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他工作3年,躲过了去年清理低端劳动力,还是没能躲过今年房租大涨。
合同快到期,房东立刻开口700,涨700,说已经比市场便宜很多,算仁慈的。
但朋友觉得自己快住不下去了,每月花的房租钱,都能在老家(某省会城市)还房贷了。
北京房租地图
我问他想回去吗?
他说不想。
为什么?
他没有回答,只是反问我,你不也没回去吗?
结果被他反将一军。
3年前,他考研失利,我同他一起去看了《哆啦A梦》的大电影。
如果有“记忆面包”就好了,把所有的考点全部记住,不至于落榜以后,还重新找工作。记得他是这么和我说的。
我问他,现在让他重新选一次的话,他会选什么?
他说他会选择“任意门”。
白天工作,晚上打开“任意门”,回到熟悉的空气中,熟悉的床上,厨房冰箱里还有母亲大人留的银耳汤。
在自己家里,不必再看房东脸色,不必等中介平台大发善心,释放出囤积已久的房源。(像我这样在任意门科技工作的人,他应该很嫉妒吧。)
离乡的我们,幸好也还有一道门,即便只是租房的门,也能分内外,门把我们的里世界和外世界隔开。
里世界属于我们自己,外世界属于其他的人。
每次下班回家,到小区爬楼开门。捏着手里的钥匙,我都会精神恍惚,头里闪过一个中二的词——“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
如果你是爱丽丝,钥匙拧开就是兔子洞。
如果你是魏璎珞,钥匙拧开就是延禧宫。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了,我们都宁愿相信去那句任性的话:“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01
@樱桃小萌子
结果摆成了“一口井”?
还放了我们的社会猪看守城堡。
02
@篮球黑皮三号
大一兴冲冲地买床帘买壁纸,然后没日没夜地贴壁纸。
开学就大三了,再也没有贴壁纸的兴致……
03
@藏瑛
这一次,绝对不是网红风,设计+选购+铺设一条龙服务,一手包办,夸我。
04
来自王侯将相星球的四百元爆改房
@会骂人的女疯子
400元出租房改造。
生活是自己的,精致一点还是挺好的。
05
来自元气才子星球的舒服欠猫屋
@九
06
@梨子
租的房子,进去除了床啥也没有,现在已然变成温馨小家,东西购置的也不贵,一些直接买了二手的,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了,比如窗帘。想着再搬家能带走带走,带不了的卖掉。
毕业几年,每年都要搬一次家,跨国搬,跨城搬,尤其我这种东西异常多的人,每次都累死一遍,但还是习惯到每个地方不论大环境如何,自己住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的舒适温馨,累一天回到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会觉得安全安心。
不论买房租房,如果住的地方都不会让你有回去的渴望,那是称不上为“家”的地方。
07
2017年4月开始动工改造我在家乡的第一个设计工作室,耗时两个半月我把一个近十年无人居住的荒草凄凄的破房子改造完成。
如今2018年8月,政府下令整改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简易房,我被下了拆除通知,很多话有苦不能言,在这样一个城市真的何谈梦想……
当我回头再看这位Souler的主页时,发现她的最新一条瞬间(今天):
“别人在疯狂的破坏拆房,我跟我家摄影师小哥哥在拍照留念,现在不流行丧,流行假开心。”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把我们从门里拽出来,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浑身赤裸地面对这个世界的穿堂风。
暂时的钥匙,暂时的门,让我们的信心摇摇欲坠。
每次下班和同事道别,说“我回家了呀”,说完,总会有那么一刻怀疑,那个租来的房子可以称为“家”吗?
于是“我回家了”渐渐变成了“我回去了”。
《樱桃小丸子》告诉我们,是有点温吞,唯唯诺诺的爸爸;有点暴躁,仍然爱你的妈妈;无论如何,都偏袒你的爷爷……
童年的样子。
今天,我们在社交网络上悼念漫画作者樱桃子,也是在悼念我们的童年,悼念那个理想中的、每个人都曾无比熟悉的家。
可惜,已经回不去了。
很多人扒出樱桃子写的随笔集《桃子手记》(台译本),上边写到她自己的爷爷:
“爷爷是一位颇惹人嫌的老头,狡猾、坏心眼又懒惰,而且还会虐待媳妇。妈妈、姐姐和我都吃了不少苦头。”
这个爷爷的形象和小丸子的爷爷樱友藏(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樱桃的朋友哦),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了。
就像小丸子说的:
“只要活着一定会遇上好事的。”
我们租房,我们改造宿舍,我们都在一步步试图接近,那个理想中的“家”的形象。
我认识的一个Souler,工作4年,每年都在换房子,前两天,他在房子里养了一只猫。
他说,如果房子和生活都不是自己的,至少猫是自己的。
我同意。
我们会遇上好事吗?
会的。
一定会。
(调戏我的就不用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