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本文
替你翻书,伴你共读。各位亲爱的读书有方的书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
今日共读目标:本书p170—p186页
今日话题: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们依附他们长大,依附他们生存,甚至依附他们的情感,我们大部分孩子都在“能得到父母的认可”上耿耿于怀,殊不知,我们正在放弃我们自己的自由选择权。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二三十岁了,依旧不算是一个成年人?
什么是成年人?
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每天吃吃喝喝睡睡,打打闹闹笑笑,实际上,他的心事早已在门内堆成了山。他在每个清晨使劲地关上门,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去生活,然后在夜深人静之时被迫打开,一泄到底,再用一晚上的时间挨个捡回去。以此,日日反复。
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成年人的生活是苦涩的,崩溃都是默不作声的,不能歇斯底里,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做任何一个决定都是致命的。
但也有很多人偏偏不知道什么叫做成年人。
前几日,闺蜜打来电话,跟我吐槽工作上的步步维艰,末了,还不忘各种吐槽自己男朋友的“儿童”心态。
“今年二十三了,下班回到家便坐到电脑面前打游戏。我们是销售同行,我每天晚上都回家找客户,他直接用我的客户就安心上班去了。”
“他一副没吃过苦的样子,每周都要让他妈妈清早来给我们打扫清洁,做了一个月的销售就向公司要求转岗到文员。”
“他居然有脸跟我说,他觉得自己还是小孩。”
……
太多的事情,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向本就生活艰难的闺蜜扑去。我无法想象她每天苦累下班回家后还要养一个婴儿般的“儿子”。究其根本,还是源自彼此的原生家庭。
闺蜜男朋友的父亲在他高中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将他拉扯长大,他虽没有父亲,但生活是幸福的。母亲的百依百顺,和他从小的养尊处优让他如今虽外形长大,但内心依旧是一个被照顾的小孩。因此遇见闺蜜这个女朋友,自然而然也像有了第二个照顾他的“母亲”。
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虽自主离开了家,有了能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但长久养成的习惯和落在家里的心并没有离开。
久而久之,变成了“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我并感觉不到”这样的感受。
苏珊在《原生家庭》第八章的时候曾说到:观念深藏于我们对人、关系、道德的态度、认识和定义中。在孩子们找到自我、改变生活之前,必须知道错误的观念、消极的感受和自我破坏的行为之间的联系。
错误的观念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会形成很多观念:
父母是爱我的,所以做什么都是对的。
……
这些观念在你成长过程中扎根在心底,一旦成年之后社会的大观念和自己的小观念相撞,便产生无助、害怕、烦恼和不知所措,为了克服这些感受,便要把生活往自己习以为常的方式上去靠,阻止自己像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一样去生活。
消极的感受
许多人说,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但事实上,苏珊告诉我们,感受是来自我们内心的观念。
例如:遇见酗酒的父亲,你阻止他,他不听,你就不想跟他一起生活,当他知道之后,他会骂你忘恩负义,你的内心便瞬间充满了自责。但其实,你的自责和内疚是你的观念“孩子不应该和父母顶嘴”“孩子应该毫无条件的包容父母”产生的,因此你才会自责。
一个消极的感受,是具有毁灭性的。
它会让你在成年以后面对很多事情都是以逃避的态度去处事,更会让你把自我表达藏在心里,成为一个感情上难以启齿的人。
自我破坏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意识控制的,而意识又是以感受和观念控制的。
当一个人以为自己长大,是个成年人时,却突然发现自己依旧在父母的控制之下,这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过去的生活方式问题重重,复杂繁琐。现在的生活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因此只能凭着自己的习惯意识去生活。
所以,如若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回头审视一下,自己是否还在父母的掌控之下。
从现在开始,将它们陈旧的观点抛弃,慢慢探索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去做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主播: 冰宝,喜马拉雅FM签约主播,喜欢小资,享受播音,是个麦霸,至于颜值嘛,添加她的个人新浪微博自己瞧吧~名字是:那个小妮子叫冰
《原生家庭》| 共读第一天
《原生家庭》| 共读第二天
《原生家庭》| 共读第三天
《原生家庭》| 共读第四天
(点击绿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
小读有话说:今天我们共读的书是《原生家庭》。为了提高书友们的阅读体验,我们也同时提供了《原生家庭》的纸质版书籍,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图小程序即可购买纸质书籍。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共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