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关于领袖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一话题,人们争论不休。我们归纳一下,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领袖天生”论。
这种观点认为基因是决定领导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一个人要么是“天生领袖”,要么就不是领袖。因为“优秀的基因”相对稀缺,因此卓越的领袖也很少见。当然,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是“生来的领袖”:他们很容易、很自然就可以领导别人。
这种看法认为,一个人是否能成为领袖,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在孩童时期的发展情况。因为“对的家庭”也很少,因此卓越的领袖自然不多。
“领袖恩赐”论。
种观点的人认为领导是一种超自然的恩赐,只有神才能赋予人,且只给了少数人。
根据这种看法,人通过经历和体验就可以学会领导之道。因此,只要我们能给人正确的训练,并让他们体验对的生活经历,就基本上就能够“创造”出领袖来(这是当今非常流行的观点)。
﹀
﹀
﹀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比较平衡的观点会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领导潜能,只是尚未开发出来。至于一个人里面到底具有多少有待开发的领导潜能,根据其天分(如遗传基因)和养分(如早期的发展和经历),区别也很明显。此外,人生阅历(例如:工作经历、苦难、机遇、教育背景、行为榜样和良师益友等)也对塑造一位领袖有很大影响。再者,神对每个人的具体呼召和恩赐也是不一样的。
然而,不管一个人当前具有什么样的领导水平,他都可以在领导能力上经历大的突破。
我们每个人都有领导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人都可以做得更好。
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蒙受了成为“机构领袖”的呼召,比如做牧师、企业家等有正式职位的“领袖”。我们每个人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林前12章),但有几种领导形式是普遍存在的:
个人领导:神呼召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主动进取去实现神对我们人生的旨意。
关系性领导: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被神呼召,去担当起帮助他人进取、前行的责任。
自发性领导:几乎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我们在那一时刻挺身而出,以某种方式来领导他人。
机构性领导:这是指正式的领导职责和职位。
因此,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蒙召要做正式的“机构领袖”,但我们在人生的不少境遇中都在做“领袖”。
练 习请回顾一下你的人生,想一想你很享受的某次你成功领导他人的经历。
你可以回想在中学或大学、工作中、家庭里、街坊邻里或社区里、运动团队或教会中,你通过带动他人所做成的一件美好的事,而且是一件若没有你的带领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想一想某一次你帮助别人到达了一个更好的境地。这样的一次经历应当称得上是你的“个人最佳纪录”。
这个经历不一定非要是你正式担当某种领导职责时所做的事(当然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可以是你在某种情况下非正式地担当了领导者角色的一次经历。
可以是在你人生中任何时候发生的事情。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家养了一只金丝雀。鸟笼需要定期清理;我们每次清理鸟笼时,就可以让金丝雀出来,在房子里面飞一阵。有一天清理鸟笼时,小鸟从房子里飞了出去。于是我找来一帮朋友和邻居,组成了一支搜索队,到附近寻找这只金丝雀。后来我们发现那鸟停在一个高高的树枝上;虽然我们没办法把它弄回来,但不管怎样,是我领导了这次搜索行动。
有一次别人邀请我去带领一个很不健康的教会。在带领他们的过程中,我同那些愿意与我一同事奉的人建立了一个新的教会。这样,我就同时身兼双重的领导职责:一方面是带动原来教会会众生命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带动一个新教会的诞生。尽管在这过程中我们曾经历非常艰难的时刻,但靠着神的恩典,我在这两方面的领导侍奉最后都很成功。
当你能清楚地回忆起自己人生中一次成功领导的经历时,就请在你的小组里把这次经历与他人分享;然后,整个小组一起来思考:促成这次成功领导经历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根据你的这次经历,列出卓有成效的领导应具备的特征。
当你们一同描述领导的重要特质时,你会发现其实你很清楚怎样才是卓有成效的领导。同时你也可能意识到,你已经许多年没有这样去操练了。
可见,就算你觉得自己不是当领袖的人才,你仍然有能力成为领袖;领导能力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神秘莫测的本领。
你已经成功地领导过一次,你一定能再一次成功!
既然知道这一点,你就应当:
主动去培养其他人成为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