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聊天时,小徐分享了一个让自己这几天都很郁闷的事情。
上周她去菜市场买菜,不小心手机被偷走了。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她急忙到单位向同事借了个手机,冻结所有的账户,风风火火地去派出所报案,从派出所出来后,她又火速去电信营业厅买了一张新的号码卡,跑了几家银行,赶在人家关门前,把所有的账户解冻并且换了新的手机号,赶得连中午饭都没吃......
最后,走出龙江银行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她赶紧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备一下。但电话那头却是妈妈的一盆冷水:
小徐聊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我妈真的太懂我了,她说的都无比正确,但在那个时候我真的很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
因为我内心已经自责了一千万遍了,也后悔了一千万遍,这样的话对我来说,就是在别人的口中再次强化了我的错误,感觉很糟糕.....
小徐妈妈的话语,其实是一种自恋性表达。然而除了让小徐更加自我攻击之外,过于自恋地给出建议,不见得对小徐有帮助。
(声明:文中广告由腾讯配发,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但您如果点击浏览,会带给本公众号一毛多钱的收益)
之前看过一集奇葩说,27岁的清华博士梁值在毕业前夕,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表示迷茫。结果遭到了高晓松的炮轰:
我觉得你没有拿出一个大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感觉)。名校毕业是干什么?不是给你找工作用的。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你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过来问我们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年的教育……清华今天的校风,这跟技校没什么区别。
高晓松的话,很有苦口婆心点醒梁值之意,我也非常认同,但在这样高压和现实的社会并不适用。
现在的毕业生并非无心顾忌社会,只是每个人心口都压着一座经济的大山,读了20多年,能不能买得起房、结得起婚、看得起病、生得起孩子与学历工作息息相关,对工作的选择慎重而焦灼或许是很自私,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出自好心但过于自恋地拿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想以此点醒别人的人生,结果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用处不大,反而会觉得自己没有志气,只能苟且生活下去,增加内心的无力感。
过度自恋的好心,就像是一个刺眼的光芒,除了当众让人尴尬,还会戳到对方的痛点,让人更加自责或更觉无力。
不管多有道理,也不要用过度自恋的方式建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