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点进朋友圈发现她所有状态都被删光了,我大概还没有意识到这几天阿萱的沉默。
刚分手,她提的。
所谓的“早恋”也不过是情窦初开的年纪的互相好感,那个时候的阿萱,害羞到连让我帮忙问个对方的喜好,都要红着脸支支吾吾说三遍才说完整。
后来,他们就顺理成章地在一起,谈起了恋爱。
整个高中时期,阿萱和她的男朋友过得很平淡,除了纪念日的时候会放一张倒计时的图片之外,平时连一张合影都欠奉。
两个人虽然考进了同一所高中,却在整个年级相隔最远的两个班。
我到现在还记得阿萱的男朋友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阿萱给我打的那个将近三个小时的电话。
她和我说,她没了安全感,她觉得她快要控制不住风筝的那根线了。
可是阿萱最终也没阻拦,她甚至都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就这样考了高考,去了机场送男朋友去了美国。
阿萱考到了北方,临行的时候,她和我说,六千多公里的距离,两个人都好累。
就这样,阿萱几乎是消失了大半年,再出现的时候,是劳动节的假期,她回了南方,约我出来吃饭。
我印象里,那是阿萱第一次穿藕粉色的裙子,也是第一次开始化妆,问为什么,阿萱笑了笑,“他喜欢。”
“还有,我也要去美国了。”
……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并没有很惊讶,长距离的爱情维持起来实在辛苦,没有了面对面的保障,猜忌心也在慢慢发酵。
“我这段时间,真的好累啊。”
“你知道啊,我从小就对爱情什么的没什么兴趣的,自己父母的感情……唉,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恋爱会谈这么长。”
“我真的很自卑。我每天都会想,我不怎么好看,身材也不好,学习也一般,他到底是喜欢我哪里才会和我谈恋爱呢?”
“他说要走的时候,我真的好怕啊……那天其实我哭了好久,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办,说起来特别搞笑,我们都谈了四五年了,我到现在连一点谈恋爱的实感都没有。”
“你说,到底什么是谈恋爱啊?”
阿萱去了美国之后,去了一所和男朋友的学校非常近的学校,两个人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同居。
最开始两个人重新又能天天见面的喜悦大概维持了一两个月,之后两个人都开始察觉到,有什么东西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陪阿萱逛街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在讲学校,讲作业,讲将来的规划,规划里甚少出现男友的身影。
他们俩这么久的恋爱被一个同学发到了网上,评论里几乎都是羡慕的声音,这么小开始,还能坚持这么久的恋爱实在是不多见,每个人都觉得他们最后一定能走到结婚的那一步。
但就是阿萱去了美国之后的第二年,她开始和我说,男友还是像以前一样关心她,可是她再也没有了几年前那样心跳如雷的感觉;而现在她给男友下厨的时候,男友也是玩着手机心不在焉地一言不发。
“不是很多人说,爱情到最后就变成了亲情吗,我觉得都是狗屁。”
“变成了亲情那是因为,和任何一样东西呆久了,都会有要负责的心理,可是爱情没了就是没了啊,虽然我连爱情到底是怎么有的都还没搞明白。”
阿萱就这样和男友不温不火地过着,两个人能说的话越来越少,可到了纪念日或是假日的时候,该发的照片一定会发,就好像在向大家证明着他们的关系。
可是最后,连照片都不想发了。
好久没有叫过外卖了啊,她说。
“你知道吗,我说完分手之后就在想,这么多年的关系,唯一学会的就是烧的一手好菜,至少是饿不死了。”
我一直,都惧怕着太过亲密的关系。
一段恋爱,就是两个人共享了一部分的人生,而这一段共享的起因,是因为喜欢这样一个甚至都没有办法具体定义的词语。
没有人能够预测这段关系的长度,也没有人能够保证这段关系的质量,每一段关系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要去探索的漫漫长路,很多时候,这条路上连一盏灯都欠奉。
所以很多人,走得太累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保质期并没有标明,而往往在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两个人脚下的路慢慢出现了分歧。
很多很多人,就这样慢慢分道扬镳,走的时候也许一句再见也懒得说。
搬完家之后,阿萱发给男友的最后一句话是,“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走到这里,我们都辛苦了,可是大概也真的只能走到这里了。”
对面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好几次,发来了回复。
“走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
“也谢谢你这些年的包容。”
“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