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之光》
“古老的欧洲诱奸了年轻的美国”与“年轻的美国诱奸了古老的欧洲”的洛丽塔之文。
我听到的是孩子们戏谑的旋律,就是这个,没有其他。我知道那是最为伤心无望的不是洛丽塔不再我的身旁,而是,那种旋律中没有她的声音。我们哪儿都去了,可我们却又什么都没有看到。
回忆总是那么酸凉痛彻,亨伯特的紫外线的宝贝永远消失隔离在他的内心之中,这或许是一场爱恋,但更多的是一种变相的变态情结,却也是一种值得人去同情的不寻常的寻常之心的爱恋。但在所谓之畸形恋爱的背后,我们不可忽视的却是备受风口浪尖推崇的教育问题。“不教姑娘们好好拼单词,只教她们好好散发香味儿。
”这场爱恋的完美开始与完美葬送均缘于教育的畸形。不管是亨伯特还是洛丽塔,教育的创伤带给他们的童年一抹灰暗而叛逆的色彩,以至于影响着一生的选择与行动。
一个星球的位置固然重要,但是,冰箱摆在厨房里的最实用的地点对于未来的家庭主妇也许更为重要。我们所说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意思?
从前,它主要是一种文字现象。传统于我们有种嘲讽的意味,我们远离传统,偏向教育的经典革新,偏离生活的原汁原味,我们有意识的塑造了机器,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无意识的机器。”就连最悲惨痛苦的家庭生活也比乱伦的乌七八槽的生活要好,而这种生活结果却是我能给予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最好的东西“。
亨给予的同时却也在接受现实的摧伤,他给予物质的同时更是要剔除自己施加于洛丽塔的精神枷锁才对,精神比物质往往更能让人存活生香。
当然之,我们不仅生活在思想的世界中,而且也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没有经验经历物质的空话毫无意义。在幻想和自然的现实所展开的竞赛中有时自己或许会取胜,但遇到机缘参与这种冲突,并且剥夺了本来应得到的微笑时,不堪忍受的痛苦就开始了。
生活的一种类似不平等的意味其实就是深植于幸运这撮草儿当中,非幸运在无声之哭泣,终结着自己的完全。亨洛之恋源于教育的不完整性,命运主宰只是宏观整体,个体其实离不开一种教育的幸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