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浅草
01
从晚秋到初冬的这段时间,天空高远明净,气温暖爽舒适,在日本的语境里,这个季节被称为“小春日和”。
“小春日和”也被用以形容日本一对老夫妻津端英子和津端修一的美好田园生活。他们夫妻俩曾合著了两本书,书名分别是《每天都是小春日和》、《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英子和修一是一对神仙眷侣。
他们在日本爱知县市郊买下了300坪的土地,由身为建筑师的修一先生自行设计动手,建造了一幢木结构的房子,有主屋,有农作小屋。
房子周边是种植了70种菜蔬的田地,田地周围种有50种果树,再外沿则种了一片杂树林。
经过四十多年的生长,杂树林已经枝繁叶茂,园中果蔬四时不断。他们的家从空中俯瞰,就像城市里生长出来的一片小森林。农作小屋上覆满凌霄花,田地里滚满了大西瓜。
看过纪录片《人生果实》后,与其说羡慕这对老人,不如说是佩服他们。
他们用智慧和信仰来做人生选择,用长久的坚持与温柔的爱来捍卫自己的选择。
漫长的四十余年里,他们过着林语堂笔下“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的理想生活,成为了荷尔德林诗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典范。
修一老爷爷主外,负责制作家里需用的各种物什,园中花木的修剪、收拾落叶沃肥、登梯采果子……
英子奶奶主内,操持家务,做一日三餐。烤蛋糕、做布丁、酿酸奶……
采摘下来的樱桃、草莓、青梅、桃子、夏甘蜜桔等水果吃不完,就熬制成果酱,或渍成蜜饯,或泡制果酒。
可以说美好的生活滋养了美好的人,也可以说是美好的人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里岁月静好的生活理想,在修一爷爷和英子奶奶身上实现了。
出现在纪录片里的时候,修一老先生已经90岁了,穿着黑上衣、白裤子的他清瘦精神,身姿挺拔。
87岁的英子奶奶虽然满头白发,笑起来的时候还有少女般的羞怯温柔。
02
他们是在1955年结的婚。
相识之初,他是东大帆船队的队长,她是有着200年历史的造酒坊的独生女儿。当时,他所在的帆船队来当地比赛,没地方住,就住到了英子家的酒窖里。
讲真,比起他们的诗意田园生活,更令我向往的是这对老夫妻的婚姻生活。
有看过纪录片的人评论:
“他们美好的婚姻生活治好了我的恐婚症。”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准备去温柔地爱身边人。”
在修一爷爷与英子奶奶厮守的六十几年岁月里,基本没有红过脸。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摩擦,或对彼此有什么不满,他们会通过“留言板”的形式告知彼此,显得既温和又温柔。
老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而在他们的初婚时期,虽然也穷,却并不觉悲哀。
修一先生那时月薪只有4万元,却心心念念想要一条70万的帆船。英子小姐对此没有丁点儿脾气,只是心平气和地觉得:该想想办法。
后来,她就不时地跑当铺去典当东西,为了完成修一爷爷想要拥有一艘帆船的梦想。
多年后,面对摄制组采访,神经大条的修一爷爷居然不知道买帆船的钱是这样来的,奶奶则温柔地笑着说:这种事情不能告诉他的。
于是,英子奶奶毫无怨言地长年做两种不同的早餐,为爱吃土豆的修一爷爷专门烹饪土豆咖喱。只要他说一句“好吃”,她就心满意足。
如此携手走了一辈子,依然美好如初见。
奶奶蒔花弄草时,爷爷给她拍照。爷爷头部被树枝刮到,奶奶给他抹药膏。就连爷爷的头发都是奶奶一手剪的。
英子奶奶为修一爷爷理发
在英子奶奶眼中,已经90岁的先生年纪越大,脸越好看,还是个帅老头。
修一爷爷则形容英子奶奶“是最棒的女朋友”。
“男朋友”和“女朋友”是永浴爱河的另一半,是不曾被婚姻的琐碎磨损光芒的另一半,是最能包容与理解的另一半,是愿意拿出自己最好一面的另一半。
修一爷爷不说妻子或太太,却以“女朋友”来形容,可见满意度是有多高。
因何能做到这样?
当然是要有爱喽!
