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天9点到9点,他是后厂村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平均每天开1.5个会议,敲击键盘10000下,打电话1.5小时,做1.4个PPT和3个Excel。
他的效率很高,说话语速偏快,忙的时候可以坐在座位上4个小时一动不动。如果能连个设备观察他的大脑,一定是高度活跃。
白天找到王宇不容易,但晚上也很难。和这个城市大部分人一样,回到家的王宇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他不喜欢微信里弹出的工作信息,拿起手机的唯一原因是要玩“吃鸡”。
剩余的时间,他会瘫在6000/月房间的廉价沙发上,对着屏幕熬到12点。
尽管手握知名学校硕士学位,但下班之后这仅有的一两个小时,王宇的大脑和一个土豆没什么区别。
电视剧只看搞笑的,《西部世界》这样隐喻丰富、线索复杂的不看。
新闻只看标题,超过140字就看不下去;书只看起点爽文,三章没有爆点就想弃。
脑死亡。
02
王宇和很多人一样。
工作时可以把半年数据画出漂亮图表,和竞争团队撕逼三小时;回家后超过两位数的加减法,都要动用手机计算器。
有人创业不成去跳楼,有人消失在深夜的顺风车上,有人死在甲醛超标的房间里……
“懒得测甲醛含量,”王宇抽着烟告诉我,测出来不合格他又能搬去哪儿。再说,“我哪有时间搬家啊。”
王宇不怎么看严肃新闻,相应的,他认为一切控制娱乐的手段都既愚蠢又残酷。毕竟娱乐,是现代人拥有的最接近伊甸园的幻象。
他的前女友,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真情实感地追星,每月稳定为某个精致面庞的小鲜肉花钱。
他曾经很看不上这种追星行为——“好歹读了那么多年书,怎么喜欢这么肤浅的人”。
自从跳槽到这家互联网公司,他一下就理解了她。
从KPI里,从做不完的报表,写不完的程序,搞不完的甲方里,放空那么30分钟。
从科学来解释,王宇这种下班之后的“脑死亡”太正常了。意志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你无法始终打满鸡血,精力集中。
但王宇有一种更具象的感觉。
自己的脑子并不是一种器官,而是某种电量有限的外挂设备。上班12个小时,它高速运转,消耗殆尽。于是他只能把它留在办公室,只带躯壳回家。
03
在王宇还没有那么忙的时候,他喜欢看英剧《黑镜》,里面有一集,讲的是未来世界人们的生活。
男主Bing和所有普通人一样,靠骑自行车赚取生存所需的消费点数。休息时,他回到狭窄的房间睡觉。墙壁都是大屏幕,用来播放吵闹的娱乐节目和广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实我和那个人过得差不多。白天搬砖,晚上回家看娱乐节目。”王宇想了想,开了个玩笑:“只是他的房子估计甲醛不超标。”
王宇并不觉得生活毫无希望,他拿着超越同龄人的薪酬,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前景。
他准备单身很久,拖着不结婚,不生孩子,这样他的大脑就能在下班后彻底休眠,不必为了辅导功课“垂死病中惊坐起”。
他的梦想也很实际——“再拼上10年就退休,到郊区买个农家院,每天爬爬山,读读书。”
他光是上班就耗尽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