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公号这些年,见识过很多人,了解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谈“爱国”这个事。最奇葩的一次是这样的: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自己,曾经当过十几年记者,采访过许多商界大佬。
有一个人看了文章后找到我,提出一个请求:“我们有一个读经教育的活动,能否请你推荐一位你采访过的大佬人物给我们。”
我以“不问江湖事”为由,谢绝了。
“看你文章,觉得你算得上君子。你没孩子吗?你不支持教育吗?你不爱国了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本来夸我勉强“够得上君子”,这下,真小人当定了。
就是因为不支持他的读经活动。
2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媚俗。
媚俗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这么伟大的事物,我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了,你竟然不感动!你还是人吗?”
这个要我帮他拉大佬支持他的读经教育的人,瞬间让我想起昆德拉关于媚俗者的定义,不仅媚俗,这也是一个没搞清楚教育的基本意义就跑出来吓人的人。
3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达,每一个个体,都成为网上一个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节点,虽然我国有许多言论*,但也有许多奇怪的言论和做法,不仅没得到禁止,可以说,当局是默许甚至支持的。
比如一股很重要的潮流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读经是其中一种。
这可以理解为现代人面对传统价值体系崩塌,身处文化荒漠之中,采取的一种自救行为。
尤其在许多人的想象里,我们的下一代,不能活得越来越没有人样。
嗯,这是好事。
4
然而,有一类人认为,只有传统文化的复兴,才能解救我们的心灵。
这种论调可以说,非常有市场。
上至精英阶段,国家意识形态的铸造者,下至黎民屌丝,上行下效,竟成为一股热烈的社会风气。
这里面比较有名的是北大教授杜维明,他是新儒家主义的倡导者。认为将儒家思想精华,在现代社会体系里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吸收,可以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纲领。这样严肃认真的思考,我是欣赏的,尽管未必赞同。
我一位表兄,他的小儿子到了要上学前班的年纪了,由于当地有个针对幼儿的国学学前班很火,他就花了几千元报了个国学班。
他的儿子每天上学,跟着老师摇头晃脑的念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他的儿子本来是个野小子,上了几天国学班,回到家后,忽然主动给父母倒了杯水,说学校教他要“孝敬父母”,我表兄乐得满脸开了花,觉得这份学费没白交。
这给我的感觉是,就像一江湖郎中给你开了剂膏药,一贴,哎,腰真不疼了!那效果是一样的。
5
对我表兄来说,儿子懂得“孝敬父母”了,他就觉得,这份教育投资好。
对本文开头提到的搞读经教育的人来说,是当“君子”,是懂得在“天下兴亡”之际,担负起责任来的有觉悟有担当的个体。
教育的对象,是个体。
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问题,提三遍。
6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每一个个体的价值都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潜能都应该得到发挥。
就像每一棵树,要发芽,要茁壮地成长,在感受作为存在物的一切美好。
任何不是从个体生命的幸福出发的教育,都是耍流氓。
7
因此,教育的首要条件,是生命教育本身。
是引导每一个有待启蒙的孩子,如何更好地热爱生命,利用自己生命的能量,开发这种能量,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好。
一个不热爱生命的人,就算有再高的觉悟,再强的担当意识,再好的个人技能,却因为内心缺乏阳光,而可能成为黑暗力量的一部分。
对人有太多的道德要求,全社会就会变成一个互相就道德问题就行指责的负能量场。
全社会也就失去了道德。
那种高喊着“匹夫有责”的人,往往是些自己还没活明白的个体。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作为某种心理补偿机制,需要在一些“宏大事物”里去寻找存在感,拥有个体价值感。
而那不过是一种幻觉。
8
它并不是首先教你热爱生命的。
它就是马匹上的鞍绳,是用来驯服你的。
你的父母是你生活里最直接的长官。
而一国之君,是全天下人的长官。
所以你明白吧,为什么儒家文化一兴2000年。
孔子出于自己的个人情怀,创建了一套“*社会”的章法礼程,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却成为最现实主义的一小撮人——统治者——利用的对象。
儒学有很多很好的做人道理,但说到根上,它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它只是统治者用起来特别顺手的一把思想工具罢了。
9
你要问了,那在你眼里,传统文化就都是糟粕了?
当然不是。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觉得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们生活经验和心灵体验的总结。
《易经》《黄帝内经》,虽然玄奥无比,在一些科学论者眼里,是伪科学。但它的理论的博大精深,对世间万物和人体的奇特解释,也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生活态度和看世界的方式。
老子,庄子,这两座高山,前者用精辟的思想,解释了万物存在的本质,后者,在前者思想的基础上,演绎出了“顺生”的思想体系,对于追求内心自由的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
更不要说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发扬光大,演绎发展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禅宗思想。
……
这是列举不尽的。
然而,现在提倡传统文化教育的那些人,却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海,和中国古人如何热爱生命、拥抱生命的智慧和艺术,独独强调约束人、规范人的儒学,说得轻一些,这不是受了2000年来统治者的蒙蔽和误导吗?
说得严重点,这是洗澡把孩子倒掉了,把脏水留下了。
受这样教育的孩子,不是越教越蠢,越教越虚伪吗?
10
个性、个体价值、个体创造力、个体幸福,这是现今社会有别于2000年来中国*文化社会的地方。
近500年以来,人类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事件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提倡个人的解放,个体的价值。将人从神的权威下解放了出来。
中国的五四运动,也是西方文艺复兴的一次延续,和中国式个体觉醒的一次萌芽。
读经、学《三字经》、重建孔孟之道,是*。
是与个体价值相冲突的。
11
再说回本文开头的读经活动宣传者,他明确地告诉我,“看你文章觉得你算是一个君子。”“你不重视教育、不爱国了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充当了道德的裁判。
把我想象成可能是他的“同路人”,便“算得上是一个君子”。
这让我想起了什么?想起了*。
*是普天之下最强调个人道德感的时期。可我们都知道,那是中国最恐怖的时期。
“君子”“匹夫有责”,成为了一把剑,党同伐异之剑。
在国家、集体、个人的权责利被*规定得十分清楚的现代社会,扯什么君子,“匹夫有责”,真是脑残的奇谈怪论。
你有爱国心,想要为国效力,这种愿望十分强烈,你可以去应征入伍,可以努力进入国家公权力机构去施展你的爱国抱负,也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再不济者,也要好好生活,别给社会和国家添乱。
活好你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少谈什么匹夫的责任、君子的德性。
12
最后总结一下:
一个文明而美好的社会,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按个人意愿,活好他自己(当然前提是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社会。
国家能够保障每一个人安居乐业。
有爱国热情的人,自然有机会提供给他。他甚至能因此成就个人的生命价值。
不爱国、对国家感觉到漠然的人,也不会遭到道德绑架,同样可以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只要他不侵害别人的利益。
那么教育呢?教育就是要教会每一个人充分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并具有拥抱世界、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文明而美好的社会里,当有人高谈阔论“君子”啊,“匹夫有责”啊之类的高调时,大家好奇地看看他。以为他是刚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
由报大人牵头的读书、写作、画画、自我探索及个人成长线上社区——“豹读会”——正在内测。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精彩都能被看见,每个爱读书、爱写作、爱画画、热衷自我探索的人,都能找到同伴。内测阶段报名费仅99元(管一年)。有意加入者滑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