惟有爱,才有成全,才能把对方的心愿当成自己未竞的梦想来努力。
惟有爱,才有理解,才能不带情绪地看待彼此做出的决定,不会肆意去伤害对方的热情。
惟有爱,才有包容,才能把自己当成蚌壳般将对方性格上的弱点纳入,然后用漫长的流年与爱心日复一日地打磨,直到砂石变成珍珠。
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
还有个前提:对方是那个值得的人。
03
纪录片里可以看到,身为建筑师的修一先生热爱自然,温和良善,他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且能够终生坚持自己的理念。
他认为人居应与自然合谐融入。哪怕城市公寓不能种植杂树林,楼与楼之间也应保持相当的宽距,从自家窗口看出去,要可以看到远方。
退休后,有人来找他做设计,只要能听从他的理念,他可以免费帮忙。若对方与他理念不符,他就断然拒绝:这个我不做。
1972年的时候,他带着家人以身作则,鼓励当地的居民一起在荒芜的高森山种植橡树,当年总共种下了约一万棵树。四十年后,这些橡树枝叶相连,亭亭如盖,变成了一片造福于居民的森林。
孙女小时候想要一套娃娃屋,他不想孙女玩塑料制品,遂亲手画图纸,打造了一幢四层楼的娃娃屋别墅。起居室、卧室、婴儿房甚至露台,应有尽有,手工之精细维肖,让人叹为观止。
修一爷爷还喜欢手写信的古典情谊,长年与远方的朋友们保持着书信往来。
每到领退休金的日子,他和奶奶会去镇上采购。基本上三天后,那些店家都会收到他寄来的手写信,图文并茂,写着他的赞美与感谢。
这样的举动带给了经营者荣誉感与满足感,促使他们更加用心经营,以“不辜负”老人的厚爱。如此一来,形成良性循环,相信也不会有黑心摊贩了吧。
童心未泯的修一爷爷还给自己与英子奶奶设计了一款卡通头像,烙刻在宅第的铭牌上,附在感谢信的落款上,就连去签售书也会不厌其烦一笔笔画俩人的头像。
为了便于英子奶奶辨认园中菜蔬,他还制作了很多小木牌,刷上醒目的黄颜色,在上头标注菜蔬的种类与收获季。
为了让比较粗枝大叶的英子奶奶避免被低矮的樱桃枝弄伤,他会特意在樱桃树上挂小木牌,提醒她别注意碰头,还会附上一帧奶奶的漫画头像。
有夫如此,无怪乎英子奶奶愿意几十年如一日,悉心温柔地照顾修一爷爷,凡他想做的事,都当成好事情,鼓励他放手去做。“我爱你”这样的话虽然羞于启齿,生活中却会尽量让他过得舒心。
最好的爱,莫过于在心动时相爱,在相爱中增进了解,在了解后学会包容,在包容中彼此成长,然后相伴一生。
最好的一生,莫过于少年时做夫妻,中年时做最佳搭档,晚年后成为彼此最好的陪伴。一起走过春花秋实、夏雨冬雪,走过四季的一个又一个轮回。
04
《人生果实》纪录片拍到一半的时候,修一爷爷过世了。在一次劳作后的午睡时间,他再也没有醒来,以最自然的方式走完了他的一生。
英子奶奶穿着一身黑色连衣裙送走了自己的老伴。此前,她还在担心,如果自己先走,留下修一爷爷不知该怎么办?爷爷总是让她不用多想,想了也没用。
虽然也为老伴的离去难过,英子奶奶却要求自己“不可以哭”。修一爷爷一生过得完满幸福,走得又如此安详,自然已经无憾。
英子奶奶少女时代就信奉“女孩子不可以没有笑容”。所以这么多年来,她笑对生活的难。生老病死面前,坦然而无畏,甚至期待着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化成骨灰之后,与老头子的骨灰一起环游南太平洋。
只是从此后,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劳作,难免会感到寂寞。所以,每天做饭时,她依然会做好修一爷爷爱吃的饭菜,摆在他的遗像供桌前。
仿佛他从未曾离开。
修一爷爷与英子奶奶的人生故事,让我联想到《平如美棠》一书里的饶平如爷爷与美棠奶奶。
富贵也好,贫贱也罢,不管生活给他们怎样的考验,总能心平气和地安住生活里。凭着年少时缔结的深厚感情,在命运的波澜里载沉载浮,同舟共济,无论如何都不肯松开彼此的手,直到生命自然终结。
饶平如先生与美棠女士
现今的我们,身处在一个加速度的社会,凡事都要求快速高效,人与人之间,你追我赶刷新着水涨船高的欲望。想住大房子,想开好车子,想过高品质生活,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身为中坚力量的中年人们,为了各自的家庭,削尖了脑袋去奋斗。每每听到中年人自杀的新闻,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他们过着怎样的家庭生活?
他们的奋斗之路上,背后是家人严厉的鞭策还是温柔的支持?他们有没有退一步的空间和宽容的怀抱?
就像自然界的美景对焦躁人心有抚慰力量一样,我始终觉得,一个有爱有包容有理解的温暖家庭一样具备抚慰人心的作用。
如果人生这个修罗场避无可避,希望在战场上厮杀的人,都能被各自的家人温柔相待。等到熬过这个水深火热的中年之后,就会迎来人生果实的丰收时刻。
就像纪录片里的修一爷爷与英子奶奶认定的那样:活得越久,人生就会越美好。
愿我们都能等到那一天。
风吹树叶落
落叶生肥土
肥土丰香果
不紧不慢
人生似果实
——《人生的果实》
END本期作者:浅草,一千种女性生活方式,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亿万人中冥冥里一定有某种力量让你我相遇,也一定有某一些共同的东西让你们彼此欣赏。遇见全世界的好姑娘,《闺友》和你一起成长。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闺友()
你可以用一秒钟爱上一双眼睛
但要用很久很久去爱一整个灵魂
我们只给你——
『慢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