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整个生长历程之中,往往有这样的一种生命的情感链接,没有得到完整的建立。
我们来列举一二例,比如说现在的孩子,对母亲或者父亲一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晚上睡的时候看不见妈妈,或者看不见爸爸他就不肯睡。
为什么围绕着要爸爸妈妈给他讲多少个故事,讲多少个内容,然后他才肯去睡去?
因为当孩子入睡后,给他的感觉就是他成了他自己,他成了他一个人,和他的妈妈,和他的爸爸没有形成一种生命的感受。
没有达到父母在与不在,都没有区别和差异,而是有了真正的区别和不同,这是第一种表现。
当孩子不肯睡,一味的赖着你,要让你陪着他去玩,又向你去索取各种各样你认为,不可以和不可能给予的东西的时候,所提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的渴求。
他希望和你的生命,更进一步的去链接,更无障碍的去链接,让你们彼此能够更多地融为一体,感受到你从内心真正对他的关注,对他真正成长的一种认可和保护。
这是孩子们从内心,所要表现和表达的一种力量的渴望,其实说明他内心的力量是不足的。他希望一种获得,而这种获得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
结果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绝大多数都表现出第一个不耐烦,第二个不认可,第三个限制,第四个冷漠,第五个揍一顿。
结果一次又一次伤害了我们的孩子,对于这样情感的一种渴望和诉求,最终会达到等他们青春期的时候跟你对着干,跟你越来越讲不清道理。
那也有父母会有这种感觉,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以前那么乖了,其实这也是他成长历程之中,还会把一种关注,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他所谓的这种捣蛋调皮,其实是为了体现他的存在感,还有他对于人们对他关注度的需求,这是我们要明白和懂得的。
第二种状态呢,是孩子在我们父母的身边,与和我们父母分开之后表现的不一致。
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孩子在我们父母面前就显得刁蛮,任性,不可理喻,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而在外面人面前,或者在陌生的环境之中就表现了乖巧、顺从、逆来顺受。
凡是在父母面前越为所欲为的孩子,在外面他们就可能变得更加脆弱和没有安全感,这就是他们的情感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链接,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的一个更具体的表现。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状态,在父母面前逆来顺受,表现的很乖,结果出去以后呢,各种各样的胡作非为,这就是两种事物的两个极端性。
因为孩子的内在的力量是纯正的,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他给一个正中之道的引领,一个光明的磊落的温暖向上的力量的引领的时候,他就容易形成这两种极端。要么是向左,要么是向右。
这一定体现出我们父母,在孩子的整个引领和教育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偏向性。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活得更健康,生活地更快乐,生命的层次和境界能够更高,那么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最基础的生命的这样的一种链接,这样的一种彼此的沟通和容纳上做足文章。
做好我们的准备,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更正确的引导,从而更健康地成长。
从我们的言行之中,从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从我们的坐、卧、行、住过程之中,去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而非是一种言语的教训。
所以我们说圣人行不言之教,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种模范式的,让他来模仿和成长的榜样性的这么一种力量,让他能够去认清和认识自己内心,拥有的强大的生命的魅力和成长的快乐。
当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这样的一个情感的纽带,生命的链接是完善的、是足够的,那我们的孩子就表现出一种沉着、冷静、自信和开放式的心态和状态。
无论在任何的环境之中,他都可以表现出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我,而并非是一种盲从、没有方向的状态。
香
海
禅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