,中国的舆论指挥棒,到底在什么人手里?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好怕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为人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却仍只能收获恶意的负面评价。

  好怕多年以后的中国人会愤怒地声讨我们这个时代的舆论:

  西方媒体对得起霍金,但中国媒体对得起杨振宁吗?

  来源幸福留声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杨振宁真实身份终于曝光,全世界感到震撼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