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在气温骤降的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很多人都已经从老家回来了,一切似乎已恢复往日的秩序。外国人说春节是中国人的集体大迁徙,还说我们是全国上下齐折腾。看看春运时的人潮,那些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画面,也难怪,他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不生长,不置身于这片土地上,是很难理解中国人心中的这份情结的。游子不管流浪多远,多久,这一天总要回家,回到亲人身边,这一天,和亲人在一起才圆满,才能在团聚后有更充沛的精神和力量开始新的一年。因为我们心中牵的是情,念的是情,聚的是情,离开也缘于情。
离春节愈来愈近的那段时间,心情很矛盾,想它快些到来,可以看到许久未见的亲人,可是,又纠结于日益临近的脚步。因为团聚后又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分离,我更喜欢每天都充满期待的心情,那是幸福的积攒,日日多一分喜悦和希冀。
似水流年,日复一日,日子就这么过了。好的与不好的都将隐迹于无形,今生再无相见之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可能更多的是怀念他过去锦衣玉食,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惆怅的心绪,对过往岁月的伤怀,生命无常的叹喟,勾起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共鸣。不然如何会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又如何会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无奈质问!
人的情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不同时代的人,面对同一轮月,同一条江发出了同样的慨叹~人生热闹,人生虚无,人生繁华,人生荒凉啊!多愁善感的人们,面对水月镜花,面对岁月年华,总有那么多的留恋,那么多的哀伤,那么多的爱恋,那么多的情深意长……
年过完了,即使我固执地认为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结束,可是,渐行渐远的足音已经响起,聚后的亲人的身影终要消失于茫茫人海中,生活还是要继续,春意缠绵,料峭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