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他到一所名校调研时,正好碰上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学校领导于是请他为几名奥数取得很好成绩的学生颁奖。
颁奖过后,这位省级教研员并没有迅速离开会场,而是一直等到会议结束,他与这几名奥数成绩突出的学生聊天。他问他们:“你们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真的很不错,接下来想怎样继续在奥数方面发展和突破呢?”他本想他们谈一下今后的理想和发展,没想到他们说:“我们为取得这样让老师、家长、学校高兴的成绩,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真得太辛苦了!今后再也不想在奥数方面继续学习和发展下去了!”
这几个孩子的话让他感到十分震惊!
第二个是一位家长为培养自己的孩子弹钢琴,花费巨大,不仅花费一两万买回了一架钢琴,每年还花费不少钱为孩子请来专门的钢琴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弹钢琴。孩子从小就一级一级往上考,等到考完十级,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之后,孩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却再也不想去弹钢琴。无论多好的钢琴,他说连看都不想看摸都不想摸一下。
他讲完这两个故事后,又说起他自己的孩子。
他说:“自己的孩子,从来都没强迫他学习。报课外辅导班时,凡专门教教材知识的班,他一个也不给孩子报。但兴趣辅导班,孩子只要想报什么,他都给孩子报。家里也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让他想弹就弹不想弹就不弹。”他说,“孩子考上大学后回家,还时不时地想坐在钢琴前弹一曲。”
他的话,让我想起两个词“竭泽而渔” 与“涵水养鱼”。
“竭泽而渔”,就是为了得到鱼而把养鱼的池水抽干,捉尽池鱼。虽然现在得到了鱼,但以后就不会有鱼了。
“放水养鱼”,就是为了得到鱼,就要先养起来,使其成长繁殖,从而使人们能长久地收益。
鱼的成长离不开水,离开了水,鱼也就再也没有了。
在教育领域,“水”就是兴趣,只有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才能长久地发展;采用强迫的方式磨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虽然可能一时有成果,但最终会丧失孩子的心,从而讨厌和终止学习。
教育一定不是单方面索取教学成果,它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心智健全的人,有内生性增长的人。
所以,面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一定不能“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