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 新 读 书 会
好 书 不 贪 多】
你对自我了解多少?
想了解一些日常的心理学吗?
他是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咨询师,而非半路出家的情感专家。
本期书单,小书虫有幸邀约武志红老师给大家列出这5本通俗易懂的,非专业人士也能看下去的心理科普书籍。
1.《你不知道的自己 》作者:曾奇峰
豆瓣评分:8.1(555人评价)
书虫小语:
本书是一本涵盖面很广的书,由一篇篇短文组成。
每个文章都指向一个问题,喜怒哀愁、悲欢离合、生活百态······都是我们切身关注的。
你不知道的自己,就是分析形成“既定的自己”的种种因素,是什么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因素不“回顾”可能会被忽略,却让我们活得真实。
作者以第一人称闲聊的方式,将这些心理学常识深入浅出地与我们娓娓道来。
而很多人生道理经作者机警睿智的语言,变得浅白,这种普及性更是难能可贵。
不妨摘录几句如下:
“聪明易,厚道难,既聪明又厚道则更难。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那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
“在人性与动物性之间,得与失的取舍,是人类永远的两难处境。”
“没有竞争的友谊是不存在的,友谊只不过是竞争的缓冲剂和润滑剂而已。”
2.《读懂孩子》作者:周鼎文
豆瓣评分:8.5(23人评价)
书虫小语:
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成人的,有些可能已为人父母,或者成为教育者,但是未必真的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或动因。
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观点,我们眼里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只是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的方式。
这里面提到的很多概念,比如孩子是映照父母关系的镜子,孩子是家庭的守望者,说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潜意识的影响。
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父母,因此,孩子往往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陪着孩子共同成长、成熟。
本书中,作者总结了这3重需要,即个人需要的“爱与归属”,系统需要的“平衡与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与升华”。
每个孩子的性情都是独一无二的,家庭无疑是培养这种性情的关键容器。
所以,理解需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而不是将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3.《对财富说是》作者:[澳]奥南朵
豆瓣评分:7.4(31人评价)
书虫小语:
有的人付出了很多努力,结果只能得到一点点钱;或者有个机会能挣到很多的钱,但是因为恐惧,这个机会溜走。
有的人得到钱很容易,但来的容易走的也容易;有的人平时没钱,但他说“当我需要的时候钱就会出现”。
有的人虽然有一定的财富,但是很累,牺牲了自己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非常不自由。
本文在开头揭示了其本质,“金钱是一种流动的能量”,能量是我们的需求,而流动性则让我们必须学会把握。
另一个观点则是,金钱本身没有意义,钱就是一种工具,是人赋予它价值。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讨论金钱,谈论成功学,那就小觑作者了。
真正的主旨实际上是,我们如何与财富建立积极正面的关系,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智慧回应、有效行动,如何找到爱与信任。
与其说是财富心理学,不如说是积极生活学。
4.《心流》作者: [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豆瓣评分:8.3(923人评价)
书虫小语:
还记得上期读者来稿的那篇关于幸福的文章吗?其中有一段话便是出自本书。
试问,你有没有全情投入某件事而忽略了时间的流逝,进入全然忘我的状态?
可见,想真正获得幸福,我们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意识达到专注,方为心流的关键。
本文的作者是积极心理学的先驱。他说经常经历心流,是优秀的人的一个共同特质。
现实中我们会有很多烦恼和压抑,如何调整自己,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5.《中国式的情与爱》作者:武志红 / 青音
豆瓣评分:7.8(201人评价)
书虫小语:
最后是武志红老师与青音老师合著的一本书,主要帮助我们解决人人关注的婚恋、家庭难题。
中国式XXX,虽然武志红老师明白这样的题目恐遭一些读者的反感,但是他觉得很多问题确实很中国味儿,具有本土代表性。如有不适,还请见谅。
从家庭谈到夫妻关系,从女性谈到男性,从父母谈到婆媳,为大家提供专业的心理学建议。
妈宝男、第三者、婚外情、公主病······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书中毫不避讳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读之后也是大感畅快。
所有这些鲜活的例子,无不围绕一个核心,即在爱情中,我们为什么如此脆弱?
而武志红老师给出的与之对应的一句话,小书虫觉得特别好,“你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End
——“妈,我感觉心理有问题。”
——“瞎想什么,你脑子才有问题。”
换来的却是家人的不解,憋坏了自己。
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你静静地说,小书虫静静地听。